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氧化二砷对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疗效的初步观察

    作者:强孚勇;嘉婷;张挺;孙莉;朱小春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4多肽免疫雌性Lewis大鼠后,随机分为ATO 5 mg/kg、2 mg/kg、0.5 mg/kg、环孢素A (CsA)2 mg/kg和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2mL/kg 5组,每组5只,分别每日腹腔注射.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前房炎性反应,第15天时观察大鼠眼球的病理改变及质量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眼球中T-bet+ Th1及FOXP3+调节性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0.9%氯化钠注射液组和ATO 0.5 mg/(kg·d)组可见明显的前房炎性反应,ATO 5 mg/(kg·d)组和CsA组炎性反应较轻.CsA组、ATO 5 mg/( kg·d)组和ATO2 mg/(kg·d)组的临床评分均显著低于0.9%氯化钠注射液组(P<0 05).病理评分显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CsA组、ATO5 mg/(kg·d)组和ATO 2 mg/( kg·d)组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0.9%氯化钠注射液组(P<0 05).与0 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ATO 5 mg/(kg·d)组和CsA组的T-bet+ Th1细胞浸润明显减少.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各组间并无明显差别.结论 腹腔注射ATO 5 mg/(kg·d)可以减少Th1细胞在眼内的浸润来抑制大鼠EAU.

  • IL-17A-OVA疫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影响

    作者:王寅琳;周雅琪;王红;赵萌;魏文斌

    目的 研究IL-17A-OVA多肽疫苗对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影响.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30只C57BL/6小鼠.方法 制备IL-17A-OVA疫苗.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组、佐剂组及环孢素组3组,每组10只,佐剂组及疫苗组提前免疫小鼠,第10周时三组小鼠同时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发EAU动物模型.环孢素组造模成功后环孢素连续灌胃2周.HE染色观察小鼠眼球活组织切片,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A、IL-17A特异性抗体、IL-6及IL-23水平.主要指标 小鼠血清中IL-17A、IL-17A特异性抗体、IL-6及IL-23水平.结果 组织病理学显示疫苗组、环孢素组与佐剂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佐剂组评分较高),疫苗组与环孢素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血清中IL-17A水平疫苗组(25.785±4.677 pg/ml)与环孢素组(23.129±3.940 pg/ml)均较佐剂组(33.774±6.478 pg/ml)显著降低(F=8.125,P=0.003);IL-17A特异性抗体水平疫苗组(106.379±12.603 pg/ml)较环孢素组(59.431 ±8.626 pg/ml)及佐剂组(56.712±4.214pg/ml)显著升高(F=63.008,P=0.000),环孢素组与佐剂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中IL-6水平疫苗组(41.124±4.959 pg/ml)与环孢素组(29.418±3.34 7 pg/ml)均较佐剂组(49.329±8.768 pg/ml)显著降低(F=18.603,P=0.000);IL-23水平环孢素组(73.492±12.324 pg/ml)较佐剂组(109.770±20.848 pg/ml)及疫苗组(100.893±13.467 pg/ml)显著降低,疫苗组与佐剂组无显著性差异(F=4.916,P=0.018).结论 IL-17A-OVA疫苗可通过产生IL-17A特异性抗体在减轻EAU的炎性反应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该疫苗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的新方法.

  • 祛风活血丸对EAU大鼠模型Fas/FasL表达的影响

    作者:易妙;喻京生;龙辉

    目的 探讨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血清Fas、FasL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以及祛风活血丸低、中、高剂量组(D、E、F组).采用大鼠右后足垫注射含IRBP(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的PBS溶液+完全弗氏佐剂制作EAU模型,A组大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各组大鼠灌胃给药,A、B组予生理盐水,C组予熊胆开明片,D、E、F组分别予低、中、高剂量的祛风活血丸.观察大鼠眼部情况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给药后第7天、14天、21天、28天时各组大鼠的Fas、FasL血清浓度.结果 1.成功诱发Lewis大鼠的EAU模型,在免疫后不同时间发生临床可见的炎症,造模成功率91.7%(55/60),空白组大鼠无临床可见葡萄膜炎表现.2.空白组各时间点的Fas、FasL血清浓度始终位于较低水平,模型对照组各时间点的Fas、FasL水平均为高,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并有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的趋势.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的Fas、FasL水平较为接近,低于同期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对EAU发病具有重要意义,祛风活血丸能使大鼠血清中Fas、FasL含量明显降低.

