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疗效

    作者:杨茂霞;曾丽

    目的:了解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方法:AMI患者35例,随机被分为3组:缬沙坦组(n=12),苯那普利组(n=12)和对照组(n=1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院后第1,7,14天以及3,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入院基础值比较,在14天及3、6个月时LVEDVI及LVESVI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减少(P<0.05).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14天及3、6个月时LVEDVI、LVESVI降低显著(P<0.05);LVEF显著增加(P<0.05).6个月时NYHA心功能Ⅲ级者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各有1例,而对照组有8例.苯那普利组咳嗽发生率25%,而缬沙坦组无1例咳嗽.结论: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AMI患者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效应,缬沙坦耐受性更好.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利霞;法宪恩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由于成熟心肌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发生后,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梗死区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发生退行性左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随着干细胞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深入,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以其独特的生物学优点而倍受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影响

    作者:张亚平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地平;对照组36例口服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治疗20周,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及左心室重量指数变化的情况.结果 治疗20周后,两组患者左心重量指数及血压均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左心重量指数及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更能明显降低血压,并逆转左心室重塑,降低左心重量指数,临床可供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

  • 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脏病左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梁健球;张耿新;简勋;陈细芬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左室重构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对5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半年和一年分别测量心胸比率和左心室各项参数,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反搏组半年后心胸比率和左心室各项参数有显著下降(P<0.05),一年后部分参数差异更加显著(P<0.01);而对照组则在一年后才有显著差异(P<0.05);反搏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胸比率和左室各项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部分参数一年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体外反搏较一般常规治疗能更早更明显地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左室重构.

  •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和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杨海波;唐元升;朱兴雷;黄振文

    探讨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和左心室重塑的影响.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胸痛发作12h内成功再灌注者38例为再灌注组,再灌注失败或未进行再灌注者18例为非再灌注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即刻、24h、48h、7天、14天及28天时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入院后3~5天、28天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计算它们的变化量.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再灌注组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呈单峰曲线,非再灌注组呈双峰曲线;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尿肽水平,其第7天时浓度升高不明显,未形成第2个高峰.再灌注可减少左心室容积增加并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提示,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

  • 中长期使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大鼠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梁子敬;王舒茵;曾量波;叶政;卢鉴财;郑贵星

    eoxib可能通过抗细胞因子起到延缓左心室重塑发展.

  • ACEI及ARB对左心室重塑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黎励文;周颖玲;余丹青;冯颖青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23例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伴左心室扩大的患者,在洋地黄、利尿剂等治疗基础上,使用ACEI或(和)ARB,平均随访时间(2.34±0.37)年.观察指标为X线心胸比(CTR)、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收缩末径差异及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年住院次数.结果平均随访2.4年,治疗后CTR明显缩小(0.59±0.029 vs 0.48±0.025,P<0.001);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及收缩末径(LVDs)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次数由既往每年2~3次下降至0次.结论 ACEI及ARB可显著改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脉压与左心室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静

    目的:探讨脉压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测定每位患者24 h的动态血压,根据24 h平均脉压分为2组,A组:脉压<50mm Hg(1mm Hg =0.133 kPa),B组:脉压≧55 mm Hg,比较两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 )、左心室后壁厚度(PWT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LVEF.结果:B组患者LVMI、IVST、PWT、LVDd明显高于A组,LVEF低于A组(P <0.05或0.01).结论:脉压高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较脉压低的患者左心室重塑更加明显,心功能下降明显,监测脉压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鹏;王晓丽

    AMI行急诊PCI能有效及时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并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会明显影响PCI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预后.该文对目前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IL-22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石磊;刘世欢;刘伶;施莹;吉庆伟;陆政德;赵宣亮;曾涛;薛焱;邓学兴;林英忠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2(IL-22)及白细胞介素-22 mRNA (IL-22mRNA)水平在AMI后心室重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IL-22在心室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01~2015-12在该院住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不同时期左心室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 h、2周、4周血浆中IL-22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IL-2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同时点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左心室功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及心室重塑;血清IL-22水平及IL-22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22在AMI患者外周血中呈现动态变化,可能参与AMI后的心室重塑过程。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塑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阳维德;刘艳君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LV)大小、形态和功能状态的改变称为AMI后的左心室重塑(LVRM),在AMI后6周内为早期重塑期[1].近年来AMI早期存活率虽有明显改善,但AMI后所造成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较高.AMI后LVRM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旨在对AMI患者早期LVRM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 降压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不同构型左心室肥厚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湘桂;陈丽媛;何东明;陆永光

    目的 探讨降血压逆转高血压伴不同构型左心室肥厚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1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及LVEF值.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将左心室重构分为4种构型:正常左心室型(NGP)40例,向心性重塑型(CGP)40例,向心性肥厚型(CHY)44例,离心性肥厚型(EHY)41例.治疗24、48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复测上述项目.测量诊室血压,每周1次.治疗方法均为:口服氨氯地平5~10 mg/d和依那普利10~20 mg/d,治疗24周未达标者加服氢氯噻嗪12.5~25 mg/d.疗程48周.结果 治疗24周四组血压显著降低(P<0.01),CHY和EHY的LVMI明显降低(P<0.01),CHY和CGP的RWT明显降低(P<0.01),EHY的RWT增加(P<0.05),EHY心功能有所改善,与NGP比较仍低(P<0.05).治疗48周四组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Y加服氢氯噻嗪后,血压达标;CHY和EHY的LVMI进一步降低,与NG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Y的RWT和心功能增加(P<0.01),与NGP比较,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P和CGP的总有效率均是97.5%,CHY为95.4%,EHY 95.1%,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能有效降血压逆转高血压不同构型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离心性肥厚型并心功能不全者配伍利尿剂疗效更佳.

