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对老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

    作者:林旭;刘丁维;陈怀龙;马福国;董少梅;孙立新;毕燕琳;时飞;王明山

    目的 探讨针刺对老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老龄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17~22月龄,体重440~5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2):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针刺组(AP组).I∕R组和AP组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P组于缺血前针刺百会和风池穴,连续针刺14 d.分别于再灌注1、3、5和7 d时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于再灌注1、3、5和7 d时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TNF-α和IL-1β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AP组再灌注各时点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α7nAChR和ChAT、TNF-α和IL-1β的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AP组再灌注各时点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α7nAChR和ChAT的表达上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针刺减轻老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海马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薇;严虹;万晶;叶济世;陈璟莉;任凌云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2~3月龄,体重20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组(D+α-BGT组).经股静脉注射LPS10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D组注射右美托咪定40 μg/kg,15 min后静脉注射LPS.D+α-BGT组腹腔注射α-银环蛇毒素1μg/kg后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40 μg/kg,15 min后静脉注射LPS.于注射LPS后6h时采集腹主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和TNF-α浓度.采血后处死大鼠取肠组织,电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蛋白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3组血浆IL-6、TNF-α浓度和肠组织MPO活性升高,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上调(P<0.05).与E组比较,D组血浆IL-6、TNF-α浓度和肠组织MPO活性降低,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与D组比较,D+α-BGT组血浆IL-6、TNF-α浓度和肠组织MPO活性升高,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上调(P<0.05),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肠损伤,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切断迷走神经对艾灸调控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关节滑膜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耀;刘旭光;杨涵棋;杨馨;王兴丽;钟振东

    目的:探索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胆碱能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艾灸治疗假手术组,用福氏完全佐剂塑造RA疾病模型,运用颈部左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作为干预手段,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滑膜液TNF-α、IL-1、IL-6、HMGB1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RA模型组关节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RA模型组比较,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假手术组关节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无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治疗组比较,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显著增高(P<0.01),但艾灸治疗假手术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艾灸能抑制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液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RA滑膜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电针曲池、上巨虚对UC模型大鼠ChAT与α7nAChR等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璐佳;张泓;张雨辰;邓石峰;王珍珍;粟艳梅

    目的: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大肠经经合穴“曲池”、下合穴“上巨虚”后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α7 nAChR)表达的影响并对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合治内府”中“合”穴的相对特异性.方法:以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建立SD大鼠UC模型,曲池组与上巨虚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曲池穴和上巨虚穴,连续治疗10 d,末次治疗24 h后处死所有组大鼠,肉眼观察大鼠结肠溃疡评分,提取血清、结肠组织并制备标本,检测其ChAT,α7 nAChR,TNF-α的表达.结果: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溃疡评分、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1),ChAT,α7 nAChR表达明显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曲池组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1)、α7 nAChR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肠溃疡评分降低和ChAT表达升高均有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巨虚组溃疡评分、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ChAT、α7 nAChR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③与曲池组相比:上巨虚组溃疡评分、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1),ChAT、α7 nACh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①电针曲池、上巨虚均能降低UC模型大鼠结肠溃疡评分和TNF-α的表达,升高ChAT、α7 nAChR的表达,说明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NF-o、ChAT、α7 nAChR等来实现的;②比较而言:电针上巨虚的治疗作用优于曲池,说明“上巨虚”存在相对特异性;③本研究结果部分证实:“合治内府”中的“合”主要应指下合穴,其具体内涵仍需进一步研究.