  • 环磷酰胺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治疗效果。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动物Lewis大鼠54只。随机将大鼠分为实验组48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抽取浓度为lmg/ml的牛S视网膜抗原溶液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制备EAU诱导剂;实验组大鼠取30μg诱导液,在大鼠双后足垫皮内注射;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第3天后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内炎症反应情况,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随机将实验组大鼠分为环磷酰胺组24只和空白对照组24只,环磷酰胺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每天在大鼠尾静脉注射1 ml环磷酰胺,连续3 d;空白对照组每天在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参照Caspi临床分级法进行评分。结果环磷酰胺组造模后第6、9、12和18天大鼠眼睛炎症反应Caspi临床分级评分均分别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均为0级。结论环磷酰胺能减轻免疫性葡萄膜炎的严重程度并抑制其进展,对葡萄膜炎有明确治疗效果。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闪光视网膜电图的改变

    作者:刘正峰;郭大东;李姣;孙园园;刘滨;毕宏生

    目的 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改变.方法 选取雌性Lewis大鼠(6~8周)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只.实验组大鼠后肢足底、两侧腹壁和躯干上皮下各注射含有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和结核菌素(TB)的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液,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EAU大鼠模型制备8d后,用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眼底荧光素造影(FFA)及F-VEP和F-ERG等手段观察眼底病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免疫后第8天眼底彩照、OCT及FFA等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两组F-VE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F-ERG有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后第8天,EAU大鼠视网膜电图已经发生改变,表明EAU大鼠视网膜细胞已经受到损害.

  • 实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Bcl-2、FasL的表达

    作者:周贵生;张凤蕴;任欢;郭涛;危国军;肖尊宇;王丽群;高淑英

    目的 通过检测Bcl-2、FasL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表达,探讨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自新鲜牛眼球中提取S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制成乳化物注入Wistar 大鼠皮内.观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发作时间、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 EAU 组和正常对照组视网膜Bcl-2、FasL的表达.结果 EAU组动物的14只眼睛在免疫后不同时间发生临床可见的炎症(发病率为100%),正常对照组无临床可见炎症,所有具有阳性体征者均有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EAU 组及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均有FasL表达,而EAU组Bcl-2表达增高,正常对照组Bcl-2低表达.结论 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维持免疫赦免中有重要意义;Bcl-2 对Fas/FasL 介导的细胞凋亡有调节作用;EAU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有关.

  • 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IL-35和IL-10表达的影响

    作者:贺莉;喻京生;秦汉;高健;王颢筱;姚琬华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模型大鼠血清中IL-35、IL-10表达的动态影响,探讨祛风活血丸对EAU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6只.空白组不作处理,其余均予以右后足垫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建立EAU大鼠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祛风活血丸药液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熊胆开明片药液灌胃,灌胃均14 d.自造模开始,每天于裂隙灯下观察EAU大鼠眼前节变化,并采用Caspi临床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分别自灌胃起7、14、21、28 d分批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ELISA检测血清IL-35及IL-10含量.结果:Caspi临床分级评分结果显示,自造模第4天起造模组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EAU模型制备成功.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各时间点IL-35及IL-10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各组大鼠与空白组相比,血清IL-35含量明显先升高后降低,而血清IL-10含量明显升高,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祛风活血丸低、高剂量组为明显(P<0.05,P<0.01).结论:祛风活血丸可能通过调节免疫抑制因子IL-35、IL-10的活性及浓度对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 白芍总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肝脏中自然杀伤T细胞表达的影响

