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诊高血压23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碧华

    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发性疾病,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1],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脉压增宽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选用理想的降压药物治疗为良好的治疗途径.因此,了解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收集238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脉压与血脂相关性分析(附100报告)

    作者:窦媛媛;张玲

    维吾尔族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有向低龄扩展的趋势.近年来,脉压与血脂等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发展上的作用及治疗意义日益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脉压与血脂临床价值,对其防治提供临床参考.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慧琴;陶黎

    目的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31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32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59.8± 10.6)岁.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1.3mm.结果31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12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发粥样斑块组收缩压、年龄、脉压水平明显大于无粥样斑块组(P均<0.001).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60mmH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密切.为早期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要控制收缩压,更应注意控制脉压.

  • 冠心病患病与脉压关系的调查

    作者:石湘芸;吴旭辉;张昭馥;王淑淑;马晓兵;张宁坤

    冠心病(CHD)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血压引起的临床征候群.近来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收缩压(SBP)升高比舒张压(DBP)的改变更能显示CHD发病的危险性;也提出脉压(PP)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对一组中老年人群进行了调查,以探讨PP作为危险因素在CHD的患病危险.

  • 脉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报价值

    作者:关德明

    脉压(pulse pressure,PP)升高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是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通常评价血压状况的4种血压测量指标是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P和平均血压(MBP)[1,2].PP值为SBP与DBP之差,PP差增大说明大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是反映血管壁厚/管腔直径比值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因此,PP升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是冠心病(CHD)、脑卒中及左心室肥厚(LVH)等发生的有力指征,PP的测量包括常规的肱动脉血压计、动态血压监测、内动脉压记录和特殊部位的测量等.PP的作用独立于其他血压测量值,特别是MBP.临床医生和保健医生多习惯看到SBP的重要性,特别是老年人,但近的流行病学研究强调了PP作为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预报因子的重要性[3].

  • 畲族自然人群脉压与双侧颈动脉血管功能的关联研究

    作者:洪永强;王宏宇;郑长业;黄孟华;吴秀琴;曾诚;韦朝清;李朝军

    目的 了解畲族自然人群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判断脉压水平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构影响的异同性.方法 采用"中国动脉僵硬度评价研究"的方法,433名畲族人来自福建省福安市城乡自然人群,年龄15~87(49.03±13.54)岁.根据该人群脉压三分位数水平分为三组:脉压≤48 mm Hg(1 mm Hg=0.133 kPa)、49~59 mm Hg和>59mm Hg.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双侧颈总动脉.测量舒张末期IMT,比较双侧颈动脉IMT在各组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与年龄、体重指数、脉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 (1)双侧颈动脉IMT随脉压增加而增厚,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颈总动脉(LCC)IMT在第1分位组与第2分位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第3分位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颈总动脉(RCC)IMT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进入颈总动脉IMT回归方程的顺序和关联因素.左侧为年龄、脉压、体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和TG,其回归方程LCC-IMT=32.61+4.29(年龄)+1.77(脉压)+1.87(体重)+16.52(LDL.C)+11.77(血糖)-9.92(TG),r=0.663,r2=0.44,P<0.001;右侧为年龄、脉压和身高,其回归方程RCC-IMT=5.19(年龄)+1.61(脉压)+2.62(身高)-219.36,r=0.636,r2=0.41,P<0.001.结论 畲族自然人群双侧颈动脉IMT随脉压变化存在差异,与年龄、脉压、体重、LDL-C、血糖、TG和身高明显相关.

  • 脉压分布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病率的关系

    作者:段秀芳;吴锡桂;顾东风;黄广勇

    目的探讨脉压在我国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与主要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991年全国第三次高血压抽样调查中年龄≥18岁的882 681人的资料进行再分析.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人群的脉压均值为(44.61±13.59)mm Hg(1 mm Hg=0.133 kPa),其中男性为(44.92±12.72) mm Hg,女性为(44.34±14.32) mm Hg.随年龄的增长脉压逐渐增宽,50岁以后脉压增宽的幅度加速且女性高于男性.在≥60岁人群中,脉压≥60 mm Hg的比例高于<60岁组人群.(2) 随脉压增宽,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也呈增加趋势.(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及饮酒后,以脉压<45 mm Hg的人群为基线组,脉压为45~59、60~74和≥75 mm Hg组人群,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基线组的1.9、3.5和5倍.同样,心肌梗死的患病危险是基线组的1.2、1.5和1.7倍.将收缩压和舒张压纳入影响因素中再分析,仍显示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危险随脉压的增宽而增加.结论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随脉压的增宽而增高,脉压增宽是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明显.

  • 认识您的"血压钟"

    作者:宋为民

    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平时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即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心室的舒缩而不断地变化: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在快速射血期之末,升到高,称为收缩压或高血压;当心室舒张期,血压降低,在心舒末期,降到低,称为舒张压或低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 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巍;杨雪卿;周琦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低中危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当归芍药汤加减和中药安慰剂,均以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症状总积分改善率,比较治疗后血压与脉压、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积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脉压(P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体健康状况(GH)、活力(VT)计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GH、V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当归芍药汤加减可以显著改善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压作用,且安全稳定.其缩小脉压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动脉弹性有关.

