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BV X蛋白即时高表达上调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作者:王静;蒋永林;余敏君;蔡恒玲;李金丽;万艳平

    目的:将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巨噬细胞,观察X蛋白即时高表达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BV X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通过Super FectTM脂转染试剂转染巨噬细胞24小时后,用LPS刺激巨噬细胞,利用 Western blot鉴定X蛋白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cDNA3.1(+)-HBx转染的巨噬细胞不同时间(12、24、48小时)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统计软件SPSS 13.0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巨噬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cDNA3.1(+)-HBx能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约17 kD的目的蛋白,即X蛋白;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LPS刺激组及pcDNA3.1(+)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cDNA3.1(+)-HBx组与LPS刺激组及pcDNA3.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LPS刺激组与pcDNA3.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LPS可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且X蛋白即时高表达可引起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明显增加.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即时高表达上调LPS刺激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 河北省唐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与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张宝;李世龙;张文珍;董全红;李小林;田珊红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唐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定量模式及性别分布特征。从而指导本地区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乙肝抗病毒的治疗与乙肝的防控。方法应用电激化学发光技术在 LICA HT免疫分析仪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五项定量。采用 SPSS17.0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综合统计711人,在各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类型中,共检出乙型肝炎血清学两对半定量模式16种。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M五项主要模式是“1,5”阳性占15.471%(110/711)、“1,3,5”阳性占20.394%(145/711)、“1,4,5”阳性占31.928%(227/711)阳性;其次是阴性占2.672%(19/711)、“2”阳性占7.595%(54/711)、“5”阳性占4.219%(30/711)、“2,5”阳性占3.235%(23/711)、“4,5”阳性占6.470%(46/711)、“2,4,5”阳性6.048%(43/711);其它7种低频模式检出率为0.281%-0.422%。结论本地区人群中 HBVM“1,4,5”阳性检出率高,其次是“1,3,5”阳性的检出率。单“2”阳性的抗体浓度多位于100-900mIU/mL之间,各年龄段均有单“2”阳性的抗体浓度>1000mIU/mL。单“5”阳性的23例/30例的抗体浓度>60PEIU/mL。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季尚玮;王江滨;张永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nti-HP-IgG和HBV DNA定量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59.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7.1%)及合并肝癌组(80.6%)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均高于HBV DNA(一)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HBV基因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流行病学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桂艳;周剑惠;许强;王兆南;刘双燕;常新;王爽;陈超;曹凤瑞;张军;田丽敏

    目的 本研究旨在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吉林省194份来自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HBV阳性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在194例HBV阳性血清样品中B型16例、C型172例、BC混合型6例,未发现其它型别的病毒.肝硬化与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所携带的病毒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构成比无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男女患者中C基因型构成比无差异.

  • 反义RNA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吴赤红;曾争;王勤环;于敏

    目的研究表达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基因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探索一条新途径。方法合成互补于HBV X区(1400-1430)的X片段,互补于HBV P区(2375-2405)的P片段,分别构建表达正、反义X或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Xpos/Ppos,PLXSN+X,PLXSN+P,转染PA317细胞,用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后第8天,提取细胞内DNA和RNA,用荧光PCR(FQ-PCR)定量方法检测2.2.15细胞的DNA和RNA。结果反义RNA对HBV S、C、P三个开放读码区的DNA及RNA抑制作用大。结论细胞内表达HBV反义RNA是有明显抗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的作用,为将来临床应用多基因区抗乙肝病毒治疗及抗变异病治疗打下基础。

  •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黄兴国;李国航;詹雨林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5例分为苦参素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Ⅲ型胶原纤维(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结果:苦参素可明显降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LT、胆红素,PCⅢ、HA和LN水平,提高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和HBV-DNA阴转率(P<0.01).结论:苦参素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坏死、防治肝纤维化和抗病毒作用.

  • 肝癌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与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敏;叶猛

    目的 研究PHC患者HBV感染模式以及AFP、CA19-9、CA125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1例PHC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两对半;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A19-9和CA125.结果 81例PHC患者HBV感染率为96.29%,其中HBs-Ag阳性率为91.14%,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占61.73%,明显高于其它模式,HBs-Ag阳性病例HBV DN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差别有统计意义;HBs-Ag阳性组AFP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HBs-Ag阳性组AFP高水平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AFP升高组高水平升高比例明显高于中水平升高组、低水平升高组,差异有统计意义;HBs-Ag阳性AFP升高组CA19-9、CA125升高比例明显增多、CA19-9和CA125同时升高比例也明显增多;AFP中、高水平升高组CA19-9和CA125同时升高比例高于 AFP低水平升高组.结论 PHC与HBV感染密切相关,联合多指标检测,可以提高PHC患者的早期诊断,也有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观察.

