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吴学勤;薛玉生;汤雁玲;邱颖

    射频消融术(RFCA)由于其安全、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已成为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1].儿童心脏小,壁薄,血管细,手术操作难度大,易发生并发症.详细而周密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住院费用. 1 临床资料1995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我科住院接受RFCA治疗的患儿83例,男31例,女52例,年龄4 ~ 15(11±3)岁,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72例,房性心动过速11例.术中给予静脉全麻16例,局麻67例.

  • 起源于主动脉左窦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靳晨亭;周晓舟;朱桂平;周万兴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窦室性早搏(室早)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1 8例起源于主动脉左窦的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激动顺序标测,靶点Ⅴ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0~50 ms,温控大头导管温度65℃~70℃·放电240 S. 结果:靶点位于主动脉左窦左冠状动脉开口下方1~2cm,即刻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内,18例患者复查动态心电图均仍见室早.由术前(281 57±1360)次/日降低为术后(856±310)次/日.术后1个月后,除4例器质性心脏病者仍见室早(697±263)次/日,其余患者室早消失.随访3~24个月无复发. 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窦的室早安全有效,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以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 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曾少颖;杨平珍;李渝芬;詹贤章;王慧深;石继军;区曦

    对传统方法和CARTO系统在指导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前者为局灶性房速常规采用激动标测方法,后者则应用CARTO系统分别标测I型房扑和房缺在术后疤痕介导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靶点,并在房扑消融后重建三维电解剖图,判定峡部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显示3例成功消融,曝光时间(18±9)min.随访1月~3月无复发.由此经临床证实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尤其对复杂快速房性心律失常,CARTO系统能在较少X线曝光下,易于标测和成功消融.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5例消融治疗

    作者:刘宝宏;崔克俭;高中度;周梅芳

    目前,采用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经验已日臻成熟.但仍会遇到一些不典型或比较复杂的电生理现象,如不能及时正确的判断,会贻误手术操作时间,甚至直接影响手术成败.现将我们近年治疗155例PSVT的初步经验报道如下.

  •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

    作者:庄晓华;桂燕萍;牛晓萍;张家友;顾兴建;赵亮;徐涛;廖德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56例,同期随访未予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处理前、后的室早数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1)与非消融组比较,消融组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明显减少[(125±113)个/24 h vs(17 813±1 542)个/24 h,P<0.01];超声心动图的各项参数[LVEDD (44.1±4.0)mm vs (48.9±3.8) mm; LVESD (27.0±3.7) mm vs (30.1±4.2) mm; IVSd (7.5±0.8) mm vs (8.5±0.8) mm;LVPWd (7.5±0.8) mmvs (8.5±0.9)mm; LVEF(0.72±0.06)vs (0.64±0.0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减少[(125±113)个/24 h vs (23 662±12 559)个/24 h,P<0.01],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 [(44.1±4.0)mm vs(50.6±5.4)mm]、LVESD [(27.0±3.7) mm vs (32.1±5.3) mm]、IVSd [(7.5±0.8)mmvs (8.8±1.1) mm]、LVPWd [(7.5±0.8)mmvs(8.7±1.1)mm]明显减小(P<0.05); LVEF[(0.72±0.06)vs(0.64±0.09)]显著提高(P<0.05).结论 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 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交接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作者:曹江;秦永文;周炳炎;胡坚强;陈少萍;边长勇;曹爱芳;季品芳;卢岩;毛红娟

    目的:探讨持续性交接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疗效.方法:7例患者(男3例;女4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PJRT;心动过速发作或右室起搏时,沿房室环标测提前的逆传房波(EAA′)作为消融靶点,常规方法消融旁道,阻断其传导.结果:7例患者均呈典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但持续时间较长,心功能均正常.SVT发作时R-P′间期较长,为(196±24)ms,R-P′/P′-R比值多>1,逆P波在下壁导联为负波.电生理检查证实均存在只有逆传功能的房室旁道,传导速度慢,靶点处V-A间期为(163±22)ms,并具有递减传导的特性.7条旁道分别位于右后间隔4条、右中间隔1条、左后间隔1条及左后壁1条.7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平均X线时间(11±3)min,无并发症.随访3~34个月无复发.结论:PJRT是递减传导的房室慢旁道参与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FCA是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 典型心房扑动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

