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el-18、Notch-1和PLK-1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贠田;王仰坤;原旭涛;蒙念龙

    目的 本研究从蛋白水平分析Mel-18、Notch-1和PLK-1在不同阶段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乳腺组织、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标本共176例,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Mel-18、Notch-1和PLK-1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差异并分析Mel-18、Notch-1和PLK-1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Mel-18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癌,差异显著(P<0.05);Notch-1和PL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②Notch-1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和肿瘤直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PLK-1的表达仅与肿瘤的组织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el-18为乳腺癌的肿瘤抑制基因,由于乳腺癌中Notch-1通路的激活使得乳腺增殖加速,细胞的分化状态降低.PLK-1蛋白的过量表达引起乳腺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了乳腺癌的形成.联合检测3个指标对判定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Bmi-1和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邹艳芳;田永;徐峰

    目的:探讨Bmi-1和Mel-18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68例大肠癌组织标本,68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肠癌及正常组织中的Bmi-1基因和Mel-18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该两种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Bm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73.5% Vs 23.5%,P<0.05),且与大肠癌的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 (2)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41.2% vs 66.2%,P<0.05),且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3)相关性分析发现,Bmi-1和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5,P<0.05).结论:Bmi-1和Mel-18基因与大肠癌的发展、转移关系密切,检测Bmi-1和Mel-18对大肠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 Mel-18和Bm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季怀君;任昆仑;孙宁波;刘鹏;王伟;蒋仲敏

    目的:探讨Mel-18和Bm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el-18和Bmi-1 mRNA的表达。另选取芯片库中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以上所有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el-18和Bmi-1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el-18 mRNA阴性表达率为55.17%(16/29),Bmi-1 mRNA阳性表达率为62.07%(18/29)。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el-18蛋白低表达(0.724±0.095比0.899±0.089, t=2.319,P=0.028),Bmi-1蛋白高表达(0.980±0.068比0.729±0.066,t=2.863,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el-18的阴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3%(59/89)比31.5%(28/89),χ2=21.606,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Bmi-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2%(66/89)比30.3%(27/89),χ2=34.249,P<0.05]。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Mel-18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χ2=8.003,P=0.004)、浸润深度(χ2=17.094,P=0.001)、淋巴结转移(χ2=5.156,P=0.026)相关,Bmi-1表达与分化程度(χ2=14.625,P=0.001)、临床分期(χ2=7.863,P=0.005)、淋巴结转移(χ2=5.771,P=0.005)相关。另外,通过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el-18和Bmi-1的表达负相关(r=-0.592,P=0.001;r=-0.285,P=0.007)。结论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Mel-18可能起抑癌作用,而Bmi-1可能起致癌作用,二者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 蓬子菜总黄酮诱导NB4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

    作者:朱玉良;马英丽;李瑞;张紫阳;董均明;马玲

    目的 观察蓬子菜总黄酮(FGVL)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FGVL(50、100、200μg/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状况;RT-PCR检测NB4凋亡相关基因Mel-18、Sall4、Bmi-1 mRNA表达.结果 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NB4细胞经FGVL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FGVL各剂量组NB4细胞凋亡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呈现细胞核固缩、核碎裂及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对照组(2.3%)比较,50、100、200 μg/mL FGVL组NB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3%、13%、20.4%)明显升高(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0、100、200 μg/mL FGVL组NB4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3.92%、37.26%、29.15%)减少,S期细胞比例(54.16%、62.23%、70.46%)增多;与对照组比较,100、200 μg/mLFGVL组NB4细胞Mel-18 mRNA表达水平升高,Sall4、Bmi-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FGVL可阻滞NB4细胞于S期,抑制细胞增殖,通过调节Mel-18、Sall4、Bmi-1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 Mel-18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陆有为;郭伟剑;李进

    背景与目的:Mel-18为哺乳动物多梳基因家族(polycomb group)成员之一,许多实验研究证实其参与肿瘤的形成,为此我们检测胃痛组织中Mel-18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距肿瘤10 cm以上)中Mel-18的表达,分析Mel-18表达水平改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8例(34.62%)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el-18 mRNA 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Mel-18基因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间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el-18 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Mel-18基因的表达分别为1.357、0.453、0.183和0.170,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0.634和0.210,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Mel-18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 Mel-18、Notch-1及PLK-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作者:陈嬉;金海丽

    目的 探讨Mel-18、Notch-1及PLK-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乳腺组织89例,其中正常乳腺组织40例,浸润性乳腺组织4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el-18、Notch-1及PLK-1在正常乳腺组织和浸润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el-18、Notch-1及PLK-1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el-18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7.5%,在浸润性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2.5%,在浸润性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K-1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2.5%,在浸润性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18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Notch-1和PLK-1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 Mel-18、Notch-1及PLK-1在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 大肠癌组织中 BMI-1和 MEL-18基因表达的分析

    作者:贾雪峰;陈文明;刘宁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BMI-1和MEL-1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大肠癌组)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标本(对照组)中BMI-1和MEL-18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Bmi-1基因表达阳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阴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mi-1基因表达阴性率和Mel-18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Mel-18与Bmi-1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γ=-0.545,P<0.01)。结论 Bmi-1和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Bmi-1基因的高表达和Mel-18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紧密联系。

