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相抑郁及双相抑郁局部脑血流变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伊;廖继武;徐浩

    目的 了解单相抑郁及双相抑郁的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及差异.方法 以未经抗抑郁治疗的13例单相抑郁及18例双相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脑内血流变化的差异.结果 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双侧额叶的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52.36±3.29),(50.65±3.06),(61.06±7.73),P<0.01);右侧:(59.13 ± 4.52),(57.92±3.46),(63.01±7.46),P<0.05)],其中两患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上述3组间左侧颞叶的rCBF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2.36±3.29),(50.65±3.06),(61.06±7.73),P<0.01),右侧基底节的rCBF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9.13±4.52),(57.92±3.46),(64.99±6.94),P<0.05)],其中仅双相抑郁组较单相抑郁组和对照组均降低(P<0.05).单相抑郁组的左、右额叶rCBF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总分负相关(r=-0.65,P<0.05;r=-0.61,P<0.05),双相抑郁组的左、右额叶的rCBF均与HAMD总分负相关(r=-0.77,P<0.01;r=-0.73,P<0.01).结论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均存在某些脑区脑血流低灌注,后者异常区域可能更广.

  • 脑出血患者99Tcm-HL91 SPECT脑乏氧显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艺东;刘生;李梅;唐亚梅;卢献平;黄如训

    目的 采用锝(99Tcm)标记的乏氧组织显像剂4,9-二氮-2,3,10,10-叫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on computecI tomography,SPECT)脑显像,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是否存在乏氧组织.方法 起病28 d内的大脑半球出血患者21例和对照者9名行99Tcm-HL91 SPECT脑乏氧显像,显示乏氧组织.其中5例脑出血患者同期行99Tcm-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 对照组乏氧显像均为阴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为2~24 mL,乏氧显像阳性者4例,为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行脑血流灌注显像患者,均显示出血侧大脑半球血流灌注减少,其中2例乏氧显像阳性.结论 部分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存在乏氧组织,可能与出血量有关.

  • 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ECT研究

    作者:徐伊;徐浩;贾艳滨;徐安定

    目的用SPECT测定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比较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后脑血流灌注变化,观察抑郁症患者脑血管的调节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缺血灶.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抑郁症患者48h后口服乙酰唑胺2g,再行SPECT检查.观察服用乙酰唑胺前后脑内血流的变化.结果抑郁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的rCBF显著下降(P<0.01~0.05),左顶叶、右基底节rCBF也明显降低(P<0.05);同时,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灌注更低.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各血流灌注下降部位恢复正常血供,未发现潜在缺血病灶.结论抑郁症患者某些特定部位存在脑血流灌注下降;乙酰唑胺脑负荷SPECT试验未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潜在缺血部位,而且使其局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恢复正常.

  • 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研究

    作者:林雄标;张英男;余常红;郑溪园;张繁新;杨志伟;胡纪泽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特点及临床症状与rCBF的关系.方法对2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强迫障碍诊断标准患者和15名正常人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显像分析.用耶鲁-布朗强迫评定量表(YBOC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OCD患者两侧丘脑、顶叶和基底神经节的平均放射性计数百分数(PMRC)显著高于正常组;右颞PMRC明显低于正常组;且正常组两侧颞叶和顶叶PMRC值差异非常显著.在强迫恐惧/洗涤、回避组,YBOCS强迫行为分量表评分与右基底PMRC显著正相关(r=0.701).结论 OCD患者两侧丘脑、顶叶和基底神经节的血流灌注增加和功能亢进;右颞血流灌注减少和功能低下,两侧颞叶和顶叶血流灌注的不对称性与正常人显著不同,后者的不对称性非常显著;在强迫恐惧/洗涤、回避组,强迫行为与右基底节功能增强有关.

