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导HCV入胞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敏;吕欣

    丙型肝炎病毒(HCV)受体一直是HCV研究的热点之一,除了已经提出的可能受体:CD8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粘多糖、清道夫受体及C型(钙离子依赖型)凝集素DC/L-SIGN等,目前研究者又发现了新的受体claudin、occludin等.本文就上述HCV受体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玉莲;周震;刘爽;宋宛珊;马妍;田涛涛;王凯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化痰通络法防治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rt-PA组、化痰通络方低、中、高剂量联合rt-PA组(联合组),每组40只,采用自身栓子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rt-PA组与化痰通络方联合rt-PA组于血栓注入后3h一一次性予以rt-PA溶栓治疗,后者联合给予低、中、高剂量(生药3.6,7.2,14.4 g·kg-1)化痰通络方灌胃治疗,每日2次,分别于造模后6,24,72 h,7d4个时点,应用RT-PCR法观察不同时相大鼠皮质及海马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nula occludins protins-1(ZO-1)基因的表达.结果:在不同时点,各实验组在不同脑组织中Occludin,claudin-1,Z0-1基因表达量均在6h高,24 h低,72 h,7d数值逐渐升高,且联合组升高趋势更明显.与组内6h时比较,rt-PA组、联合低、中、高剂量组Occludin,claudin-1,ZO-1基因表达量多于24,72h(p <o.05).而同一时点与模型组相比,联合中、高剂量组各时点Occludin,claudin-1基因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ZO-1基因表达量虽具有相似变化趋势,但仅在24,72 h,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rt-PA溶栓,可通过调控微血管内皮细胞构成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基因的表达,进而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防治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发展.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十二指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

    作者:张冬妮;王忆安;李广文;闫力铭;冯小燕;朱进霞

    目的 研究紧密连接蛋白在6-羟多巴(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十二指肠黏膜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6-OHDA损毁双侧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大鼠模型.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肠黏膜的定位和表达.结果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在PD大鼠模型十二指肠黏膜上均有表达,但仅ZO-1(P<0.001)和occludin(P<0.01)表达明显下调,而claudin-1无显著变化.结论 PD大鼠模型十二指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显著下调,可能与帕金森病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发展相关.

  • 槲皮素增强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丽娜;孙志广;邵铭;蔡雪婷;陆茵;严晶;车军勇;陈广梅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结肠上皮屏障功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出生后2 d的新生SD乳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80只.模型组采用新生期乳大鼠母源性分离(NMS)联合醋酸(AA)灌肠法制作IBS模型(NMS + AA).造模结束后4~5周,选择满足条件的雄性幼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随机选择8只(生理盐水,10 ml/kg);模型组在造模成功者中随机选分成4组,即盐水组(10 ml/kg)、培菲康组(210 mg/只,含活菌数0.1×108CFU)、Que低剂量组(50 mg/kg)和Que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8只.各组均予相应药物灌胃处理,每天1次,连续2周.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评估结肠敏感性,51Cr-EDTA检测全消化道通透性,HE染色法检测结肠粘膜炎症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结肠细胞因子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TJs)occludin和claudin-l的表达.结果:采用NMS+AA法可制作IB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达86.3%.模型鼠内脏敏感性提高,结肠通透性增加,大量炎细胞浸润远端结肠粘膜固有层,TNF-α含量增加,claudin-1和occludin表达下降.Que在结、直肠扩张(CRD)一定压力范围内可降低模型鼠的内脏敏感性(AWR评分降低)(P<0.05);高剂量Que可降低模型鼠全消化道通透性(P<0.05),减少结肠粘膜炎细胞的浸润水平和TNF-α含量(P<0.05),并上调结肠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P<0.05).结论:采用NMS + AA法可成功制作内脏高敏感伴结肠通透性增加的IBS大鼠模型.Que可通过调节IBS模型大鼠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的表达,减少结肠粘膜炎症,降低消化道通透性,进而增强肠屏障功能,并可改善IBS模型大鼠的痛觉过敏.

  • 小儿急性肠坏死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程丽红;王建峰;席红卫;李健;崔强强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坏死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肠坏死肠切除患儿38例为观察组,20例消化道畸形行肠切除患儿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7d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肠管Occludin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观察组小肠Occludin OD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TNF-α、AI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Occludin OD值与血清TNF-α、AI呈负相关;TNF-α与AI呈正相关.结论 小儿急性肠坏死TNF-α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细胞间Occludin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细菌移位的原因.

  •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血脑屏障中的研究概述

    作者:文骏雄

    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TJ)是细胞间的重要结构,而occludin是构成TJ的重要跨膜蛋白.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中枢神经系统在解剖和生理上重要屏障,而TJ对于BBB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Occludin的表达异常和位置改变,可以影响BBB的功能,是研究BBB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简述occludin在BBB中的作用.

