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LA-Ⅰ、CD8和CD4在宫颈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廖雁;范江涛;司晓辉;耿晓丽;魏薇;谢青丽

    目的 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1(HLA-Ⅰ)类抗原、CD8和CD4分子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宫颈不同病变的关系.方法 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和癌旁组织标本各2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LA-Ⅰ类抗原、CD8和CD4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和癌旁组织中,HLA-Ⅰ类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5%、100%和100%,宫颈癌组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CD8分子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95%、100%和100%,宫颈癌组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CD4分子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0%、100%和100%,宫颈癌组的表达率亦明显降低(P<0.01).HLA-Ⅰ类抗原和CD8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3,P<0.001).结论 HLA-Ⅰ类抗原、CD8和CD4分子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及无表达,3者在宫颈病变程度由低到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参芪颗粒对HIV/AIDS患者血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雷明盛;胡成平

    目的 探讨参芪汤治疗HIV感染者/AIDS"气血两亏"型氧自由基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参芪颗粒对HIV感染者/AIDS"气血两亏"型16例进行治疗,经3月的观察,对比前后临床表现及氧自由基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HIV/AIDS患者症状改善、体征积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 结论应用参芪颗粒治疗HIV感染者/AIDS"气血两亏"型,提高抗氧自由基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有明显临床疗效.

  • 环孢霉素A对异体心肌诱导大鼠脾淋巴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时间窗的影响

    作者:许秀芳;张颖;辛毅;黄益民;顾云;李娜;孟旭;伍冀湘;周玉杰;张兆光

    目的:体外建立异体心肌组织抗原诱导大鼠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及编码基因表达时间窗模型,动态观察环孢素A对表达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抗原组、环孢组和抗原十环孢组.2、6、12、24、48和72 h观察脾淋巴细胞其表面蛋白分子及编码基因的变化.结果:4组MHC-Ⅱ、CD4、CD8分子、ICAM-1无显著差异,CD4分子环孢霉素组2~24 h有一个平台期.IL-2R分子抗原组12h达高峰值,环孢素A组6h有小峰值,抗原十环孢素A组表达较平稳.P59基因对照组逐步负调,而抗原组在2h内和12~24 h有2个正调表达,2~12 h负调至谷底,后再正调、负调表达,环孢素A组表达较稳定,抗原十环孢素组48 h达到谷底,后迅速上升.CD4基因对照组2h、抗原组6h到谷底,后迅速上升,环孢素A组48 h达到峰值,抗原十环孢素A组2h内有一个峰值,2组后逐步负调.CD8基因4组均负性表达,除抗原组无谷底外,对照组加药12 h出现谷底,环孢素组加药6h出现谷底,抗原+环孢素A组加药12 h出现谷底,3组后迅速上升.结论:异体心肌组织抗原可在2h内引发淋巴细胞开始释放细胞表面蛋白分子IL-2R、P59基因表达,刺激6h可以诱发CD4基因开始转录表达,环孢素A2h开始释放ICAM-I、IL-2R分子.这些结果为更加具体的描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进程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并为更深入阐述环孢素A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 胆结石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平;叶军;张立新;丁小平;陈静波;栾正云

    目的 检测胆结石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正常对照组、2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组、90例胆结石组患者(急性49例,未发作41例)外周血CD3+、CD3+CD4+、CD3+CD4+T细胞变化.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胆囊炎组、胆结石组CD3+、CD3+CD4+、CD3+CD8+T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7,P=0.542,P=0.7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组、未发作组CD3+T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1,P<0.01;t=7.022,P<0.01);急性组、未发作组CD3+CD8+T细胞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823,P<0.01;t=2.700,P=0.008);急性组、未发作组CD4/CD8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11,P=0.110; t=2.207,P=0.058);③急性组和未发作组比较CD3+、CD3+CD8+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6,P<0.01;t=7.181,P<0.01),CD4/CD8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229,P<0.01).结论 急性和未发作的胆结石患者均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急性发作时CD3+CD8+T细胞升高,使免疫应答增强,测定外周血循环可了解病变局部的免疫反应和病理改变的趋势.

  • 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B7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律洁;田玉峰;苏兆花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及B7分子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以及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CD28、CD152、CD3、CD4、CD8及.B7分子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胃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3+ CD28+、B7-1(CD80)、B7-2(CD86)的表达水平及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CD3+、CDl52+和CD8+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低表达CD28和B7分子,高表达CTLA-4分子,导致了胃癌患者B7:CDZ8/CTLA-4共刺激通路异常,影响了T细胞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抑制,发生转移.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

    作者:陈英剑;孙晓明;胡成进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MPP患儿T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51.4%的MPP患儿CD4+ /CD8+在1.0~1.9的范围之外.急性期MPP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表达水平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明显增高(P<0.01),T细胞亚群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 淋巴细胞存在Th1/Th2失衡,急性期表现为Th1优势应答.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中的表达