    作者:景常莹;宋继科;王贝贝;田庆梅;解孝峰;张涛;毕宏生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肝脏中自然杀伤T(NKT)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45只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模型组和TGP干预组,每组15只.EAU模型组和TGP干预组注射含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RBP 1177-1191)的乳糜液以诱导出葡萄膜炎,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不含IRBP多肽的乳糜液.于免疫后每天对TGP干预组大鼠进行TGP灌胃给药,其余2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并每天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记录发病程度,并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2天分别提取3组大鼠的眼球制成病理切片,观察炎症反应.收集3组大鼠肝脏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NKT细胞的表达水平,观察变化趋势;采用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免疫后第12天,TGP干预组炎症评分和病理分级明显低于EAU模型组,但是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模型组和TGP干预组NKT表达水平明显较高,且TGP干预组高于EAU模型组(P<0.05);TGP干预组大鼠肝脏中IFN-γ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01);TGP干预组大鼠肝脏中IL-4 mRNA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明显高于EAU模型组(P<0.001);TGP干预组大鼠肝脏IFN-γ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低于EAU模型组(P=0.01);TGP干预组大鼠肝脏中IL-4蛋白表达高于EAU模型组(P<0.001).结论:TGP可通过调节EAU大鼠IL-4、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EAU大鼠中NKT细胞的表达数量,达到治疗葡萄膜炎的目的.

  • rno-miR-30b-5p对葡萄膜炎大鼠Notch1和Dll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殷学伟;刘滨;魏慧霞;唐凯;毕宏生;郭大东

    目的 探讨rno-miR-30b-5p对Notch1和Dll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应用双荧光素酶检测rno-miR-30b-5p对Notch1和Dll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6~8周龄健康Lewis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AU模型组,EAU模型组大鼠建立EAU模型.于免疫后12 d分离大鼠的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Q-PCR检测 rno-miR-30b-5p、Notch1和Dll4基因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Notch1和Dll4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Notch1和Dll4为rno-miR-30b-5p调控的靶基因.Q-PCR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对照组(1.00),免疫后12 d,rno-miR-30b-5p基因在EAU模型组大鼠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1 ± 0.12、0.37 ± 0.09和0.25 ± 0.07,均呈显著下调表达,而Notch1和Dll4基因呈显著上调表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2 d,EAU模型组大鼠脾脏、淋巴结 和眼组织中Notch1和Dll4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2 d,EAU模型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Th17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Treg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rno-miR-30b-5p可负调控Notch1和Dll4基因的表达.在EAU模型大鼠的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中,rno-miR-30b-5p的下调表达可使Notch1和Dll4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使Th17/Treg比例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

  • 龙胆泻肝汤对葡萄膜炎大鼠关键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凯;郭大东;卢秀珍;孙园园;刘滨;毕宏生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大鼠关键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不含IRBP的乳化液.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方法检测血液、淋巴结和脾脏中IFN-γ、IL-17、TNF-α和IL-10细胞因子在EAU大鼠体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LXT组大鼠全血中IFN-γ mRNA表达在第8天虽然高于对照组(P=0.000),但已显著低于EAU组(P=0.000);LXT组IL-17 mRNA在第12天达峰值,显著低于EAU组(P=0.000),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TNF-α mRNA仅在第12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但低于EAU组(p=0.000);IL-10 mRNA表达在第16天高于EAU组(P =0.042).LXT组大鼠淋巴结和脾脏中IFN-y、IL-17和TNF-α mRNA表达在第12天显著低于EAU组(均为P =0.000);LXT组淋巴结中IL-10 mRNA表达在第8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在整个炎症期均维持在较高水平;LXT组脾脏IL-10 mRNA表达在第12天达峰值,且高于对照组和EAU组(均为P=0.000).LXT组大鼠血清中IFN-y、IL-17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在第12天和第16天均低于EAU组(均为P<0.05);EAU组和LXT组血清中IL-10蛋白表达在第12天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 <0.05),第16天达峰值,但LXT组IL-10蛋白含量更高.结论 龙胆泻肝汤通过抑制IFN-γ、IL-17和TNF-oα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促进IL-10的表达,加速自身免疫炎症的恢复.龙胆泻肝汤可通过多种途径在EAU的治疗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淋巴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的表达研究

    作者:符敏;吴伟;陆晓和;徐小平;陈晓虹;海慧巧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新西兰兔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动物模型,用20 g·L-1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静脉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法建立EAU模型,并观察模型眼炎症反应及PBMC T淋巴细胞亚群特征.结果 CD4 +T细胞在EAU兔的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增加,且随时间的进展呈进行性增加,并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相同的趋势可见于CD4+/CD8+T细胞比例.此外,Treg细胞趋势与CD4 +T细胞及CD4+ T/CD8+T细胞比例相反,与炎症反应呈负相关.结论 CD4 +T细胞的优势性选择性克隆增殖及Treg细胞的降低有可能引发免疫功能紊乱并导致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失去有效的负性调控,导致EAU的发生及进行性加重.

