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丽的隐形眼镜背后暗藏着的健康问题

    作者:周一海

    “倘若一个人从20岁开始戴软性隐形眼镜,10年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将相当于60岁的老年人,将无法承受任何眼科手术,隐形眼镜磨损角膜,可能造成上皮细胞脱落或穿孔的严重后果,部分隐形眼镜凹度与角膜凸度不符,会不规则磨损角膜,引起角膜溃疡,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下降,即使治疗后也会留下白斑……”近日,这样一条流言在网上疯传.

  •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效果观察

    作者:吕燕云;武晶晶;彭丽;王艳霞

    目的 探讨青少年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后眼轴、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2013年在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戴镜3年以上、按时复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21例(42眼).方法 依近视度数将患眼分为高度数眼组(高于-3.00 D)及低度数眼组(低于等于-3.00 D),观察并比较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各组眼轴、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参数的变化.主要指标眼轴、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眼轴分别为(25.16±0.78)mm、(25.27±0.81)mm、(25.43±0.91)mm、(25.50±0.85) mm和(25.64±0.87)mm,低度数眼组眼轴分别为(24.13±0.99)mm、(24.38±0.96)mm、(24.49±1.00)mm、(24.71±0.94)mm和(24.88±1.01)mm,双眼眼轴均随时间增长(F=48.2;P=0.000),高度数眼组眼轴更长(F=10.186;P=0.003).各时间点眼轴差异量分别为(1.03±0.45)mm、(0.90±0.40)mm、(0.85±0.39)mm、(0.79±0.41)mm及(0.76±0.44)mm,戴镜后双眼眼轴差异量逐渐缩小(F=9.494;P=0.000).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362.57±278.73)个/mm2、(3393.67±325.88)个/mm2、(3333.76±288.72)个mm2、(3276.90±240.49)个/mm2及(3259.71±357.41)个/mm2,低度数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365.62±352.75)个/mm2、(3387.62±363.57)个/mm2、(3314.05±270.12)个/mm2、(3290.71±327.64)个/mm2及(3307.05±357.12)个/mm2,随着戴镜时间延长,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F=:4.386;P=0.006),双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07,P=0.932).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48.81±28.34)μm、(531.43±33.30)μm、(526.05 ±30.84) μm、(523.38±27.54)μm和(525.29±27.92)μm,低度数组眼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49.76±28.72) μm、(536.90±26.51)μm、(534.24±27.67)μm、(534.19±25.84)μm及(531.76±27.16) μm,戴镜后6个月中央角膜厚度下降,以后无变化(F=56.843;P=0.000).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眼轴差距缩小.角膜塑形效果于戴镜6个月内稳定.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

    作者:何小松;李正华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46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裸眼视力0.3及其以上者为36眼(78.26%),0.05及其以上脱盲率为100%.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由术前的(32.5±6.2) mmHg降至术后(14.2±4.6) mmHg(1mmHg =0.133 kPa),术前与术后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P<0.0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9~4.331,P<0.01),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5~ 0.097,P>0.05).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获得良好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 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珂;郭海科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40~75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85例(131只眼),随机分成两组.飞秒组42例(63只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传统组43例(68只眼),行传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所有患者记录术中累积释放能量、有效超声时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厚度、视力及手术并发症.采用t检验、x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核硬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有效超声时间飞秒组和传统组分别为(4.81±2.14)s和(10.34±2.3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5,P=0.003).累积释放能量飞秒组和传统组分别为5.78%±3.18%和8.9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09).飞秒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x2=7.273,P=0.007;术后3个月:x2 =5.16,P=0.015),术后3个月,飞秒组和传统组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50,P=0.583;t =0.498,P=0.619).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同样安全有效,前者可以降低超乳时间和超声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但是飞秒激光超声乳化手术仍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

  • 接触镜致角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芳荣

    目的分析研究长期戴矫正近视的接触镜引起的角膜病变.方法对32例(64眼)曾长期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组)和38例(76眼)戴框架眼镜(对照组)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者进行术前的角膜形态学检查、裂隙灯检查及泪液检查.结果长期配戴接触镜所致角脱新生血管18例36眼,占56.25%,眼干燥症10例20眼,占31.25%.对角膜中央内皮测量进行两组间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戴角膜接触镜致角膜病变的发病率高于戴框架眼镜(对照组)者,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者.