    作者:卢剑;沈立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新近发现的T淋巴细胞亚群,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效应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在多种肿瘤中特异性增高.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殷红梅;王磊;胡晓波;肖臻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6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NSCLC组),以同期该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T h1细胞)、T h2细胞、T 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 reg细胞)水平.同时对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不同分化程度的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1)NSCLC组患者外周血中T h2细胞比例和T 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 h1细胞比例、T h1/T h2、T h17细胞比例和T h17/T re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Ⅳ期患者外周血中Th2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Ⅲ期(P<0.05);而Th1细胞比例、T h1/T h2、T h17细胞比例和T h17/T reg均显著低于Ⅲ期(P<0.05).(3)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或高分化的患者外周血中T reg细胞比例明显较低,T h17细胞比例和T h17/T reg则明显较高(P<0.05);而T h1、T h2细胞比例和T h1/T 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和Treg细胞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尤其外周血T h17细胞和T reg细胞的检测对判断病情、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免疫分型在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M5)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元峰;郑源海;周艳贞;梅序桥

    目的探讨 CD14、CD11b 、CD64、CD4在鉴别诊断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4/M5)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在单核细胞相关性 AML(M4/M5)中 CD14、CD11b 、CD64和 CD4的表达率依次为45.4%、46.1%、83.0%和62.4%。与非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比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 CD14、CD11b 特异性高(100%和91.8%),CD64敏感性高(83.0%)。结论 CD14、CD11b 、CD64、CD4有助于 M4/M5与其他 AML 各亚型的鉴别诊断。

  • CD4、CD8和γ受体在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T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婷;李惠;周维康

    目的:根据T细胞表面抗原CD4、CD8和受体γ的表达分析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Pigmented purpuric dermatoses,PPD)和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的关系,探讨前者能否被视为一种皮肤淋巴样疾病(Cutaneons lymphoid dyscrasia,CLD).方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3例确诊PPD患者皮损表皮和真皮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的表达情况,PCR测定T细胞受体γ(T cell receptor γ,TCRγ)单克隆基因重排.设立20例MF皮损、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为对照.结果:23例PPD中的15例有淋巴细胞向表皮的明显迁移,其中的5例和20例MF皮损可见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正常组未见此现象;18例PPD、20例MF和6例正常皮肤免疫染色以CD4+T为主;PPD和MF两组在真皮中的CD4+T数分别为38.2±30.6和68.8±47.6(P<0.017),CD4+/CD8+值分别为1.7±1.1和2.6±0.8(P<0.05),PPD组数值小于MF组,有显著差异;其余表皮和真皮中两组间的CD4+T、CD8+T计数和CD4+/CD8+值均较接近.TCRγ的PCR扩增结果显示23例PPD中1O例阳性,20例MF中16例阳性.正常组无1例阳性.其中7例阳性PPD标本见淋巴细胞向表皮的明显迁移(包括3例有亲表皮现象的PPD),8例以CD4+T细胞为主,9例表现为除双小腿以外的其它部位也存在皮疹.结论:PPD在T细胞表面抗原和受体的表达上有部分类似蕈样肉芽肿的特征,可能系一种皮肤淋巴样疾病.对于皮损分布广泛,治疗效果欠佳,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类似蕈样肉芽肿的病例在诊疗上应尤为重视,加强随访.

  • RNA 干扰 DC-SIGN 表达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建军;郭述良;李兰;邬亭亭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分子表达及干扰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度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GM-CSF和IL-4刺激诱导DCs.培养第4天分3组: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按实验设计加入病毒共孵育12 h后换液,继续培养60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成熟.第7天收集细胞用RT-PCR检测DC-SIG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Cs总DC-SIG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DC-SIGN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对CD4+ 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①荧光显微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20时,DCs感染病毒的效率达85%.②RT-PCR证实RNA干扰后DC-SIGN mRNA表达水平(0.252 5±0.139 6)显著低于另2组(0.572 2±0.190 9、0.548 7±0.11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2,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DCs内总DC-SIGN 水平(0.323 7±0.057 0)显著低于另2组(0.590±0.014、0.578 ±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6,P<0.05).④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组DCs表面表达DC-SIGN水平[(43.10±10.12)%]显著低于另2组[(73.05±8.11)%、(74.4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9,P<0.05).⑤各组间成熟标志物HLA-DR及CD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ELISA结果显示各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各组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DCs表面DC-SIGN分子表达,抑制DC-SIGN表达对DCs成熟度及DCs功能无影响.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肝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茜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机体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一类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在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1-3].CD4+CD25+Treg是一群专职Treg[4],是多种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就CD4+CD25+Treg的来源、分类、功能、免疫表型及其在肝病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 降钙素原及T细胞亚群对急性脑梗死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马丽娜;李兴;余丹;王良;周治平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及T细胞亚群对急性脑梗死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患者脑梗死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60例)和未感染组(62例).分别对比两组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脑梗死发生部位,降钙素原、CD4、CD8水平,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感染组NIHSS评分为(14.9±5.7)分,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10.6±3.8)分(P<0.01).感染组脑桥梗死人数占比为35.48%,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17.74% (P<0.05).感染组降钙素原明显高于未感染组,而CD4、CD8水平则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脑桥梗死、NIHSS评分、降钙素原、CD4及CD8水平.结论 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降钙素原与T细胞压群进行检查,有利于预测感染的发生.

