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蓝莓花青素对HepG2细胞凋亡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

    作者:詹玮;田甜;余蕾;刘静;廖欣;蔡立君;甄运寰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方法:从贵州麻江蓝莓中提取花青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青素的含量并鉴定.观察蓝莓花青素孵育后,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以及细胞组蛋白H3K9、H3K14、H3K18、H3K27乙酰化修饰的情况.结果:与无处理的对照组HepG2细胞比较,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50、100、150、200、300μg/mL)处理HepG2细胞48 h后,HepG2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均P<0.05),凋亡明显增加,且作用呈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不同浓度蓝莓花青素(50、100、200μg/mL)孵育48 h后,HepG2细胞组蛋白H3K9、H3K14、H3K18、H3K27乙酰化修饰明显增加(均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蓝莓中花青素对HepG2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结肠癌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的变化

    作者:陈忠胜;罗义琳;李梁和;田斌;郑璐;田甜;余蕾;廖欣;詹玮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与结肠癌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相关位点的变化.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的情况,以及结肠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肠段肿瘤部位(结肠癌组织)和非肿瘤部位(正常结肠上皮组织)组蛋白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结果:与NCM460比较,SW480细胞的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与正常结肠上皮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ac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修饰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结肠癌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下调,且可能与结肠的发生发展有关.

  • 乳腺癌中组蛋白乙酰化与p21WAF1的表达研究

    作者:赵洁;罗学锋;刘晓颖;伍玲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及p21WAF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HE染色鉴定乳腺癌的病理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1WAF1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与8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及p21WAF1蛋白在80例乳腺癌组织及8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可见,与正常的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异型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21WAF1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中有49例阳性表达(61.25%);而8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只有3例弱阳性表达(3.75%),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p21WAF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乳腺癌组为0.78±0.095、正常乳腺组为0.65±0.055;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比乳腺癌组织高,其中乙酰化的组蛋白H3正常乳腺组为2.35±0.340、乳腺癌组为1.07±0.067,乙酰化的组蛋白H4正常乳腺组为3.44±0.202、乳腺癌组为1.11±0.086,两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与p21WAF1蛋白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脊髓p300在大鼠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唐晓婷;朱小燕;黄长盛;郭曲练

    目的 探索脊髓p300在大鼠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24只大鼠鞘内置管后制作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p300乙酰转移酶抑制剂C646组和对照剂C37组.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给药直至第14天,观察大鼠机械痛阈变化,术后第14天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p300的表达分布.结果 (1)p300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中,且CCI组表达量高于Sham组(P<0.05).(2)鞘内注射C646明显提高CCI大鼠机械痛阈,而注射C37和DMSO后大鼠痛阈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脊髓p300蛋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乙酰转移酶活性有关.

  • 组蛋白H3乙酰化对脑胶质瘤中Nanog基因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仲颖;牛朝诗;汪炎;杨洋;贺虎;李冬雪

    目的:探讨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对脑胶质瘤增殖相关标记因子Nanog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U87细胞,用不同浓度的Apicidin在不同时间内干预U87细胞作为实验组,另设加入DMSO溶剂的DMSO组,及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MTT增殖实验观察Apicidin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选出合适的干预浓度。Real-time PCR检测Nanog 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H3乙酰化及Nanog蛋白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Nanog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生长出现显著抑制,48 h内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74±0.13)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胶质瘤U87细胞中Nanog mRNA表达降低46.52%±0.53%(P<0.05),H3乙酰化水平和Nanog蛋白也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Nanog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降低46.52%±0.82%(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组蛋白H3低乙酰化水平抑制Nanog表达,Nanog受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的调控。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系膜细胞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

    作者:刘念;崔英春;贾冶;远航;罗萍;苗里宁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基因启动子及转录区域内组蛋白尾部乙酰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采用染色质共免疫沉淀与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高糖及TGF-β1对PAI-1基因启动子及转录区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9位乙酰化(H3K9Ac)修饰的影响;并应用共免疫沉淀方法探讨转录因子CREB结合蛋白(CBP)与Smad3、Sp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在PAI-1基因启动子的4个区域内,TGF-β1(10 μg/L)刺激显著增加了P1、P2、P3区域的H3K9Ac修饰(均P<0.05),而在距离转录起始点较远的P4区域,H3K9Ac修饰水平没有明显改变;而在PAI-1基因的转录区,TGF-β1刺激显著增加了T1区域的H3K9Ac修饰(P<0.05),而T2区没有明显改变.高糖刺激引起系膜细胞内PAI-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P1区域H3K9Ac修饰显著增加(P<0.05),应用TGF-β1中和性抗体预处理显著抑制了高糖引起的PAI-1基因启动子区H3K9Ac修饰(P<0.01).TGF-β1刺激能够显著诱导Smad3、CBP蛋白结合在P1、P2、P3区域(均P<0.05);同时,TGF-β1刺激能够诱导CBP、Sp1与Smad3蛋白的结合,进而引起H3K9Ac修饰.结论 TGF-β1能够诱导PAI-1基因启动子与转录起始区发生H3K9Ac修饰,促进Smad3与Sp1及CBP蛋白相互结合,促进PAI-1基因的转录表达.