  • 99Tcm-HL91 SPECT脑显像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活脑组织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艺东;刘生;黎祥喷;沈庆煜;卢献平;蒋宁一;刘军;刘幸光;陈少雄;邢诒刚;黄如训

    目的观察99Tcm-HL91 SPEcT脑显像能否显示急性脑梗死的乏氧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但尚存活的脑组织).方法起病96小时内的大脑半球梗死患者行99Tcm-HL91 SPECT脑显像和同机CT扫描,并进行图像融合.在连续2个以上层面和两个以上不同轴向断层上,在梗死侧大脑半球出现放射性浓集区,为乏氧显像阳性.结果43例患者中,乏氧显像阳性者24例,均属完全或部分前循环梗塞.乏氧显像区位于梗死灶周围.9例在起病后7~17天复查SPECT,仍呈阳性,但乏氧组织已减少.腔隙性梗死者,乏氧显像均阴性.结论99Tcm-HL91 SPECT显像能清晰地显示完全及部分前循环梗塞患者的脑乏氧组织,能提示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的存活,有助于指导治疗.

  •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舜韶;黄立安;宋雪文;徐浩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期抑郁症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作者:昂秋青;江开达;张明园;赵晋华;林祥通

    目的了解老年期抑郁症(ED)的脑血流灌注特点,为相关神经科学理论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对26名健康老人、22例ED及26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作脑血流灌注检查.结果与健康老人相比,ED存在右顶叶、双侧额叶和双侧枕叶低灌注(P<0.05),与AD相比,ED的扣带回、双侧颞叶、双侧基底节和双侧丘脑灌注明显较高(P<0.05).ED在颞叶、额叶、枕叶和丘脑处的双侧灌注不对称(P<0.05),除丘脑灌注为左侧高于右侧外,其余均为左侧低于右侧.判别分析结果为右顶叶、左颞叶、左额叶、左枕叶和扣带回进入判别方程,ED的判别方程对E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2%.结论ED脑血流灌注兼具一般抑郁症和本身的特点,右顶叶、左颞叶、左额叶、左枕叶和扣带回灌注对E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支持额叶、边缘系统及其它相关区域共同构成情绪调节回路的假设.

  • SPECT检测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作者:李华芳;顾牛范;修雁;江开达;陈绍亮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的影响及疗效与rCBF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组为24例未用过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男10例,女14例。正常对照组26例,男12例,女14例。用利培酮(3~6 mg/d)治疗8周。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基础状态及认知激活状态脑SPECT显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基础状态时,24例患者左右颞叶后下部血流灌注增加;激活状态时,左额叶外侧中部血流灌注显著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右颞叶外侧部、左右颞叶后上部基础状态的血流灌注显著下降;左右额叶中下部、左额叶外侧下部、左额颞上部及左额外侧上部认知激活状态的血流灌注显著增加。PANSS减分率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有关。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右颞外侧部、左右颞叶后上部、左右额叶中下部及左额叶外侧上下部的血流灌注变化显著。疗效与血流灌注变化有关。提示脑血流灌注对预测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量及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郑进;石进;陈大伟;陈先锋;高宇海;张卫清;马露娜;朴龙松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对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量及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 对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经颈动脉彩超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筛查证实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实施CAS手术,并在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联合CO2吸入法检测评估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管反应性(rCVR),进一步选择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各4个对称感兴趣区,分别比较患侧及健侧感兴趣区rCBF、rCVR在CAS手术前后的变化. 结果 20例患者双侧分别各获得80个对称感兴趣区.术前患侧rCBF平均为0.883±0.075,健侧平均为0.929±0.033;术前患侧rCVR平均为0.010±0.055,健侧平均为0.124±0.053;术后患侧rCBF平均为0.927±0.040,健侧平均为0.938士0.038;术后患侧rCVR平均为0.092±0.058,健侧平均为0.127±0.054.患侧术后rCBF、rCVR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术后rCBF、rCVR与术前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胗0.05). 结论 CAS手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rCBF及rCVR,而且对健侧也有部分改善作用.

