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疗器械非相干光视网膜蓝光 辐射危害研究

    作者:孟祥峰;李宁;刘艳珍;王浩;任海萍

    目的 为了确定不同的测试条件对视网膜蓝光危害辐射量及产品分类的影响.方法 本文结合光辐射危害分类标准,分析了视网膜蓝光危害的生物机理,并通过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包括测试距离、视场光阑、孔径光阑),分别对紫外光源和LED光源进行视网膜蓝光危害测试研究.结果 无晶状体眼睛(2岁以下婴儿)在含紫外成分光源的视网膜蓝光危害要明显大于正常人眼,且很有可能改变分类结果,而对于紫外成分较低的光源无显著影响;检测设备不会改变光源的亮度,不同的测试条件仅仅改变对测试光源的辐射角度或辐射面积的选取范围,进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测试条件的不同会对辐射量值产生一定影响,但一般不会改变分类结果,但为保证辐射量测试的准确性,必须根据光源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利原则选取合适的实验条件.

  • 人工晶状体的使用管理

    作者:陈彩芬;凌晓浅;施颖辉;孙春妹;王爱晓

    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是目前白内障及其他无晶状体眼患者矫正屈光不正理想的手段.由于IOL用量大、价格昂贵、选择的类型较多,同时又具有适合个体屈光度数选择的特点,因此为保证每一例患者都能植入合适的IOL,达到术后恢复满意视力的良好效果,对IOL的管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的做法报告如下.

  • 远视性离焦对豚鼠屈光状态的影响

    作者:吕梦;马东丽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形成的远视性离焦引起发育期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探讨不同方法远视离焦视觉诱导的有效性以及高度离焦对眼轴异常发育的风险.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6周龄雄性花色豚鼠.方法 将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3只,凹透镜诱导组(B组)10只,无晶状体眼诱导组(C组)5只.A组不做干预,B组右眼缝合镶有凹透镜(实验动物眼本身的屈光度基础上加-13.00 D)的眼罩3周,C组右眼于6周龄行晶状体针吸术.两组左眼均为对照眼.于实验前和诱导后3周(9周龄)分别检测双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对比实验前后和实验眼与对照眼屈光发育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诱导方法的有效性.主要指标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结果 诱导前,各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诱导前屈光度(2.83±0.29)D,眼轴(8.01±0.18)mm,3周后屈光度(2.17±0.29)D,眼轴(8.41±0.15)mm.B组诱导前屈光度(2.55±0.98)D,眼轴(8.15±0.24)mm;3周后屈光度(-0.50±0.67)D,眼轴(9.30±0.14)mm;诱导出(-2.83±0.80)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诱导前增长(1.18±0.22)mm.C组针吸术后屈光度(35.25±2.06)D,眼轴(7.96±0.11)mm;3周后屈光度(29.75±1.70)D,眼轴(9.95±0.07)mm;诱导出(-5.50±0.58)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诱导前增长(1.98±0.14)mm.B组、C组诱导眼眼轴长度增加和近视漂移比各自的对照眼和A组右眼均增加显著(P均<0.05).结论 发育期豚鼠对晶状体缺如和镶有高度负镜的眼置诱导引起的远视离焦是敏感的,均有导致异常近视漂移和眼轴增长的作用.

  •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硅油进入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张志;马利波;徐明杰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硅油进入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出现硅油进入前房患者14例(14眼).方法 根据术中及术后情况、术后有无晶状体囊膜及虹膜根部切除孔(根切孔)的状态分析硅油进入前房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治疗方法:(1)9例根切口阻塞或无根切口患者,采用Nd:YAG激光在原根切孔造瘘或周边虹膜切开,其中Nd:YAG激光造瘘失败者又行手术虹膜周边切除术者4例,除1例重硅油采取半卧位外.术后均采取低头坐位.(2)1例炎症造成的房水分泌不足者采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3)1例体位配合不佳者采用正确体位治疗.(4)1例硅油填充过多者,手术放出少量硅油.(5)1例视网膜未复位者,再次行玻璃体手术平复视网膜.(6)1例视网膜无法复位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阻隔前后房.主要指标 前房硅油回退.结果 由以上各种原因造成硅油进入前房的14眼中经各种方法处理,术后第2天观察13眼硅油全部回退,视网膜平复.随诊3个月,发现硅油再次进入前房者1例,且其视网膜脱离,眼压T-1.结论 未能建立正常的房水循环途径是无晶状体眼中硅油进入前房的主要原因.只有建立正常足量的房水循环,配合止确体位才能使前房硅油回退成为可能.

