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灌注扫描对小肝癌分化及肝硬化程度的判断价值

    作者:曾金光

    目的 探讨CT灌注扫描对小肝癌分化及肝硬化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小肝癌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志愿者47名作为对照组.均行肝脏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记录并比较两组肝动脉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结果 小肝癌CT表现以稍低密度结节影、边界不清、不均匀强化为主.不同肝硬化程度小肝癌与对照组之间HAF、HA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HAF及HAP相应增大;不同分级小肝癌患者与对照组之间HAF、HAP、P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硬化分化程度增加,HAF及HAP相应增大.结论 肝脏CT灌注扫描可有效评估小肝癌患者分化程度及肝硬化程度,利于患者病情的判断.

  • 128层CT灌注成像与MRI多序列结合对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良清;李才元;赵帆

    目的 探讨128层CT灌注成像与MRI序列联合评估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胶质瘤术前MRI图像和CT灌注图像,分别研究MRI的序列敏感加权成像(SWI)、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灌注图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率,对比分析MRI序列与联合评估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率.结果 SWI对高级别胶质瘤出血和钙化的发现率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和Ⅲ级与Ⅳ级胶质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Ⅰ级与Ⅱ级胶质瘤之间和Ⅲ级与Ⅳ级胶质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低级别(Ⅰ和Ⅱ级)胶质瘤术前分级,MRI联合CT灌注成像评估的准确率高于单纯MRI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 CT灌注扫描对周围型肺癌放化疗后疗效的定量分析

    作者:陈国伟

    目的 研究CT灌注扫描定量对周围型肺癌放化疗后疗效判定的指导价值.方法 根据RECIST疗效标准将我院5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缓解组(31例)与未缓解组(25例),采取CT平扫及灌注成像在放化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先行常规肺部CT平扫定位病灶,6ml/s经肘注入碘海醇50ml,以3个时间序列进行扫描,后将图像上传至Leonardo工作站内进行分析得出肿瘤各项灌注参数(BV、BF、MTT、PS),比较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之间CT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CT灌注参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缓解组BF、BV分别为(75.25±24.16)ml/min/100g、(4.16±1.24)ml/100g较本组治疗前及未缓解组显著较低,MTT、PS组间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治疗前后BV、BF、MTT、P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是判定周围型肺癌放化疗疗效的有效辅助方式,灌注参数BF及BV治疗前后的变化与疗效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对胰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作者:盛敏;黄振华;薛华丹;刘炜;金征宇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由于胰腺癌发病位置隐秘,临床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现多属晚期,其手术切除率只有15%左右,术后5年生存率也只有5%左右[1].大部分丧失手术机会的胰腺癌患者只能通过化疗进行治疗.有些胰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很好,但也有些患者化疗效果不佳,甚至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导致身体状况急剧下降.本研究将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影像学随诊方法对3例胰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进行随访,并与其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胰腺CT灌注技术在评估胰腺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 CT对于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白利杰;黄江;沈美铖;陈鑫;李建龙

    目的:探讨CT对于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变类型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包含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B组包含肝转移癌患者28例,C组包含肝血管瘤患者41例.采用CT全肝灌注扫描模式对三组患者占位病灶组织、病灶周围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占位病灶组织,B组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低,C组患者HAP高;A组患者门静脉灌注量(PVP)低,C组患者PVP高,三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组总肝灌注量(TLP)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无明显差异(P>0.05);B组病灶周围组织HAP及HPI明显高于A、C组(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PVP及TLP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正常肝脏组织CT灌注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及肝血管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但明确诊断仍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 CT灌注扫描评价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刘希奇

    目的 通过CT灌注扫描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到本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10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传统的基础药物治疗,其余108例(尤瑞克林组)在基础用药前提下配合使用尤瑞克林静滴,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16例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记录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脑灌注扫描指标相对值及梗死面积.结果 (1)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达87.04%,常规治疗组64.82%(P<0.05).(2)脑梗死区域的血液灌注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半暗带区域改善更为显著,rCBF、rCBV和rTTP值得到显著提高(P<0.05).(3)尤瑞克林组患者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 通过CT灌注扫描,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更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老年患者应用 CT 灌注扫描临床分析

    作者:杨陆军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C T灌注扫描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06-2014‐06选取84例经头部C T或M RI确诊为急性期脑梗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尤瑞克林组各42例,常规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静滴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CTPI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心区及半暗带区脑灌注成像相对比值。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改善情况。结果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常规治疗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心区及半暗带区中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尤瑞克林组治疗后中心区及半暗带区中CBV、CBF、TTP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尤瑞克林组治疗后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通过CT灌注扫描可观察尤瑞克林对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区及半暗带区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对评价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不同程度猴脑缺血模型的CT灌注和脑血管造影评价

    作者:周智鹏;邓燕贤;邱维加;庾俊雄;冯飞玲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以及栓塞剂量对猴自体血栓栓塞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成年食蟹猴2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轻度缺血组、中度缺血组、重度缺血组和极重度缺血组,每组各4只.各组动物经介入法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对照组注入一定量的盐水,其他各组注入不同体积的自体血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介入血管造影( DSA )和CT灌注(CTP)扫描证明栓塞成功,分别于术后30 min和120 min行CTP扫描,测量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值,术后14天连续观察行为学表现.结果 术后30 min MTT:所有手术组MTT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差别;术后120 min MTT:轻度缺血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其他各组和对照组可见明显差别;术后死亡率:极重度组和重度组明显高于其他组,极重度组又明显高于重度组;术后行为学表现: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可见明显行为学改变.各组有明显差异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猴不同程度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脑缺血疾病有重要的作用;DSA和CTP对早期脑缺血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 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癌患者健侧肾功能的相关研究

    作者:关文华;孙新峰;赵蕾;臧志娜;韩焱;骆宾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在肾癌(RCC)根治术前健侧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RCC患者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和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将健侧肾脏分肾GFR < 35 mL/min病例列为研究组. 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健侧肾皮质CT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BF、PS与G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均与GFR呈正相关性(P < 0.05). 结论: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正相关性,可用于RCC患者术前评价健侧肾功能的评价.

