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BCD2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艳丽;罗勇;秦文熠

    ABCD2评分主要用于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脑卒中风险、TIA患者分层.已有不少研究对其预测能力进行验证.为使其更适应于临床,学者对其改良.目前,ABCD2评分已逐渐被学者、临床医生接受,并将其用于临床工作中.文章就ABCD2评分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让临床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它,从而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该评分.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

    作者:王德任;张世洪;刘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llemic attack, TIA)后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增高 [1],近期的资料显示,4%~20%TIA患者会在90 d内发生卒中,其中约有一半的卒中发生在TIA后2 d内[2,3~8].建立有效模型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不仅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也能为如何经济有效管理TIA患者提供依据.目前,对TIA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对已建立的ABCD评分和ABCD2评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和对其改良上,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评价.

  • Hs-CRP水平与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阮清源;尹虹祥;魏衡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226例,依据发病后7 d内有无进展急性脑梗死(ACI)分为ACI组27例和非ACI组199例.记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Hs-CRP水平及ABCD2评分分值等.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CI组与非ACI组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Hs-CRP水平、ABCD2等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ABCD2与Hs-CRP水平评估TIA 7 d内发生ACI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26例TIA患者中,进展为ACI 27例,预后不良率为11.95%.单因素分析示,非ACI组与ACI组间高血压病、糖尿病、年龄>65岁、持续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24 h、Hs-CRP水平、ABCD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糖尿病、年龄>65岁、持续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24 h、Hs-CRP水平及ABCD2评分均是TIA进展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ABCD2评分及Hs-CRP水平评估A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824.结论:ABCD2量表评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TIA预后的预测工具,且与Hs-CRP联合检测对TIA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应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卒中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宋林;魏衡;许康;周瑞;郭珍立;杜继臣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15例TIA患者,依据发病7 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33例和非CI组82例。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2组间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的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BCD2评分预测TIA后7 d内发生为CI的预测价值。结果:CI组年龄、ABCD2评分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I组中年龄≥60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单侧肢体无力、症状持续≥60 min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CI组中症状持续10~59 min的患者比例低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I组中年龄≥60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症状持续≥60 min的患者比例亦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ROC分析表明,以ABCD2评分=4.5分作为预测TIA短期发生为CI的界点,其灵敏度为57.6%,特异度为78.0%,曲线下面积为0.73。结论:ABCD2是一种预测TIA短期发生CI的简单、有效的工具,ABCD2评分≥5分对预测TIA短期发生CI可能有重要价值。

  • ABCD2评分、ABCD3评分联合血Hcy对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彭敏

    目的:探讨ABCD2评分、ABCD3评分联合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确诊为TIA的208例患者,依据发病后7 d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25例和非ACI组183例.记录2组患者基线资料、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TIA7 d内发生AC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预测TIA7 d内发生ACI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非ACI组与ACI组年龄>6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均是TIA进展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预测A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824、0.811.结论:ABCD2、ABCD3量表是简单、有效的TIA预后预测工具,且与血Hcy联合能提高其预测价值.

  • MSCTA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娟;杜春华;陶景山;梁祝红;刘德胜;许虎成

    目的 探究MSCTA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92例,对所有患者行MSCTA检查以及采用ABCD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与评估,观察不同动脉狭窄程度与不同ABCD2评分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MSCTA联合ABCD2评分对TIA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中度动脉狭窄患者在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ABCD2评分低危组与中危组患者在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危组(P<0.05);MSCTA联合ABCD2评分预测脑梗死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MSCTA与ABCD2评分(P<0.05).结论 MSCTA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ABCD2评分预测头昏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研究

    作者:吕敏;吕琳;温慧军;李永强;潘艳艳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 收集118例以头昏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首诊时使用ABCD2评分进行评价,并将入组者分为低危组(1~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7分).入组患者均在入组后即进行头颅CT检查,在48~72 h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弥散加权序列是否出现高信号,以确定是否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出院后对入组者进行长达6个月的随访,观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人组118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61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5.8±11.6)岁.高危组37例,中危组29例,低危组52例.经证实入组患者中15例(12.7%)发生脑血管病事件,经影像学证实均为脑梗死.高危组中11例(29.7%)发生脑梗死,中危组3例(10.3%)发生脑梗死,而低危组患者在随访观察期内仅有1例(1.9%)发生脑梗死,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头昏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该评分方法的应用对早期干预,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 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对TIA再发风险的评估

    作者:徐靖文

    目的 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再发风险.方法 应用ABCD2评分和与ESSEN评分对168例门诊和住院的TIA患者进行评分,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 d和90 d内TIA再发的情况.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TIA再发率为14.3%,90 d内TIA再发率为18.4%,ABCD2评分预示7 d TIA再发风险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54.2%,ESSEN评分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59.0%;ABCD2评分预示90 d脑卒中再发风险的敏感性为54.8%,特异性为56.2%,ESSEN评分的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60.6%.结论 ABCD2评分和ESSEN评分都能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再发风险,但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高.