  • 维吾尔族剥脱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对比分析

    作者:丁琳;王绍飞;麦迪尼亚

    目的 观察维吾尔族剥脱综合征患者及维吾尔族正常人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方法 选择维吾尔族正常人40例40只眼,维吾尔族剥脱综合征患者40例40只眼,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结果 维吾尔族正常人角膜内皮密度为(2623.27±388.52) mm-2,维吾尔族剥脱综合征患者角膜内皮密度为(2306.36±383.13) mm-2(t=3.46,P=0.001),维吾尔族正常人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为0.56±0.12,维吾尔族剥脱综合征患者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为0.48±0.14(t=2.87,P=0.005).结论 维吾尔族剥脱综合征患者角膜内皮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同族正常人低.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作者:杨亚波;姚克;杜新华;夏文琴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新技术,其疗效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获得广泛认可[1,2],但该手术的潜在危险性,尤其是其光毒作用对人类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尚需深入研究.我院自1996年10月至1998年7月采用LASIK治疗近视患者2 523例(2 908只眼),现收集相关资料研究LASI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改变.

  •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作者:郭昕;陈鹏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方法 将58例(58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B组: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A组(2231±192)个/mm2、B组(2042±141)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A组(2004±152)个/mm2、B组(1825±191)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损害基本相同.

  • 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董映;王雅娜;胡勇平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硅油填充术的患者81例(8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第1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即保留晶体组;第2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即无晶体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角膜内皮中央区进行活体摄像,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进行图像处理和结果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第1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1周左右就基本保持稳定,第2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仍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在术后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在术前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内皮有损害.术中保留晶体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意义.当确定视网膜复位后,应尽早取出硅油.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国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安全性早期观察

    作者:吴敬明;李云峰;赵周婷;王帅南;宋武莲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国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早期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0~11月在解放军第211医院眼科就诊的14例白内障患者(18眼)植入A1-UV型一片式可折叠IOL.记录术中并发症.术后1d、3d、1周、2周随访,测量并记录患眼的前房深度、角膜平均曲率、非接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采用SPSS 20.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角膜平均曲率、前房深度、非接触眼压在不同随访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91,P=0.418;F=3.244,P=0.092;F=1.445,P=0.229).术后1d、3d、1周、2周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比术前显著减少(F=19.816,P< 0.001).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前房渗出;仅术后1d出现轻度球结膜水肿,术后3d恢复到术前水平;在术后1~3 d出现轻度房水细胞和角膜水肿,术后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在术后1d~1周出现轻度房水闪辉和球结膜充血,术后2周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国产可折叠IOL植入术对人眼内环境的扰动较小,术后恢复快.国产A1-UV型可折叠IOL、HS-Ⅰ推注器和SI-Ⅰ导人头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 手法扩张瞳孔术中不同瞳孔直径对瞳孔闭锁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瞳孔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志明

    目的:分析手法扩张瞳孔术中不同瞳孔直径对陈旧性葡萄膜炎引起的瞳孔闭锁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瞳孔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法扩张瞳孔术术中瞳孔扩张直径将85例(93眼)瞳孔闭锁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分为扩瞳≥6.0 mm组42例(46眼)和扩瞳≤5.5 mm组43例(47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后对比不同瞳孔直径对术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扩瞳≤5.5 mm组术后视力恢复显效率65.96%明显高于扩瞳≥6.0 mm组的45.65%(P<0.05);两组均可导致角膜细胞丢失,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瞳≥6.0 mm组术中虹膜出血发生率45.65%、术后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发生率71.74%均明显高于扩瞳≤5.5 mm组的23.40%、29.79%(P<0.01或P<0.05)。结论:手法扩张瞳孔术中扩瞳≤5.5 mm能够促进瞳孔闭锁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瞳孔功能的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和角膜细胞丢失,在促进视力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采取大样本和长时间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 65片眼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为分析武汉爱尔眼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ECD)的相关影响因素,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曾庆延、明维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汉爱尔眼库实现捐献并用于临床移植的65片角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改变

    作者:银勇;马挺;王养政;朱秀萍;朱斌良;吴洁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方法: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术前供体角膜及术后一年内受体植片的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术后植片内皮细胞下降率为:一周0.22%;二周3.94%;三周5.74%;二月8.68%;三月10.09%;六月14.68%;一年26.7%.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在前三周为快速下降期,第二个月至一年为慢速稳定下降期,将为临床医师在手术时对供体的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影响观察

    作者:李军;徐少凯;祝莹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选取晶状体脱位、晶状体囊内摘除19例19只眼,术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术前进行佳矫正视力、眼内压、角膜内皮镜检查.分别于治疗后1周、4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诊,记录佳矫正视力、眼内压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术后1周、4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术前和术后佳矫正视力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时间段视力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眼内压术前术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未见其它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有关的眼部不良反应. 结论 无晶状体眼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相对操作简便、对组织损伤小、经济实用、患者痛苦小,是治疗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一种有效方法.