  • 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及靶器官损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王瑞茵;黄铁群;张晋;侯丕华

    脉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已成为心脑血管病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脉压不仅与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与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中医古籍中虽没有相关论述,但近年来中医对脉压增大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中医辨证主要集中在肾虚、瘀血和痰湿等方面,多用补肾活血、化瘀通络和清化痰湿等治法指导用药,攻补兼施、各有侧重.本文综述了中西医在脉压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对脉压更加广泛、深入、细致、长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搭建平台.

  • 羚羊角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脉压及左心室质量的影响

    作者:方晓江;钱宝庆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脉压和左心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单纯收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苯那普利基础上服用羚羊角胶囊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室质量的变化.结果:服羚羊角胶囊4个月后24h及日间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24h及日间平均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5)、脉压缩小(P<0.05)、左心室质量在加服羚羊角胶囊后明显下降(P<0.05),24h收缩压和舒张压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羚羊角胶囊更有助于平稳、持续安全降压,缩小脉压,更好保护靶器官.

  • 普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脉压临床观察

    作者:贺志伟;彭描宇;鲁邦福

    2007年8月-2009年6月,笔者以本院心内科门诊63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为对象,观察普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控制脉压水平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血府逐瘀汤对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明;曹泽伟

    肝硬化是消化科常见疾病,门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控制门脉压,防止再出血是临床关注的焦点.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观察了血府逐瘀汤对15例患者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证实其有降低门脉压、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作用,现报告于下.

  • 血压控制达标者脉压与冠心病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建成;毛威

    目的:研究血压达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患者的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与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有一支或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50%者)的关系.方法:将105 例入选病人按脉压大小分为3组:第1组脉压<40mmHg,第2组脉压在40~60mmHg 之间,第3组脉压>60mmHg,计算每一组冠心病所占的百分比,并予统计学处理,参数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测定采用x2检验.结论:随着脉压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故我们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亦需关注患者的脉压情况,这将有助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 颅内压力监测技术的研究

    作者:林瑞初;赵英俊;王宪民;陈延航;李钰绩;胡耄祺

    0 引言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ure,ICP)监测常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颅内压的增高与颅脑多种重要疾病直接相关,如脑水肿、脑肿瘤、脑外伤等,一般是由颅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发生占位性病变而引起 [1].颅内压还与颅脑空间的代偿功能有关.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提供有效的颅压监测,对诊断治疗和病情的监测都十分有价值.颅内压可分为脑室内压、硬脑膜内压、硬脑膜外压和脑组织压等.这几种压力之间密切相关,但又并不相等.实际测量时只测其中之一.正常颅内压一般在15 mmHg.若超过50mmHg,病人有可能昏迷或死亡.许多原因可以引起颅内压的升高或下降.颅内压可以看成是一定水平的静压上迭加有较小的波动成分,其波动节率与心率一致,其波形与脉压波相似.如果需要测出波形变化的细节,则颅压测量仪的频率响应范围应与血压测量仪相同.但通常只需测得平均压即可,所以对仪器的频率响应范围不必作过高的要求,不过必须具备良好的静压测量性能.颅内压就其幅度来说与静脉压的范围大体相近,属微压测量范围,从测试技术上来说难度较大 [2].

  •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笪应芬;王殿华

    目的:观测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内径(AOD)、脉压(PP)及其他相关因素,结合文献分析其与左室肥厚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性.方法:对58例EH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其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TVST)、AOD,用血压仪测量并计算其血压各参数值;根据测算结果将本组58例分为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并将相关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间比较,年龄、病程、脉压(PP)、收缩压(SBP)及AO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增大及AOD增宽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PP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中起重要作用,早期发现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俞蔚;陈旭娇;沈法荣;黄抒伟;凌锋;陈建明;王静;王志军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HDI CVProfior Do-2020动脉脉搏波分析仪(美国HDI公司),测量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对照组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标(C1)、小动脉弹性指标(C2)及脉压.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小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P<0.01.C1、C2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P<0.01.脉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 C1和C2是急性冠脉事件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C1和C2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可能是优于脉压的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其中小动脉弹性指数C2的预测价值尤为显著.

  •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多重干预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易昌和;陈建丽;刘国

    目的 探讨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60 例高血压患者,依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重指数分为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对合并有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观察综合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动脉硬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脉压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综合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脉压及AASI明显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结论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较严重,多重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对动脉硬化指标可有改善作用.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福明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 3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测血压,抽取血样本,检测分析脉压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示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与年龄、血脂有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脂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兆群;张芳

    目的 探讨对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病人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配合非药物治疗,对4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应用钙通道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结果 显效3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5%.结论 及时确诊,重视非药物治疗,针对发病机制合理用药,是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关键.

867 条记录 2/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