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RCC1的表达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李晓杰;蒋华;高慧萍;姚晓;石必枝;李宗海

    目的:表达纯化ERCC1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克隆并原核表达ERCC1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6-His标签.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筛选制备特异性mAb.结果:成功表达了ERCC1蛋白.SDS-PAGE显示所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7 000.获得了1 株稳定分泌抗ERCC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F8), 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型)为IgG2b.ELISA检测, 对应腹水mAb的效价为1∶ 1.5×10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ERCC1 mA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地表达纯化ERCC1蛋白并制备了1株抗ERCC1 mAb.

  • ERCC1在肺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莫春生;罗学平;洪强;陈健智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在肺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25例Ⅲa期肺鳞癌患者的原发灶及配对的45例淋巴结转移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CC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后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ERCC1在肺鳞癌淋巴结转移灶及原发灶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1.1% (32/45)、52% (65/125),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5).ERCC1在肺鳞癌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复发明显相关(P<0.05).同时,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ERCC1高表达患者预后明显较差(P <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ERCC1可作为肺鳞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RCC1为肺鳞癌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其表达影响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

  •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XPA和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EGCG的干预作用

    作者:林向飞;闵玮;蔡宝祥;骆丹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C)的着色性干皮病A组蛋白(XPA)和切除修复互补交叉蛋白1(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UVB辐射前后加入EGCG干预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剂量UVB照射后以及EGCG干预的同一时点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30mJ/cm2的UVB照射后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h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至UVB照射后24h接近正常值;不同剂量UVB照射4h后,XPA和ERCC1蛋白表达随UVB剂量增大而增加.EGCG可下调UVB诱导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结论:人原代KC中XPA和ERCC1蛋白表达与UVB辐射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剂量关系,EGCG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上述蛋白表达.

  • ERCC1和MGM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倪炜;罗林;袁红平;左频;张向辉;范耀东

    目的:探讨胶质瘤化疗耐药相关基因ERCC1及MGMT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41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ERCC1及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1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阳性表达19例,其总体阳性表达率46.34%,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胶质瘤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21例,其总体阳性表达率51.22%;对照组MGMT及ERCC1的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胶质瘤组织中MGMT及ERCC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级别脑胶质瘤MGMT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无相关性.脑胶质瘤ERCC1表达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呈明显上升趋势,脑胶质瘤中MGMT和ERCC1表达有相关性,可以为病人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时提供一定参考.

  • 绿茶多酚对表皮HaCaT细胞光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林向飞;闵玮;朱晓芳;骆丹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中波紫外线(UVB)引起的表皮HaCaT细胞损伤,以及对细胞着色性干皮病蛋白A (XPA)和切除修复互补交叉蛋白1(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30mJ/cm2 UVB照射HaCaT细胞,照光前后加入50g/mL EGCG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VB照射后细胞内XPA和ERCC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在照光后4h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值;加入EGCG干预可明显降低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EGCG对紫外线光损伤的干预作用可能与调控细胞内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UVB HaCaT细胞 XPA ERCC1 EGCG
  • 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和β-tubulinⅢ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杰;赵勇;麻成方;洪琼川

    非小细胞肺癌(norma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明显增高,在新诊断的患者中,有65%已不能行手术治疗,因此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耐药的存在,化疗疗效有效率有限,治疗的有效率仅为20%-40%.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ERCC1、β-tubulinⅢ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化疗药物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根据基因表达水平及药物敏感情况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是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肿瘤化疗的趋势.

