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分析

    作者:冯金山;张兆奎;姚兴荣;王惠东;张涌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的40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时限分为≥120 ms组(82例)和<120 ms组(326例),比较两组患者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 、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大小、二尖瓣返流、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1)QRS波时限<120 ms组的LVEF及LVFS均值较≥120 ms组大(P<0.01);(2)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房、左心室均值较<120 ms组大(P<0.05);(3)QRS波时限≥120 ms组二尖瓣返流率(72.2%)较<120 ms组(67.0%)高;(4)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QRS波时限对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QRS波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

    作者:赵兰婷;张萍;李学斌;张海澄;王龙;李鼎;李继文;郭继鸿

    目的 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QRS波时限延长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7例,收集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QRS波时限延长与左心房内径无关[(4.55±1.539) cm比(4.50±0.760)cm,P=0.845];(2)与QRS波时限<120 ms组相比,QRS波时限≥120 ms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5.83±1.05)cm比(6.73±1.478)cm,P=0.001];(3)QRS波时限与二尖瓣反流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365);(4)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与QRS波时限<120 ms组相比,QRS波时限≥120 m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51.0±15.7)%比(39.0±15.7)%,P=0.0001];QRS波时限与NYHA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4);(5)QRS波时限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P=0.251).结论 心电图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检查手段,有助于识别高危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价.

  • 心电图QRS波时限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永慧;范芳芳;洪涛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纽约心功能分级( NYHA)Ⅲ~Ⅳ级的慢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174例,据QRS波时限分为QRS波时限正常组(145例,QRS波时限≤120 ms)、QRS波时限延长组(29例,QRS波时限﹥120 ms),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发生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QRS波时限延长组的男性占比(75.9%比43.4%,P=0.001)、B型脑钠肽的自然对数(lnBNP)(7.1±0.8比6.6±1.0,P =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7±9.9) mm 比(53.5±10.8) mm,P =0.001]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9.1±13.3)mm比(39.7±13.0)mm,P﹤0.001],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20.7%比4.8%,P=0.003)、致命性心律失常(55.2%比21.4%,P﹤0.001)和心原性死亡(6.9%比0.7%,P=0.019)发生率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QRS波时限正常组低[(39.6±17.3)%比(50.5±17.3)%,P=0.002]。按性别分层后,男性 QRS 波时限延长组的心率[(92.4±21.4)次/min 比(81.6±19.9)次/min,P=0.035]、lnBNP(7.2±0.8比6.7±1.0,P=0.029)、LVEDd[(63.5±9.1) mm比(57.9±9.1)mm,P=0.015]、LVESd[(52.9±12.2)mm比(44.3±11.8)mm,P=0.005],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18.2%比3.2%,P=0.018)、致命性心律失常(63.6%比36.5%,P=0.027)和心原性死亡(9.1%比0,P=0.015)发生率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LVEF较QRS波时限正常组低[(35.0 ±15.3)%比(47.1±16.2)%,P=0.003]。女性QRS波时限延长组住院期间的左心衰竭急性加重发生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28.6%比6.1%,P=0.034)。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LVEDd( r=0.4019,P﹤0.001)和LVESd( r=0.3289,P﹤0.001)均呈正相关。男性组LVEF较女性组低[(40.0 ±16.7)%比(53.2 ±17.6)%,P﹤0.001],LVEDd[(59.4±9.4) mm比(50.3 ±10.6)mm, P﹤0.001]及LVESd[(46.6±12.5)mm比(36.2±12.4)mm,P﹤0.001]均较女性组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波时限延长(OR 4.21,95% CI 1.59~11.12,P=0.004)是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 0.304,95% CI 0.116~0.793,P=0.015)是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中QRS波时限延长组的住院期间左心衰竭急性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QRS波时限正常组高,女性是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 心肌梗死急性期QRS波增宽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价值

    作者:刘俊;侯煜;李晓枫;李智;曹东芳;雷森;袁建松;陈珏;吴元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无创性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QRS波时限和QTc间期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的价值.方法 采集28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在急性期(<30 d)超声测定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QRS波时限和QTc间期的数据,临床随访观察远期(>1年)发生的SCD事件.LVEF降低的界值为35%,QRS波增宽的界值为110 ms,QTc间期延长的界值为450 ms(男)/460 ms(女).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SCD组和幸存组.结果 在心肌梗死后平均(15±3)个月内,15例(5.2%)患者发生SCD.与幸存组患者相比,SCD组患者的LVEF明显降低[35% (28% ~52%)比50% (33% ~60%),P<0.0001],QRS波时限明显延长[115(88 ~ 152)ms比105(91 ~ 126)ms,P=0.0222],而两组患者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416 ~513)ms比450(394 ~493)ms,P=0.1836].SCD组患者中LVEF降低、QRS波增宽和QTc间期延长的比率依次为40%、67%和60%.生存分析提示,LVEF降低(26.1%比3.4%,P<0.0001)和QRS波增宽(9.7%比2.7%,P=0.0098)患者远期SCD发生率增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RR:6.0(2.0~17.8),P=0.0011]和QRS波增宽[RR:3.1(1.0 ~9.0),P=0.0345]均为S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QRS波增宽能独立预测远期SCD的发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齐建伟;李小慧;闫文杰;逯美朝;栗成方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另选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测V5导联宽QRS波时限。比较两组的QRS波时限、血浆脑钠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QRS波时限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120 ms有112例,QRS波时限>120 ms有98例,QRS波时限≤120 ms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QRS波时限>120 ms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呈明显正相关(r=0.815,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723,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延长,且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辅助指标。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楠;董颖雪;杨延宗