  •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系膜细胞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念;崔英春;孙广东;远航;罗萍;苗里宁

    目的 探讨改变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调控系膜细胞(MC)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胞转染技术使MC内高表达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的CREB结合蛋白(CBP)、P300或去乙酰化酶(HDAC)1、3、5,通过荧光素酶检测、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TGF-β1(5μg/L)刺激下MC内PAI-1基因转录活性、mRNA及蛋白水平的改变;并利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观察其对PAI-1基因表达及TGF-β1-Smad蛋白信号途径的活性影响.结果 TGF-β1刺激增加了PAI-1基因的转录活性和mRNA水平(P<0.05);高表达CBP和P300显著促进了TGF-β1对PAI-1基因转录活化和mRNA及蛋白表达的调控(P<0.05);而高表达HDAC1、3、5及突变型CBP、P300则明显抑制了TGF-β1诱导PAI-1基因转录表达的调节(P<0.05).改变细胞内HAT/HDAC水平没有影响TGF-β1诱导Smad2/3蛋白磷酸化的作用.HDAC抑制剂TSA显著增加了TGF-β1诱导PAI-1基因转录表达的调节,但对TGF-β1-Smad2/3信号途径的活化作用没有影响.结论 改变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能够影响TGF-β1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

  • SIRT1对心衰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郭鑫;杨俊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的共同通路,其发病率高,预后差,是目前引起大家关注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1].衰竭心脏呈现出复杂的表型,包括心肌细胞减少、纤维化增加、对应激反应性降低、心肌能量储备丢失、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表观遗传修饰形成了细胞内各种反应的分子基质[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相关酶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2 homolog 1,SIRT1)对蛋白质去乙酰化作用则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调节着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活性氧产生、血管生成、细胞自噬及死亡等过程,并在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SIRT1 主要的生理功能以及在心功能衰竭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组蛋白乙酰化与肿瘤的相关研究

    作者:汪秀伟

    癌症可以源于表观遗传和遗传的异常导致的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失调,表观遗传学机制所致的基因沉默现在已经成为肿瘤发生的1个重要的因素[1].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导致的基因异常转录的沉默,例如DNA甲基化,组蛋白转录后修饰,已经成为癌细胞的1种标志.和突变与缺失引起的遗传异常不同的是,表观改变并没有涉及任何目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组蛋白的乙酰化是组蛋白转录后修饰的1种重要形式,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组蛋白的修饰出现异常是1个正在受到密切关注的方向,尤其是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异常的研究多.

  • 外周血CD4+T 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作者:刘抗寒;刘芳;梁玉梅;饶慧;陈莹;曾清华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探究其在L 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8例L N患者均来自该科病房,全部患者都达到美国风湿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分类诊断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为活动性的LN,蛋白尿大于0.5g/d,或活动性尿沉渣改变(血尿红细胞超过5个/Hp,或脓尿白细胞大于5个/Hp,或细胞管型大于1个/Hp),血肌酐升高大于1.2mg/L,排除感染、肾结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活动的LN :蛋白尿小于0.5g/L,非活动性的尿沉渣。将L N患者分为两组:非活动性(I组)8例、活动性的L N组(A组)10例,对照组(N组)8例。分别采集L N患者和N组的外周血50 mL ,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法)分离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出CD4+ T细胞,并提取组蛋白,采用组蛋白H3/H4乙酰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水平,分析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结果(1)与N组相比,A和I组LN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组蛋白 H3、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P<0.01);(2)A组的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低于I组(P<0.01),而组蛋白 H3乙酰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蛋白 H4的乙酰化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r=-0.661,P<0.05)。结论在LN患者中的CD4+ T细胞组蛋白 H3和组蛋白 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CD4+ T细胞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可能与LN的活动性有关。

  • SIRT1的功能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作者:严思佳(综述);艾小红;贺修胜(审校)

    Sirtuin 家族是酵母染色质沉默信号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2)的同源物,已发现其可延长酵母生命周期[1]。Sirtuin 家族是由 SIRT1~SIRT7共7个成员组成,这些成员都有特定亚细胞定位[2]。SIRT1是Sirtuin家族中有特点的一个,其他与衰老、代谢、能量限制,基因转录沉默、肿瘤的形成等有关,并通过对多种非组蛋白及组蛋白赖氨酸残基进行去乙酰化修饰来调节基因表达。SIRT1属于烟酰胺(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酶Sirtuin家族,SIRT1的去乙酰酶目标不仅限于组蛋白[3],还作用于多种蛋白、肿瘤因子[4]。SIRT1引起组蛋白去乙酰化和甲基化,促进CpG岛的甲基化,抑制转录,肿瘤抑制蛋白的去乙酰化。SIRT1通过阻止肿瘤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再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SIRT1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刘素梅(综述);邹伟(审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SIRT1)是具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性的蛋白脱乙酰基酶,可作用于组蛋白和多种非组蛋白,发挥抗炎、抗凋亡、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衰老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并发症可发生于全身各个器官。发生在大脑时,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本文主要对SIRT1在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 共价组蛋白修饰语言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美华

    通过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染色质结构调整已作为真核生物中调节染色体功能的一个重要机制出现了.研究证实了经常发生在组蛋白尾部的多种翻译后修饰,包括组蛋白乙酰化作用、磷酸化作用、甲基化作用、遍在蛋白化作用和ADP-核糖基化作用.一般认为,一个或多个组蛋白尾部的不同修饰可能导致染色质结构的变化,构成一种信息,形成"组蛋白密码",由其它不同蛋白质或蛋白组件进行阅读,从而引发特殊的下游事件.

  • 表观遗传学在白血病研究中的新进展

    作者:程焕臣;邱林;马军

    近年来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异常是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白血病都伴随表观遗传学的异常变化.白血病的DNA去甲基化治疗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治疗是建立在表观修饰的基础上不同于传统化疗的新方法 ,目前已开始应用于几种白血病的治疗.现就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新进展作简要介绍.

54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