  • 偏头痛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淑丽;牛争平;周芸;张亚民;李险峰

    目的 研究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和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经临床确诊的38例急性偏头痛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SPECT检查与CGRP测定,其中14例于发作间歇期进行复查,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观察,分析偏头痛患者发作期与间歇期脑血流灌注与血浆CGRP的变化及二者关系.结果 (1)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脑血流变化均以下降为主,额叶(左侧0.97±0.03、右侧0.96±0.04)、颞叶(左侧0.89±0.04、右侧0.90±0.07)与对照组(左额1.02±0.04、右额1.00±0.02、左颞0.98±0.06、右颞1.02±0.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4例间歇期患者脑血流灌注有所增加,其中左额(1.00±0.03)、双侧颞(左0.93±0.05、右0.98±0.04)、右枕叶(1.02±0.02)与发作期(左额0.98±0.03、左颞0.90±0.05、右颞0.92±0.06、右枕1.0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作期及间歇期偏头痛患者的CGRP(63.37±5.70、51.39±7.33)均较对照组(46.09±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CGRP与双侧脑血流灌注存在相关(r=-0.375,P=0.020),而偏头痛患者急性间歇期和健康对照者的CGRP与双侧脑血流灌注不存在相关(r=0.436,P=0.119;r=0.112,P=0.638).结论 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脑血流变化以下降为主,其血清CGRP含量表达增高,且与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密切相关.

  • 抑郁症状与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探讨

    作者:贾艳滨;黄立安;徐伊;徐浩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测定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与正常对照比较脑血流灌注变化,并观察抑郁症症状与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行SPECT检查.[结果]未经治疗的抑郁患者SPECT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为72.2%;重症抑郁患者100%存在脑血流低灌注;抑郁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的rCB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0.05),左顶叶、右基底节rCBF也明显降低(P<0.05);抑郁组内左、右侧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额叶、顶叶的rCBF较右侧显著下降(P<0.01),颞叶的rCBF也较右侧下降(P<0.05);左、右额叶局部脑血流与抑郁迟缓(P<0.01)、日夜变化(P<0.05)因子呈负相关;焦虑/躯体化因子与右额叶(P<0.05)、右基底节(P<0.01)血流灌注呈负相关.[结论]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某些特定部位脑血流灌注下降;左侧脑血流灌注减低更多见:脑血流灌注与生物学抑郁症状有关,伴有生物学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有脑部血流低灌注.

  • 强迫症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征

    作者:

    目的 观察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探讨脑灌注与临床严重程度、强迫思维、强迫行为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40例强迫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计算各脑区放射性计数比值(RAR).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评定.结果 强迫症组的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RAR值分别为(94.4±6.4,99.8±6.6,91.6±6.1,92.6±6.6),高于正常对照组(88.1±7.3,86.9±8.9,84.0±7.2,83.4±7.2),差异有显著性(t=6.78,11.93,7.15,9.40;均P<0.05).强迫总分平均为(29.32±8.75)分,强迫思维分平均为(21.28±4.90)分,强迫行为分平均为(8.03±5.34)分.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的RAR与强迫思维成正相关(r=0.617,0.309,0.358;均P<0.05);未显示脑灌注与强迫行为相关.结论 强迫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前颞叶脑血流灌注存在明显增高现象,且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高灌注与强迫思维程度成正相关.

  • 骨肉瘤核素骨显像13例分析

    作者:张继武;刘波

    目的:探讨骨肉瘤及术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显像图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判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选取2002年7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肉瘤13例,均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摄有X线平片和计算机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骨肉瘤转移病变范围分布于股骨下段4例、胫骨近端9例.病灶放射性分布主要为异常浓聚.其中1例病灶主要为放射性稀疏和缺损分布,11例整个患肢膝关节呈现放射性浓聚,患者临床关节疼痛明显.术后原病灶的邻近关节浓聚3个月见明显浓聚减轻变化.1例胫骨近端病变突破骨骺,但股骨远端未见浓聚.另1例病灶仅在胫骨近端未见关节浓聚.术后2例发生骨转移,1例术后2年发现骶骨、髋臼和耻骨转移,CT和MR见转移处明显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物,另1例1年后对侧髋臼和坐骨出现骨转移.全部病例未见术后明显复发.核素显像病灶范围较CT和MR广,手术切除范围依据核素显像的范围.结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结合X线、CT和MRI能够全面提高诊断骨肉瘤及骨转移,并且根据全身骨显像能够显示病灶分布范围提供准确临床手术范围.