  • CD4+T细胞中IL-18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与PBC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二川;李红梅;任智晶;何宇晴;王明珠;叶震旋;周雯婧;张华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及其活化的CD4+T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式细胞术、免疫磁珠分选及细胞培养、Western bolt等方法,分别检测贵州省人民医院32例PBC患者(PBC组)及32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 mRNA、血浆IL-18、CD4+T细胞表面IL-18Rα、CD4+T细胞增殖率及其NF-κB信号通路中IκBα及NF-κB p65蛋白.结果 PBC组血浆中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BC组IL-18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表达IL-18R的CD4+T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IL-18刺激PBC组CD4+T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给予IL-18刺激后,各组中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相均有所下降、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有所上调,且PBC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 IL-18通过激活CD4+T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参与PBC的发病.

  • 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Th1/Th2细胞的刺激方案研究

    作者:张妤;王懿娜;吴玮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Th1/Th2细胞时使用刺激剂的佳方案.方法用不同浓度佛波酯(PMA)联合不同浓度离子霉素(Ion)作为激活剂,刺激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法方案,观察和分析在不同浓度组合的激活剂刺激下检测T淋巴细胞内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的分泌效果.结果PMA浓度为25 ng/mL时,联合浓度分别为0、2、5、10、15、20 μg/mL的Ion刺激大鼠淋巴细胞,胞内IFN-γ/IL-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9±0.26)%/(2.46±0.32)%、(1.23±0.21)%/(2.56±0.86)%、(3.08±0.56)%/(12.01±2.01)%、(4.01±0.48)%/(9.80±1.80)%、(3.98±1.78)%/(11.85±4.83)%、(3.76±1.08)%/(10.78±2.35)%.结论选用工作浓度为5~10 μg/mL的Ion联合工作浓度为25 ng/mL的PMA刺激培养大鼠淋巴细胞即可起到较好的激活作用,而且不会带来如CD4细胞下调、流式细胞术设门难度增加等干扰因素.在该浓度下,CD3/CD8和CD4两种设门方案均可用于大鼠Th1/Th2细胞检测.

  • 艾滋病并发淋巴瘤护理体会

    作者:刘庆芬;罗红英;杨红丽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淋巴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2009-2011 年收治的24例AIDS 并发淋巴瘤患者采取心理与认知干预、治疗与减轻症状干预等护理措施,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4 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无情绪过激、自杀、化疗药物外渗等护理并发症及护理纠纷发生.结论 护士的职能和角色发生转变,护士不仅是照顾者、健康教育者,更是合作者和协调者,只有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并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才能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袁博

    目的 研究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接受化疗治疗的7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前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3例患者化疗2周后的CD3+、CD4+、CD8+均较化疗前有一定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男、女性患者的CD8+与CD3+/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化疗前后的CD3+/CD8+接近,不同性别患者化疗前的CD3+、CD4+及化疗后不同性别患者的CD3+、CD4+、CD8+、CD3+/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化疗前后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可及时了解患者免疫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对治疗的效果及监测预后情况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

  • 免疫杀伤细胞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韩兆东;阮月芹;韩晓通;梁葵香;孙其静;李卫

    目的:探讨免疫杀伤细胞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CD127LOW、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该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接受免疫杀伤细胞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肿瘤组),同时选择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检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和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结果肿瘤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CD4+、CD8+CD28-/CD8+(11.48%±1.44%、19.69%±5.01%)明显高于对照组(4.65%±0.75%、15.35%±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CD4+、CD8+CD28-/CD8+(5.55%±0.81%、16.15%±4.61%)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能够降低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纠正机体免疫失衡状态,提高免疫功能。

  • 胎盘多肽对门脉高压症术后肝脏和免疫功能分析

    作者:许永庆;卜献民;戴朝六;徐锋;赵闯;赵亮

    目的 观察胎盘多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肝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有门脉高压症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0)为胎盘多肽治疗组,Ⅱ组(n=30)为对照组,2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IL-6、ALT、AST,并观察感染发生率及出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1)Ⅰ、Ⅱ组CD4、CD8、CD4/CD8术后均较术前下降,d1下降明显,d3、d7逐渐升高,术后Ⅰ组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Ⅰ、Ⅱ组IL-6术后较术前升高,d1升高明显,d3、d7逐渐下降,Ⅰ组下降较Ⅱ组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先升高后下降,Ⅰ组低于Ⅱ组,d3、d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组较Ⅱ组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门脉高压症术后应用胎盘多肽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 膦甲酸钠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黄志强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治以阿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对照组同时以膦甲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50 ml(3 g)/次,1次/d.2组均以治疗1周为1个疗疗程,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抽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和CD3F、CD4PE、CDaPE试剂检测血中CD3、CD4和CD8水平.结果 CD3、CD4、CD8、CD4/CD8等指标治疗前后2组组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等指标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1.67%.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膦甲酸钠对带状疱疹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升高外周血中CD3、CD4、CD8水平.

326 条记录 13/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