  • 虹膜劈裂症一例

    作者:宫献珍;许衍辉;刘静江

    患者女,76岁.双眼视物不清20余年于2011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20年前曾在当地行双眼抗青光眼手术,术后无眼红、眼痛.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厘米指数,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5.0 mm Hg,左眼14.6 mm Hg.双眼上方球结膜可见滤过泡,角膜透明,前房浅,右眼上方虹膜缺损,左眼上方可见虹膜周切孔,双眼下方虹膜基质层劈裂、破碎、松散.游离端漂浮于前房内虹膜后粘连,品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图1、图2)双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3-9点位可见虹膜前后层之间分离,内部有腔隙样无回声区.(图3、图4)双眼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右眼1000个/mm2,左眼1300个/mm2.初步诊断:双眼虹膜劈裂症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双眼抗青光眼术后.

  • Phakic 6H型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临床观察

    作者:陈熙;万迪玲;匡毅

    目的 观察Phakic 6H型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P-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1年9月-2006年3月间行Phakic 6H型AC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共170例(283眼),经连续随方,对终行ACP-IOL取出的7例(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2000P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定期测量角膜中央、上方、下方、颞侧及鼻侧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6例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为2 105个/mm2,平均丢失率为73.71%(1例因角膜失代偿无法测量出内皮细胞密度).4例行ACP-IOL取出+透明晶状体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1例行ACP-IOL取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IOL植入,2例行ACP-IOL取出.结论Phakic 6H型ACP-IOL对角膜内皮的远期影响可致角膜内皮功能临界失代偿甚至失代偿,发现角膜内皮功能处于临界失代偿或内皮有明显损伤时须尽快取出ACP-IOL.

  •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娟;王桑桑;黄心瑜;牛国桢;张语珊;毕燕龙

    目的 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DALK)后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DALK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34例(34只眼)为DALK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35例(35眼)为对照组.以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源性散光(corneal astigmatism, CA),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 cell area, ACA),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3 mm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及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选择性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综合性散光(astigmatism, A)、CA、ECD、ACA、CCT以及ACD.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实施,随访期(13. 1±1. 5)个月. DALK组和对照组术前 UCVA、BCVA、CCT、A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A、ECD、AC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12 个月,两组的 UCVA 和BCVA均明显提高,DALK组提高幅度不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的A、CA和ECD均较术前减少,DALK组较对照组较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的ACA均较术前增加,DALK组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ACD均较术前增大(P<0. 05),CC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 05).结论 DALK术后,进行白内障手术应注重角膜源性散光矫正、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植片保护,以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区域性角膜水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振兴;周祁;陈冉冉;刘歆;陆卫海;毕燕龙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区域性角膜水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50例(50只眼).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corneal specular microscope,CSM)对手术前后角膜中央、12点、3点、6点及9点位的5个象限,每一象限的5个区域总共25个位置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进行拍照、图像合并及数字化分析.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获取白内障手术前后全角膜厚度图,分析区域性角膜水肿与区域性CECs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50例手术均顺利实施,随访期(12.5±1.1)个月.5个象限共25个位置CEC数据显示:术后1d,平均CD为(2 045±153)个/mm2,较术前平均(2 557±265)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央区参数相比,12、3、6、9点位CD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在中央、12、6、9、3点位,角膜厚度变化分别为(162.7±84.8)、(285.1±114.5)、(121.1±91.2)、(257.2±123.4)、(145.1±91.4)μm,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术后1d,区域性CD减少与区域性角膜水肿存在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区域性的角膜厚度增加可间接反映区域性CD减少的程度.

  • 剥脱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临床分析

    作者:李凡;唐广贤;马丽华;耿玉磊;张恒丽;闫晓伟

    目的 比较剥脱性青光眼(PXG)患者、剥脱综合征(PEX)患者及正常人(CON)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变异系数(CV)及六角型细胞比例(HE)差异.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PXG患者72例(72只眼)、PEX患者56例(56只眼)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CON 68例(68只眼),分别作为PXG组、PEX组、CON组. 3组纳入人员均应用角膜内皮镜测定其角膜ECD、CV及HE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XG组、PEX组及CON组角膜ECD分别为(2308.20 ±430.70)mm2、(2435.56 ±505.18)mm2及(2655.74 ±317.58)mm2. 3组间角膜EC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2.197, P =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PXG组、PEX组角膜ECD均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0.004),PXG组角膜ECD低于PE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90). 3组间CV及HE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0.068, P =0.934; F =0.217, P =0.805).结论 PXG及PEX患者角膜ECD低于CON.

  • 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曲虹;牛膺筠;赵颖

    目的评价不同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中应用BSS或BSSPlus的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无囊膜组中应用BSSPlus的玻切手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应用BSS的手术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有囊膜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囊膜不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玻切手术中使用BSSPlus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