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对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放;高中洋;张廷;徐思越;王栋;李浩鹏;贺西京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对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同时探索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改善大鼠运动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均进行脊髓损伤造模后进行如下分组处理:生理盐水注射组(A组)、嗅鞘细胞移植组(B组)、生理盐水注射联合跑步训练组(C组)和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组(D组).建模3d后C、D两组进行跑步训练,1周后B、D两组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每只大鼠注射总量为4 μl,细胞浓度为1.0×106/μl),A、C两组给予相应剂量盐水.观察时间为4周,每组每周测量BBB评分,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ax、Bcl-2及NF-200的表达,采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数量,使用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结果:(1)BBB评分:嗅鞘细胞联合跑步训练组与其他3组在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Bcl-2蛋白表达上,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有交互作用,两者相互促进(P<0.05);在Bax蛋白的表达上,嗅鞘细胞移植可以明显降低其表达,与跑步训练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TUNEL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移植、跑步训练与时间因素三者具有交互作用,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5).(3)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及NF-200免疫组化染色上,嗅鞘细胞移植、跑步训练与时间因素三者具有交互作用(P<0.05),促进神经再生.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这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嗅鞘细胞移植与跑步训练能够相互协同,明显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神经元凋亡;同时能明显促进神经元轴索再生,提高神经纤维数量,并且这种效果可以随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

  • 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对大鼠脊髓挫伤部位神经递质水平和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叶超群;翟蕾;蔡艳华;岳峰;孙天胜;黄红云

    目的:初步研究嗅鞘细胞移植、步行训练、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后脊髓损伤部位神经递质含量和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水平的变化,探索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鼠龄(75±1)d的雌性SD大鼠32只,分为A、B、C、D四组,制作脊髓挫伤模型后,A组行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B组行嗅鞘细胞移植,C组行步行训练结合改良Eagle培养基(DMEM)注射,D组行DMEM注射.细胞移植和DMEM注射在造模后2周进行,步行训练利用大鼠活动平板进行,自伤后l周开始,每周5d,每天1次,每次15-30min,共训练10周.伤后11周取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脊髓损伤部位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几种神经递质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蛋白表达.结果:①各组损伤部位DA和DOPA均未测出,C组5-HT、NE含量较其他各组出现增高趋势,A组较B、D组出现增高趋势,却较C组出现降低趋势;②B组BDNF、NGF、NT-3蛋白水平较其他各组出现增高趋势,A组BDNF、NT-3水平较C、D组出现增高趋势,但却较B组出现降低趋势;但上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伤后1周开始步行训练、2周进行嗅鞘细胞移植的结合型策略不能促进脊髓损伤部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脊髓神经递质分泌.

  •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神经修复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朱文标;邓宇斌;沈慧勇

    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是分布于嗅觉系统嗅球和嗅上皮基底膜的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研究表明,嗅鞘细胞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均能够促进损伤神经轴突的再生和类髓鞘的形成,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中枢源性与周围源性的嗅鞘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鼻黏膜活检可以是嗅鞘细胞自体移植的来源.本文就近年来嗅鞘细胞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 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报告

    作者:张峰;张健;刘严铖;郗海涛;陈琳;黄红云;张坤;刘瑞文

    目的:在嗅鞘细胞移植手术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手术,探讨对本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病变部位的上下处.TANAYATASOY,女,25岁,因"四肢运动障碍25年余"在土耳其Hacettepe Universitesi Tip Fakultesi Hastanesi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后定期进行疗效随访,以及副作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改良的Norris量表评价.结果:患者右上肢肌力增强,写字、持餐具功能正常.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作者:刘芳;周晓英;高瑞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护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下降,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治疗.结论:正确分析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有利于增强患者手术及康复的信心,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刘芳;高瑞;于惠玲;周晓英

    目的:总结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6例实施嗅鞘细胞移植术的脊髓损伤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配合医生完成评估运动及感觉功能;术后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效预防并发症.指导康复锻炼,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掌握康复锻炼的基本方法,生活质量均有改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 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策略

    作者:胥少汀

    我在2003年两次讨论了脊髓损伤的修复[1、2],修复的目标不是损伤节段的神经细胞,而是传导中断的长束及其远端瘫痪肢体的功能有所恢复.至今5年过去了,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献,特别是有关嗅鞘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脊髓损伤修复的认识亦有提高,但从实验结果看,修复损伤脊髓取得运动功能恢复的进展并不大.