  • HBsAg阴性者与HBV五项标志物感染的放免分析

    作者:金玉晻;程学茜;宋文辉

    本文对631例HBsAg阴性者做了HBV五项标志物感染的放免分析,感染率为55%.通过HBsAg阴性者的HBV五项标志物感染放免分析,说明感染者相当之多,而HBsAg阴性者,抗一HBc总阳性率高达35.6%,HBcAg阳性率0.63%,所以只做HBsAg检测是不够的,尤其是对献血员筛选和注射乙肝疫苗者,更应该做乙型肝炎六项标志物的检查.

  • 利用高压水动力法建立乙型肝炎病毒转染小鼠模型及初步评价

    作者:彭秀华;陈丽香;任晓楠;施碧胜;徐春华;周文江;周晓辉

    目的 利用高压水动力法建立C57BL/6小鼠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模型,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观察及药物评价.方法 将10 μg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pAAV)-HBV1.2质粒采用高压水动力法尾静脉注入C57BL/6小鼠体内,连续5周观察小鼠血清中的HBsAg、HBV DNA等表达情况,并利用该模型初步评价拉米夫定的抗病毒效果.结果 pAAV-HBV1.2质粒高压水动力法注射C57BL/6小鼠后,在小鼠体内分泌HBV的抗原及病毒颗粒.尾静脉注射2周内小鼠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为100%,连续观察至第5周,22.2%小鼠血清中HBsAg有持续表达.小鼠血清中HBV DNA水平在1~4周时含量明显高于≥103拷贝/mL(临床患者阳性标准).肝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可见不同程度肝细胞炎性改变,肝组织免疫组化可见到HBsAg和HBcAg表达.另外,使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干预该小鼠模型,其血清中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初步建立的C57BL/6小鼠HBV转染模型,是一个适用于药物筛选及疫苗研究的有效模型,为抗病毒治疗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试剂盒检测石蜡包埋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作者:周冬青;刘成永;王骥;王春颖;张克球;刘加彬;黄海滨;候远沛;成松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3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DNA,采用质粒安全ATP依赖性DNA酶(plasmid-safe ATP-dependent DNase,PSAD)消化,去除非cccDNA后,加入引物及Bst DNA酶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将检测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资料结合并进行分析,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0例HBV感染患者中,有17例HBV cccDNA阳性,阳性检测率56.67%.其中肝癌5例、肝硬化4例、重型乙型肝炎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3例.提示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可能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与血清HBVcccDNA阳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以及肝功能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 LAMP法能检测到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HBV cccDNA,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对判断抗病毒药物疗效及研究乙型肝炎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 南京市浦口区建卡孕妇乙肝病毒检测结果

    作者:邹冬梅;林向东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建卡孕妇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浦口区建卡孕妇血清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共调查建卡孕妇7 185名,检出乙肝患者7例,HBV携带者445例,携带率为6.19%;HBsAg阳性394例,检出率为5.48%.城镇与农村HBV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接种乙肝疫苗者感染率低于未接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感染模式主要有3种,即“大三阳”、“小三阳”、“二阳”,分别占23.35%、37.31%、33.25%.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建卡孕妇血清HBV携带率为6.19%,应指导患者孕妇早期预防,加强围生期保健,切断母婴传播.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术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付广双;张晶芬;袁静;王立红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术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50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生存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有关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72.0%;2年生存率5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和2年存活率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载量、肿瘤包膜、肝硬化、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数目、病毒感染持续时间、嗜酒史、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卫星灶、肿瘤大小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BV DNA/HCV RNA载量(β=2.3521,P=0.001)、有无卫星灶(β=2.0836,P=0.001)、感染持续时间(β=1.5690,P=0.013)和肿瘤数目(β=1.1284,P=0.026)为PHC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BV DNA/HCVRNA载量大、有卫星灶、感染持续时间长和肿瘤数目多的PHC患者术后预后较差.