  •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唐凯;郭大东;张莲;司俊康;杜宇翔;毕宏生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观察大鼠生理特征及眼部炎症变化,出现葡萄膜炎症时给予LXT组大鼠龙胆泻肝汤灌胃;免疫后12 d比较各组大鼠眼组织病理学差异;免疫后每隔4d检测房水蛋白及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变化.结果 成功制备了EAU大鼠模型;免疫后5d大鼠开始出现葡萄膜炎症状,12 d炎症重.EAU大鼠肛温在1d、7d、10 d和12 d高于对照组(P=0.020、0.000、0.015、0.001);免疫后12 d,EAU组房水蛋白浓度为(36.03±3.23) g· L-1,LXT组为(24.67±2.60)g-L-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组织病理学显示EAU组视网膜结构破坏程度明显高于LXT组(P=0.000).EAU组免疫后4d、8d及12 d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 =0.045、0.000、0.033),LXT组4d和8d白蛋白低于正常(P=0.045、0.005),但12 d时恢复至正常;12 d时EAU组球蛋白明显高于正常(P=0.047),LXT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龙胆泻肝汤能有效减轻EAU大鼠前房炎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保护眼部组织结构,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状态,对EAU发挥治疗作用.

  •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钱丽丽;徐亚茹;胡芳;官杰;吴艳敏;王琪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诱导大鼠EAU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造模后视网膜内干扰素(infefferon,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IL)-17、IL-6的表达.ELISA法对比分析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EAU模型建立成功;造模后第14天,视网膜损害以外层为主,视网膜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视网膜内结构紊乱,同时在视网膜的视锥、视杆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iNOS、IL-17、IL-6、IFN-γ表达,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9%、48%、52%、73%.在EAU发病过程中,IL-6于造模后第7天迅速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IL-17于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值,变化趋势与炎症进程一致;IFN-γ在炎症后期仍有升高,于造模后第16天达到高值;IL-6、IL-17、IFN-γ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NOS在炎症进程中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调节网络共同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

  • γδ 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脾脏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机制

    作者:王贝贝;田庆梅;解孝锋;宋继科;毕宏生

    背景 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γδ T细胞相关,γδ 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研究γδ T细胞在EAU小鼠脾脏中的动态变化,探讨γδ T细胞在EAU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C57 BL/6(B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39只.用抗原肽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1-20)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B6小鼠的足垫、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6个点,用Genesis-D动物眼部照相机观察并记录正常小鼠及免疫后不同时间点(4、8、12、16、20、24、28、32和36 d)EAU小鼠的发病情况,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摘取右侧眼球,切片后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同时在相同时间点分离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 T细胞数量和激活状态.免疫磁珠分选γδ T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内表达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变化.向EAU小鼠回输激活的γδ T细胞,观察炎症变化. 结果 经IRBP1-20及CFA乳化液免疫后小鼠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6 ~20 d达峰,至第28天炎症明显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免疫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皱褶,玻璃体、视网膜全层炎性细胞浸润及内界膜层增厚.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症状评分和病理学炎症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399,P=0.000;F=47.342,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EAU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脾脏中γδ T细胞数量增加,造模后16 d和20 d分别为(5.67±0.49)%和(5.78±0.55)%,与造模前的(1.53±0.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呈活化状态.EAU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脾脏中γδ T细胞分泌的IL-17A明显增多,造模后16d和20 d分别为(13.40±0.50)%和(17.80±2.37)%,与正常对照小鼠的(1.53±0.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体内回输激活的γδ T细胞后EAU炎症加重,炎症症状评分为1.00(1.00,2.00),明显高于未回输激活的γδ T细胞的0.75(0.05,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0,P=0.03).结论 EAU中γδ T细胞比例在炎症的高峰期明显升高,且呈激活状态;活化性Yδ T细胞在EAU模型中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分泌IL-17A进行的.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的发病特点