    作者:赵学;廖德宁;骆合德;张家友;吴宗贵;黄佐

    典型心房扑动的电解剖基础是沿三尖瓣环走行的一个大折返环,具有缓慢传导和单向阻滞等电生理特性的右房峡部,是房扑折返环的必经之路.通过消融将峡部传导的单向阻滞改变为双向阻滞,可明显提高房扑消融的长期效果[1,2].本文报告26例典型房扑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结果.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 000例的疗效

    作者:吴立群;顾刚;沈永初;沈卫峰;戚文航;龚兰生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1*!000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术后平均随访25±19月(1~110月). 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98.9%(989/1 000),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速度590例(598条旁道),阻断588条,成功率98.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0例,慢径消融成功率为99.8%.14例(1.4%)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16例(1.6%)患者复发,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有效的手段,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55例体会

    作者:周双陆;成功;颜昌福;罗赤峰;杨桂枝;谢英利

    目的: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初步体会。方法:对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选择消融慢径,对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采用常规方法标测和消融旁道,对室速和室早均采用寻找心内膜早激动点与起搏标测相结合。能量均从10W开始。结果:53例消融成功,2例右侧旁路消融失败;并发Ⅰ°AVB 3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结论:为减少并发症,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应做到导管操作轻柔,大头电极位置难以确定时应采用多角度透视,冠状窦电极不宜过深,靶点图不带H波,从低能量开始,严密监测阻抗。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作者:黄丽辉

    射频消融术(RFCA)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原理是应用射频电流的热效应使组织脱水干涸,甚至凝固、坏死、碳化,从而消除病变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我科于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此技术治疗168例快速心律失常者,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植入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1例

    作者:邹建刚;单其俊;李闻奇;陈明龙;杨荣;陈椿;曹克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尚未见有关抗心动过速起搏器(ATP)植入术后应用RFCA治疗PSVT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应用RF CA治疗ATP植入术后反复发作的PSVT。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PSVT病史35年。无器质性心脏病,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于19 90年行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型号:PASAR4171,Telectronics公司),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心耳,起搏器能自动探知心动过速的发作并采用“固定方式”每隔4个心动过速周期发放1次短阵(设置5个)刺激脉冲及时终止心动过速。ATP植入术后1年患者出现颜面、颈部和上肢肿胀,行上腔静脉造影示上腔静脉阻塞征。1998年起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增加,要求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 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心外膜旁路

    作者:邹建刚;单其俊;陈明龙;杨兵;陈椿;李文奇;曹克将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左侧心外膜旁路的方法学、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例左侧旁路患者,先经左侧心内膜标测和消融失败,后改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心动过速时记录到提前的逆行心房电位后行射频消融.结果:3例患者经冠状静脉径路消融全部成功,其中1例位于左后间隔,2例位于左侧壁.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17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经心内膜仔细标测和消融失败的旁路可能为心外膜旁路,行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射频消融可有效阻断旁路.

  • 肺静脉口点状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

    作者:陈国方;陈晓敏;江隆福;叶红华;刘旭

    目的报道 2例成功消融的阵发性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方法男性, 48岁,阵发性心悸 1年余,女性, 53岁,阵发性心悸半年余,均诊断为特发性房颤. 24h动态心电图发现频发房早及由房早触发的房颤.放置 6F多极导管电极于右室、 His束及冠状静脉窦,置 6 Fpigtail造影管于肺动脉,行肺动脉造影,显示双侧上肺静脉开口.两次房间隔穿刺,将两根 8Fswartz鞘管送入左房,经鞘管送入肺静脉环状多极电极( Lasso)于左上、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周围.标测到肺静脉电位( PVP),普遍温控可操纵大头消融电极于 PVP明显处温控法( 55~ 60℃)放电.结果消融成功, PVP消失.随访 2.5个月无房颤发作.结论采用肺静脉口点消融是治疗局灶性房颤的安全有效方法.