  • Mel-18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兆杰;刘尧;周芮琪;张贵宇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蛋白(Mel-18)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IHC)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el-18在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小干扰(siRNA)及腺病毒下调或上调Mel-18在EC细胞系中的表达,MTT法检测Mel-18对E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el-18对E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IHC和RT-qPCR结果显示,Mel-18在E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腺病毒上调Mel-18在EC细胞系中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升高,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表达升高;siRNA下调Mel-18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表达降低.结论:Mel-18在EC中高表达,在E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促癌基因的作用,可通过活化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促进EC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 Mel-18基因与肿瘤

    作者:许学宗;曹京燕;于雁

    黑色素瘤核蛋白-18(Mel-18)基因是多梳基因(PcG)家族核心成员之一,在胚胎形成、细胞生长和增殖、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Mel-18基因表达异常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作为肿瘤抑制基因,Mel-18基因通过对B淋巴瘤Mo-MLV插入区域1(Bmi-1)和髓细胞癌基因(c-myc)的转录抑制而抑制肿瘤增长.Mel-18表达在许多肿瘤细胞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减少,其中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等肿瘤,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预后标志物.

  • Mel-18mR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振伟;蒋仲敏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el-18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3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及配对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距肿瘤5 cm以上)选自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胸外科的手术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Mel-18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el-1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Mel-18 mRNA在不同性别及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间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Mel-18基因在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依次降低(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18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可望成为食管鳞癌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之一.

  • 大肠癌组织中 Mina53和 Mel-18蛋白的表达

    作者:田永;邹艳芳;徐峰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Mina53与Mel-18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0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ina53与Mel-18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i-na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0%,Mel-1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和61.7%,2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8、7.043, P均<0.05)。大肠癌组织中Mina53、Mel-18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大肠癌组织中Mina53与Mel-18蛋白的表达呈负关联(rP =-0.557,P<0.001)。结论:Mina53与Mel-18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肠癌 Mina53 Mel-18
  • Mel-18 mR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云锋;赵江;王俊平

    [目的]探讨Mel-18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Mel-18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共收集48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肠黏膜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与对应正常肠黏膜组织Mel-18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el-18 mRNA在结肠癌组织及对应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32±0.128)和(2.023±0.176),Mel-18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明显低表达,相对表达率为相应正常肠黏膜组织的0.48倍.Mel-18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分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中Mel-18的表达比没有转移组要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18在结肠癌中表达下降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一种反映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 Bmi-1及Mel-18反向调节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罗鹏;尚培中

    目的 探讨Bmi-1和Mel-1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检测Bmi-1和Mel-18基因与蛋白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Bm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均呈明显依次递增(均P <0.05),而Mel-18则呈反向趋势;结直肠癌组织中Bmi-1与Mel-18 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明显呈负相关(r=-0.551,P=0.000;r=-0.579,P=0.000);Bmi-1基因表达和蛋白阳性率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1高表达与Mel-18低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组织恶性转变以及结直肠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诊断指标.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MI-1 Mel-18
  • Bmi-1及Mel-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胡花丽;冯爱强;张彦武;雷冬梅;王金礼

    目的:探讨Bmi-1和Mel-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mi-1和Mel-18基因与蛋白在4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mi-1 mRNA的表达和蛋白阳性率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组织、乳腺癌组织均呈明显依次递增(均P<0.05),而Mel-18则基本呈反向趋势(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良性组织间差异不明显);乳腺癌组织中Bmi-1与Mel-18 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明显呈负相关(r=-0.317,P=0.023;r=-0.413,P=0.008);两者基因表达和蛋白阳性率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结论:Bmi-1过表达与Mel-18低表达可能是乳腺组织恶性转变以及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 Mel-18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力

    目的 探讨多梳基因Mel-18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192例中Mel-18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正常肝组织的Mel-18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1.9%(23/192)和59.8%(115/1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18基因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18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Mel-18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3.8%、17.6%、6.7%和2.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17.8%和4.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18基因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肝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 Mel-18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郭宝红;宋立兵;张玲;廖文婷;冯艳;刘万里;李满枝;曾木圣

    [目的]检测Mel-18在乳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状况,探讨Mel-18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Mel-18的蛋白表达,统计学方法分析Mel-1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关系.[结果]63例乳腺癌标本中仅有19例标本Mel-18阳性(30.15%),阳性信号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核中,Mel-18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结论]Mel-18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标志物.

  • 大肠癌 Mel -18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2年无病生存期的关系

    作者:谢美强;庄粤蕾;朱兰惠;唐洪君

    目的:探讨Mel-18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2年无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实时PCR方法定量检测6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el-18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组织中的Mel-18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例特征、2年无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el-18 mRNA低表达26例(40.62%),高表达4例(6.25%),中表达34例(53.12%)。 Mel-18 mRNA基因高表达、中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为82.6%、74.4%、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el-18 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程度及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 Mel-18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有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 CCN1和Mel-18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庄粤蕾

    目的:探讨CCN1和Mel-18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56例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CCN1和Mel-18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 CCN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6.79%,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18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9.29%,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的6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CN1和Mel-18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2, P<0.05)。结论 CCN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上调和Mel-18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有可能成为新的预测结肠癌恶性程度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关键词: 结肠癌 CCN1 Mel-18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