  • 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旭;王春波;鄂明艳

    肺癌发病率持续增高,近年来针对引起肺癌发生因素的研究不断进展,其中发现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l,ERCCl)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基因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耐药存在相关性,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敏感性及疗效.目前国内外就ERCC1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这将成为日后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ERCC1基因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与含铂类化疗方案有效率及预后的关系,同时分析ERCC1基因与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 ERCC1在肿瘤中的表达调控及与治疗的关系

    作者:王琦;黄俊星

    大量实验证实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1,ERCC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众多因素影响ERCC1基因的表达,而且许多因素通过调控ERCC1来影响化、放疗抗肿瘤治疗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研究肿瘤个体化治疗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ERCC1在肿瘤中的表达调控及与治疗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ERCC1与XPD基因多态性对NSCLC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杰;许崇安

    临床Ⅲ-Ⅳ期NSCLC占肺癌的大多数,以铂类药物为基础联合第三代新药是晚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个体间化疗敏感性的不同可能与基因修复能力有关,本文主要对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的关键基因ERCC1、XPD的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关系的新研究成果做简要综述.

  • 食管癌个体化化疗进展

    作者:张颖;钱晓萍;刘宝瑞

    铂类药物和氟尿嘧啶是食管癌的常用化疗药.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作为肿瘤患者新的治疗平台受到广泛关注并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化疗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食管癌铂类药物和氟尿嘧啶相关基因在指导个体化化疗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铂类 5-FU 食管癌 ERCC1 TS
  • ERCC1 、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与顺铂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云;李志革

    顺铂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IC)的化疗,但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疗效.顺铂耐药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tion gene 1,ERCC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的表达与顺铂耐药性相关.抑制ERCC1及BRCA1的表达可克服顺铂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ERCC1 BRCA1 耐药 肺癌
  • ERCC1、RRM1及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殷柳;齐瑾;刘基巍

    化疗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耐药是影响化疗疗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DNA修复的异常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使肿瘤对药物产生耐药是影响药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对肺癌常用化疗药物铂类、吉西他滨、紫杉类药物疗效相关的分子标志如ERCC1、RRM1、BRCA1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新姿;钱晓萍;刘宝瑞

    铂类药物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基本化疗药.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作为新的肿瘤患者治疗平台受到广泛关注并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NSCLC铂类药物相关基因及其敏感性在指导个体化治疗方面的作用.

  • 根据ERCC1、RRM1及TUBB3检测结果对食管鳞癌患者实行个体化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冯征;祖超;周勇安

    目的: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酸还原酶基因1(RRM1)及人微管蛋白β3基因(TUBB3)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辅助化疗,评估该个体化辅助治疗方案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40例,病理证实均为鳞癌,分期为Ⅲa-Ⅲc期.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顺铂(DDP)联合氟尿嘧啶(5-FU)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研究组120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对120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RRM1及TUBB3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三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选取DDP、吉西他滨(GEM)和多西他赛(DOC)等药物进行辅助化疗.对以上入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和1年疾病复发率.结果:至随访结束,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收集数据110例和114例.对照组和研究组mTTP分别为7.3个月和10.5个月(P<0.001).ERCC1、RRM1及TUBB3三种基因mRNA均为高表达的患者1年内疾病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三种基因同时高表达为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128,P=0.039,95%CI=1.039-4.359).结论:根据ERCC1、RRM1及TUBB3检测结果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对食管鳞癌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可以使患者有较大的获益,以上三种基因同时高表达是Ⅲ期食管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ERCC1 RRM1 TUBB3 食管鳞癌
  • 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伍建蓉;郑玲;李次;刘都礼;王晓毓;谷焰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与ERCC1表达相关的因素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 (37/78),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无关;ERCC1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ERCC1阴性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ERCC1表达状态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存在ERCC1的表达,ERCC1表达阳性者中位生存期长于ERCC1表达阴性者.ERCC1蛋白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多靶标检测平台分析肺腺癌患者不同分化程度中ERCC1、TYMS、RRM1、TUBB3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伍青;朱彦君;徐彪;郭延林;吴科;阳晓波

    目的:通过一种mRNA表达水平多指标检测技术分析ERCC1、TYMS、TUBB3、RRM1在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S)患者人群中的表达,探索基因表达与腺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个体化用药临床指导提供基础.方法:应用分支DNA-液相芯片基因检测技术检测30例肺腺癌患者上述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基因表达与腺癌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CC1表达与腺癌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除此之外,其它靶标与腺癌分化程度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CC1表达可能与腺癌分化程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腺癌中分化的患者ERCC1平均表达水平较低,低分化的患者ERCC1平均表达水平较高;同时,当ERCC1低表达时(24.1%),其他三个指标同时低表达的比例更低(分别为10.3%、6.9%、6.9%),因此确定用药方案之前,参考病理特征及靶标检测还是非常必要的.

