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重过滤法治疗4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蓉;胡谨侠;王淑云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现代医学研究说明,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会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等急性病发作.我们通过近半年观察和研究,采用双重过滤法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

    作者:张笛;王晓辉

    目的 阐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佳急救护理程序.方法 对2010年10月到201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急救的209例心肌梗塞患者从氧疗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急救护理.结果 通过对患者认真细致的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认识疾病并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提高了疾病治愈效果.结论 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疾病痊愈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救 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房巨大血栓1例

    作者:申亚伟;程颜苓

    患者男,60岁,突发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后6天出现右下肢肿胀,腓肠肌压痛.

  • 右冠状动脉瘘并发心肌梗死1例

    作者:金成子;李世才

    患者男,61岁.2年前患心肌梗死.心电图:广泛性前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彩超检查:左室、左房轻度增大,左室前壁及前间隔室壁回声增强,左室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至心尖段运动消失,收缩期增厚率减低,收缩功能减低EF 39%.在大动脉短轴切面可观察到右冠状动脉破入右心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右冠状动脉内鲜亮的红色血流信号,瘘口处可见红色五彩血流从右冠状动脉至右心房(图1),瘘口内径2 mm,频谱多普勒显示双期连续高速射流,高流速2 m/s(图2),右室压力45 mmHg.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瘘入右心房;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轻度).

  •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血流的MCE与MRI实验研究

    作者:成官迅;余梦菊;张稳柱;张雪林;刘伊丽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和MRI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残余心肌血流的诊断作用.方法 7只犬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AMI动物模型,行活体MCE及离体灌注MRI检查,伊文思蓝和TTC染色分别确定缺血和梗塞区,放射微球 99Tcm-M AA测定心肌血流量(MBF).通过免疫组化和体视学方法测量和计算心肌微血管体积分数和微血管平均宽度.结果正常心肌、缺血心肌和梗塞心肌声学造影强度分别为53.23±6.14、23.67±6.14和4.32± 4.11.MCE的A*β值与放射微球所测MBF高度一致和相关,缺血和梗塞区触发间隔-声强度曲线与灌注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一致.缺血和梗塞区心肌微血管的宽度和体积分数较正常心肌显著减少.结论 MCE和造影剂灌注M RI可反映AMI后心肌微血管损伤程度及残余血流量.

  • 心肌灌注显像对心梗恢复期骨髓细胞移植效果估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卫方;张少衡;张燕燕;马婧;徐艳

    目的应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猪急性心梗恢复期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创建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两组,分别于结扎后2周经前降支注入自身骨髓干细胞和磷酸缓冲液(PBS).结扎后2周及第5周,同时对两组动物行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骨髓细胞移植组,移植后3周心肌灌注显像血流灌注较PBS组明显改善,两组显像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42.4±5.0)和(29.8±9.5)(P<0.05)].并与冠造及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心梗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肌细胞活性的较好方法.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血运供应及心肌活力.

  • 位移曲线对犬正常及心肌梗死模型左室心肌局域功能的评价

    作者:刘国辉;王金锐;刘志跃;杨敬英;王淑敏;王芳;冯德喜;那日苏

    目的通过研究犬心肌梗死模型左室局域心肌的位移曲线特征,寻求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评价心肌功能的合理量化指标.方法 27只犬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分别采集结扎前后心尖长轴不同切面(二腔、四腔、五腔)的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动态多普勒组织速度图;应用EchoPAC PC外置数字超声工作站同步获取左室心肌不同节段心肌组织位移曲线,记录每一位移曲线上长轴方向收缩期位移峰值及达峰值时间,计算等容舒张期开始时间、等容收缩期时间、等容舒张期时间.结果正常心肌位移曲线呈现规律性变化;梗死后前间隔、前壁各节段、后间隔近心尖部运动位移峰值与结扎前相比明显减低(P≤0.001);心梗后等容舒张期时相较结扎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位移曲线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局域心肌运动异常;位移峰值降低、等容舒张期时相延长可能是评价局部心肌梗死后局域心肌运动异常的早期敏感指标.

  •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勤中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都证实大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1~3].本文应用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超声检测颈动脉而早期筛选和发现冠心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1资料和方法本文32例,男30,女2,年龄32~62岁,平均45.4岁.不明原因胸闷、胸痛组10例,平均45.1岁;心绞痛组9例,平均45.5岁;心肌梗塞组13例,平均45.4岁.各组年龄差别无显著性(P>0.05).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冠脉造影前或后1周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测.

