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肝癌T淋巴细胞浸润和精氨酸酶-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征帆;马军;王豪勋;张玲;李楠;赵晓静;张中冕;周士霞;段芳龄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癌旁组织中T淋巴细胞浸润和及其和精氨酸酶-1(Arg-1)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肝癌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CD3、CD4、CD8和Arg-1蛋白的表达.纳入分析的共41例HCC、36例癌旁组织.结果 CD3、CD4、CD8和Arg-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中CD3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及血HBsAg阳性相关,未发现Arg-1的表达和T细胞标志物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HCC中T细胞浸润和Arg-1表达减少,癌旁组织中T细胞浸润和Arg-1表达增多可能和肝脏局部炎症反应和抗肿瘤免疫功能下调有关.

  • 滋阴解毒化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和殿峰;王红玲

    目的:观察滋阴解毒化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滋阴解毒化瘀方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起效时间和皮损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D4、CD8及CD4/CD8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73.7%,观察组有效率94.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解毒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效果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亚梅;张毅

    目的:观察中医药改善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和血CD4细胞水平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将47例患者分为中药组28例和中西药组19例,比较用药前和用药12月后症状、体征和血CD4细胞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CD4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比较,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分别为(521.0±214.4)个/mm3、(626.1±232.5)个/mm3和(341.4±157.8)个/mm3、(455.5±177.8)个/mm3均有显著上升.结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均能有效改善症状、体征,提高CD4细胞水平.

  • 大蒜素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大鼠CD4、CD8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昌谋;李伟;尹改珍

    目的:观察大蒜素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大蒜素穴位注射组、大蒜素肌肉注射组、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模型组,分别予以相应治疗,观察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个治疗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大蒜素穴位注射组低;3个治疗组鼻黏膜切片CD4、CD8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且大蒜素穴位注射组少(P<0.01).结论:大蒜素穴位注射可以有效改善AR大鼠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且优于其他两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鼻腔局部异常升高的CD4、CD8含量,调整失衡的CD4/CD8有关.

  • 天灸疗法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刚;黄冬生;潘静洁;陶岚;姚丹;劳献宁

    目的:观察天灸疗法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天灸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天灸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天灸疗法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对照组治愈41例,好转9例,未愈10例,有效率为83.3%;天灸组治愈46例,好转11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天灸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灸疗法对初治菌阳肺结核化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 龙葵葶苈汤内服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化疗对30例肺癌合并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

    作者:董红兵

    目的:观察龙葵葶苈汤内服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化疗对肺癌合并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癌合并大量胸腔积液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顺铂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龙葵葶苈汤(龙葵、葶苈子、猪苓、茯苓、泽泻、芫花、薏苡仁、海藻、车前子、车前草、赤小豆、桑白皮、赤芍),1 d 1剂,1次250 mL,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4例,进展4例,有效率为73.3%;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12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4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龙葵葶苈汤内服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疗效确切.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

    作者:刘建国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就诊的21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结核概率,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 CT 表现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 T 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21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6例合并结核病感染,发病率为21.9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于下肺叶,单纯肺结核者多发于上肺叶或肺尖(P <0.05),胸腔积液方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为(45.32±10.61)个/μl。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较低,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这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健康人淋巴细胞亚群和表型研究的探讨

    作者:施文钧;陈小平;高凯;徐慧芳

    比较新鲜血液经荧光抗体标记后,当日或过夜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的差异,并采用过夜后流式细胞仪观察健康个体4d内这些免疫指标的波动.CD4+%、CD8+%、HLA-DR+%、CD8+HLA-DR+%用两种方法检测无显著性差异(P=0.841,P=0.902,P=0.060,P=0.867);CD25+%、CD4+CD25+%有显著性差异(P=0.021,P=0.011).表明检测CD4、CD8、HLA-DR抗原,可采用当日或过夜后流式细胞仪术检测;检测CD25抗原,用当日流式细胞较好.健康个体4d内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变异系数波动范围为3.9%~25.2%,百分率变异系数为2.8%~22.2%;淋巴细胞表型绝对值变异系数波动范围为1.5%~45.3%,百分率变异系数为2.8%~40.0%.建议在对患者的免疫监测过程中,应考虑免疫指标的正常波动.