  • Claudin蛋白在紧密连接中的作用机制及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邢晓辉;李力仙;郭天林;梁里昂;贾玉龙;刘龙

    Claudin 蛋白是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一种跨膜蛋白,它的功能主要是调节屏障结构的渗透性。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稳定性与Claudin蛋白间及Claudin蛋白与其他紧密连接蛋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Claudin蛋白的转录及表达的调节机制有磷酸化、去磷酸化等。人类很多疾病与Claudin蛋白的突变有关,至今为止,关于Claudin蛋白的了解不仅停留在紧密连接的组成部分,更多的是其调节方式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作者对Claudin蛋白的结构、作用方式、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及其未来研究的展望作一综述。

  • 小儿急性肠坏死 A2B 腺苷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泽;王建峰;席红卫;崔强强;赵正;游志恒;张鹏;杨治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坏死时肠黏膜上皮细胞 A2B 腺苷受体(A2BR)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确诊为肠坏死并行肠切除患儿为病变组,20例择期行肠切除的消化道畸形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道黏膜上皮细胞 A2BR 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7 d 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水平。结果术前血清 TNF-α浓度病变组为(97.374±12.581)pg/ml,对照组为(49.463±10.239)pg/ml,P<0.001;术后7 d 血清 TNF-α浓度病变组为(51.243±11.286)pg/ml,对照组为(49.391±8.994)pg/ml,P=0.569;A2BR 平均灰度值病变组为184.699±11.062,对照组为203.819±4.438;Occludin 平均灰度值病变组为202.349±3.869,对照组为186.032±9.923,P 均<0.001。术前血清 TNF-α浓度、Occludin 平均灰度值分别与 A2BR 平均灰度值行相关性分析,r=-0.694、r=-0.581,二者 P<0.01。结论小儿急性肠坏死时,肠黏膜缺血、缺氧引起血清 TNF-α浓度急剧上升使肠黏膜上皮细胞 A2BR 表达水平增高,A2BR 被激活后可能参与了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表达下降的调控机制。

  •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小肠黏膜上皮屏障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任卫英;沈继平;潘刚;罗蔓;胡予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时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1(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和高脂模型组,分别于造模的12周、16周检查肝指数(肝湿重/体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肝组织匀浆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光镜下观察末端回肠黏膜形态,透射电镜下观察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16周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肝指数[(6.3±0.18)% vs.(5.8±0.12)%]、血清 ALT [(68.61±12.12) U/L vs.(25.10±9.06)U/L]、血 TG[(1.30±0.14)mmol/L vs.(0.72±0.06)mmol/L]和肝组织匀浆 MDA 水平[(6.02±0.92)μmol/g vs.(2.15±0.66)μmol/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匀浆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12±1.88)U/g vs.(10.52±2.2)U/g,P<0.01];模型组大鼠末端回肠黏膜形态和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但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6周模型组大鼠小肠ZO-1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皆显著下降(0.65±0.12 vs.1.08±0.08;0.62±0.08 vs.0.95±0.10, P <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时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减退可能与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异常有关。

  • 暴发性肝衰竭时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

    作者:崔巍;马力;闻颖;刘沛

    目的:研究暴发性肝衰竭小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1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30)、内毒素(LPS)对照组(n=30)、D-氨基半乳糖(D-GalN)对照组(n=30)和暴发性肝衰竭(LPS+GalN)组(n=60).采用D-GalN和LPS联合ip制备暴发性肝衰竭小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暴发性肝衰竭进程中,小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定位、表达及mRNA的变化.结果:occludin蛋白主要沿小鼠大肠黏膜上皮细胞膜的顶端呈线状分布,在暴发性肝衰竭组小鼠,6 h时occludin的阳性染色开始减少,9 h时更为明显.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6 h时开始下降(0.48±0.07),9 h达到低值(0.36±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0.71±0.09)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暴发性肝衰竭小鼠2 h时occludin mRNA即开始下降(0.85±0.12),6 h时达到低值(0.72±0.0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00±0.05)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9 h时有所恢复(0.93±0.10).结论:在暴发性肝衰竭过程中,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其mRNA也呈下调趋势.