  • 孤独症儿童多巴胺转运体脑内显像研究

    作者:孙晓勉;岳静;郑崇勋

    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对孤独症儿童组和对照组进行脑部SPECT扫描,观察孤独症儿童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分布,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纹状体中DAT分布有明显差别(P=0.017).使用SPECT技术对孤独症儿童脑内DAT分布进行监测,可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并为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在髁突肥大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宇翔;龙星

    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往往依据于对髁突的生长情况的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作为一种相对于临床检查和传统影像学判断更为精准灵敏的技术,可为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其在髁突肥大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其测量值于髁突肥大治疗计划制定中的指导意义和与临床诊断方法 的优劣比较等作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的研究成果作一.

  • VEEG SPECT MRI CT检查在难治性癫痫诊断中的综合应用

    作者:马玉新;毛培军;黎柏源;白海平;李增生;张伟;陈焕然;安宁;何家全;杨辉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头颅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已确诊的癫痫病人分别进行EEG、VEEG、SPECT、CT及MRI检查,对EEG、VEEG、SPECT、CT、MRI定位致痫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52例(41.3%);V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114例(90.5%),两组局灶棘波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CT异常105例(83.3%),MRI异常32例(占55例的58.2%),CT异常5例(占48例的10.4%).结论:VEEG、EEG、SPE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指导手术治疗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注意力缺陷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研究

    作者:刘军;苏林雁;杜亚松;吴永刚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各亚型局部脑血流(rCBF)特点以及与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1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测定了40例ADHD患儿和11例正常儿童rCBF灌注情况.[结果]定性分析结果显示,ADHD患儿低rCBF灌注量的发生率(57.5%)高于正常儿童(9%),低灌注部位涉及额叶、颞叶、枕叶和丘脑,以额叶发生率高;伴有多动-冲动组低rCBF灌注量的发生率(66.7%)高于注意缺陷组(47.3%),同时,伴有多动-冲动组中在所有rCBF降低的脑区中,左侧占14例次,右侧占10例次,左右侧rCBF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额叶rCBF降低与ADHD行为抑制缺陷相关,同时左侧脑区血流下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 SPECT对发作期小儿癫痫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杨宾;张贺;王剑新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期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发作期癫痫患儿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并同时行CT检查,把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阳性率为84.2%(32/38),CT阳性率为36.8%(14/3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发作期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小儿癫痫诊断有重要价值.

  • SPECT脑血流灌注在外伤性癫痫诊断中的定位价值(CT、MRI、EEG对比分析)

    作者:姚向荣

    目的通过对6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SPECT脑血流显像与CT、EEG、结果的对比分析,旨在评价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rCBF)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6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了99mTc-ECD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和EEG检查,其中同期对60例患者行CT,50例患者MRI扫描.结果 SPECT阳性检出率76.7%明显高于CT的41.7%和MRI的54%(P<0.01),三者间检查吻合率较好,EEG阳性率较高,但定位欠准确.结论SPECT脑血流显像在对外伤性癫痫灶定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脑脊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急性颅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金涌;沈宏;刘池波;余捷凯

    颅脑损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尽管对颅脑损伤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颅脑损伤仍有高伤残率和高致死率.常规的颅腩损伤诊断多依赖于CT、MRI、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神经影像学技术,这些诊断工具在判定患者的一般脑功能状态上是有价值的,但缺乏对脑损伤程度的精确及量化的评估.

84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