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阿片类药物对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用量及大脑皮质抑制速度和抑制程度的影响

    作者:张国华;孙莉

    目的 探讨不同阿片类药物对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用量及大脑皮质抑制速度和抑制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年龄为18~ 60岁、拟全身麻醉下行乳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P组(异丙酚)、FP组(芬太尼+异丙酚)、SP组(舒芬太尼+异丙酚)和RP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芬太尼2μg/kg、舒芬太尼0.2μg/kg和瑞芬太尼2μg/kg,而后给予持续静脉滴注异丙酚100mg/min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大脑皮质抑制状态.记录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和BIS值、BIS值达到60的时间(BIS60)、BIS低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并计算各组异丙酚的用量,同时分析异丙酚用量与BIS低值的相关性.结果 3组阿片类药物/异丙酚组合的意识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组:93±14s;FP组:76±11s;SP组:62±10s;RP组:72±14s),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均明显增高(P组:57 ±6;FP组:80±5;SP组:81±2;RP组:80±3)(P组与FP、SP、RP组相比较,P均<0.05);SP组BIS60的时间(83±14s)明显短于FP组(96±11s)和RP组(95±13s),SP组BIS低值(40±3)明显高于FP组(32±3)和RP组(30±3),SP组异丙酚用量(1.64±0.42mg/kg)明显低于FP组(1.99±0.24mg/kg)和RP组(1.99±0.53mg/kg)(SP组与FP、RP组相比较,P均<0.05);异丙酚用量与BIS低值在SP组(r=-0.98)、FP组(r=-0.99)和RP组(r=-0.99)组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以BIS作为大脑皮质抑制状态的监测指标时,达到意识消失剂量的芬太尼/异丙酚、瑞芬太尼/异丙酚和舒芬太尼/异丙酚3种组合相比较,舒芬太尼/异丙酚组合对大脑皮质的抑制速度较快,但对大脑皮质的大抑制程度较低.提示阿片类药物与异丙酚联合诱导时,不能通过患者意识消失的速度来预测可能达到的大镇静深度.

  • 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期间BIS对不同年龄结肠癌患者意识状态的预测

    作者:魏双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对结肠癌患者意识状态变化的预测及不同年龄对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结肠癌手术患者40例临床资料,按照年龄不同进行分组,年轻组(40~64岁,A组)和老年组(65~85岁,B组),每组20例,按咪达唑仑效应室靶浓度(Ce)分阶段实施TCI,采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意识状态变化.记录每次评分前即刻的BIS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BIS预测镇静深度的概率(Pk),通过Pk评价BIS对意识状态的预测效果.结果 随着咪达唑仑Ce增加,两组患者BIS逐渐降低,两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A组为(61.6±7.9),B组为(72.9±5.9).Ce:A组为(69.8±8.9)μg/L,B组为(53.3±9.4)μg/L.同一镇静评分(OAA/S4-1)时,B组的BIS值明显高于A组(P<0.01).两组BIS对于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Pk):A组为(0.883±0.034),B组为(0.819±0.02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CI期间两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与基础值比较,当OAA/S评分降至2分以下时,血压下降(P<0.05).结论 咪达唑仑TCI期间、BIS能预测意识状态的变化,且对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的预测相当.

  • 维拉帕米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春雷;皮铎波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中使用维拉帕米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静脉全麻择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常规诱导及建立气腹时予以维拉帕米5 mg静脉缓慢滴注;对照组则予以常规诱导,两组术中均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50,并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麻醉期间治疗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术中血压、心率控制较对照组平稳.拔管后患者躁动例数无明显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中知晓.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麻醉中应用维拉帕米能降低患者静脉麻醉药用量,稳定术中循环,减少伤害性刺激.

  • 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邓辉铃;刘文养;彭思进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68例行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BIS指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与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实施全身麻醉),各84例。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拔管后平均动脉压(MAP)为(10.43±0.31)kPa、血氧饱和度(SpO2)为(96.13±0.84)%、心率(HR)为(105.33±12.75)次/min、丙泊酚用量为(1.21±0.43)mg/kg、苏醒时间为(3.27±0.11)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94±0.47)kPa、(97.69±0.17)%、(117.54±14.37)次/min、(1.79±0.86)mg/kg、(6.84±0.25)min、10.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指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且患儿苏醒更快,不良反应更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不同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组合对大脑皮层抑制速度和程度的影响

    作者:张国华;孙莉

    目的:探讨不同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组合对大脑皮层抑制速度和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乳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将其分为四组:P组(异丙酚)、F1组(芬太尼1μg/kg+异丙酚)、F2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和F3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麻醉诱导时P组给予生理盐水和异丙酚,其余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芬太尼(1μg/kg、2μg/kg、3μg/kg)和异丙酚,异丙酚的输注速率为100mg/min,患者意识消失后停止输注异丙酚。记录从异丙酚输注开始至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和意识消失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BIS值达到60的时间(BIS60)、BIS低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并计算各组异丙酚的用量。结果与P组相比较,F1、F2和F3组意识消失时间缩短、异丙酚用量减少,意识消失时的BIS值明显增高;F1组意识消失时间和异丙酚用量明显超过F2和F3组,但其BIS60的时间却明显快于后两组,三个芬太尼组BIS低值及其时间基本相似。结论不同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组合对大脑皮层的抑制速度随芬太尼剂量的增加而呈现减缓趋势,但对大脑皮层的大抑制程度相似。这说明BIS监测不能及时反映小剂量芬太尼所产生的意识变化程度,并且具有滞后现象,临床中应该予以警惕。