  • K受体激动剂通过MAPK-ERK 1/2通路对术后认知功能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范红娜;段铭杰;孙莹杰

    目的 探讨K受体激动剂对体外循环(CPB)后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PB手术组(C组)、CPB+K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组(K组)、CPB+U50488H+K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组(NK组)及CPB+U50488H+MAPK-ERK1/2通路特异阻断剂(U0126)组(UK组),每组各12只.应用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F-κB-p65、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α7nAChR)、p-erk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C组NF-K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K组、NK组及UK组,且K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NK组及UK组海马组织中α7nACh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组;NK组及UK组 α7nAChR表达水平均低于K组;NK组大鼠α7nAChR表达水平低于UK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组、NK组及UK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阿片受体激动剂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与MAPK-erk1/2通路上调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可激活α7nAChR,抑制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减少炎症反应,从而降低CPB所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胆碱能抗炎通路及其在中医药抗炎效应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项水英;丛文娟;刘自兵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其以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及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为基础,可迅速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做出调控.研究发现,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激活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对其报道诸多,尤其是在中医药方面的研究,现就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定义、抗炎机制及中医药治疗对其影响进行综述.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新策略——胆碱能抗炎通路

    作者:张帆;徐军美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流后,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炎症及其介质可诱发、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证明与其关系密切.胆碱能抗炎通路是新发现的一条与神经免疫机制相关的抗炎通路,通过分泌乙酰胆碱,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胆碱能抗炎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张琴

    "胆碱能抗炎通路" 即通过刺激外周迷走神经或应用胆碱能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或拟胆碱药物烟碱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与体液抗炎通路相比,胆碱能抗炎通路反应时间非常短,它能够快速而直接地调节全身性炎症反应,抑制生物毒素的致死效应.其定义阐述了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为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就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近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葛根素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王明智;梅志刚;曾永保;刘晓洁

    目的 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方面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1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和尼古丁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葛根素,尼古丁组尾静脉注射尼古丁,预给药5d后,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即刻,α银环蛇毒素组尾静脉注射α银环蛇毒素.观察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海马区脑组织病变,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炎症因子含量.结果 尼古丁和葛根素均能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海马区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含量;α银环蛇毒素可阻断上述抗炎效应;尼古丁与葛根素抗炎效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完成的.

  • 胆碱能抗炎通路: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的可能调节机制

    作者:刘晓洁;梅志刚;王明智;曾永保

    我国每年有150万~ 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16 ~ 219)/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58 ~142)/10万人口,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有70%为缺血性脑卒中[1].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2,3],炎症反应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病理发展的始终,是导致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炎治疗能使脑梗死的治疗时间窗延长,为进一步康复治疗赢得宝贵时机.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神经免疫调节机制[4],该通路由迷走神经介导,能快速、持续地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或调节炎症反应,CAP的发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治疗带来了新的理论指导.本文从缺血性脑卒中与炎症的关系、CAP对炎症反应的调节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感染性休克兔模型治疗的研究

    作者:何正兵;肖军;汪涛;曾铭强;李金泽;李召辉

    目的 探讨药物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感染性休克兔早期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脂多糖(LPS)静脉注射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组(脂多糖组)、B组(烟碱治疗组)、C组(新斯的明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血气分析、动脉压监测及心输出量测定观测基础及给内毒素后实验动物的血液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参数变化.动态检测兔血清中TNF-α、IL-18的变化并行心、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LPS组比较,B、C组MAP显著升高(P<0.05);其中C组4 h时基本恢复到造模前水平(P<0.01).B、C组CO也明显增加(P<0.05).与A组比较,B、C组pH有升高趋势,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C组TNF-α明显下降(P<0.05),TNF-α的表达与心、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相关.结论 在兔模型中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有效治疗感染性休克,这将有可能应用于临床.

  • 烟碱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贾宝辉;徐宏平;张瑞星;李国荣;刘艳;付莉

    目的 探讨烟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开放法建立大鼠心肌MIRI动物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烟碱400 μg/kg组、烟碱200 μg/kg组和烟碱40 μg/kg组共5组(每组6只).观察心肌缺血区和梗死区面积、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烟碱400 μg/kg组心肌细胞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烟碱400 μg/kg组心肌组织较缺血再灌注组炎性改变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组大鼠4 h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烟碱400 μg/kg组4 h血浆TNF-α水平、200 μg/kg组和40 μg/kg组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大鼠4 h血浆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烟碱400 μg/kg组和200 μg/kg组4 h血浆IL-6水平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烟碱400 μg/kg组与40 μg/kg组血浆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碱作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后,明显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减小缺血面积,对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在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降低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

