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朱文娟;殷江敏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68例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常规放置导丝营养管,术后第1d即开始经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结果168例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营养管给予的肠内营养液能满足患者术后的营养需求,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患者卧床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早期给予有效的肠内营养,并经过科学的护理,既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求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既简单又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

  •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作者:肖珍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4例进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7例。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式是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之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实验组显效34例,有效3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腹部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体会

    作者:欧一平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腹部创伤手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体重变化及营养生化指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其术后的营养生化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手术后患者有效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肠道肿瘤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意义

    作者:肖慧

    目的 研究分析肠道肿瘤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 将84例肠道肿瘤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营养状况与护理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营养状况较观察组差,<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6.19%)低于观察组(9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57%)高于观察组(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肠道肿瘤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营养,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唐小笋;高淑红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给予8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临床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吸、便秘、应激性溃疡、胃潴留、腹泻、胃管堵塞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及护理干预可有效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董梅

    胃癌术后,患者无法正常进食,虽然肠外营养在治疗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营养学和询证医学的发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提供人体全部的营养需要,还能有效的维持肠道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避免肠道功能衰竭的发生,纠正代谢紊乱[1],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从2010年1~12 月,对48例胃癌术后患者均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 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时间选择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刚;陈晓聿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方法 选取我院近五年内进行胃癌手术的病例,以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始时间为标准进行分组,4h,6h,8h三组实验组,12h及以后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例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肠蠕动,通气等方面,早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多了腹胀报告.结论 术后6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病人胃肠道恢复的效果佳.

  •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晓红;段济平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以及肠道黏膜屏障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以及肠道黏膜屏障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

  • 食道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作者:梁海鹏

    目的 探索食道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时间、方法,观察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的术后肠功能恢复速度、营养状况、肠道继发感染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一套更加适合我市食道癌、胃癌患者术后治疗的捷径.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10年10月共29个月期间我院施行食道、胃切除术后52名患者,并随机选取同期食道癌、胃癌切除术后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于术后20小时内开始经鼻肠管予肠内营养,观察对比分析其对食道癌、胃癌术后患者的肠功能恢复速度、营养状况、肠道继发感染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①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试验组(49.5±3.9 )h,与对照组(61.4±6.7 )h,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②术后水电解质等生化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③肠道继发感染率:实验组(9.62%)与对照组(2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住院费用:试验组(6815.0±1094.2)与对照组(8725.9±1584.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对食道癌、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肠功能恢复不良、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肠道继发感染等,且明显降低住院费用.进一步说明:对食道癌、胃癌术后患者实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便捷、经济,临床实用性强.

  •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周玲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经济、安全、方便等特点.我科自2000年5月分开展此项新业务以来,贲门及胃体癌手术病人应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使病人病情恢复较快.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总结如下.

  • 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史桃顺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有病例35例,将其中实施肠外营养进行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肠内营养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进行评估与比照.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便用时、肛门排气用时及住院时间要较之对照组有优越性(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要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好转(P<0.05),治疗后组间营养指标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进行辅助救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并出院,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普及与应用.

  • 早期肠内营养对肠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黎镭;张彦峰;李庆原

    目的:分析和观察全肠外营养对比早期肠内营养对肠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影响,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20例肠癌切除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肠外营养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7d后的营养状况。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干预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补体C3、C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评分为(4.22±0.75)分,对照组的营养状况评分为(6.38±0.48)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A、IgM、C3及C4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C3和C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异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肠癌切除术后患者中,帮助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作者:邱玉梅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胃癌手术后病人通过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结果]: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价廉,方便,符合生理,并发症少.[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显著,是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方式的首选.

  • 上消化道手术后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作者:王艳;王小平;魏桂林;康爱玲;刘红;胡杰亮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应用肠外营养(PN)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的效果分析和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32例上消化道术后病人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EN组和PN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相关营养指标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分析不同营养方式相关护理问题、护理风险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主要相关营养指标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EEN组建立静脉通道、静脉输液时间、导管护理量、潜在并发症均少于PN组;③导管相关并发症EEN组发生营养管堵塞2例、腹胀2例、腹泻2例;PN组发生中心静脉管堵塞2例、贴膜过敏1例、穿刺点渗液、渗血5例、局部皮肤破溃3例、感染1例.结论: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相对于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有利于保护肠道粘膜屏障,减少了术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费用低廉,临床护理工作量少,易于维护,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 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作者:高宁;李忠信;过一清;蒋子龙

    目的:探讨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及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与肠道术后肠外营养(对照组)各25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两组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不良反应,并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K+、Na+、Ga2+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K+、Na+、Ga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肠道术后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术后8小时即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且安全可靠,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 胃十二指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33例报告

    作者:刘海东

    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8月在胃十二指肠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33例,现报告如下.

  • 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

    作者:蔡青山;朴文花;马德强;张恒辉;王炜

    目的 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 将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n=20)与PN组(n=20).EE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液瑞素;P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锁骨下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均为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8d晨起静脉采血检测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相关费用等.结果 EEN组患者术后IgA恢复程度显著高于PN组(P<0.05),并且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相关费用低.结论 EEN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

  •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

    作者:尹新华;艾惠霞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大多已是中晚期,营养状况差.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手术创伤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进行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琦三;王海江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 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 30 例,于术后24 h 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 30 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 、CD4+ 、CD8+ 、CD4+ /CD8+.结果:术后第1 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 、CD4+ 、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 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 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琦三;王海江;陈鹏;尹东;杨新辉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 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 30 例,于术后24 h 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 30 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 、8 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1329 条记录 59/67 页 « 12...56575859606162...66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