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董萍

    在临床医学中,葡萄糖耐量就是指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正常情况下,饭后2 h高血糖水平总是稳定在7.8 mmol/L(140 mg/dl)以下,若是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后血糖超过7.8 mmol/L,但是仍<11.1 mmol/L,表现为人体胰岛素对处理葡萄糖的能力显示出异常,那么就将这种状态称为糖耐量减低(IGT).IGT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中间状态.根据大量的医学研究和数据分析表明,所有糖尿病患者中,约有60%在发病前几年或者是更早时间里就已经存在IGT.因此,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 二甲双胍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朱银亭

    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目前已经超过4 000万人,到2025年可能达到6 000万人,居于世界第2位,到2051年糖尿病所占卫生预算比例将增加3.7倍.

  • 温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析

    作者:张娜;黄小菲;陈晟

    目的 了解温州市城区≥18岁居民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3个主城区抽取18岁及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检测空腹血糖.结果 共调查11 765名居民,其中男性4 936名,占42%;女性6 829名,占58%.共检出糖尿病患者1 488例,检出率为12.6%;检出IFG患者550例,检出率为4.7%;检出IGT患者983例,检出率为8.4%;检出IGR患者1 005例,检出率为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腰围超标、体重指数高和职业性体力活动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温州市城区居民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亟须做好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管理工作,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受损人群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志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葡萄糖耐量减低(IGT)与空腹血糖升高(IFG)是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位于正常糖耐量(NGT)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属糖尿病前期范畴,并且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了解此阶段的相关临床特征对于防治糖尿病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 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碧莲;刘慧霞;潘瑞喆

    目的: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予以药物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前瞻性观察(1年)IGT患者的血糖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方法: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治疗组(A组)和二甲双胍药物(250 mg,每日3次)联合生活方式治疗组(B组)治疗1年,1年后复测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颈总动脉IMT.结果:在基础状态时,两组的血糖和颈总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B组餐后 2 h 血糖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7.9±1.2)、(8.7±1.4) mmol/L,P=0.002],B组IMT的增加值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0.001±0.010)、(0.007±0.014) mm,P=0.042].结论:二甲双胍治疗明显改善IGT患者的餐后血糖,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肝源性糖尿病48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立英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临床上以葡萄糖耐量减低或高血糖症为特征[1],以病毒性肝炎常见,主要见于慢性期尤其是肝硬化阶段,资料显示,约有50%~80%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终发展为糖尿病[2],肝源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相似,但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有较大区别.本研究收集符合肝源性糖尿病诊断的4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现总结如下.

  • 干预高血糖人群生活方式对OGTT餐后1h血糖的影响分析

    作者:郑如义;蔡填

    目的 探讨对高血糖人群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1hP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200例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均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OGTT 1h PG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OGTT 1h PG及BMI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OGTT 1h PG及BMI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有42例患者转为正常糖耐量,对照组有18例患者转为正常糖耐量,两组患者IGT转阴率分别为42%和18%,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高血糖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1h PG水平,改善葡萄糖负荷能力.

  • 糖尿病前期值得重视

    作者:高赟;田浩明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但是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IFG合并IGT.

  • 甲亢患者血清C-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萍;马景德;齐秀芬;安慧美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36例甲亢患者C-肽的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36例甲亢患者中有44.4%的患者存在葡萄糖耐量减低(IGT),这些患者空腹及餐后各时段的C-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葡萄糖耐量正常(NGT)的甲亢患者相等时段的水平,其分泌的峰值大约在90~120min内出现.结论甲亢患者存在葡萄糖耐量减低,C-肽分泌增加并延迟,是诱发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

  • 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丁萍;罗玉韵;徐进华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其糖尿病年转变率为14.1%[1].早期对其进行干预治疗以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运用以健脾疏肝为法组成的健脾消糖颗粒,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病人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功能、血脂代谢等指标的变化.

  • 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军辉;张剑;王冰;张伟东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40例,经过两年的随访观察,表明二甲双胍可明显降低糖耐量减低发展成糖尿病的机率.

