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刘淑平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住院病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患者医院真菌感染112例,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与胃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老龄化、化疗及危重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替代治疗等诱因密切相关.结论:临床医生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有高度认识,对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进行实验室监测,这对制定实时的防治方案,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二重感染不良后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 38例患者感染丝状真菌的临床调查

    作者:张乐研;闫丽红;杨蕙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感染丝状真菌临床分布特点,为真菌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丝状真菌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调查确认38例丝状真菌感染,有50%菌株分离自痰液标本,表明呼吸道感染占主导;其次是耳内和眼角膜感染,分别占28.95%和13.16%.丝状真菌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呼吸科、高干科、眼科及耳鼻喉科.检出的菌种为曲霉菌属和毛霉菌,以及部分链格孢菌和镰刀霉菌等.结论 丝状真菌感染涉及感染部位和病原种类较多,诊治难度大,应加强丝状真菌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技术培训.

  • 血液病房患者真菌感染监测与消毒管理

    作者:江雅;王晓珍;李清

    目的 研究血液病房真菌感染与消毒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血液病房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制定消毒防护措施.结果 共调查某医院血液病房76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78例,感染率为10.20%.从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真菌61株,白色念珠菌占49.18%,热带念珠菌占13.11%,曲霉菌占9.84%.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构成比为57.69%,其次是口腔感染.结论 血液病房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高,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患者内源性感染灶及交叉感染,加强消毒隔离是重点防控对策.

  • 靶向治疗新生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诗雯;王小花;于红;宋章永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其引起的隐球菌病主要发生在患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隐球菌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传统治疗药物选择性较低,容易导致菌株耐药性的出现,因此新型治疗方案成为迫切需求.本文综述了新生隐球菌的临床感染发生、主要致病毒力因子、荚膜的合成机理及靶向治疗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诊断和治疗隐球菌病提供依据.

  •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荣华;张晓娟;粱丽杰;石瑞平

    目的 探讨分析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伏立康唑组及两性霉素B组,每组各47例,伏立康唑组给予伏立康唑配合一般支持治疗;两性霉素B组给予两性霉素B配合一般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真菌感染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伏立康唑组为72.34%,两性霉素B组为53.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两性霉素B组为44.68%,伏立康唑组为21.28%,伏立康唑组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总有效率较高,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对肺侵袭性真菌病的 诊断价值

    作者:李璐;柳楠楠

    目的 探讨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对肺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拟诊为肺侵袭性真菌病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非感染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血清(1,3-β)-葡聚糖(1,3-beta-D-glucan,G test)进行检测.观察上述指标对肺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清GM、BALF GM和血清G试验实验结果高于对照组(t=-7.390、-16.462、-84.653,P<0.001);血清GM、BALF GM和血清G试验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肺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WBC、NEU%和CRP水平与血清GM、BALF GM和血清G试验单相和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正相关.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对肺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张菁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这对IFI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真菌常规检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改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日趋重要,将为更加快速、高质量筛选临床标本提供可能.

  • 侵袭性真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林松;张睢扬

    近十多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数量的增多,广谱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等因素的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日益增多.目前IFI已经成为各器官深部真菌严重感染之一,勿庸质疑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会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在近几年里,真菌抗原和基因组DNA检测技术的更新是诊断方面的进步,而一些抗真菌药物也有了发展,如两性霉素B的脂类抑制剂、新一代咪唑类和棘球白素类等.本文就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这两大方面进行了综述.

  • 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覃事鹏

    目的:探讨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 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60例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者均有发热伴咳嗽(咳少量白痰)不同程度胸闷,其中48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均送痰培养,连续2次培养出白假丝酵母菌者25例,曲霉菌者35例,均胸片示双肺呈斑点,云絮状改变,27例CT有结节样改变,所有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33例死亡,27例症状改善。结论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在感染早期应结合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和微生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 伊曲康唑防治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现状调查及合理性评价

    作者:胡晓丽;郝东升;胡军

    目的:调查伊曲康唑在预防及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方面的运用,据此研究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132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防治侵袭性真菌病,对比两组调查结果和防治结果.结果:血液病患者发病率高为急性白血病(50%),发病率低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肉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各0.76%);在诊断驱动治疗率、曲霉菌属感染率、目标治疗率、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方面,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氟康唑药物,伊曲康唑在防治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方面更有优势.