  • 直线解剖M型在心梗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测定中的应用

    作者:金红;杜国庆;魏立亚;王慧;孙立涛;周振芳

    目的评价直线解剖M型在心梗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直线解剖M型和传统M型检测22例心梗病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并与左室造影(Simpson法)相对照。结果直线解剖M型所测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各指标与左室造影所测值有高度相关性,而传统M型所测各指标与左室造影比较则明显高估。结论直线解剖M型弥补了传统M型的不足,不仅使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测定有了一种新方法,而且对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定量化测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室功能

    作者:管敏;朱阿丽;周晓东;穆新英;许光瑜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2例健康者及临床确诊的29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晚期速度(VA)和VE/VA比值.测定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和E/A值.容积法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球形指数,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心脏左室长轴方向上心梗组前壁,侧壁,下壁各节段,后间隔心尖段Vs明显下降(P<0.01),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Vs无明显差异(P>0.05);心梗组几乎各节段VE、VA、VE/VA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节段平均VS与左室射血分数,球形指数等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9,0.68,P<0.01),舒张期功能参数平均VE/VA与二尖瓣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0.62,P<0.01).心梗组LVEDVI和LVESVI明显增大(P<0.0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客观定位定量的反映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组织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又能体现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整体功能,为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董静;张平洋;何晓红;张幼祥;吴成权;张建鑫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心肌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6例,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用TDI技术分别测量左室二尖瓣环水平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并与血流多普勒指标E峰速度(E),A峰速度(A)、E/A及E峰减速时间(EDT)进行比较,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ED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Em及Em/Am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E、A、E/A、Sm、A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准确、敏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的研究

    作者:张跃力;王新房;谢明星;王瑶;邓斌华;方凌云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的几何形态变化.方法对21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RT-3DE成像,并与12名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其二尖瓣环的几何形态变化.结果心肌梗死患者中,伴有显著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二尖瓣环显著扩张;二尖瓣环较正常对照组瓣环平坦;二尖瓣环在心动周期中的面积变化率降低.不伴有显著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二尖瓣环除瓣环高度显著小于正常组外,其瓣环面积、心动周期中面积变化率、周长以及瓣环直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二尖瓣环的大小和形态变化是发生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重要因素.

  • 心肌梗死部位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影响的研究

    作者:熊文峰;ZHAO Bao-zhen;王尔松;JIANG Dong;蔡珠虹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部位和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人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情况.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反流发生率高,程度重;左室和二尖瓣装置重构方面,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功能更低,收缩末期容积指数更大;二尖瓣瓣叶闭合面积、瓣环面积、后乳头肌与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的增加更为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反流主要决定因素也不同.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较前壁心肌梗死反流更严重,其原因主要在于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的不同.

  • 急性心肌梗死局部室壁峰值速度和位移的变化

    作者:黄慧贤;胡大一;朱天刚;杨静文;郭实;陈真;丁茜;王欣;权欣;刘俊琪

    目的 观察组织速度峰值(Sm)和组织位移峰值(D)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供血节段与非梗死相关动脉(NIRA)供血节段急性期的变化,并与正常人相应节段比较,探讨Sm和D能否敏感地评估缺血心肌、坏死心肌.方法 以31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壁AMI 14例,IRA为前降支(LAD);下壁AMI 17例,IRA为回旋支(LCX)10例,IRA为右冠状动脉(RCA)7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获取其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四腔彩色组织多普勒,描记心肌各节段的TVI、TT曲线,测量基底段、中段、心尖部收缩相峰值.并与42例正常人对照分析.结果 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在前壁和前间隔所有IRA基底段、中段和部分NIRA基底段、中段峰值减低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1、 P<0.05),峰值减低程度IRA大于NIRA;在侧壁、下壁、后壁和室间隔所有NIRA基底段、中段和部分IRA基底段、中段峰值减低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1、 P<0.05),峰值减低程度NIRA大于IRA.AMI患者的Sm和D在IRA和NIRA比较提示我们,在前壁AMI组(除外前壁的Sm),前壁和下壁的基底段、中段的Sm和D可以区分梗死与非梗死心肌(P<0.05);在下壁AMI组(除外下壁AMI患者的Sm)侧壁、前间隔、后壁和室间隔中段的Sm和D可以区分梗死与非梗死心肌(P<0.05).结论 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不仅能够在急性缺血早期无创、定量、准确、敏感地区分正常及缺血、坏死心肌,也能够评估IRA和NIRA的缺血、坏死心肌,为临床提供了可床旁测量、方便快捷的诊疗手段.

