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外科治疗新进展

    作者:张静琳;吕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疾病之一.目前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部分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因而也出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视乳头穿刺术、t-PA(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疗法、激光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术和动静脉鞘膜切开术等,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对以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视网膜静脉微穿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运韬;马志中;张晓丽;韩素义;王长观;徐航修;杨炳健;黄丽杰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微穿刺介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技术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观察疗效.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眼超显微手术系统,实现活体视网膜静脉微穿刺;采用光动力学方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在阻塞的视网膜静脉内注入溶栓剂tPA,观察溶栓效果和术中、术后视网膜及其血管改变.结果:超显微手术系统能够实现稳定的视网膜血管微穿刺,并向血管内持续注药.在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该方法能使血栓迅速溶解脱落,疏通血管,恢复静脉血流.病理结果显示,视网膜静脉微穿刺介入溶栓后,不但能够逆转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理改变,而且对视网膜及其血管无明显损伤.结论:视网膜静脉微穿刺,注入溶栓剂可能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早期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该技术的不断完善,不仅可望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治疗,而且还可用于清除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组织活检、视网膜肿瘤介入治疗以及视网膜细胞移植等操作精度较高的手术.

  • 尿激酶溶栓等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王小冬;武效宏;杨杰;王蕾;柳杨;高芳;李运田

    目的:观察常规加小剂量尿激酶(UK)及华法林抗凝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MVA)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具有典型发作症状MVA 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UK溶栓和口服华法林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ST段改变及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38例,占73.1%;对照组为24例,占5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改善28例,占53.9%;对照组为12例,占2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2例,痔疮出血2例,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停止.结论:常规加UK溶栓及华法林抗凝治疗MVA效果好,且较安全.

  • 复苏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猝死6例

    作者:王泽惠;侯云生;李留;杨光兴;王天轶;张拥军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缩小梗死面积,挽救缺血心肌,改善病人心功能和预后,是近20年来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进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病人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能否溶栓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我国1991年公布的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将其列为绝对禁忌证.1999年5月~2000年7月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6例在心肺复苏成功后采取紧急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疗效观察

    作者:闫国平;余军玲;史重华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法日益受到重视.溶栓治疗的时机、药物剂量仍在探索中.我们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并与右旋糖酐-40等作对照,发现以发病后6 h以内加尿激酶组疗效佳.

  • 溶栓、抗凝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叶杰;于金兰

    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5%.广义的脑梗死应包括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性血栓、感染性动脉内膜炎)、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以及分水岭脑梗死等[1].脑梗死后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可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导致坏死软化.发病率高且具代表性的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其发病率相对于脑内出血有明显增加趋势,但其病死率则明显降低,致残率明显增加,是老年社会中严重的问题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种因素所致疾病,在各因素中血脂代谢异常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载脂蛋白 B(Apolipoprotein B、Apo B)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在 AS 的基础上,血液凝固性增高,同时因代谢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而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易于形成血栓,并由此产生了血栓-栓塞和血流动力性末梢低灌注性两种脑梗死发病机制.

    关键词: 溶栓疗法 抗凝疗法
  •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朱冰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由于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的治疗仍以减轻缺血症状、减缓肢体残疾的发生、避免坏疽和截肢为主.抗栓治疗是 PAOD 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慢性动脉闭塞经抗栓可以改善症状、延缓病程发展及预防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重心脑血管事件.在栓子或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动脉栓塞中,有效的抗栓治疗能够阻止栓子向近端及远端动脉分支播散,避免危及侧支循环.作者就 PAOD 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与疗效分析

    作者:张繁荣;何蕴;马丽丽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因缺血坏死的脑组织发生血液再灌注而再次出血,多发生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及溶栓、抗凝药物应用过程中,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阻塞血管的血栓或栓子溶解和移动而使闭塞血管再通,导致梗死部位因血管壁损伤而出血或渗血.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性心肌梗死