  • 哈尔滨某医院住院患者无菌部位侵袭性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

    作者:王皓旻;郭大文

    目的 探研无菌部位侵袭性真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2 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鉴定,ATB FUNGUS 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计12 521例无菌部位标本共分离到真菌293株(2.3%),前四位分别是白念珠菌(30.7%),近平滑念珠菌(19.1%),热带念珠菌(18.4%),光滑念珠菌(8.5%).主要来自ICU(51.2%).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88%),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80%).白念珠菌检出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应重视菌种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作者:王卫萍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易被原发病或继发细菌、病毒感染的表现掩盖,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传统的真菌培养阳性率较低,即使阳性有时也难以确定是定植、污染或感染,加以一些真菌鉴定较为困难.

  • 重症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作者:陈欣;高天巍;余晓婷

    目的:调查重症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分析不同感染特征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0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并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62例作为感染组,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医疗费用,调查感染组患者真菌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生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多,占70.97%;真菌感染占29.03%,11.29%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检测到多重耐药菌占45.16%;病死率为11.29%。感染组的治疗费用、住院费用、诊断费用和药费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中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治疗费用、住院费用和药费均高于同组未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P<0.05);感染真菌患者的治疗费用、住院费用和药费均高于同组未感染真菌患者(P<0.05)。结论 ICU内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疗费用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者治疗费用、住院费用和药费方面的医疗支出明显增加。

  •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黎新桂

    随着广谱抗生索、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导管插管的普遍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明显增多,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IFI的病原菌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属组成.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显得格外重要.

  • 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101例

    作者:关建民;桑艳芳;徐华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情况.方法 回顾101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离到真菌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80%;真菌种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34.65%.结论 应当高度重视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通过加强对真菌的检测和分析对指导临床预防性和经验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 血液病
  • 临床侵袭性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根平

    目的:分析侵袭性真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治疗和控制真菌性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VITEK鉴定系统及YBC鉴定卡进行鉴定;耐药性分析采用ATB Fungus2 INT药敏试验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274株侵袭性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1.3%,克柔念珠菌占0.8%,热带念珠菌占25.2%,近平滑念珠菌占3.8%,光滑念珠菌占3.1%,曲霉菌占3.0%,其他占2.8%。致病菌株对伊曲康唑和酮康唑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7%~13.5%和0.3%~41.4%;对益康唑和咪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6%~52.1%和9.2%~78.2%;白色念株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0.3%~9.2%。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例,在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建议临床尽量选择两性霉素B等低耐药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咪康唑和益康唑治疗。

  •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明波(综述);韦良宏(审校)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中常见的机会感染,也是感染艾滋病患者就诊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手段有限、病死率与致残率高,早期、特异的诊断对于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以培养、病理方法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仍然是金标准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以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等为代表的早期血清学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以检出率高和特异度好为特点也使其成为研究热点。这些技术也迅速被应用于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检测,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 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84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罗光明;熊福;戴晓天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西南医院呼吸内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78例,均给予伏立康唑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微生物指标,并对该药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伏立康唑对真菌感染的清除率为83.33%,治愈率为38.46%,总有效率为92.31%;不良反应有失眠16例(20.51%),抑郁3例(3.85%),眩晕6例(7.69%),转氨酶升高4例(5.13%),恶心呕吐4例(5.13%),血压升高2例(2.56%),球结膜水肿1例(1.28%),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伏立康唑为新型抗真菌药物,是目前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较佳临床药物,具有疗效高、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侵袭性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的评述

    作者:宋章永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急剧上升趋势.侵袭性真菌感染时会引起宿主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来清除病原体,其中固有免疫应答在识别侵袭性真菌抗原、清除病原体和介导适应性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而近期研究证实适应性免疫在应答真菌感染时发挥着不可缺失的功能.一方面侵袭性真菌采取多种策略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特异免疫细胞识别病原体并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来维持宿主免疫平衡和避免机体病菌的发生.为更深入的认识侵袭性真菌感染宿主引起的免疫应答和免疫逃避造成的侵袭性真菌病,本文对侵袭性真菌感染和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研究现状作一评述.

  • 战创伤中常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刘媛;王文博;邹自英;熊杰

    战场上的创伤性损伤具有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较高风险,在过去十年中,大部分研究和报告都集中于战创伤的细菌感染和护理.近年来,战创伤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已成为战创伤感染的重要部分.我国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近些年关于战创伤真菌感染的报道几乎没有.笔者对美军战创伤中IFIs的流行病学、感染风险因素、临床真菌学诊断、临床管理与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军未来军事行动中战创伤IFIs的防治提供参考.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