  • 胰腺CT灌注扫描量化指标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评估意义探讨

    作者:张慎和

    目的:研究探讨胰腺C T灌注扫描量化指标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评估意义,提升我单位相关诊疗水平.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照组患者为胰腺良性肿瘤,实验组患者为胰腺癌.对两组患者的胰腺CT灌注扫描量化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胰腺CT灌注扫描后,发现实验组在CT灌注量化指标的比较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肿瘤标志物的比较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癌组织中的恶性分子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扫描量化指标与肿瘤标志物和恶性分子等呈现出了相关性关系.结论:采取胰腺CT灌注扫描量化指标对胰腺癌恶性程度进行评估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应用和保持研究.

  • 早期脑缺血非增强CT检查在预测缺血核和半暗带中的作用

    作者:周智鹏;邱维加;张辉阳;刘光俊;戴文海

    目的:探讨早期脑缺血病变在非增强CT扫描的成像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1例发病时间小于24h,临床怀疑有早期脑缺血,经过CT灌注扫描、CT和MRI随访检查确诊为脑缺血的患者,利用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评分标准分析其非增强 CT(Noncontrast CT, NCC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CT灌注扫描以及CT和MRI随访结果对比,研究CT平扫在早期脑缺血诊断中的作用.结果:21例经过CTP和(或)MRI随访检查确诊为早期脑缺血患者中,缺血核区CBF和CBV均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下降(P<0.05).经NCCT扫描发现脑缺血病变的患者11例,其中8例主要表现为患侧密度降低,3例主要表现为患侧脑组织水肿、脑沟变浅,ASPECTS评分分析的26个异常区域中,有19个区域表现为密度降低,7个表现为脑组织肿胀.结论:早期脑缺血患者中,NCCT所见的低密度区大致和缺血核区域相符,脑组织肿胀区域大致和半暗带区相符.虽然平扫CT不能准确判断半暗带和缺血核区,但是对早期脑缺血性疾病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 螺旋CT灌注参数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炎性因子、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作者:高慧娟

    目的:研究螺旋CT 灌注参数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炎性因子、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及胰腺外伤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的AP组和对照组;手术前进行螺旋CT 灌注扫描并测定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 T T),采集血清并测定炎性因子含量;手术切除后收集胰腺炎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测定JAK2/STAT3信号分子的表达量.结果:AP组患者胰腺组织BF、BV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TT 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AP组患者血清中CRP、PCT、HMGB-1、Ghrelin、sTREM-1的含量以及胰腺组织中JA K2、S T A T3、Bcl-2、Bcl-x L的m RN A 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胰腺组织的BF、BV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螺旋CT 灌注参数BF、BV能够反应急性胰腺炎的微循环障碍且与病程中炎性因子分泌增多、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胰腺CT灌注扫描量化指标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评估价值

    作者:雷江侠

    目的:分析胰腺CT灌注扫描量化指标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58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胰腺CT灌注后分为胰腺癌患者2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38例.20例胰腺癌患者均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取术中癌症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对比胰腺癌患者及胰腺良性病变患者的胰腺CT灌注扫描参数值、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进一步检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恶性分子mRNA表达量,分析胰腺CT灌注扫描参数值与胰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胰腺癌组患者的CT灌注扫描血流量(BF)、血容量(BV)、渗透性(per)值均低于胰腺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CA19-9、CEA、CA125、CA242水平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患者(P<0.05);胰腺癌组织标本中Bcl-2、Bcl-xL、survivin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标本,P53、Bax mR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标本(P<0.05);胰腺癌患者的CT灌注扫描参数BF、BV、Per值与血清CA19-9、CEA、CA125、CA242水平,胰腺癌组织Bcl-2、Bcl-xL、survivin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胰腺癌组织P53、Bax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胰腺CT灌注扫描是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可靠手段,在指导临床治疗、预估治疗结局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 基于CT灌注成像技术在模型中定量分析胰腺癌肿瘤分期中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马守军;牛合平;李锋

    目的 探讨CT灌注扫描灌注参数在定量分析胰腺癌肿瘤分期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经本院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在术前一周内均进行上腹部CT灌注检查.根据CT表现依据第七版美国癌症联合会胰腺癌分期标准对胰腺癌进行TNM分期,对比分析CT灌注参数在胰腺癌分期中的意义.结果 CT灌注扫描对胰腺癌T1、T2、T3和T4准确率分别为100%,81.4%,74.2%和77.3%.CT灌注扫描对胰腺癌N0和N1准确率分别为83.9%和62.2%.CT灌注参数中,BV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在I期与IV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CT灌注扫描检查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准确的判断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