  • ABCD2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和颈部血管超声对TIA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

    作者:张法忠;马云香;王丰红;王海霞

    目的 分析ABCD2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和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126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TCD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资料.按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计算TIA 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126例TIA患者7 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26例,占20.6%.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5).TIA后7 d 脑供血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较脑供血动脉狭窄<50%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ABCD2评分≥4分、脑供血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 d脑梗死发生率为33.8%,与ABCD2评分≥4分、脑供血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7%)比较,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预测7 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准确性较高,进一步结合经颅多普勒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脑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卓友;恽文伟;陈治国;张志翔;赵进委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将71例TIA患者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15例)、中危组(32例)、高危组(24例)3组,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将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50%);中度狭窄(狭窄50%~69%);重度狭窄(狭窄70%~100%).分析3组患者ABCD2评分与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动脉狭窄范围的关系.结果 高危组患者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中危组(P<0.01);出现多支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6分时重度脑动脉狭窄和多支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可能是高危TIA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 评价ABCD2评分+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 d)卒中风险价值

    作者:李维帅;谭斐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 d)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并与ABCD2评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160例首发症状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和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并对联合评分法和两种单独的评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各种方法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1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一周内共有34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的进展率为21.3%,ABCD2≥4分组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27.3%,明显高于ABCD2~4分组(P<0.05)。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为2分组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2%,高于0~1分组(P<0.05)。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0.5%、91.3%、72.7%、98.3%,均高于两者的单一评分。预测7 d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74,大于ABCD2评分的0.817和颈动脉硬化评分的0.739。结论: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方法,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危险分层工具和预测转归的有效手段。

  • 责任动脉狭窄程度与轻型卒中病情进展的关系

    作者:何萍;张剑平;倪健强;方琪;董万利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责任动脉狭窄程度与卒中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病情是否加重分为卒中进展组46例和卒中无进展组58例.患者急性期即行ABCD2评分,并通过DSA完成责任动脉狭窄程度检测.对ABCD2评分和责任动脉狭窄程度等相关临床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进展组责任动脉狭窄程度、ABCD2评分、多支病变程度、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等均高于卒中无进展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责任动脉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轻型卒中进展具有相关性(rABCD2 =0.6890,P=0.000;r责任动脉狭窄程度=0.429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责任动脉狭窄程度(OR=5.258,95%CI为1.124~24.608,P=0.035)、ABCD2评分(OR=8.010,95%CI为3.093~20.748,P=0.000)是轻型卒中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两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责任动脉狭窄程度=0.7324,95%CI为0.64324~0.82153;AUCABCD2=0.8859,95%CI为0.83128~0.94046.结论 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一样,是轻型卒中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密切观察,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赵振强;胡兰;蔡美华;陈志斌;王淑荣;王埮;陈小武

    目的 明确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否有助于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风险分层,提高预后预测能力.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急诊入院的TIA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0~3分为低危患者(46例);4~5分为中危患者(70例);6~7分为高危患者(16例).同时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主要结局采用复合终点事件来衡量,包括在90天内发生脑卒中或死亡,与症状相关大动脉狭窄≥50%,或有心源性栓子需要抗凝治疗.结果 以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患者为阳性组,共34例;未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患者为阴性组,共98例.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FIB明显升高(P<0.05).DD与终点事件无关联(P>0.05).在大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FIB水平升高(P<0.05),DD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ABCD2 >4分(中危:RR=2.18,95% CI 1.26 ~ 3.61,P=0.008;高危:RR=3.43,95% CI 1.91 ~6.39,P=0.001)及FIB≥3.5 g/L(RR=2.81,95%CI 1.05~6.32,P=0.044)是TIA患者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结论 FIB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合ABCD2评分法可以有效的预测90天内TIA患者预后.

  • ABCD2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赖峰;赖云峰;欧阳锋;黄矿生;成伟进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4年3月-1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前ABCD2评分将患者分低危组40例、中危组76例、高危组68例,以能处理个人事务是否需要帮助为界,电话回访患者出院半年后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分级标准将出院半年后患者分为自理组126例、需帮助组56例,比较出院半年后各组的病情好转情况.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出院半年后自理率分别为90.00%、77.63%、45.59%,需帮助率分别为5.00%、19.74%、48.53%,低危组需帮助率明显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中危组需帮助率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低危组和中危组自理率高于高危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长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ABCD2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赖峰;赖云峰;欧阳锋;黄矿生;成伟进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前 ABCD2评分将患者分低危组40例、中危组76例、高危组68例,以能处理个人事务而不需帮助和死亡为界,依据出院时改良 Rankin 量表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自理组101例、需帮助组79例、死亡组4例,比较各组患者经短期住院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出院时的自理率分别为90.0%、55.3%、33.8%,需帮助率分别为5.0%、44.7%、63.2%,低危组患者的自理率明显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P<0.05),中危组患者的自理率明显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低危组患者的需帮助组率明显低于中、高危患者(P<0.05),中危患者的需帮助组率明显低于高危患者(P<0.05)。结论:ABCD2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ABCD2评分对头晕患者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艳丽;罗勇