  • ERCC1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作者:钱晓萍;刘宝瑞;严文跃;王立峰;魏嘉;谢丽;胡静;刘新姿;寓立霞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 (95% 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 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 胃癌组织中ERCC 1、TS和TUBB3与化疗药物体外药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新福;尹婵;张辉;孙建群;刘腾飞

    目的:分析体外胃癌细胞中ERCC1与顺铂、TS与5-氟尿嘧啶及TUBB3与紫杉醇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外科手术的胃癌患者的新鲜标本48例,每份癌组织标本均分成两份:一份用于原代培养细胞,ATP-TCA法检测体外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另一份用于免疫组化检测ERCC1、TS和TUBB3蛋白的表达.结果:45例有效的胃癌组织中,ERCC1高表达21例(46.67%),低表达24例(53.33%).21例ERCC1高表达组敏感例数7例(33.33%),24例低表达组敏感例数17例(70.83%),ERCC1高表达者对顺铂的敏感有效率要明显低于低表达者.TS高表达19例(42.22%),低表达26例(57.78%).19例TS高表达组敏感例数5例(26.32%),26例低表达组敏感例数18例(69.23%),TS高表达者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有效率要明显低于低表达者.TUBB3高表达22例(48.89%),低表达23例(51.11%).22例TUBB3高表达组敏感例数5例(22.73%),23例低表达组敏感例数16例(69.57%),TUBB3高表达者对紫杉醇的敏感有效率要明显低于低表达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实ERCC1、TS和TUBB3的表达与化疗药物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低表达组的耐药发生率低于高表达组.ERCC1、TS和TUBB3有望成为判断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关键词: 胃癌 ERCC1 TS TUBB3
  • 低氧环境下肺腺癌A549细胞对顺铂化疗抵抗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祎娜;张璐;秦湧;崔进;沈红

    目的:探讨低氧对肺癌A549细胞顺铂化疗抵抗作用,并分析可能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常氧、常氧顺铂、低氧、低氧顺铂组.在常氧顺铂组和低氧顺铂组,加入不同浓度顺铂(10、40、80、100、200 μmol/L)后,采用CCK8法测定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和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常氧顺铂组IC50为25.82nmol/L,低氧顺铂组为39.98 nmol/L,常氧顺铂组和低氧顺铂组之间各个浓度顺铂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氧顺铂组的细胞凋亡和G2/M期细胞阻滞较常氧顺铂组减少.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低氧组HIF-1α、VEGF、ERCC1转录和表达水平较常氧组明显上升(P<0.01),顺铂作用后表达均下降,在常氧顺铂组和低氧顺铂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HIF-1α、VEGF、ERCC1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低氧诱导A549细胞对顺铂化疗抵抗,与低氧激活HIF-1α、VEGF及ERCC1高表达有关.

  • 晚期胃癌ERCC1和BRCA1表达与铂类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

    作者:顾术东;茅国新;张曙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l(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的表达状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铂类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晚期胃癌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晚期胃癌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9%和19.0%.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PS评分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胃癌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与BRC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48,P=0.006).ERCC1和BRCA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铂类方案化疗有效率高于表达阳性患者(P<0.05).ERCC1和BRCA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化疗后,中位生存期高于表达阳性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状态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胃癌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状态可作为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的依据.

    关键词: 胃癌 ERCC1 BRCA1 铂类 预后
224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