    药物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但是对于心功能Ⅲ~Ⅳ级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唯一能显著改善预后的有力治疗方法.本文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适应证的拓展、QRS时限与形态在CRT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优化程控与CRT治疗机制、CRT起搏电极植入技术及电极位置对应答效果的影响、CRT应答的预测因子评价与治疗展望五个方面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心脏再同步治疗前后QRS波时限与疗效相关性

    作者:秦胜梅;宿燕岗;柏瑾;王蔚;巩雪;崔洁;葛均波

    目的 探讨QRS波时限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QRS波时限>120 ms患者,CRT治疗前后1周行心电图检查.随访6~12个月,以心功能分级改善Ⅰ级以上或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25%以上作为临床有效的标准,死亡患者定义为无效,分析CRT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及QRS波时限缩短值对CRT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1)共79例患者入选,57例(72.2%)临床有效;(2)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治疗前舒张压、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心房内径,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能预测CRT的疗效(P<0.01).结论 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可以预测宽QRS波患者的CRT疗效.

  •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

    作者:闫稳平;姜菊;吴学虎;刘晓霞;李文英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80例)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70例),另选取15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收缩性心力衰竭组的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为(137.13 ±38.26) ms、(80.53±24.65) ng/L,明显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8.84±5.87)%,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可用于心力衰竭分型.

  • 不同类型的QRS波增宽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作者:赵杰娉;崔天祥;方慧玲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QRS波增宽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QRS波时限>120 ms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根据QRS波分为左束支组47例、右束支组50例,非慢性心力衰竭且QRS波时限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NT-proBNP水平及LVEF。结果左束支组QRS波时限长于右束支组;左束支组、右束支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LVEF低于对照组;左束支组NT-proBNP 高于右束支组, LVEF低于右束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束支型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而右束支组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无明显相关。结论左束支阻滞的QRS波时限延长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及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性良好,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一个简便指标。

  • 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心电图及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鸿宇;华琦;刘建峰;朱玮玮

    目的 探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患者期前收缩负荷、心电图QRS波时限、校正QT间期(correct QT interval by Bazett,QTCB)及心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频发PVCs患者110例,根据期前收缩负荷分为低负荷组(<10%,n=25)、中负荷组(10% ~ 20%,n=54)、高负荷组(>20%,n=31);另选取无PVCs患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间基本资料、心电图指标、心功能参数等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负荷组、高负荷组QRS波时限增宽、QTCB延长,高负荷组QT间期延长,中负荷组、高负荷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047X1+0.088 X2-12.038,F=7.977,P=0.000,标准化回归系数QTCB为0.290,QRS波时限为0.193.结论 随期前收缩负荷增加,QRS波时限增宽、QTCB延长、LVMI增加,且QTCB与期前收缩负荷的相关性大于QRS,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早期予以临床干预.

  • QRS波时限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

    作者:莫伟栋

    目的:探究QRS波时限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照心功能分级标准分成A、B、C三组,分别对这三组患者进行心电图QRS波时限值、血压收缩比以及左心室肥厚进行测量,并统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与C组QRS波时限值分别为(123.64±25.43)、(130.71±26.33)ms,呈逐渐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心功能级别增加,QRS波时限值也呈增加趋势,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加大,QRS波时限可以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Hcy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仇晓敏;胡晓晟;蒲建芬;叶玲玲;喻炳奎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将观察组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将其分为Ⅱ、Ⅲ、Ⅳ级3个亚组.另选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冠心病对照组,非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所有受试者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QRS波时限.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对照组及心衰对照组的BNP、LVEDD、Hcy和QRS波时限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观察组BNP、LVEDD、Hcy和QRS波时限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对照组和心衰对照组,LVEF则显著低于冠心病对照组和心衰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y和QRS波时限值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和QRS波时限呈显著正相关(P<0.001),Hcy、QRS波时限与BNP、LVEDD均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cy显著升高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Hcy与QRS波时限呈显著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查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

  • 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对QRS波群间期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海;任勇

