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果王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化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肖华;邓湘;张平;贺兼斌

    目的:观察果王素对肺腺癌小鼠异体移植瘤对化疗药物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接种Lewis肺癌细胞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正常组(生理盐水),果王素组(果王素180 mg·kg-1),化疗组(顺铂联合吉西他滨),60 mg· kg-1果王素联合化疗组,180 mg· kg-1果王素联合化疗组;肿瘤细胞接种后4d成瘤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接种后20 d处死小鼠,剥离皮下肿瘤.应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化疗耐药相关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l)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1,P<0.05),各组抑瘤率分别为14.95%,41.77%,44.21%,59.68%.正常组ERCC1基因表达高,各果王素药物干预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ERCC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果王素组与高剂量果王素联合化疗组表达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ERCC1 mRNA表达与ERCC1蛋白表达呈一致性;正常组RRM1基因表达高,各果王素药物干预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RRM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果王素组与高剂量果王素联合化疗组表达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果王素可以通过降低ERCC1表达及提高RRM1的表达增强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能力.

  • 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与其病理组织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李琳琳;项保利;薛乾隆;刘建华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分析化疗疗效与病理组织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患者病理组织RRM1、ERCC1的表达情况,化疗3周后分析病理组织RRM1、ERCC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化疗疗效相关性.结果 化疗后,RRM1阳性表达率为60.42%;ERCC1阳性表达率为43.7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组织RRM1及ERCC1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及吸烟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均P >0.05);病理组织RRM1/ERCC1+/+,-/-,+/-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分别为17.95%,74.29%及59.09%,病理组织RRM1/ERCC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或-/+者(P<0.05或P<0.01);且RRM1/ERCC1+/-或/+者有效率显著高于RRM1/ERCC1+/+者(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组织RRM1、ERCC1阴性表达均与患者化疗疗效显著正相关(r=0.248,0.306,均P<0.05).结论 吉西他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与患者病理组织RRM1、ERCC1蛋白阴性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两者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指标.

  • ERCC1和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波;谢先锋;赵瑞星;任宏;何爱丽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依据ERCC1及RRM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个体化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陈佳;何松;张晓东;郭燕;朱亚芳;吉志固;陆俊国;陶玉;朱兴华;王建红;杨书云;尹海兵;谭清和

    目的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观察疗效差异,以期对个体化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的肿瘤细胞进行ERCC1及RRM1基因的联合检测.入组患者按照1:2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基因型组根据ERCC1及RRM1的表达情况分为4组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4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44.2%,对照组有效率为37.5%,基因型组有效率为47.5%,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型组中ERCC1阴性组有效率(56.7%)高于ERCC1阳性组(37.9%),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低表达患者中使用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有效率,而ERCC1高表达患者可能意味着对铂类耐药.

  • 基于基因检测的2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观察

    作者:石林;陈嘉;沈波;孙晓峰;陈凌翔;周青

    目的 观察基于肺癌化疗预测因子指导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方法 26例NSCLC患者标本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化疗方案,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估客观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毒性反应.结果 客观缓解率(ORR)为34.6%,疾病控制率(DCR)为57.7%.其中,一线治疗ORR为60%,DCR为70%;二线治疗ORR为30%,DCR为60%.总体PFS为4 9个月;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PFS分别为6.7个月、4.5个月和1.5个月.毒性反应以血液学及消化道反应为主.结论 根据肺癌化疗预测因子制定的化疗方案可提高NSCLC一线和二线治疗的疗效,延长一线治疗的PFS,毒副作用可耐受.

  • RRM1阴性老年晚期肺鳞癌个体化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龚耀;殷晓娟;刘长龙;沈寿平;张铁成

    目的 探讨单药吉西他滨治疗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表达阴性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肿瘤组织中RRM1阴性的≥70岁晚期肺鳞癌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8例给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对照组39例给予GP(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化疗,均21 d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客观有效率及生存状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2.6%(20/38)和56.4%(22/3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2个月和14.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5.5%,11/202)及尿素氮/肌酐(blood urea nitrogen/creatinine,BUN/Cr)升高发生率(0.5%,1/202)均低于对照组的16.3%(32/196)和6.1%(12/196)(均P<0.05).结论 RRM1阴性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单药吉西他滨治疗与GP方案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基因、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进展期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测意义