    目的:探讨ABCD2评分(age,blood pressure,clinicalfeatures,durationofsymptoms,diabetes)对神经内科住院头晕患者脑卒中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方法,对病程<72 h的403例头晕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诊断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评分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 , ROC)曲线了解ABCD2评分法对神经内科住院头晕患者中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卒中组ABCD2评分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P<0.001)。结论随着ABCD2评分增加,头晕患者诊断为脑卒中的风险亦有增加,ABCD2评分法有助于快速头晕患者中部分脑卒中患者。

  • 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芳;吕海东;秦东香;钱琪;瞿千千;马晓丽;袁利;卢燕婉;梁军利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与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93例TIA患者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0例)、中危组(48例)、高危组(25例),并行DSA检查,根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正常或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狭窄率70%~100%).根据Logistic β回归系数分别对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危险因素赋分,通过线性函数转换建立危险评分系统. 结果 发病7d内低危组脑梗死发生率为5.0%,中危组为10.4%,高危组为36.0%;中、低危组的脑梗死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69.9%)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正常或轻度狭窄54例、中度狭窄22例及重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脑梗死发生率(27.3%、47.1%)均明显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入院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性能良好(拟合优度检验P>0.05,C统计值为0.887).利用危险评分系统成功地将TIA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脑梗死组,模型建立数据中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25.0%和47.1%. 结论 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对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有重要意义.根据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方便、准确地预测TIA后脑梗死的发生,开发的预测工具可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中期脑梗死事件和死亡的预测能力

    作者:高聪;李威;林美容;占婷婷;林哲聪

    目的探讨ABCI2评分对中国人群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的中期脑梗死事件及死亡的预测能力,以便利用其识别高危TIA患者。 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开始收治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179例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对就诊的TIA患者行ABCD2评分,追踪记录其TIA发作后18月内是否发生脑梗死事件,并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无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以病程第18月为终点事件观察时间点,统计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情况,并根据是否临床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和糖尿病史等各指标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 结果179例TIA患者中无脑梗死组127例,脑梗死组52例。脑梗死组就诊时血压≥140/90 mm Hg(86.5%)、肢体无力(42.3%)、症状持续时间≥60 min(55.8%)、症状持续时间10~59 min(40.4%)和患糖尿病(80.8%)比例较无脑梗死组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ABCD2评分比无脑梗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以ABCD2评分来预测患者患脑梗死情况,其曲线下面积为0.874,P=0.000,95%可信区间为0.817~0.931,Cutoff值为4.5分。179例TIA患者中生存组144例,死亡组35例。死亡组ABCI2评分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以ABCD2评分来预测患者死亡情况,其曲线下面积为0.492,P=0.889,95%可信区间为0.389~0.596。 结论ABCD2评分系统在判断TIA后中期脑梗死风险方面有一定预测价值,对TIA后中期死亡危险度无预测作用。

  • DWI联合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吴秋义;胡翼江;曹丽丹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ABCD2评分对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价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96例发病在48 h内的TIA患者的临床特点、完成MRI-DWI检查及院内ABCD2评分,并随访1年,分析两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8例患者DWI有急性缺血表现,TIA发作时症状多为单侧肢体无力,TIA持续时间超过60 min,ABCD2评分>5,随访1年内发现3例有脑梗死发生, ABCD2评分>5分的为2例。结论 DWI有急性缺血表现的、ABCD2>5的患者发生脑梗死及再发TIA的风险明显高于DWI阴性、ABCD2评分<5分的患者。

  • ABCD2评分联合标志物检测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庞何;许锦荣;陈艳;马志远;李观同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临床(ABCD2)评分联合标志物检测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TIA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予ABCD2评分行脑梗死风险预测,使用试剂盒检测其血清溶血磷脂酸(LPA)、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联合标志物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3个月后,30例(33.3%)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以头颅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显示,ABCD2的AUC(authenticationcenter)面积为0.703,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0.0%;LPA的AUC面积为0.642,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61.7%;Lp-PLA2的AUC面积为0.549,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3.3%;hs-CRP的AUC面积为0.522,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8.3%.ABCD2联合LPA、Lp-PLA2及hs-CRP的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98.3%,预测准确性为95.6%,漏诊率为3.3%,误诊率为5.0%,效果优于单独联合LPA或同时联合LPA+Lp-PLA2.结论 ABCD2评分联合标志物检测在预测TIA进展为脑梗死中具有良好的预警作用.

137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