    目的 观察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对QRS波群间期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间隔部起搏双腔起搏器植入的50例患者作为A组,从我院既往行心尖部起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中选择性别、年龄、病情等与之匹配的100例患者作为B组,采用1∶2配对研究,分析两种起搏位点对QRS波群的影响,并比较两组随访1年时的心排血量(C0)、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BNP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构成、起搏器类型、基础QRS波宽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术后A组的QRS波宽度明显比B组短[(150.93±20.71)ms比(182.22±18.00)ms,P<0.05];术前A、B两组的CO、SV、EF、LVEDD及BNP无明显差别,而随访1年时A组的CO、SV、EF明显高于B组[CO(3.63±0.09) L/min比(3.13±0.07)L/min,SV (68.83±3.99)ml比(60.65±3.53)ml,EF(60.57±3.28)%比(53.50±3.79)%],而A组的BNP水平及LVEDD明显低于B组[BNP(56.13± 18.36)pg/ml比(77.02±16.15)pg/ml,LVEDD(43.68±5.17)mm比(46.13±3.0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QRS波时限明显低于心尖部起搏组,并且间隔部起搏可获得更好的血流动力学预后.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王刚;李延光;任贻强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以心室腔不同程度扩大、心室壁普遍变薄及心肌运动弥漫性减弱,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患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发展至充血性心衰阶段时,心衰症状反复,药物治疗难以纠正,终以顽固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并发栓塞及心脏性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心衰是DCM患者住院常见的原因.以心衰为主要诊断的患者1年死亡率达25%,这一结果比大多数癌症导致的死亡率还高,而且在3年内死亡率超过25%,5年内死亡率接近50%.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QRS时限对原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影响的比较

    作者:蔡金明;林国立;吴国盛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e,RVOT)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对缓慢型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心室起搏比例均大于90%,并且术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2例。按患者起搏时QRS波时限(paced QRS duration,pQRSd)分为两组,QRS波时限<180 ms的为A组(n=26),起搏时QRS波时限≥180 ms的为B组(n=26)。测量并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和术后3个月两个不同时期的血浆N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起搏参数变化。结果:术前两组的NT-pro-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的NT-pro-BNP、LVEDD、LVESD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B组的LVEF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置入时、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起搏阀值、导线阻抗、R波高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并且需要安装心脏永起搏器的患者,RVOT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和术后心功能密切相关,pQRSd越宽,心功能越差。

  • 急性心肌梗死QRS波时限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安国辉;刘淑云;郝立艾;孔令军;宗文仓;刘丽霞;曹庆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束支传导阻滞(BBB)的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玉田县医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期间患者泵功能情况,分为非泵衰竭组(KillipⅠ级),泵衰竭组(KillipⅡ~Ⅳ级),住院期间观察QRS波时限变化、Killip分级、BNP,2周内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住院病死率,探讨QRS时限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非泵衰竭组比较,泵衰竭组LVEF低、BNP水平高、QRS时限宽、住院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 QRS波时限增宽预示患者心功能差、预后不良。

  • 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振荣;陆铭;王志华;庄晓华;凌佳;阚丽虹;罗心平;王静恩

    目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因Ⅲ度房室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根据起搏QRS波时限分为A组(pQRSd<190 ms)52例、B组(pQRSd≥190 ms)24例,术前及术后12个月、24个月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 LAD、LVEED、LVESD、LVEF),以心衰事件为终点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2个月,与A组比较,B 组LVEF 明显降低(P<0.05),2组间LAD、LVEDD、LVESD、血BN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4个月,与A组比,B组的LAD、LVSED、LVDED和血BNP明显增高(P<0.05或0.001),LVEF明显降低(P<0.001)。整个随访期间,B组比A组心衰再入院率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 QRS波时限的延长可致心脏功能的受损。

  • 三种辅助诊断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何淑婷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辅助诊断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 CHF 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 NYHA 心功能进行分级,以收缩功能不全(LVEF≤45%)的诊断标准为界限,将观察对象分为 SHF组与 DHF 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HF 组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高于 DHF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HF 患者 QRS 波时限与 LVEF 呈负相关,与 NT-proBNP 水平及 NYHA 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是临床上辅助判断 CHF 患者类型及治疗的客观良好指标,其中心电图 QRS 波时限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值得应用与推广。

  • QRS波群时限延长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双菊

    目的 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系,指导判断预后与治疗.方法 入选12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为≥120 ms组和<120 ms组,分析2组QRS波群时限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年内病死率与QRS波群<120 ms组心力衰竭患者对照明显恶化,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QRS波群时限延长(≥120 ms)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评估指标.

  • 心室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及血浆ANP的变化

    作者:刘亮;李学文;王雄;刘向东;赵太生;王群;吴萍;吕吉元

    目的 本研究采用不同部位的右心室起搏,观察各组起搏后QRS波时限及血浆心房利钠肽(ANP)的变化.方法 将60例植入起搏器患者分为右室心尖部(RVA)组、右室间隔部(RVS)组和对照组,各20例.测量术后的心电图QRS波时限,分别测定患者术前、起搏1周及起搏3个月后静脉血浆ANP,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起搏方式下ANP水平变化.结果术后RVS组和RVA组QRS波时限分别为(112.25±15.02) ms、(146.95±20.27) 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ANP水平,RVS组为(144.97±29.07) pg/mL,RVA组为(220.89±40.96)pg/mL,对照组为(132.68±23.13)pg/mL.RVA组与RVS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RVS组术后3个月ANP水平与R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ANP水平较RVA组低;对照组与RV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起搏QRS波时限较RVA起搏窄.

6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