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

    作者:徐书楷;王永忠;胡安然;王枫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及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近8年来92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经典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Orr)、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Y)和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结果:行Orr式19例(20.7%)、PRY式28例(30.4%)、mPJIP式45例(48.9%).随访12个月或12个月以上,mPJIP式在体重变化、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变化等营养学指标分别为(0.69±1.79)ks,(62.54±5.47)g/l,(36.21 ±3.55)g/l,均显著优于Orr、PRY两式(P<0.05).但mPJIP式在血红蛋白为(122.53 ±19.91)g/l,与Orr、PRY两式无明显差异(P>0.05);mPJIP式手术平均用时为(199.29±47.13)min.长于Orr式(P<0.05),但与PRY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en-Y滞留综合征在mPJIP式中发生率为4.4%,显著优于On.式(P<0.05),但与PRY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Visick指数(Ⅰ-Ⅱ级)在mPJIP式比例为87.6%,反流性食管炎在mPJIP式中发生率为6.7%,均与Orr、PRY两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改良"P"形空肠问置代胃术(mPJIP)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理的术式.

  • 全胃切除手术治疗胃癌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宗林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9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的9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2例胃癌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有1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有2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术后1年生存率为67.39%,3年生存率为46.74%.术后1个月患者QOL总分(56.94±3.65)、躯体机能(56.11±4.09)、心理活动(59.17±2.33)和社会活动分数(57.921±3.47)均显著高于术前(49.63±8.17)、(46.83±8.90)、(50.22±8.54)、(48.33±7.56);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胃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德康;胡爱丽;邝兴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胃部切除术和开腹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患者的临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78例患者分成腹腔镜组(n=40,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和开腹组(n=38,开腹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全胃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更小.

  • 术后早期强化肠内免疫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蕾

    目的:探究术后早期强化肠内免疫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全胃切除术患者82例,2 01 5年1 0月至201 7年1 0月为研究时段,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1例.对照组采纳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采纳早期强化肠内免疫营养干预.比较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第4天、第7天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比较,试验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强化肠内免疫营养可有效改善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 远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远端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作者:杨希恩

    目的 探讨和分析远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远端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 80例远端胃癌患者,分为远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各40例.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全胃切除术组相比,远端胃切除术组患者的1~2年的生存率更高(P<0.05).结论 远端胃切除术在2年内可延长患者的生命,值得推广使用.

  • 评价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延;陈晓;赵星;霍志斌;吴殿超

    目的:探讨癌全胃切除术中应用评价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进行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对照组患者进行Roux-en-Y吻合术,各44例.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血清总白蛋白、体质量、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Roux-en-Y吻合术,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可降低全胃切除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122例胃上部癌临床观察与治疗

    作者:张安平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2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5例均接受手术,79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2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近端胃切除术.并发血胸2例,吻合口瘘2例(1例死亡,1例治愈).结论:根治性手术是胃上部癌治疗的主要方法,选择恰当的术式及规范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用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楼炎波;郑雪咏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双肽对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49例行择期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其中29例患者术后接受添加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治疗(Gln组),20例患者用含18种复合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术后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肛门排气时间、感染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Gln组术后7 d 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8.2±4.7(g/L)、32.7±5.1(g/L)、2.41±0.17(10e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5.6(g/L)、28.3±5.6(g/L)、1.52±0.14(10e9/L),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未发生死亡事件; 感染并发症Gln 组有7 例,对照组9例;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Gln组较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66);两组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结论 添加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能改善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患者肠术后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恢复,调节免疫系统的状态,可能减少感染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

  • 护理干预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闫春梅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64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56.67%,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术前留置胃管捆绑空肠营养管代替空肠造瘘管应用体会(附21例报告)

    作者:迟绍云;张丽华

    我科自1998年10月-2002年10月行全胃切除术21例术前将空肠营养管捆绑在胃管上一并插入胃内,用此空肠营养管代替空肠造瘘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振宇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在胃癌早期手术治疗中效果好,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建华

    目的:探究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的本院胃上部癌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近端胃切除术,对比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00%,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相比近端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 全胃切除后单腔空肠间置代胃术疗效分析

    作者:杨培民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采用40cm长度的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行间置空肠代胃术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代胃的储存量、排空时间、反流情况、进食量、体能恢复、临床症状、体重及血浆营养参数(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结果术后2周时1次吞服钡剂量为120ml(100~150),代胃排空时间平均40min(20~90),未见钡剂返流入食道,无间置肠段梗阻,术后1年时进食米饭量2~3两/餐,进餐次数为3~4次/日,无倾倒综合症,均可以从事轻~中度的体力活动.入院时与术后一年的血浆营养参数与体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采用40cm长度的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作者:栾炯地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4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7天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血糖、肝功指标等变化,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其中肠内营养组改善情况较全肠外营养组明显(P<0.05)。全肠外营养组经营养支持后空腹血糖、肝功指标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肠内营养组该指标变化较平稳(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明显,较全肠外营养组快(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在严密监护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 胃癌胃全切术20例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卫学东

    目的:探讨胃全切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收治胃癌患者20例,均行均经腹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84.5±18.9分钟,术后住院14.6±1.6天,PNI指数(3.28±0.26)×109/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胃全切术治疗胃癌,改良袢式代胃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 胃癌术中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研究

    作者:季衍爽;刘春荣;黄艳;王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术后试验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营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均较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患者手术后及时给与肠内营养更有助于使肠道具有合理的生理状态,更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免疫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贲门腺癌行全胃切除术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作者:薛平

    目的:比较对贲门腺癌利用全胃切除术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贲门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作为观察组,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利用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来进行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利用全胃切除术来进行治疗,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5年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1年、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完成手术之后,观察组中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70.0%、50.0%,对照组中的生存率分别为86.0%、56%、40.0%,两组患者第3、5年的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12.0%、4.0%,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20.0%,10%,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贲门腺癌患者,利用全胃切除术来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较高,并且患者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都比较低,其远期效果较好,可作为贲门腺癌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李明生;张玲香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和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4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开腹全胃切除术)和观察组44例(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除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40例

    作者:张川

    目的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比较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在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肠内营养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

  • 全胃切除术中护士配合插胃管不同方法探讨

    作者:李丽梅;周继光;翁凌凌

    吻合器的问世为胃肠道手术提供了明显的方便,简化手术操作,并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受到广大外科医生的青睐,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是,吻合器的应用,增加了术中巡回护士配合插胃管的难度,手术中需巡回护士配合退出胃管至食道拟吻合部位上方,等到食管与肠道吻合后又要将胃管插入肠道内,退出后再插入胃管,常常会出现胃管返折,盘绕于口腔或食管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的损伤.为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全胃切除术中需护士配合插胃管的患者进行两种不同插管方法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692 条记录 1/35 页 « 1234567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