  • 莫沙比利通过p38/MAPK通路保护氯吡格雷所致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

    作者:吴海露;张振玉;段兆涛;袁芳岑;高欣;王劲松;黄文斌

    目的:探讨莫沙比利对氯吡格雷所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astric mucosal epithelium cells,GES-1)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GES-1单层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氯吡格雷IC50浓度(0.36 mmol/L)损伤组及不同浓度莫沙比利(0.4、0.5、0.6μmol/L)联合氯吡格雷IC50浓度组,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组p-P38以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量.结果:莫沙比利对氯吡格雷致GES-1细胞损伤有抑制作用(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氯吡格雷损伤组p-P38表达显著增加,而莫沙比利组p-P38表达量较氯吡格雷损伤组减少(P<0.05);同时随-p-P38表达量的减少,Occludin、ZO-1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莫沙比利能够抑制氯吡格雷所致GES-1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TNF-α的关系

    作者:许腊梅;孙丹莉;张予蜀;张振玉;李晓翠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肠上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及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30只♂ SD大鼠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 wk后处死.模型组肝脏HE染色显示脂肪肝造模成功.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取肝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的表达,取空肠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并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部位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1 μg/L±0.45 μg/L vs 2.10 μg/L±0.29 μg/L,t=-6.157,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TNF-α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胞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而对照组仅个别散在肝细胞阳性.对照组Occludin蛋白主要沿大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膜的顶端呈线状分布,而模型组阳性染色较之明显减弱,呈非连续性分布.电镜下模型组紧密连接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50 μm±0.21 μmvs 0.78 μm±0.19 μm,P<0.05).结论:TNF-α可能抑制了空肠上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从而破坏了肠黏膜机械屏障,促进NAFLD的发生及发展.

  • PAF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ITF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玲芬;董亚珞;孙梅;马力;毛志芹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否会引起肠黏膜屏障的破坏以及这种破坏机制是否与紧密连接相关,并观察肠三叶因子(ITF)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分别设正常对照组:不加刺激物及干预因素;实验组:加入PAF,终浓度分别为50 ng/L、100 ng/L和200 ng/L;ITF预防组:先加入ITF0.3 g/L,30 min后加入PAF 100 ng/L;ITF治疗组:先加入PAF 100 ng/L,30 min后加入ITF0.3 g/L,24 h后进行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测定跨上皮电阻TER和荧光黄的透过量反映肠上皮细胞单层通透性:RT-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形态学.结果:PAF未影响到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活力.各浓度PAF作用24 h后,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加,跨上皮电阻(TER)下降,荧光黄透过增加.ITF治疗组及预防组TER下降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122.2±14.7,100.3±10.9 vs 210.3±26.4,P<0.05),荧光黄透过量减少(10226.1±556.2,9711.2±364.9 vs 11601.2±693.5,P<0.05),预防组作用更明显.PAJF作用后,ZO-1和Occludin mRNA表达均有下降,以100 ng/L组改变为明显.ITF预防组较之表达增加(1.28±0.06 vs 1.07±0.05,1.13±0.07 vs 0.81±0.06,P<0.05),ITF治疗组改变不明显.免疫荧光染色发现ZO-1和Occludin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近胞膜处.PAF作用后,ZO-1及Occludin形态学改变,预防性给予ITF后,可明显减轻这种改变.结论:PAF可引起肠黏膜屏障破坏,其机制可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相关;ITF可以通过改变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而部分恢复肠黏膜正常通透性,起到保护作用.

  •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作者:刘颖;刘俊;钱伟;侯晓华

    目的 研究ANP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与胰腺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8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SO)组和ANP 3、6、12、24 h组.以5%胆酸钠逆行性胰胆管注射诱导ANP大鼠动物模型,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表达.结果 occludin蛋白沿脑血管线性表达.ANP 3 h组蛋白表达量从S0组的0.49±0.08下降到0.35±0.09;occludin mRNA表达从1.50±0.30减少到1.01±0.18(P<0.05).ANP 6 h组达低值,分别为0.26±0.07和0.93±0.19.ANP 12、24 h组occludin蛋白和mRNA表达量又较ANP 6 h组增加(P<0.05),但仍低于SO组(P<0.05).occludin蛋白及mRNA表达与胰腺组织损害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536,P<0.05).结论 在ANP进程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均呈下调趋势,且与胰腺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 RANTES在急性胰腺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变化中的作用

    作者:黄景荣;陈婕;孔浩;丁震;钱伟;侯晓华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大鼠脑组织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活化调节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和occludin在大脑中的表达,探讨RANTES表达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49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3、6 h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3、6、12、24 h组.以0.5%和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AEP和ANP模型.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RANTES和occludin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SO组,AEP 3、6组,ANP 3、6、12、24 h组RANTES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0、0.36±0.05、0.47 4-0.04、0.65 4-0.05、0.83±0.07,蛋白表达量为0、0、0、0.42±0.03、0.57±0.04、0.78±0.08、1.05±0.08,ANP组较SO组和AEP组显著增加(P<0.01);occludin mRNA表达量为1.21±0.07、1.17±0.07、1.15±0.08、0.84±0.07、0.77±0.05、0.64±0.09、0.56±0.09,蛋白表达量为1.18±0.08、1.16±0.10、1.11±0.10、0.90±0.03、0.65±0.05、0.57±0.05、0.48±0.05,ANP组较s0组和AEP组显著下降(P<0.01).RANTES表达与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呈正相关(r=0.936,P<0.001);occludin表达与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呈负相关(r=-0.900,P<0.001);RANTES和occludin呈负相关(r=-0.943,P<0.001).结论 ANP时大鼠脑组织RNANTES 表达呈进行性增高,occludin表达呈进行性下降,RANTES通过下调occludin蛋白表达而改变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