  •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春生;时志斌;王坤正;陈君长

    嗅鞘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方法,多数报道认为这与嗅鞘细胞诱导轴束生长有关.为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SCI后脊髓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SCI的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 用嗅鞘细胞移植法治疗白血病全脊髓放疗后导致的截瘫

    作者:卢旺盛;王锐;杜亚楠;李志超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因白血病全脊髓放疗后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2年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肌张力高,有轻度肌萎缩,双下肢肌力呈0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双下肢感觉右侧明显减退,而左侧痛温觉与深感觉均消失.

  •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孙天胜;任继鑫;史建国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G)移植后在体内存活情况以及对大鼠脊髓损伤长期的修复作用.方法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做OEG培养,大量增殖并标记.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B、C组以250 mm·g打击T13脊髓致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完全消失,A组在打击区中央用尖刀横行切断脊髓;D组仅做与A、B组相同节段的椎板减压,不挫伤脊髓.A、B组在脊髓远近断端距离挫伤区边缘1 mm的脊髓中线上,深度分别为1.75、1.5、1.0、0.5 mm处,各注入200 000个OEG;C组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的DMEM培养液;D组不做处理.术后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和体重变化.术后24周取脊髓标本,做HE染色、嗜银染色、抗神经原纤维(NF)免疫组化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标记的OEG在体内存活情况.结果手术后4周,A、B、C组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术后4~24周BBB运动功能评分A、B组均高于C组(P<0.01),16周以后BBB评分变化较小.HE染色A、B两组脊髓损伤区结构紊乱,纤维走行方向扭曲不一致,细胞数目较多,C组大鼠脊髓损伤段常有明显空洞存在,纤维含量少且扭曲.嗜银染色和免疫组化抗NF染色显示无论在损伤区还是损伤头、尾端,A、B组神经纤维数量多于C组,但都少于相同节段的D组(P<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OEG大量存在于脊髓损伤段周围.术后各组大鼠均出现体重减轻.术后2周,D组大鼠体重恢复至术前重量,此后逐渐增加.术后4周,A、B、C组大鼠体重降至低,与D组(Sha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后,A、B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而C组大鼠体重增加不明显;A、B组大鼠体重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EG移植具有一定促进脊髓损伤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 嗅鞘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重建中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作者:陈宾;刘忠军

    嗅鞘细胞移植是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热点之一,被认为是有前景的一个方法.研究者观察到嗅神经上皮在人体停止生长发育后,仍能终生有规律地生成新的神经元,而且发出的轴突被切断后仍能再生并穿越外周到达中枢部分的嗅球.

  •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区RhoA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普卫;贺西京;楚向东;李智斌;昝强;刘德玉