  • T淋巴细胞亚群与合并重症肺炎昏迷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董薇;白伟民

    目的 研究合并重症肺炎昏迷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12—2018-03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昏迷合并重症肺炎患者76例,随访患者28 d生存率,根据预后分为重症肺炎存活组和重症肺炎死亡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第1天 、7天 、好转后转科或死亡前T淋巴细胞亚群存活组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 昏迷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免疫系统严重紊乱,动态监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对预测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 羟基喜树碱对大鼠角膜移植后CD4、CD8、CD25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竹;金创;李兵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CD4、CD8、CD25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为供体,雄性SD大鼠为受体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环孢霉素A(CsA)组和HCPT组,3组在移植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mL·kg-1、5 g·L-1CsA溶液10 mg·kg-1和1g·L-1HCPT溶液2.0 mg·kg-1,至术后第12天.在术后第14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角膜植片中CD4、CD8、CD25的表达.结果 术后第14天,CD4、CD8、CD25阳性细胞计数对照组分别为22.170±2.639、16.500±1.517、21.670±3.204,CSA组分别为7.330±1.033、5.170±1.329、6.670±0.816,HCPT组分别为4.770±1.577、3.830±0.983、3.670±1.033,两用药组角膜植片中表达CD4、CD8、CD25阳性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为P<0.01),HCPT组CD4、CD25表达少于CsA组(P<0.05).结论 HCPT能够抑制大鼠角膜植片CD4、CD8及CD25的表达.

  • 重症肌无力患儿胸腺细胞体外增殖和CD4、CD8、Fas测定

    作者:王霞;阮丽荣;张清勇;杜英;张国荣

    目的:探讨胸腺异常在儿童重症肌无力(MG)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临床确诊MG患儿手术切除的及24~38周流产胚胎胸腺组织(对照),分离胸腺细胞,MTT比色分析法观察胸腺细胞体外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胸腺细胞表面膜CD4、CD8和Fas.结果:与对照相比,MG患儿体外培养胸腺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1),胸腺细胞CD4 CD8+细胞增多(P<0.01),CD4+CD8+细胞减少(P<0.01),CD4-CD8-、CD4+CD8-细胞数量无变化;CD4+Fas+、CD8+Fas+胸腺细胞均减少(P<0.01).结论:MG患儿胸腺细胞存在增殖和膜分子表达的异常.

  • 穴位埋线疗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玉晶;韩雪;葛国岚;焦凡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3个月,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静脉采血,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s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能提升患儿血清Ig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CD4水平,降低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时间增加,作用增强.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能显著升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g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CD4水平,降低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

  •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

    作者:姚文虎;赵伟;吴引伟;赵红;魏洪霞;成骢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40例艾滋病病例分为两组,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均6个月为1疗程.观察CD4 T细胞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8的表达情况及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治疗组CD38下降较对照组明显,CD4升高更显著,HAART后服药的副反应更少.结论: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对艾滋病的治疗有益.

  • 艾滋病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因分析

    作者:霍松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所收治的AIDS病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得出各种机会性感染在神经系统发生的情况.结果 165例AIDS病人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54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4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病毒性脑炎8例,未能定性者3例.结论 AIDS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机会性感染,一旦出现机会性感染,极易导致感染播散,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 匹多莫德联合加味玉屏风颗粒对慢性湿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臻;刘雁云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联合加味玉屏风颗粒对慢性湿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9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匹多莫德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为1个月.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总数及CD4/CD8比值,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两组患者CD4总数均下降,CD8总数均升高,CD4/CD8比值均降低;疗程结束后,患者CD4总数均升高,CD8总数均下降,CD4/CD8比值均上升,但治疗组变化更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其临床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加味玉屏风颗粒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平衡,以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

  • 调节性T细胞及其中医药研究

    作者:卢琳;胡继鹰

    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Treg)是新近才被认识的一类免疫调节细胞,主要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诱导移植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维持自身耐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健脾补肾法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增效作用及对CD4、CD8的影响

    作者:张永华;韩颖;刘肄辉;蔡龙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增效作用及其对CD4、CD8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组予核苷类似物加健脾补肾方药治疗,疗程均为5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抗原血清转换率、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可明显提高核苷类似物治疗CHB的疗效,减少拉米夫定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其增效的机理可能与提高CD4及CD4/CD8比值有关.