    作者:刘正峰;崔彦;李姣;滕达;唐凯;毕宏生

    背景 Lewis大鼠是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的常用种系,对其发病特点,尤其是EAU大鼠眼部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 观察EAU大鼠的发病体征及其眼部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雌性Lewis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12只.模型组大鼠后肢足底、两侧腹壁和躯干上皮下各注射含有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和结核菌素(TB)的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液,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注射后观察两组大鼠饮食、体温和活动情况,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于免疫后12d获取大鼠眼组织标本,对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免疫后采食量为(190.00± 18.03)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5.33±28.0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5,P=0.012);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饮水量分别为(241.67±18.56)ml和(289.67±1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33);模型组大鼠体温升高,精神倦怠.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免疫后6d出现虹膜充血、前房积脓和瞳孔膜闭,免疫后12d眼部炎症严重,炎症评分为(3.83±0.41)分,而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大鼠前房、虹膜、睫状体组织和玻璃体腔内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肌纤维粗细不均,睫状体上皮表面粗糙及RPE细胞绒毛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睫状体上皮细胞膜褶皱蓬松及排列紊乱,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有髓样小体,RPE细胞中有线粒体空泡出现,而对照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的形态结构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用含IRBP(1177-1191)和TB的CFA乳化液诱导的EAU大鼠机体处于自身免疫炎症状态,其眼部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充分反映了EAU的炎症表现特征.

  • 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立飞;张晓敏;李光达;李筱荣

    背景 研究显示Th17细胞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发病的重要致炎细胞群,而白细胞介素17( IL-17)作为Th17细胞的标志性因子参与了EAU的发生与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对Th17具有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MSCs对EAU的治疗作用以及对IL-17在大鼠视网膜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10只SPF级Wistar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进行传代,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54只SPF级6~8周龄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8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光感受器间维牛素A类结合蛋白(IRBP)与含有结核杆菌素HR37a的2.5 g/L弗氏完全佐剂(CFA)等体积混合后行实验组大鼠单后足垫皮下注射建立EAU动物模型,然后按照分层随机原则分为模型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每组24只大鼠.MSCs治疗组于造模的同时行1 ml MSCs尾静脉注射(5×106个/ml),连续注射3d,模型对照组以同法注射等体积PBS.注射后每日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反应,并根据Caspi临床分级进行评分.分别于造模后9、12、15、20 d随机选取模型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各6只大鼠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和炎症反应,参照Caspi组织学分级法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造模后9、12、15、20d大鼠视网膜中IL-17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细胞呈梭形生长,漩涡状排列,经流式细胞术鉴定CD29、CD44表达阳性,CD45、CD34表达阴性.MSCs治疗组造模后9、12、15、20 d眼前节炎症反应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U=2.815,P=0.005;U=2.768,P=0.006;U=2.900,P=0.004;U=2.855,P=0.004),视网膜组织学检测炎症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2.345,P=0.019:U=2.559,P=0.011;U=2.166,P=0.030;U=2.373,P=0.01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治疗组造模后9、12、15、20d大鼠视网膜IL-17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26.47±5.68、77.78±9.65、47.02±6.68和26.59±5.94,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的45.34±4.63、105.95±10.74、64.11±9.76和37.02±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5,P=0.000:t=4.799,P=0.001:t=3.540,P=0.005;t=2.900,P=0.016).结论 MSCs能减轻EAU的程度并抑制EAU的进展,降低了1L-17在眼组织中的表达.