    目的:轴突生长抑制分子须与其共同复合受体结合后才能激活下游抑制信号RhoA,从而导致细胞骨架塌陷,抑制神经再生.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嗅鞘细胞能够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前后脊髓损伤区RhoA的动态变化,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西安交大医学院环境与基因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嗅鞘细胞组、DF12对照组,10只/组.另取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嗅鞘细胞的来源.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麻醉后处死,迅速取出头部两侧嗅球,除去软膜,剪取嗅球外面的嗅神经层和小球层,剪碎后离心,胰蛋白酶消化获取嗅鞘细胞悬液.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全横切脊髓损伤模型.嗅鞘细胞组将原代培养12 d的嗅鞘细胞悬液调整为1×1011 L-1,在距损伤缘上下各1 mm处分4点应用微量注射器注射,深度1.0 mm,每处各注射1 μL.DF12对照组同法每点注射等量DF12培养液,模型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③实验评估:各组分别于移植后1,2,4,6,8周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动态检测脊髓损伤区RhoA表达的变化.同时在移植后8周行嗜银染色检测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RhoA表达的变化:正常组RhoA表达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嗅鞘细胞组于移植后1,2,4,6,8周脊髓损伤区Rho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DF12对照组(P<0.01),而模型组和DF12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②组织形态学变化:嗅鞘细胞移植8周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但模型组与DF12对照组大部分纤维排列紊乱,再生纤维方向性较差;嗅鞘细胞组可见明显的新生轴突,且神经纤维跨越损伤部位修复脊髓损伤,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优于模型组及DF12对照组.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能通过降低脊髓损伤区RhoA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 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的电生理评价

    作者:陈琳;黄红云;王援朝;张峰;郗海涛;张健;刘彦铖

    目的:采用客观的电生理检查手段评价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2/2005-01北京市西山医院暨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99例,男164例,女35例,平均年龄(34.7±11.3)岁,平均病程(4.7±5.5)年;受伤节段:颈段99例,胸段89例,胸腰段11例;受伤原因:车祸、摔伤、医源性损伤、机器挤压伤等.4个月流产胚胎由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协作医院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方法:取人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199例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接受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在全麻下行脊髓损伤节段后方入路,切开硬膜,显露出病变脊髓.分上下两点各注入50 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106个.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处理,未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③评估:移植前后分别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肌电图和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每例患者检查2次,时间一致,且由同一医生操作.肌电图即检查患者大力收缩时的肌肉情况,以观察运动单位电位的数量、波幅及持续放电能力.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于中线旁开2 cm处两侧同时给予刺激,刺激强度以引起可见的肌肉抽动为准,在头皮上记录电位.方波刺激频率3 Hz,强度20~40 mA,时限0.2 ms,观察感觉平面下降情况.结果:199例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肌电图检查:93例(46.7%)显示部分受累肌肉大力收缩时募集波型改善,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增加;105例(52.8%)无变化,1例(0.5%)比术前差.②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90例(45.2%)显示感觉平面下降,其中左侧平均下降(1.9±1.2)个节段,右侧平均下降(2.0±1.2)个节段;107例(53.8%)无变化,2例(1.0%)双侧感觉平面上升.结论:对于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肌电图和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这两种电生理检查能较为客观的反映脊髓术后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 移植时间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的影响

    作者:郑遵成;刘超;高瑞;张林;魏树刚;张坤;张磊;匡乃峰;张立清;宋延军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可受多种影响因素如受伤的时间、节段、性别等的影响,而患者受伤后应在哪个时间段进行嗅鞘细胞移植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关注嗅鞘细胞移植时间窗的选择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泰安荣军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2004-06/2007-06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其中男121例,女14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脊髓损伤时间:0~6个月21例,7个月~2年71例,2年以上43例.纳入患者或其(未成年)父母了解这一临床试验的特殊性和可能结果;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接受细胞移植治疗并签自愿接受协议书;实验和治疗方案符合中国卫生部(91-006)文件规定,经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将流产胚胎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7~15 d待用.产妇同意提供流产胚胎用于实验,此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全身麻醉后,借助显微镜将已培养好的嗅鞘细胞悬液采用多靶点注射的方法分别移植到相应的区域内.靶点的选择据损伤情况而定,一般位于损伤区域的上下两端及左右侧正常脊髓处.据损伤区域的大小决定靶点的多少,每个靶点注射细胞量约100万单位,悬液约50 μL,含量大约2×1010 L-1,一般为2~5个靶点.③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8周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估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分.结果: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不同移植时间窗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不同移植时间窗患者移植后运动和感觉功能分数及分数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存在移植时间窗差异.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26例