  • 肾移植受者CD4+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吕忠;莫乃新;戎亚雄;吴斌;高春芳;朱有华

    目的 探讨CD4+细胞内ATP浓度测定在评价肾移植早期受者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植物血凝素刺激、单克隆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分离CD4+细胞,以Celltiter GloTM荧光试剂标记,测定52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3、7、14与30 d以及发生感染时CD4+细胞内ATP浓度,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绝对值计数(CD4+ALC).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前CD4+细胞内ATP浓度为(404±190)ng/ml,明显低于正常成人的(516±257)ng/ml(P<0.05),术后1周左右降至低,采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者尤其明显,2周左右开始回升,4周时仍低于术前水平(P<0.01),抗体诱导者回升相对较慢.肾移植受者术前CD4+-ALC为(499±240)个/μl,明显低于正常成人的(735±370)个/μl(P<0.05);术后CD4+-ALC的变化与ATP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仿,但二者的相关系数<0.1.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其CD4+细胞内ATP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下降更加明显,感染控制后有所回升,CD4+细胞/CD8+细胞比值有类似变化.ATP浓度与血药浓度无直接相关性(r2<0.1).结论 CD4+细胞内ATP浓度可反映机体的整体细胞免疫状态,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OX40信号调节抑制小鼠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Foxp3的表达

    作者:马东霞;王璐;赵越;向莹;刘斌

    目的 探讨共刺激信号OX40对体外诱导的小鼠CD4+ CD25+适应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eg)的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C57BL/6小鼠淋巴细胞悬液,经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CD4+ CD25-静息T淋巴细胞,与抗CD3单克隆抗体、抗CD28单克隆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2共孵育,诱导产生Foxp3+ iTreg.在此基础上,于培养体系中加入OX40激动型抗体及其对照抗体,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研究OX40信号刺激对iTreg Foxp3表达的影响.结果 C57BL/6小鼠淋巴结中CD4+ CD25+天然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为(5.0±0.4)%,体外诱导培养的CD4+CD25+ Treg比例为(71.8±13.4)%,其中Foxp3阳性表达占(74.9±1.9)%.OX40激动型抗体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为(80.0±1.6)%,其中Foxp3表达水平为(59.2±0.7)%;OX40激动型抗体对照抗体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为(86.0±1.4)%,其中Foxp3表达水平为(70.0±0.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息T淋巴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培养获得高纯度iTreg;OX40信号刺激可以显著抑制CD25+ iTreg细胞Foxp3的表达.

  • 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诱导的供者特异性免疫低反应性

    作者:徐胜元;何凡;吴敏;蔡明;丁召;郑翔;陈知水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能否诱导皮肤移植小鼠产生供者特异性的免疫低反应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RPMI 1640培养液)、受者脾细胞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Balb/c小鼠脾细胞)、供者脾细胞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空白移植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RPMI 1640培养液,7 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实验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Balb/c小鼠脾细胞,7 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实验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7 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以及第三方移植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7 d后移植C3H小鼠的皮肤).记录空白移植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和第三方移植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并观察移植皮肤的病理学变化;脾细胞输注后7 d,分别获取空白对照组、受者脾细胞组和供者脾细胞组小鼠的外周血、脾脏和肝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样本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实验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为(19.8±4.6)d,明显长于空白移植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第三方移植组,但仍未达到长期存活.皮肤移植后7 d,空白移植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的移植皮肤呈现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而实验组移植皮肤呈现中度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供者脾细胞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受者脾细胞组.结论 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可特异性地延长供者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减轻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该效应可能与受者体内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增加有关.

326 条记录 10/17 页 « 12...78910111213...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