    作者:董树云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再灌注,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梗塞相关冠脉血管再通.目前对于老年AMI病人的溶栓治疗多被视为相对禁忌,认为这类病人出血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并发症多,利少弊多.为了探索老年AMI患者溶栓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收到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套管针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付文英

    套管针应用于需长期输液、反复多次采血、检查时间准确及增加血容量快速输液的患者,因为套管针可减轻患者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节省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并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套管针进行溶栓疗法采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辅助抗栓治疗进展

    作者:史旭波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闭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常见原因,约占所有病因中的80%~9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的出现标志着再灌注时代的开始,在STEMI患者,溶栓治疗可显著减少死亡或其他心肌缺血并发症.

  •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重组链激酶的溶栓与救治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青坡;肖新瑜

    目的 探讨院前溶栓与住院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院外AMI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11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院前溶栓组54例和入院后溶栓组56例.接受过院外救治的54例诊断AMI后立即给重组链激酶150万U静脉点滴,同期住院治疗的56例AMI患者诊断后按上述方法立即溶栓.结果 确诊为AMI溶栓时间:院外溶栓组为(1.48±0.46)h,院内溶栓组为(2.68±1.98)h.按临床标准判断冠状动脉总再通率:院前溶栓组80.8%(42/52),2例死亡;院后溶栓组64.1%(34/53).3例死亡(P<0.05).结论 入院前洛栓明显缩短AMI患者开始溶栓的时间,增加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安全可行.

  • 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12例临床分析

    作者:饶琪

    目的 探讨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临床特点、发病因素、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12例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栓塞患者均为第一次分娩,8例为剖宫产手术,术后下床时间<3d,4例为顺产患者,其第二产程>1h.通过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重视宣传教育是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重要预防措施,早期抗凝治疗是首要及有效方法.

  • 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贵强;刘阳;曾令勇;张海;徐建峰;刘卫平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采用纤溶酶静脉输入,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静滴治疗.结果 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血栓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的同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也明显好转,无明显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和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作者:康波

    目前,临床上应用尿激酶或链激酶静脉快速地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有效的急救措施.但静脉溶栓如计量掌握不准可造成出血,或冠状动脉再通后的心律失常.所以,护理提高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及准确性,做到专人床边监护与指导非常重要.现总结AMI静脉溶栓患者1周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 低分子肝素钙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于京苹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先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然后做尿激酶溶栓前准备,30分钟内完成,开始溶栓.本文对这种溶栓疗法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考察.

  •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作者:许白生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AMI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拴分为UK对照组(36例)和r-SK治疗组(32倒).结果 溶拴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SK组为77.8%(28/56).UK组为65.9%(21/32),P<0.05差异显著;r-SK组住院时间均低于UK组("P<0.05");两组均末出现严重出1血及其他并发症.但r-SK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1%,低血压发生率为4%.结论 使用国产r-SK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于UK,30d病死率与UK相似,但过敏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r-SK较UK高,国产r-SK治疗AMI无严重出血,疗效确实,安全性好.

  • 红花对下肢深静脉介入溶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黄益;陈汉威;邓炜;史瑞雪;唐郁宽;陈广源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经彩超及静脉造影证实有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行顺行插管介入溶栓术治疗,对照组仅以尿激酶为溶栓剂,研究组在注入尿激酶后加注红花注射液,术后三天复查造影观察疗效,出院后随访,观察介入术后各项血液流变性指标的改变、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经红花注射液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性指标均有降低,研究组血液流变性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全部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遗留轻度患肢肿胀.结论 红花注射液具有降低血粘度的作用,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凝、洛栓,扩张血管以及与尿激酶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随车急救医生的生活

    作者:

    没有哪两天的生活会重样,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急救车医生必须是全能的,善于处理每天在任何条件下发生的任何新情况.在我们的工作中,处理创伤只占大约1%的时间,大部分精力用于应对濒临生命危险的患者,尤其是心内科急诊患者.我们必须先给他们做好心电图,以便入院后能尽快实施溶栓疗法和心脏复律.

526 条记录 4/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