  • 深低温停循环后家兔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海波;田川;柳磊;刘文芝;常谦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后家兔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变化,探讨Occludin蛋白表达异常在深低温停循环后家兔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1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体外循环组和深低温停循环组2组.其中深低温持续时间为60分钟.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观察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体外循环组相比,深低温停循环组家兔脑血管内皮细胞Occlu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occlu-din蛋白表达减少是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的重要环节.对Occludin蛋白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血脑屏障的破坏与脑损伤的关系.

  • 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屏障损伤致细菌移位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崔建春;王燕庆;董齐

    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屏障损伤是发生细菌移位的根本原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机体防止肠道内细菌发生移位的机械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肠上皮黏膜细胞旁间隙是由蛋白复合体封闭,蛋白复合体被认为可以调节细胞之间的通透性,在众多蛋白复合体中,ZO-1、Claudin-1和Occludin具代表性,已经成为实验判断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屏障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内毒索是细菌释放产物,抗内毒索是保护结肠黏膜屏障、预防和治疗细菌移位的方法之一.抗内毒素药物众多,但至今还没有一种能被临床广泛认同的药物.清胰汤和柴芩承气汤等我国传统中药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抑制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氧化苦参碱具有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在重症感染时对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有待深入研究.我国传统中药在重症感染时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屏障损伤导致细菌移位的防治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毛细血管渗漏的影响

    作者:李洪森;黄鹤光;曹洪庆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严重并发症,与大脑的毛细血管渗漏紧密相关.occludin蛋白是脑组织重要的紧密连接蛋白,与大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密切相关.乌司他丁(UTI)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但其对胰性脑病的治疗及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occludin在SAP大脑毛细血管渗漏中的作用及UTI治疗胰性脑病的作用机制.

  • 抗增殖因子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 Zo-1、Occludin的表达促进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生

    作者:徐汉新;陈华忠;吴兆春;刘文彬;杨邦彦;黄海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 ZO-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s)、Occludin 在间质性膀胱炎(IC)与正常对照(NC)之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抗增殖因子(APF)的关联性,探讨它们在IC发病中的作用,为阐明IC的发病机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正常及IC膀胱上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测定其纯度;运用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纯化 APF,检测 APF 对膀胱上皮细胞的抑制效果并评价 APF 的活性;以纯化的 APF 培养 IC 膀胱上皮细胞,以 PBS 处理组为对照,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ZO-1及Occludin在处理前后的表达变化并分析APF与Occludin,ZO-1之间的关系。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膀胱上皮细胞,纯化的 APF 对膀胱上皮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78.5%;IC患者的ZO-1、Occludi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且在经纯化的APF培养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ZO-1、Occludin的表达明显较PBS对照组低,P<0.01)。结论紧密连接蛋白 ZO-1、Occludin 在IC 中呈低表达,纯化的 APF 可进一步降低 ZO-1、Occludin 的表达水平,提示 APF 在 IC 中的病因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而产生,即APF可能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破坏膀胱黏膜紧密连接结构,提高膀胱黏膜上皮的通透性,从而促进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生。

  • 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在间质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汉新;陈华忠;吴兆春;刘文彬;杨邦彦;黄海

    目的 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在间质性膀胱炎(IC)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研究其表达水平与IC症状评分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在IC发病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Zo-1及Occludin在IC组及对照组膀胱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比较两组表达水平的差异;对每个患者分别进行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和盆腔症状(PUF)评分,评价Zo-1及Occludin的表达水平与IC症状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ICSI、ICPI、PUF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19例对照组膀胱上皮组织的石蜡切片中,可见其阳性染色强,移行上皮层完整,而15例IC患者的膀胱上皮组织阳性染色弱到中等,细胞层变薄或者缺失;IC患者的Zo-1、Occludin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IC患者中ICSI与ICPI、ICPI与PUF、PUF与ICSI总分平均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799、0.875(P值均<0.001);结论 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在IC中呈低表达,并且与IC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提示Zo-1、Occludin的表达下调可能在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9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