    作者:王晓艳;赵玉华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基因(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组织中的表达及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有完整病理、临床及随访资料的88例进展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癌肿组织分别进行ERCC1、RRM1 及BRC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生存情况的关系,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和预后评价效果.结果 88例患者中,ERCC1阳性率63.64%,RRM1阳性率61.36%,BRCA1阳性率68.18%;CR率12.50%,SD率22.73%,SD率29.55%,PD率35.23%.ERCC1、RRM1 及BRCA1蛋白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临床分期、化疗效果、存活时间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指标间两两呈正相关(r=0.359~0.436,P=0.019~0.026),阳性表达均为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ERCC1、RRM1、BRCA1在进展期肺癌中高表达往往提示对化疗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预后不佳,ERCC1、RRM1、BRCA1可作为NSCLC个体化的联合检测靶标,对化疗方案的制定、用药监测、敏感性评估、预后评价等均可能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RM1的表达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

    作者:刘萍;王豪勋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方法:将108例NSCLC患者均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紫杉醇15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患者NSCLC组织中RRM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结果:RRM1高表达与GP方案化疗耐药有关:GP方案化疗耐药组RRM1的高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敏感组(30.0%)(x2=5.704,P=0.017).RRM1高表达与TP方案化疗耐药无关(x2=0.557,P=0.456).结论:NSCLC组织中RRM1的表达升高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有关.

  •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细胞核增殖抗原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祁旦巳;周伶俐;高宝辉;张旭彤

    目的 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青年女性患者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及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青年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的石蜡标本,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选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22例,并随机选择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3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RRM1及Ki-67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RRM1在BLB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2.7% (5/22),显著低于非BLBC组织的86.7% (26/30,P<0.05);Ki-67在BLB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5.5% (21/22),显著高于非BLBC组织的66.7% (20/30,P<0.05).结论 RRM1与Ki-67在BLBC组织与非BLB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检测RRM1与Ki-67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并且BLBC可能对代谢类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敏感.

  • 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患者ERCC1、RRM1、TS表达差异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韶璋;宋向群

    1 文献来源Maus MKH,Mack PC,Astrow SH,et al.Histology-related associations of ERCC1,RRM1,and TS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J Thorac Oncol,2013,8(5):582-586.2证据水平4.3背景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A)和肺腺癌(adenocarcinoma,AC)患者的化疗疗效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表达差异相关.

  • NSCLC患者RRM1蛋白表达水平预测长春瑞滨疗效的Ⅲ期随机研究

    作者:张力

    1 文献来源Vilmar AC,Santoni-Rugiu E,Sorensen JB.Predictive impact of RRM1 protein expression on Vinorelbine efficacy in NSCLC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in a chemotherapy phaseⅢtrial[J].Ann Oncol,2013,24(2):309-314.2证据水平2b.3背景含铂双药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基石.尽管目前已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对NSCLC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都是基于小样本人群,并且这些研究中的患者接受了不同的化疗方案.

  • 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胸苷酸合成酶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陈镜塘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与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分为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组35例及吉西他滨+卡铂治疗组35例,检测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组患者肺癌组织 TS 的水平和吉西他滨+卡铂化疗组患者肺癌组织RRM1的水平,分析客观缓解率( ORR)、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与TS、RRM1水平的关系。结果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组中TS高表达患者ORR为15.8%(3/19),低于TS低表达患者的75.0%(12/16)(P<0.05);TS高表达患者PFS为(2.1±0.6)个月,短于TS低表达患者的(6.6±2.1)个月(P<0.05)。吉西他滨+卡铂化疗组RRM1高表达患者ORR为17.6%(3/17),低于RRM1低表达患者ORR的72.2%(13/18)(P<0.05);RRM1高表达患者PFS为(2.2±0.6)个月,短于RRM1低表达患者的PFS(7.1±3.4)个月(P<0.05)。结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时,TS低表达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时,RRM1低表达者的临床疗效较好。

  •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MDR-1、RRM-1、EGFR、ERCC-1的表达差异

    作者:郭楠楠;李珊珊;张文;于长海;王宏伟;张宜明;俞建琦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多药耐药蛋白(MDR-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RCC-1)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些表达差异性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46例NSCLC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MDR-1、RRM-1、EGFR、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ilcoxon秩和检验来比较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用Fisher检验分析差异性是否与病理类型相关.结果 46例各种病理类型的NSCLC,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均存在MDR-1、RRM-1、EGFR、ERCC-1表达,其中ECRR-1的表达差异在腺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6),而MDR-1,RRM-1,EGFR的差异性在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RRM-1、EGFR、ERCC-1在NSCLC的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均表达,但只有ERCC-1在肺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