  •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作者:王绍莉;张兰;庞秀琴;何雷;张荷珍;王文伟

    目的:探讨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综合分析67例67只眼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追踪观察并发症的远期结果对视力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常见为眼压升高38.8%(26/67),其次为角膜水肿7.46%(5/67)、前房出血7.46%(5/67)、脉络膜脱离5.97%(4/67)、视网膜脱离4.47%(3/67)、玻璃体出血1.49%(1/67).结论: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原因复杂,尤以眼压升高为主,远期对视力有一定影响,应引起注意.

  • 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王平;丁璐琪;战平;胡立中

    目的:探讨治疗虹膜缺损无晶状体眼和伴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因手术或外伤致虹膜缺损的18例(18只眼)无晶状体眼和9例(9只眼)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结果: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8.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视力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6只眼畏光症状消失,1只眼仍轻度畏光.术后眼压增高(>21mmHg)者3只眼,其中2只眼为玻璃体切割术后眼,经局部用药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人工晶状体均无偏位,均未发生睫状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结论: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是治疗虹膜缺损无晶状体眼和伴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其价格昂贵,且术后葡萄膜反应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单眼无晶状体对眼球生长的影响

    作者:肖林;徐冰;石红

    目的:探讨单眼无晶状体眼对眼球的影响.方法:收集近几年单眼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植入术的病例59例.选有完整资料的外伤组19例,老年组27例.测定无晶状体眼和对侧眼眼轴长度,比较双侧眼轴,并观察无晶状体眼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外伤组的无晶状体眼眼轴较对侧眼明显增长,其增长程度与病程有正相关性.尚未发现老年组有类似情况,但是有5例单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8年以上的无晶状体眼的眼轴较对侧眼长.结论:多发生在青壮年期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可以重新诱发眼球轴性生长.本组资料尚不能证明老年无晶状体眼对眼球的作用,但是可能诱发眼球生长的因素终生存在.临床上拟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应注意对眼轴的影响,以利于术后的双眼平衡.

  •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7年角膜内皮失代偿一例

    作者:秦力维;彭秀军;刘静;曹利群;高原

    患者男性,71岁.20年前因外伤致左眼白内障,当时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无晶状体眼.2002年在北京海军总医院眼科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0.8.2009年7月自觉左眼视力下降来诊,见人工晶状体水平方向移位,建议观察随访.

  • 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改良微创人工晶状体悬吊术

    作者:郭文华

    目的 评价改良微创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眼外伤所致无后囊或后囊严重破损的无晶状体眼36例(36眼),通过3.2 mm切口进行微创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 d裸眼视力≤0.2者7眼(19.45%),0.3~0.5者13眼(36.11%),0.6~1.0者16眼(44.44%).术后1、3及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伤性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进行改良微创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效果良好.

  • 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

    作者:姜皓;赵春梅;岳向东

    目的 观察经巩膜的睫状体激光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对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12眼)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术后随访6~15个月.结果 后1次随访时眼压明显降低(t=7.4712,P<0.001),后1次随访时无明显疼痛感觉.结论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对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前房维持器辅助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黄定国;彭坤;夏红和;郑康铿

    目的 评价在前房维持器辅助下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维持器辅助下巩膜固定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 ~18个月,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34例(34眼)均一次成功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术中眼压平稳,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眼球塌陷,术后人工晶状体无偏位;术后后一次随访佳矫正视力≤0.1者3眼,0.12~0.3者11眼,0.4~0.5者7只眼,≥0.6者10只眼,术后佳矫正视力与术前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房维持器辅助下施行巩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具有操作简单,眼压平稳,安全有效的特点.

  • 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改良术式

    作者:郑玉宝;万光明;钱诚;梁申芝;王炯;杨会琴;刘舒静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改良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无晶状体并硅油填充眼89 例(89 眼),均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晶状体浑浊已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术前矫正视力≥0.02.术前进行全周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然后经角膜缘隧道切口取出硅油,后以推注器自同一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缝线经巩膜层间引至近穹隆部后迂回,将人工晶状体固定于睫状沟位置.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及视网膜有无再脱离等情况.结果 本组89例均顺利完成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术中发生悬吊线穿刺部位少量出血2 例,术后人工晶状体略偏位1 例,但无复视、眩光等临床症状;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经角膜缘隧道切口取出硅油联合板层巩膜迂回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是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安全、有效和易于操作的手术方式.术前全周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可能会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

  • 治疗严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改良人工晶状体悬吊术

    作者:刘芳;黄一飞;白领娣;刘鹏飞;李峰;李翠敏;石鑫

    目的 探讨严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改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对13例(13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施行在角巩膜隧道口内结扎人工晶状体袢缝线.随访3月,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3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的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用于严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避免结膜巩膜破碎及线结外露的危险.