  •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对轻度颅脑爆震伤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高蕾;戴晶;刘颖;柳云恩;金红旭

    目的 探讨轻度爆震伤后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及kappa阿片受体特异性激动剂U50488对其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S组)、爆震伤模型组(b-TBI组)和U50488干预组(b-TBI+ U50488组),每组20只,各组再分为伤后ld、3d、7d及水迷宫组四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自制爆震伤自动发生装置制作轻度颅脑爆震伤小鼠模型,U50488干预组小鼠造模前15 min给予U50488(10mg/kg)腹腔注射.空白组及b-TBI组小鼠造模前15 min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高迁移率蛋白家族(HMGB-1)、白细胞介素-1(IL-1)、胆碱能抗炎通路相关蛋白α7nAChR表达变化.应用水迷宫逃避潜伏期长短及mNSS评分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TBI组小鼠mNSS评分更高,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更长(P<0.05),中枢神经系统IL-l、HMGB-l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b-TBI组比较,U50488干预组小鼠mNSS评分明显下降,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小(P<0.05),IL-1、HMGB-1表达降低,而胆碱能抗炎通路相关蛋白α7nAChR表达增加(P<0.05).结论 ①轻度颅脑爆震伤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并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②kappa阿片受体的激活可以对爆震伤后小鼠的认知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及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相关.

  • 电针小海与下巨虚穴对DU模型大鼠ChAT及α7 nAchR的影响

    作者:邓石峰;许明;倪伟;张雨辰;杨璐佳;张泓

    目的:观察电针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模型大鼠小海、下巨虚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血清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及十二指肠组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euronal acetylcholine receptorsα7,α7 nAchR)等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合治内府”中“合”穴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小海组(C组)和下巨虚组(D组),每组10只。于大鼠右臀部皮下部注射10%盐酸半胱胺建立大鼠DU模型,造模成功后,C组电针小海穴,D组电针下巨虚穴。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溃疡并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 TNF-α表达,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量大鼠血清中ChAT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α7 nAchR的表达。结果造模后,B组、C组和D组大鼠十二指肠溃疡评分较A组显著增高(均P<0.01),C组、D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均P<0.01),且D组显著低于C组(P<0.01)。B组TNF-α表达较A组显著增高(P<0.01),C组、D组TNF-α显著低于B组(均P<0.01),且D组显著低于C组(P<0.01)。C组ChAT表达较B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ChAT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1),且高于C组(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α7 nAchR表达显著增高(均P<0.01)。各组ChAT与α7 nAchR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444,P=0.007)。结论电针小海、下巨虚均能降低DU大鼠血清中十二指肠溃疡评分及TNF-α的表达,升高血清中ChAT与十二指肠组织中α7 nAchR的表达,说明电针对十二指肠溃疡产生治疗作用有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等来实现的,其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产生抗炎作用来完成的。D组效果优于C组,提示下巨虚存在相对特异性。

  • 胆碱能抗炎通路对肝脏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欢欢;唐翠兰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调节免疫系统的一种神经生理机制,其在脾脏、肝脏和胃肠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通过乙酰胆碱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控制炎性反应.肝脏的天然免疫紊乱常导致肝脏炎性细胞的产生增多,引起慢性炎性反应,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和其他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表面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相互作用,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防止组织损伤.此文综述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炎性反应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

  • 治疗炎性疾病的新靶点——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作者:陈基快;倪敏;沈甫明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其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特异性激动α7nAChR能够有效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本文综述了α7nAChR在炎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拟为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思路.