  • 健康指导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作者:刘剑英

    目的探讨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实行健康指导对其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58例IGT患者进行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并随访1~3年.结果健康指导后患者血糖检查结果显著改善,血糖和葡萄糖耐量正常者显著提高,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显著减少(均P<0.05);25例(43.1%)葡萄糖耐量正常,仅6例(10.3%)确诊为糖尿病.结论对IGT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延缓和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 糖尿病的康复治疗

    作者:江钟立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临床常见代谢内分泌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等,并常伴有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功能障碍;如能及早进行防治,严格控制高血糖水平,将显著抑制慢性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 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以男性IGT106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糖代谢正常的健康人1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中眼底病变、微量白蛋白尿、中国勃起功能问卷调查(CIEF-5)的积分、血脂、血压及体重指数(BMI)资料.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P均<0.01),且两组间在血脂、血压及BMI等指标方面差异显著(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微血管并发症与IGT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男性IGT患者可发生与糖尿病患者同样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及肥胖,提示控制糖代谢异常对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按照ADA-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一组危险人群1139例的普查(RIAD-研究)

    作者:邵丙扬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Ⅱ型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空腹血糖(血浆葡萄糖)的正常上限值由140mg/dl降为126mg/dl,空腹血糖介于110~124mg/dl即认为空腹血糖失常。作者按照ADA新标准,对德国居民中一组糖尿病危险人群进行普查,观察新发现的Ⅱ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失常三者的流行病学(RIAD-研究,Riskfactors in IGT for athe rosclerosis and diabetes)。普查对象和方法:对象为一组糖尿病危险人群1139例,年龄40~70岁,均为糖尿病患者的亲族和/或身患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症等疾病者,但除外明显的糖尿病。所有对象均进行一次口服葡萄糖(75g)耐量试验(oGTT) ,血糖水平用作不同糖耐量的分类。结果:按照ADA-诊断新标准(ADA-WHO ?1998),上述危险人群中的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为15.1%,按原习用标准为11%;葡萄糖耐量减低者的发病率为26.2%(按原习用标准为28.8%);空腹血糖失常(血糖介于110~126mg/ dl)者为27.1%,此中9.2%患者的oGTT?2h血糖值相当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可诊断为糖尿病)。男性40~49岁组中有14%为原来未发现的Ⅱ型糖尿病,约一倍于女性40~49岁组(6%)。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症和肥胖症等合并存在的疾病,在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者中,显著高于在血糖正常者中。结论:在这一危险人群中,按习用诊断标准未被发现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很高。若单独应用新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失常一项来诊断,则将有9.2%糖尿病患者仍未能被发现。因此,作者赞同这样的建议,普查居民年龄>45岁及较年轻的危险人群,须进行一次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以便尽早发现潜在的糖尿病并给予干预治疗。对正常居民年龄<45岁且无特殊危险因素者,普查时测定空腹血糖应该是足够的。但对空腹血糖失常(血糖介于110~126mg/dl)者,亦须进行一次口服糖耐量试验。

  • 深圳特区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人群特征分析

    作者:彭绩;周华;程锦泉;李耀培;周俊安

    目的探索葡萄糖耐量减低(IGT)与新诊断糖尿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比较分析979例IGT和265例新诊断糖尿病人多项临床指标,并与既往已诊断的82例糖尿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新诊断糖尿病人群年龄、收缩压、胆固醇及女性腰臀围比(WHR)均高于IGT组,高血压患病率是IGT组的1.48倍.老的糖尿病人群年龄、WHR、收缩压、肌酐、甘油三酯、尿酸、血钙等与新诊断糖尿病组有明显不同,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新诊断糖尿病组.结论积极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周开兵;史友锦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糖耐量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耐量降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卡波糖和等量的安慰剂.治疗后对患者跟踪随访调查,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包括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生化检查.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为3.3%(2:60),心绞痛的概率为5.0%(3:60),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10.0%(6:60),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3.3% (14:60).糖耐量减低患者在随访期间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数为2例和27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生化功能检测,其中BMI、 FPG在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hs-CRP、 TC、 LDL-CC、 baPWV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hs-CRP、 TC、 LDL-CC、 baPWV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能够有效的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合并心血管患者的预后,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改善患者的血脂、hs-CR、baPWV等.

  • 益气滋阴法干预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疗效观察

    作者:汪何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目前我国IGT占高血糖人群约半数左右,因此,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是降低糖尿病患病率的重要途径.笔者运用益气滋阴中药对IGT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现报告如下.

  • 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研究

    作者:崔进;韦建瑞;蒋作锋;陈思伟;吴同果

    目的 通过观察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了解其对IGT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39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73)接受阿卡波糖50 mg,3次/天;对照组(n=66).两组平均随访年限为(1.6±0.3)年,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新发生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阿卡波糖可以显著降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11.53%(P=0.017),新发生的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11.80%(P=0.029),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减少11.39%(P=0.012),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34.72%(P<0.001).

  •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

    作者:崔进;韦建瑞;郭顺华;冯琼;蒋作锋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3例,接受阿卡波糖50 mg,3次/天.另选取23例正常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于实验前测定三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内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于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上指标.结果 6个月及12个月实验组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明显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6个月及12个月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卡波糖可以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逆转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72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