  • 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卢国华;李如龙;谢阳;毛平安;孙新成

    目的 研究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三点悬吊固定植入XLSTABI-SKY三襻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60例.其中一期植入42例,二期植入18例.随访8个月.结果 1例马凡综合症术后视力0.05,其余59眼视力0.2~1.0,平均视力(0.53±0.39).平均屈光度:球镜:(-2.37±1.35)D.柱镜:(-1.21±2.38)D,随访期间,未见人工晶状体发生脱位、偏心等.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人工晶状体稳定,散光小,安全性好.

  •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悬吊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推注植入术

    作者:翁晓春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悬吊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推注器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31例(31眼)建立灌注后,做上方角巩膜隧道切口,8点、2点位予置悬吊线并引出切口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装入推注器后推至晶状体袢稍露出,8点位悬吊线打结于晶状体袢.推注器进入前房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末端晶体袢露出隧道切口外,2点位悬吊线打结于另一袢并送入前房,再调整到后房正位后固定悬吊线.结果 30例手术顺利.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眼压正常,术中1例发生脉络膜下少量出血.术后6个月1例发生人工晶状体脱位再次手术正位,1例术后2周发生视网膜脱离,再行玻璃体切除术治愈.31例终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推注器植入悬吊式折叠人工晶状体避免了术中眼压消失及术后低眼压,优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减少散光.但应注意术中技巧.

  • 儿童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峰;雷智;王超廷

    目的 探讨儿童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3.5~9岁儿童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58例(71眼),随机分成2组:A组36眼,行后囊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及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35眼,单纯行后囊切开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后3月,矫正视力≥0.05者,A组30眼(83.33%),B组30眼(85.71%);≥0.3者,A组21眼(58.33%),B组20眼(57.14%).脱肓率及脱残率2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种并发症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两种术式均是安全的、有效的,单纯的后囊切开更符合患儿的生理特点.

  • 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29G针头引导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

    作者:贺永宁;解云;庄京京

    目的 评价29 G针头引导的无缝线折叠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外伤眼及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位行玻璃体切除10眼,采用29G针头引导辅助的三片式折叠IOL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根据不同情况联合其他手术.对术后视力、眼压、IOL位置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10眼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仅1眼术后早期低眼压,其余9眼眼压均正常;术后8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2眼轻度倾斜或偏位;10眼随访期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29 G针头引导的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可以作为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一种新选择,且更加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的矫治

    作者:刘立洲;吕燕云;彭丽

    目的 探讨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439例(441眼)配戴RGPCL,随诊5年,比较插片视力与RGPCL的矫正视力;随访5年观察配戴RGPCL角膜内皮改变情况。结果 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的插片视力和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分别为0.47±0.22和0.69±0.21,(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戴RGPCL比插片能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角膜内皮计数5年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RGPCL对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有较好的矫正视力,对角膜内皮代谢无明显影响。

  • 内窥镜引导人工晶状体固定对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丽华;邹玉平;张楚;陈京霞;邹秀兰;林振德;徐哲

    目的 探讨内窥镜引导人工晶状体(IOL)睫状钩缝线固定术对玻璃体切除术(PPV)后无晶状体眼的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39只眼)入组.33只眼为接受PPV联合经平坦部晶状体切除(PPL)术后无晶状体眼,其中21只眼既往经受较严重的眼球挫伤或异物伤,3只眼为内源性眼内炎,9只眼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他6只眼为对照组,包括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只眼,无内窥镜引导的常规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3只眼.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UBM检查及激光前房闪光细胞检测仪检测IOL固定术前1d及术后1,7,30 d房水闪光光度值等.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0.2 ~1.0平均(0.6±0.21),优于术前的手动/30 cm ~ 0.2.无术中、术后出血等并发症.UBM显示术后1周常规IOL固定的1眼IOL轻度倾斜偏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IOL植入术相比,常规IOL固定术和内窥镜引导IOL固定术术后房水闪光值均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术后1d,房水闪光值达到高峰(F =216.2,214.1,P<0.05);并且,常规IOL固定术后房水闪光值高于内窥镜辅助IOL固定组(F =220.3,P<0.05);术后1周房水闪光值逐渐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5.0,P>0.05);与手术前1d房水闪光值相比,3种手术方式均有统计学意义(F =233.1,212.3,204.9,P<0.05).结论 内窥镜引导的IOL固定对血-房水屏障(BAB)破坏相对轻微,并且恢复迅速.睫状沟与睫状体平坦部及虹膜根部的不同解剖学特点也是IOL固定位置不同引起BAB表现各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作者:陈燕;蔡锦红;伍端晓;吴东海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经巩膜睫状沟二期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对81例(81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施行在前房灌注下后房多类型人工晶状体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月~9年,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81例术中一次固定成功,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佳矫正视力.术中6例少量出血,术后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再次外伤后襻折断、黄斑水肿、人工晶状体襻扭曲,光学面倾斜、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中应注意维持眼压,选择适合缝线固定的人工晶状体,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14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