  •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曹腾波

    目的 观察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剥离左肺门和左侧迷走神经;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左肺门但不刺激左侧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电刺激组(VNS组),阻断左肺门并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在夹闭肺门前(T0)、肺门阻断开放前5 min(T1)、再灌注1 h(T2)、再灌注2 h(T3)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1.5 mL,行血气分析后,离心取上清液(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水平.处死大鼠后留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干湿重比(W/D)、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假手术组T3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0.05),IR组和VNS组T11至T3时间点的paO2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和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IR组和VNS组T2、T3时间点的paO2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5),VNS组T2、T3时间点的paO2均显著高于IR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假手术组、IR组和VNS组T1至T3时间点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IR组和VNS组T1至T3时间点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5);VNS组T1至T3时间点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IR组和VNS组的肺W/D、肺组织MDA含量,以及SOD、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VNS组的肺W/D、肺组织MDA含量,以及SOD、MPO活性均显著低于IR组(P值均<0.05).结论 左肺门阻断和开放可以导致LIRI,迷走神经电刺激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来减轻炎性反应,进而产生肺保护作用.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通过迷走神经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夏凡;嵇富海;张娟;孟晓文;彭科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是否通过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心肌产生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单侧迷走神经切断术(unilateral vagotomy,VG)+I/R组(V组)、Dex+I/R组(D组)、VG+Dex+I/R组(VD组).Dex经颈静脉泵注1μg/kg 10 min,0.7μg·kg-1·h-115 min.I/R模型为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恢复灌注120 min.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量,伊文氏蓝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双染色法测定心肌缺血和心机梗死面积.结果 与I/R组比较,D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心肌组织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下调(P<0.05),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VD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Dex预处理通过迷走神经减轻I/RI的炎症反应,从而对大鼠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 联合应用α7nAChR激动剂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崔昕龙;王世玉;薛富善;杨桂珍;刘亚洋;李慧娴;廖旭

    目的 探讨特异性 α7亚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subunit-containing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联合应用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特异性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后处理组(P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L组)、联合应用PNU282987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P+L组).监测I/R期间的HR和MAP,并计算HR和SBP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作为心肌氧耗指数.再灌注120 min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myocardial-bound creatine kinase,CK-MB)、TNF-α、IL-6、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浓度;采用伊文氏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ion size,IS).结果 与C组比较,IPC组、P组、L组和P+L组的血清cTnI和CK-MB浓度以及IS明显降低(P<0.05);与IPC组比较,P组、L组和P+L组血清cTnI和IS明显升高(P<0.05);与P组和L组比较,P+L组的血清cTnI和CK-MB浓度以及IS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血清TNF-α浓度在C组、IPC组和L组明显增高(P<0.05),IL-6和HMGB1浓度在C组、IPC组、P组和L组明显增高(P<0.05);与C组比较,血清TNF-α、IL-6和HMGB1浓度在IPC组、P组、L组和P+L组明显降低(P<0.05);与IPC组比较,血清TNF-α、IL-6和HMGB1浓度在P组和P+L组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血清TNF-α、IL-6和HMGB1浓度在L组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血清TNF-α、IL-6和HMGB1浓度在P+L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联合应用α7nAChR激动剂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产生更强的心肌保护作用,但不增强炎症抑制作用.

  • 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兰他敏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光;李建国;余追;邹捍东;周青山

    目的 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兰他敏对脓毒症大鼠黏膜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即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CLP+加兰他敏组,迷走神经切除+CLP+加兰他敏组,迷走神经假切除+CLP+加兰他敏组,其中CLP组行盲肠结扎穿孔制备脓毒症模型,Sham组仅做开腹处理,加兰他敏于CLP模型制备成功后1h行腹腔给药(5 mg/kg),右侧迷走神经切除于CLP模型制备前3d.各组于术后12h处死动物,取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水平,无菌取肠系膜淋巴结、脾、肝脏检测细菌移位情况,苏木精-咿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并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单独设组观察各组动物一般情况及72 h生存率. 结果 CLP组大鼠生存率较Sham组明显降低(20%vs 100%),肠黏膜损害、血清内毒素及各脏器细菌移位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61.1% vs11.1%,P<0.05).加兰他敏治疗可显著改善CLP大鼠生存率(80%)、改善肠黏膜损伤,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及细菌移位(27.8%vs 61.1%,P<0.05).行迷走神经切除后,CLP大鼠对加兰他敏治疗无反应. 结论 加兰他敏可降低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减轻肠黏膜损害,降低其死亡率,该作用可能系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而发挥作用.

115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