  • 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林加锋;张建华;姜文兵;陈晓曙

    目的 探讨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4例(13例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1例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体表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I导联呈rs、m、QS及R型,aVR、aVL均呈QS型,Ⅱ、Ⅲ、aVF、V5-6导联均呈单向R波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3、V3导联之后,V1、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3.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特征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类似,但其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2导联之前,V1、V2导联(尤其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8.13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45~156min,X线曝光时间8~28min.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李继武;曾刚焕;陈鹏;季亢挺;杨鹏麟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例顽固性频发左心室室性早搏患者(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内1例,靶点距左冠状动脉开口约1.5 cm,起源于左心室前上间隔左前分支分布区1例、下后间隔左后分支分布区2例)采用起搏和(或)激动顺序标测的方法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由术前的14326~24218次/24 h改善至术后的0次/24 h,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是有效的,对频发左心室室性早搏(>10000次/24 h)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选择射频导管消融进行治疗.

  • 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李岳春;季亢挺;李佳;杨鹏麟;唐疾飞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VPC)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顺序标测的方法对左心室起源的14例VPC患者(其中左心室前上间隔2例、下后间隔4例,左心室流出道左冠状窦内4例、左冠状窦下1例,左心室侧壁中部、前侧壁近房室环处及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各1例)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成功13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另1例因起源于冠状动脉左主干放弃消融.随访3~30个月左心室VPC无复发.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起源的VPC是安全有效的.

  • 射频消融治疗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12例

    作者:陈宏;赖云萍;李占全;邓重信

    目的总结实用而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具有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病例的电生理检查结果,总结了其消融操作流程.结果12例中,同时具有三条房室旁路1例,两条房室旁路者7例,一条房室旁路伴房室结多径路者2例,房室结三径路者2例.共计消融慢径2条、旁路19条(包括左侧旁路7条、右侧旁路12条,其中显性旁路10条、隐匿性旁路9条).结论消融前后详细、标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提高多折返径路心动过速的检出率.

  • 射频消融治疗左侧隐匿性旁道的护理配合

    作者:陈伟芳;林玉英;梁玉珍;冯散香

    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常见,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我科采用导管消融施以射频电流能量,使产生心动过速的心肌变性毁损,心动过速失去解剖-生理基础,从而达到根治该病,取得显著疗效.

  • 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T波形态及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观察

    作者:张焕轶;李金龙;尹鲁骅;吴云;张艳玲

    目的 观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心电图T波形态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探讨其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2例房室旁路RFCA者,分别于术前1 天、术后即刻记录并对比患者心电图,测量QRS 波时限及T波形态的变化.检测术前和术后24h内的cTnI.记录术中消融参数.结果 42例中有19例(45.24%)术后出现T波改变,以右侧旁道多见,隐匿旁道无T波改变.T波的变化量与QRS波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0.71,P<0.05).术后cTnI较术前升高,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心电图有T波改变者与无T波改变者两组病例间cTnI及消融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FCA术后心电图T波形态改变与心肌损伤无关,是生理性电张性调整的结果.

  • 基站和无线网络射频暴露与健康

    作者:银华;高芬芳;安艳

    (radiofrequency,RF)就是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电信息源(模拟或数字的)用高频电流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形成射频信号,过天线发射到空中;距离将射频信号接收后进行反调制,原成电信息源,一过程称为无线传输.十世纪初,线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力于人们对电磁波的不断深化认识,时人们对电磁波的应用也不断扩大.从电磁波发现以来,的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895年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发明了第一个无线电报系统,914年语音通信成为可能.920年商业无线电广播开始使用,0世纪30年代发明了雷达,0年代雷达和通信得到飞速发展,5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星通讯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今电磁波已在通讯、遥感、空间控测、军事应用和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372 条记录 3/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