  •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HBV感染者中HDV标志物调查分析

    作者:张农;石永峰;赵晓琼;尚红霞;杨越;范吉兰;毕风华;杨琴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中丁型肝炎病毒(HDV)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国产HDV 酶联免疫(ELISA)试剂,检测了新疆各地区453例不同民族HBV感染者中的HDAg、抗HD IgG 抗体.结果 453例不同民族HBV感染者血清中HDV阳性率为15.23%(69/453).其中以蒙古族高30.0%(9/30),回族次之18.52%(10/54),维族为15.44%(21/136),汉族12.5%(21/168),哈族低14.28%(8/56).结论新疆地区各民族HBV感染者中,汉族与蒙古族HDV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4.05,P<0.05),而其他各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观察

    作者:吴小飞;王华雨;周宝勤;杨爱平;姚登福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和胸腺肽α1 1.6 mg,皮下注射(2次/周);对照组28例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观察48周.结果: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24、48周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 肝细胞肿瘤患者癌组织中HBx基因的检测

    作者:周青;刘虎;汪渊;李旭;刘建辉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肿瘤(HCC)患者癌组织中HBx基因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HCC中的重要性.方法根据HBx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1例病理确诊并经手术切除后的HCC患者癌组织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同一患者血清HBV DNA.结果 PCR显示31例HCC患者癌组织中HBx基因和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7.4%(24/31)和32.3%(10/31).结论 HBx基因片段广泛存在于HCC患者癌组织中并且在癌细胞中可能存在整合.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突变及其影响

    作者:牛建军;何水珍;苏成豪;沈理通

    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和核苷类似物的临床应用等,近年来各种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HBsAg突变株不断出现.部分HBsAg突变能显著降低HBsAg试剂的检测能力甚至漏检,而HBsAg的免疫逃避突变还可能突破个体的免疫防护发生HBV感染,导致临床上免疫阻断措施失败.本文综述了HBsAg突变株的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及这些突变株对乙肝诊断试剂和乙肝疫苗有可能带来的影响.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现状

    作者:王金章;张拥军;沈晓娜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的DNA病毒,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脏疾病.本文就1988年Okamoto等首次发现HBV存在基因组的差异以来HBV基因型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着重对现有的HBV基因分型方法、基因型别与地理分布、与基因突变、致病性及抗病毒治疗的关系进行介绍,并对未来HBV基因型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进行讨论与展望.

  •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东明

    目的探讨不同组合HBV标志物阳性患者及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相关性.方法将144份HBV标志物不同组合阳性标本分为3组:HBV-DNA<103(阴性)分为一组;HBV-DNA 104~106为二组;HBV-DNA 107~109为三组.检测其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结果HBeAg阳性者53例,HBV-DNA检出率92.45%、含量7.63±1.63(拷贝数);抗HBe阳性者52例,HBV-DNA检出率42.31%、含量6.06±1.48(拷贝数),提示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然存在着病毒的复制.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r值均在0.2以内,P均大于0.05,说明HBV-DNA复制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以HBV-DNA是否阳性及含量为标准分为3组,与肝功能8项指标经对应与阴性组相比后大部分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之间).特别是HBV-DNA含量中等水平的第二组较其他两组指标参数变化更为明显.结论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虽然无相关性,但定量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可直接反映机体中HBV的复制.

  •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相关性HBV再激活的对照研究

    作者:谭英;吴惠芳;邹萌丽;潘汉诚;胡志平;吴锦瑜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在预防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合并HBV感染的NHL68例患者纳入研究,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接受化疗同时服用拉米夫定,B组在接受化疗同时服用恩替卡韦(B组)。两组均第一次化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其后每个化疗周期前和化疗后l周检查肝肾功能。比较两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化疗延迟及肝衰竭死率等指标。结果B 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低于A 组(6.60%vs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损害情况方面,B肝功能损害总发生率低于A 组(45.71%vs15.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组肝功能损害仅为I 度、Ⅱ度,无Ⅲ度、Ⅳ度发生,A 组Ⅲ度、Ⅳ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1%、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因乙肝病毒再激活所致肝功能异常而化疗延迟的发生率分别为8.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HL 并HBV 感染患者,恩替卡韦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总发生率、肝炎突发率更低,因此,恩替卡韦能更好地预防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 HBV 再激活。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作者:石娜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五项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5~2009年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4500人血清标本检测HBV五项指标.[结果]检测4500人,HBsAg阳性者370例,阳性率为8.22%.在370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1.08%,PreS1Ag检出率为71.35%.其中,152例HBsAg(+)、HBeAg(+)、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89.47%;125例HBsAg(+)、HBeAb(+)、HBe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63.20%.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Ag 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标本,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Ag可以完善HBV五项指标的检测,是一项新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对370份HBsAg(+)和110份HBsAg(-)血清标本进行Pre-S1Ag指标检测.

108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