  • Th1、Th17细胞对小鼠视网膜星形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崔彦;毕宏生;Deming Sun

    背景 C57BL/6及B10RⅢ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其中C57B L/6小鼠免疫后眼部炎症较轻,而B10RⅢ小鼠免疫后眼部表现为典型的后葡萄膜炎病理改变.目的 观察培养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抗原特异性Th1、Th17细胞对小鼠视网膜星形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EAU中Th1及Th17细胞的致病机制. 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B10RⅢ小鼠各10只,尾根部及躯干皮下注射200 μl含有200 μg IRBP1-20或IRBP161-180抗原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共均匀注射6个点以免疫动物.流式细胞仪分析B10RⅢ小鼠模型的眼内浸润T细胞类别.分离培养C57BL/6小鼠淋巴结及脾脏IRBP特异性T细胞,分别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或IL-23以适于Th1、Th17细胞生长.将培养至第5天的Th1、Th17细胞分别加入到经干扰素-γ(IFN-γ)预处理的单层视网膜星形细胞中,观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质量浓度. 结果 B10RⅢ小鼠EAU模型眼球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含有IFN-γ+、IL-17+细胞和CD45+细胞,分别占9.5%、5.1%和41.4%.IRBP1-20刺激后6d,含IL-2和IL-23培养基中IFN-γ+细胞分别为44.0%、8.0%,IL17+细胞分别为1.0%、26.0%.Th1、Th17与视网膜星形细胞相互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星形细胞死亡脱落,Th17较Th1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Th1、Th17细胞分别与星形细胞共培养48 h,两种培养基中TNF-α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0±10)、(801±2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6,P=0.00).结论 Th1、Th17对视网膜星形细胞均有杀伤作用,Th17细胞杀伤作用更强,在葡萄膜炎致病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杀伤过程中既有细胞直接接触作用,又有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的间接作用.

  • 雷帕霉素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光达;张晓敏;袁立飞;李筱荣

    背景 雷帕霉素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是一种良好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对EAU的治疗作用,并观察雷帕霉素对EAU各免疫细胞群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5只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U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5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R16肽段与完全氟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于Lewis大鼠后足皮下注射以建立EAU模型,EAU模型鼠再按分层随机的原则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每组10只大鼠.雷帕霉素组造模后即应用0.2 mg/(kg·d)雷帕霉素(0.4 ml)腹腔内连续注射7d,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内注射.造模后第4天开始每日裂隙灯下观察大鼠EAU的症状,造模后第14天制备大鼠视网膜切片,以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参照Caspi的标准对EAU症状及组织病理学分级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炎性因子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6d模型对照组大鼠EAU炎症评分逐渐升高,12 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雷帕霉素组大鼠EAU炎症评分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但各时间点EAU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学评分为3.30±0.48,而雷帕霉素组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组织学评分为0.9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41,P<0.01).雷帕霉素组IFN-γ、IL-17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量(A值)分别为21.16±4.23和49.86±6.59,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的62.14±7.32和124.85±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3.334、q=56.923,P<0.01).结论雷帕霉素通过抑制EAU视网膜中IFN-γ、IL-17等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对EAU发挥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1、Th17细胞群来实现的.

  • 对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变化的观察

    作者:徐晓芳;吕嘉华

    目的 观察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 Lewis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Freund佐剂组(7只)和空白对照组(7只).TRP 100μg腹腔内注射Lewis大鼠,建立动物模型.注射后第15d取动物外周血流式细胞学三色荧光测CD4+、CD25+、Foxp3阳性细胞比例,ELISA法测血清中IL-10、TGF-β质量浓度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炎症期实验组动物外周血中CD25+细胞比例升高,Foxp3阳性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血清中IL-10、TGF-β质量浓度下降(P<0.01).结论 EAU炎症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调节性T淋巴细胞(Foxp3阳性细胞)和细胞因子(IL-10、TGF-β)减少致免疫抑制作用减弱,参与了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

  • 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JAK2 mRNA和STAT3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汉;喻京生;贺莉;王颢筱;高健;姚琬华

    目的 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视网膜JAK2及STAT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只(160眼)雄性Lewis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6只作为空白组(A),对其余64只大鼠进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制作.造模成功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B)、祛风活血丸常规剂量组(C)、祛风活血丸两倍剂量组(D)、熊胆开明片组(E).干预14 d后用q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JAK2 mRNA和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JAK2 mRNA:与B组比较,C组、E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 mRNA:与B组比较,C、D、E组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风活血丸能降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JAK2、STAT3 mRNA的表达,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达到抗炎作用.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