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8年北京市大兴区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温静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08年底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约70万,北京市累计报告感染者约5 700例.目前艾滋病在我国高危人群中的传播以性传播为主,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也占一定比例.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了解北京市大兴区不同高危人群HIV阳性感染状况,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对2008年1~12月大兴区疾控中心(CDC)实验室收集的自愿咨询检测人员、羁押人员、自愿戒毒人员和性服务工作者的5 225份血清学样本进行了HIV抗体检测,以了解不同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

  • 北京市海淀区成人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马天薇;徐若辉;富继业;刘洪喜

    为了解和掌握北京市海淀区成人麻疹抗体水平,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2007年6月-2008年2月对居住在海淀区的本市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监测

    作者:王庆;孙穆;史淑芬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西城区10个居委会本市及外省健康人群血标本共22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喉抗体,同时调查患病史、免疫史及人口学特征.结果 白喉抗体阳性率为78.6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0.421 IU/ml,不同性别、不同户籍白喉抗体阳性率和G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4,P=0.622;t =0.841,P=0.401).≥20岁人群白喉抗体阳性率和GMC随年龄增长和免疫后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 预测西城区近期不会发生白喉暴发流行;当出现白喉流行迹象时,建议对成人开展白破疫苗加强免疫.

  • 北京市门头沟区1997~2004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检测

    作者:向鹏;周天娥;谢利英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全国约50.00%~70.00%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1.50%~15.00%为HBsAg携带者[1].

  • 一起学校风疹、水痘混合爆发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中战;黄胜天;张东彦

    2006年4月1日~5月14日,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出现43例发热、出疹和水状疱疹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特征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是风疹、水痘疫情混合爆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安;岳鹏;杜欣悦;王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食品检测中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存在的应用问题及解决办法,同时提出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各类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食品是否为转基因食品、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等.通过论述以上内容,来为食品检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江鹏;周小虎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初期知识用酶来代替在生物组织中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对其中的抗原进行鉴定和定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也逐渐的在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板的沉淀线做鉴定.1971年期间, Engvall等人利用碱性的磷酸酶标记了抗原或者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系统,这一技术的建立成为了血清学实验历史中的一场革命,是十分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也是固相酶免疫测定技术中的一种.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陈维忠;杜安飞;王崇娟

    目的:探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66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检测结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HBsAg、HBsAb、HBeAg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BeAb高于对照组,HBeAb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相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更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妇女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雪峰;邢福祺;陈士岭;窦文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的表达及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 方法 36名IVF-ET妇女,在采用长周期促超排卵方案,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IU后34~36 h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时留取卵泡液,离心后分离黄素化颗粒细胞,应用流式细胞计(FCM)检测细胞表面IL-1β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卵泡液中IL-1β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卵泡液和血清中激素浓度. 结果行IVF-ET激素刺激周期妇女的卵泡液中可检测到IL-1β,血清IL-1β浓度类似LH的变化规律.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有IL-1β表达.hCG注射日血清IL-1β浓度与雌二醇(E2)浓度呈正相关(r=0.92,P<0.001),与孕酮(P)呈负相关(r=-0.34,P<0.05). 结论本研究在人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检测到IL-1β蛋白表达,说明卵泡液中IL-1β不仅来源于血液,而且也由黄素化颗粒细胞分泌.提示IL-1β可能通过自或旁分泌方式参与生殖内分泌活动.

  • TORCH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吴美娟

    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其他微生物(others)构成了一组不同来源的所谓TORCH病原体,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因素,并可使孕妇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因此,及早准确地筛查TORCH感染,对减少不良妊娠、出生缺陷,开展优生优育,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对义乌市2,900例孕妇TORCH感染筛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夏邦世;沈忠海;谢琼燕

    近年来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与机体的自身免疫有关,患者体内不同程度存在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作为非创伤性体外诊断方法,作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EMab,分析其水平与该病的关系.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作者:张燕;崔瑞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在乙肝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54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五项、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结果 45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抗原检出阳性341例,阳性率为75.1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170例,阳性率为37.44%.其中52例乙型肝炎五项全阴性的患者检出乙型肝病毒PreS1阳性7例,阳性率为13.46%.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与HBeAg的检出率不仅有一致性,而且比HBeAg阳性率更高.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复制中起重要作用,PreS1抗原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何小维;郭秋华;彭运平;黄强