  • 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代琳琳;杨喜山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90例CHF患者,男63例,女27例,年龄 45~88(平均 61.61±14.97)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培哚普利组(P组)、缬沙坦组(V组)和联合治疗组(P+V组)各30例,疗程为2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浆NT-proBNP、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心率均减慢(P均<0.05),动态血压监测白天与夜晚血压均下降(P均<0.0001),P+V组与P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LVMI(P均<0.01)和血浆NT-proBNP(P均<0.0001)均降低,P+V组与P、V组比较LVMI下降更明显(P<0.005,P<0.05),NT-proBNP下降更明显(P均<0.05).血钾较治疗前升高(P均<0.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P组与V组、P+V组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血尿素氮(P<0.05)和血肌酐(P<0.01) 均降低,组间比较血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V组、P+V组与P组比较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单独治疗相比,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抑制及逆转CHF患者的左心室重塑,降低血浆NT-proBNP,是安全有效的.

  • 氯沙坦和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黎立勋;谭君劲

    目的了解氯沙坦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4例,按治疗不同分为3组:氯沙坦组(n=18)、雷米普利组(n=20)和对照组(n=16),观察入院之初及6个月后用二维超声测量的左室重量.结果观察组平均心肌重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及雷米普组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雷米普利组咳嗽发生率25%,而氯沙坦组无一例咳嗽发生.结论氯沙坦及雷米普利对AMI患者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效应,氯沙坦耐受性更好.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左心室重塑的关系及护理体会

    作者:张静;金领微;黄筱燕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以左心室肥厚及功能受损常见,左心室肥厚(LVH)是独立的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1].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较好的尿毒症慢性炎症反应标志物[2].影响MlI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诸多因素中,微炎症状态可能在MHD患者心肌病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随机选择60例MHD患者,观察CRP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探讨其对MHD患者左心室重塑发生发展可能的作用机制,提出预防透析患者心脏扩大的护理对策.

  • 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处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健

    AMI是临床常见病及危重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AMI有效的方法,AMI行急诊PCI能有效及时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并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一些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发生会明显影响PCI的治疗效果,这些患者PCI后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出现无复流,导致心功能恢复障碍、左室重构、心脏性猝死等多种并发症。减少无复流发生已成为治疗AMI的新热点。无论是择期PCI还是急诊PCI,心肌灌注不足普遍发生,贯穿于无复流的诊断过程,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对无复流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心脏介入医师尤为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一些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对于冠脉无复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的主要进展综述如下。

  • 氯沙坦和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汤宝鹏;杨毅宁;马依彤;程祖亨;张爱伦;孙慧萍;张燕一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倍他乐克组,入院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并计算左心室重量(LVM),治疗6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6周后,氯沙坦组与倍他乐克组LVPW、IVSd、LVM与AMI 1周时比较均有改善(P<0.05);氯沙坦组较倍他乐克组各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氯沙坦、倍他乐克均有减轻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作用,但氯沙坦优于倍他乐克.

  •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汤宝鹏;孙惠萍;马依彤;程祖亨;杨毅宁;张燕一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对左心室重塑的预防和逆转的作用.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波依定组),入院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治疗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1)对照组治疗后LVPW和IVSd有变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LVMI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氯沙坦组治疗6个月后LVPW、IVSd、LVMI均有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血压可抑制和逆转左心室重塑,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还具有降压外的消退和预防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其抑制和逆转左心室重塑,保护心脏功能作用优于钙离子拮抗剂.

  • 缬沙坦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张道进;郑琼

    目的:了解缬沙坦及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AUl)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4例,按治疗不同分为3组:缬沙坦组(n=18)、贝那普利组(n=20)和对照组(n=16),观察入院之初及6个月后用二维超声测量的左室重量,结果:观察组平均心肌重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贝那普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贝那普利组咳嗽发生率25%,而缬沙坦组无1例咳嗽发生.结论:缬沙坦、贝那普利对AMI患者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效应,缬沙坦耐受性更好.

  • 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塑及细胞因子初步研究

    作者:王琦;吴伟

    目的:探讨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重构(LVRM)发生情况及其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溶栓治疗.于发病后2天-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仪测定LVRM发生情况.健康对照组50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白介素8(s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sTNF α).结果:50例AMI病人LVRM总发生率42.0%.溶栓再通组LVRM发生率显著低于非再通组(P<0.01).50例AMI病人sIL-8和sTNF 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IL-8溶栓后9.7h达到高峰,12.6h迅速下降; sTNF α于溶栓后11.3h达高峰,24.2h后迅速下降.LVRM组sIL-8和sTNF α再度升高.结论:sIL-8和sTNFα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早期溶栓冠脉再通可明显降低sIL-8和sTNF α的水平和减少了LVRM的发生.sIL-8和sTNFα水平再度增高是LVRM发生的一个标志.

60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