  • 应用心肌速度梯度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逆性左室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若凌;王建华;李英华

    目的探讨心肌跨壁速度梯度(MVG)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及对心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获取20例AMI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前间隔、下壁和后壁的中段心内、外膜侧心肌运动速度和相应室壁厚度,计算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跨壁速度梯度(MVGS、MVGE和MVGA),并分析AMI患者急性期MVG改变与2~5个月时心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①AMI患者急性期梗死节段MVG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②随访时室壁运动改善组和未改善组比较,急性期MVGS降低程度后者显著大于前者;③以急性期MVGS为0或与正常值相反为区分不可逆性和可逆性节段的标准,MVGS预测左室局部运动改善或恢复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75.0%,准确性为81.8%.结论 MVG可准确定量评价左室局部运动,有望作为临床评价AMI患者存活心肌、预测可逆性左心功能障碍恢复的新指标.

  • 经静脉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

    作者:SHENTU Wei-hui;邓又斌;HUANG Run-qing;黎鹏;WEI xiang;杨好意;ZHANG Yun;熊莉;YU Fen;伍玉晗

    目的 探讨经静脉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评估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方法 18例准备进行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5天行RT-MCE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再次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分析采用18节段分析法,分为运动正常、运动减弱、无运动和反常运动.心肌存活定义为术后超声检查室壁运动明显改善.将造影结果分为3种情况:充盈缺损,造影剂充盈延迟、回声稀疏不均匀或心内膜下充盈缺损,回声均匀性增强.其中后两种情况定义为存活心肌.结果 在1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检出109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运动减弱为47个,无运动为56个,反常运动为6个.注射造影剂后回声均匀性增强的心肌节段中有2个节段术前室壁运动减弱,术后运动均改善;回声不均匀或心内膜下充盈缺损的心肌节段中术前室壁运动减弱有24个节段,术后运动改善14个,术前室壁无运动有24个节段,术后运动改善20个;充盈缺损的心肌节段中术前室壁运动减弱有21个节段,术后运动均未改善,术前室壁无运动32个,术后运动改善2个.RT-MCE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7%、78.9%.结论 RT-MCE能比较准确的判断心肌梗死后心肌的存活性.

  • 组织多普勒成像定量评估心梗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可靠性

    作者:贺声;赵文锐;朱世华;沈燕华

    目的探讨DTI收缩指标的变化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共54人,观测项目为患者左室壁节段及二尖瓣环DTI-s波形改变,并与相应的ECT指标进行了比较. 结果 ECT室壁节段放射 性测值心梗组非缺血区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分别为0.76±0.2~0.98±0.1与0.77±0.2~0.96±0.1,缺血区则明显减低0.31±0.2~0.88±0.2(P<0.05).ECT心血池显像心梗组 左室射血分数为(46.6±8.9)%,较对照组(64.4±9.7)%低(P<0.05),心梗组反映左室 整体功能的二尖瓣环处平均DTI-s波幅为8.4±1.6~10.5±3.8cm/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2. 5±2.2~16.6±4.9cm/s,s波速度高低与ECT-EF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67,P<0.05);同时心 梗组缺血节段的DTI-s波速度4.8±0.5~6.8±1.5cm/s明显低于对照组6.6±1.5~12.5±3.8cm/s( P<0.05),其DTI-s波幅的高低与放射性的疏密成正相关(r=0.68,P<0.05).结论如以ECT结果作为判断标准,DTI-s波用于缺血壁段及左室收缩功能定量评价有较高的可靠性.

  •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记录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心肌梗塞后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

    作者:吴石泉;孙英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 记录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心肌梗塞后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3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者20例,于心尖位四腔观、心尖位二腔观二尖瓣环相对 应的室间隔、左室前壁、侧壁和后壁记录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 、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L).结果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舒 张早期峰值速度均降低.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开辟了评价心肌梗塞后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新途径.

  • 2D与3D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莉;王霄英;蒋学祥

    目的对比一次屏气3D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与多次屏气2D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对于评价心肌梗死及其范围作用.方法对19例(34灶)心肌梗死的患者的2D和3D反转恢复的梯度回波序列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评价心肌有无延迟增强及其延迟增强的类型,并且测量心肌梗死的范围(延迟强化累及的层数)及透壁程度.结果 2D和3D反转恢复的梯度回波序列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分类以及显示心肌梗死的范围无统计学差异,但2D和3D反转恢复的梯度回波序列对于显示心肌梗死的透壁厚度有统计学差异,3D序列过度估计了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结论 3D的反转恢复的梯度回波序列可以快速地评价有无心肌的梗死,与标准的2D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有高度地一致性.

  • 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作者:李颖如

    川崎病,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可有心血管系统广泛受累,其严重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瘤、血栓性冠状动脉闭塞,心肌梗塞及缺血性心肌病,可造成凶险预后,近年来已取代风湿病成为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我们自1992年利用冠状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研究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其研究结果对临床诊断指导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889 条记录 10/195 页 « 12...78910111213...19419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