    微囊藻毒素(MCs)是蓝绿藻属产生的一类密切相关的环状七肽毒素,其毒性主要表现在特异性抑制细胞内的蛋白磷酸酶(分别为PP1和PP2A).目前有关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的研究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LC-MS)、蛋白磷酸酶抑制试验(PP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Cs的研究进展,并对ELISA在天然水中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胡焕;潘宝龙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对2015年1月至12月22 32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ELISA和TRUST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并比对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2 328份患者血清标本中,经ELISA和TRUST检测,共检出阳性950例,ELISA阳性912例,TRUST阳性370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者332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ELISA可用作为梅毒的筛查试验,TRUST滴度分析可作为疗效观察,判定复发或再感染指征.两方法结合检测对加强梅毒监测、诊断和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 3种抗双链DNA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兰;贾萍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印迹法(IBT)3种方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差异,并分析3种方法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的30例SLE患者,同时选取这一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和其他免疫病患者各60例.分别用以上3种方法对3种人群的抗双链DNA抗体进行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及3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IIF特异度高,而ELISA的灵敏度高;3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时,其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 3种方法联合检测时,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还能够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 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的效果 观察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春玉;郭静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7月自愿到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6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麻醉组(n=81例)和联合用药组(n=81例).常规麻醉组泵注20mL生理盐水,联合用药组泵注0.6ug/kg右美托咪定,连续泵注15min,泵注完毕后行全身麻醉诱导,并静脉注射丙泊酚,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气管插管成功后开始手术治疗.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测试剂、眼动对2组手术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记录2组手术、苏醒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总数(WB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组苏醒时间,短于常规麻醉组(P<0.05);联合用药组手术后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均高于常规麻醉组(P<0.05);联合用药组手术后眼动测定水平,均高于常规麻醉组(P<0.05);2组手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提高;联合用药组手术后WBC、TNF-a、IL-6及IL-10水平,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2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围麻醉期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控制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幅度,缩短苏醒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血清抗体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伟涛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结核病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2009年5月以来我院确诊的结核病患者2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痰液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的阳性率为85%,痰液直接涂片检查的阳性率为25%.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简便、快捷、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英杰;王甜甜;吕秀萍

    目的:检测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变化,研究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为该病的早期临床血清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内异症患者的血清标本61例(纳入本研究61例)作为实验组,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同时将内异症组患者按r-AFS分期分为Ⅰ-Ⅳ期,其中Ⅰ、Ⅱ期为实验1组(31例),Ⅲ、Ⅳ期为实验2组(30例);选取正常生育期妇女的血清标本30例为对照组.按VAS及VRS评分为无疼痛组、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中血清中IL-8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各组间差异性,同时观察其与r-AFS和痛经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 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实验组血清中IL-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2组(内异症2组)中IL-8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实验1组(P<0.01).3.实验组血清中IL-8的浓度重度疼痛组明显高于中度、轻度及无疼痛组(P<0.01),两两比较,IL-8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血清中IL-8的浓度与r-AFS分期成明显正相关(P<0.01).5.实验组血清中IL-8的浓度与痛经程度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1.IL-8三者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2.实验组血清中IL-8浓度均与痛经程度以及疾病的临床分期相关.3.IL-8检测为在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作者:孙瑶;王琪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清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256例老年患者的血清先采用ELISA法筛查,阳性者再采用TP-PA进行确诊,总结老年患者血清梅毒假阳性的原因.结果:1256例中检测出102例阳性结果,进一步确诊假阳性为28例,假阳性率为27.45%.结论: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对筛查出来的阳性结果再采用PA进行确诊.

  • 临床血清学检测方法

    作者:吕淼

    由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和抗体在临床医学和输血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有不少关于测定血小板抗体、鉴定血小板抗原以及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方法.其中有免疫斑点技术、非放射免疫沉淀法、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改良抗原俘获、免疫荧光试验、流武细胞仪、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MAIPA)、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sPIsA)、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等方法.血清学定型方法要求抗血清对待测抗原要有活性.目前,在许多实验室中,抗体检测相关抗原的表型定型方法是较实用的血清学方法.使用整个血小板进行实验比较易于操作.但是,当HLA类抗原在血小板定型时出现强表达时,要用氯喹或酸进行预处理,去除血小板上的HLA抗原.

2956 条记录 2/148 页 « 12345678...1471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