    作者:彭凤兰;朱春芝;郝振萍;刘璐;周晓英

    嗅鞘细胞移植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较有前景的方法之一.黄红云等[1]的研究报道91例脊髓损伤晚期的患者,用自体的嗅鞘细胞移植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呈持续改善趋势.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多为截瘫或四肢瘫痪,病情较重,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更为重要.我院为26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嗅鞘细胞移植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嗅鞘细胞移植术全麻后纳洛酮催醒对刀口疼痛的影响

    作者:马丽

    目的 观察全麻后纳洛酮催醒对刀口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脊髓损伤术后患者,行嗅鞘细胞移植术.根据全麻后是否选择纳洛酮催醒,随机分为两组,选择纳洛酮催醒的30例为Ⅰ组,未用纳洛酮催醒的30例为Ⅱ组.以疼痛评分(VAS)观察两组患者苏醒后对刀口疼痛的耐受情况.结果Ⅰ组应用纳洛酮催醒后,有刀口剧痛,情绪激动,VAS为7.0±2.1;Ⅱ组苏醒后,刀口疼痛轻,能耐受,情绪稳定,VAS为3.0±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术全麻后用纳洛酮催醒,患者迅速觉醒,痛觉突然恢复,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使刀口疼痛加剧.

  • 48例陈旧性脊髓损伤嗅鞘细胞移植术后护理

    作者:陈悦霞;李松英;聂玉红

    嗅鞘细胞是近年来人们从四个月以上中期引产胚胎的嗅球,进行细胞分离培养成单细胞悬液,能终生产生维持神经存活和轴突延长的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突促因子.嗅鞘细胞膜上表达出很多与细胞粘合和轴突生长相关的分子,嗅鞘细胞移植为损伤的神经修复和再生及功能重建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现将2004年6月~2005年7月48例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嗅鞘细胞移植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晚期脊髓损伤185例康复护理

    作者:戚爱美

    2004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应用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晚期脊髓损伤患者185例,在精心治疗的同时,积极采取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85例,男158例,女27例;年龄15~62岁.

  • 嗅鞘细胞移植调节星形细胞活性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晓玉;王楠;陈悦霞;匡乃峰;杜晓静;杜九彬;郑遵成;孙保亮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激活的影响.[方法]乳鼠嗅球制备嗅鞘细胞,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T9-11椎板去除;对照组:T10脊髓损伤,DMEM/F12移植;实验组:T10脊髓损伤,OEC移植.行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检测GFAP、CSPG、bFGF表达变化,观察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OEC移植对其影响.[结果](1)脊髓损伤后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尼氏染色及NF-200阳性细胞数目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Western Blot:脊髓损伤后GFAP、CSPG表达增加,bFGF表达下降,OEC干预后,GFAP、CSPG表达较对照组下降.bFGF表达增加;(3)神经功能:脊髓损伤BBB评分及SEP显示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调节因子分泌,促进大鼠脊髓损伤恢复.

  • 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谭龙旺;张海波;杨利学;李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关机制.方法:先取4只雌性SD大鼠的嗅球进行OECs培养纯化.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嗅鞘细胞移植组、电针组、电针与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组,每组1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嗅鞘细胞移植组将原代培养12d的嗅鞘细胞悬液行伤区脊髓内注射;电针组于造模后1d进行电针刺激督脉穴、体穴;电针与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组在嗅鞘细胞移植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空白组、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d、1周、2周、3周、5周、9周,应用改良的BBB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分别于造模后2周、3周、5周、9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动态检测脊髓损伤区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①BBB评分:术后3周前造模各组评分均为0;从3周开始,造模各组大鼠均有部分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各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9周时,治疗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电针与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组高于嗅鞘细胞移植组、电针组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BDNF表达的变化:2周时造模各组无明显差异;3、5、9周时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与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组3、5、9周与同时间点嗅鞘细胞移植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通过增高大鼠脊髓损伤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表达,从而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