  • 脑电双频谱指数在老年髋部大手术静脉全麻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作者:黄艳;钟华;熊理锋;梁欣;陈晓文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仪在老年髋部大手术静脉全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老年髋部大手术静脉全麻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指数,采用BIS监测仪监测患者的脑电双频谱指数,记录术前(T0)和麻醉后2 min(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共5个时点的BIS值和麻醉深度指数,以及BIS值与术后谵妄评分的关系.结果:不同的镇静/警觉评分中0~5分的BIS值和麻醉深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0、T1、T2、T3、T4的麻醉深度指数与BI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Pearson相关分析,MDAS评分与麻醉深度指数均呈正相关(r=0.658,P=0.001),MDAS评分与BIS呈负相关(r=-0.624,P=0.002).结论:BIS监测仪在老年髋部大手术静脉全麻中的应用可以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 BIS监测个体化丙泊酚TCI应用于Ⅲ度烧伤患者中的优势分析

    作者:喻茶秀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个体化丙泊酚靶浓度控制输注(TCI)应用于Ⅲ度烧伤患者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Ⅲ度烧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BIS组,每组各39例,均择期行切痂术,且以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麻醉.对照组依照心率、血压调整TCI,BIS组则在BIS监测下调整丙泊酚TCI.观察两组麻醉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5 min(T2)、手术开始10 min(T3)、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总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SBP与DBP不同时刻、组间和交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2与T4外,对照组组内每两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IS组组内每两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T0外,BIS组的MAP、HR、SBP与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IS组总丙泊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BIS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监测个体化丙泊酚TCI应用于Ⅲ度烧伤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麻醉风险,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苏醒迅速.

  • 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时脑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镇静深度监测准确性比较

    作者:邹亮;权翔;林思芳;田首元;王丽萍;叶铁虎

    目的 比较脑状态指数(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咪唑安定镇静深度监测方面的准确性.方法 以20例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从30 ng/ml开始,达到效应室平衡后,继续增加靶浓度(每次增加10 ng/ml),直到挤压斜方肌有反应,即镇静评分(OAA/S)1级.每次达到平衡后评价OAA/S,整个镇静过程中同时监测BIS和CSI.计算BIS、CSI预测不同OAA/S分级的预测概率(Pk),采用概率分析计算受试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LVC)及意识消失(LOR)时的BIS05、BIS50、 BIS95和CSI05、CSI50、CSI95 .结果 在整个镇静过程中,BIS 和CSI 均与OAA/S有较好的相关性,随镇静程度加深,BIS与CSI 都呈进行性下降.用于预测LVC时,BIS和CSI的 Pk值分别为 84%和74%;用于预测LOR时,BIS和CSI的Pk 值分别为79%和68%.出现LVC时,BIS05、BIS50和BIS95分别为85.5、60.6和35.7,CSI05、CSI50和CSI95分别为82.2、65.2和30.3;出现LOR时,BIS05、BIS50和BIS95分别为79.7、47.6和15.6,CSI05、CSI50和CSI95分别为75.9、43.4和11.0.结论 在靶控输注咪唑安定镇静时,BIS与CSI都与镇静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且都能预测LVC和LOR,但BIS的预测能力优于CSI.

  • 小儿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的评价

    作者:周丽萍;张亚军;贾乃光

    目前,多种由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衍生的麻醉深度监护仪被应用于临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熵指数(entropy,En)、伤害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 ARX index,AAI)被证明都能随着麻醉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与麻醉药剂量有可靠的相关性.

  • 脑电双频谱指数在ICU机械通气镇静中应用分析

    作者:周飞虎;宋青;王秀英

    目的 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监测镇静水平,观察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9月~2006年1月ICU病房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每组患者持续微量泵泵入异丙酚和咪唑安定.Ⅰ组患者使Ramsay评分在2~3级,Ⅱ组患者使Ramsay评分在3~4级,分别记录BIS值,并注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Ⅰ组、Ⅱ组BIS值分别维持在70~80、60~70,此时异丙酚用量分别为(8.91±2.52)、(11.72±3.43)μg/(kg·min),咪唑安定用量(0.31±0.10)、(0.35±0.09)μg/(kg·min);与镇静前相比,Ⅰ组患者镇静后平均动脉压(MAP)由(9.37±1.28)kPa[(70.28±9.61)mmHg]降至(9.25±1.50)kPa[(69.41±11.25)mmHg],心率(HR)由(95.2±12.8)次/分增至(97.4±11.9)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患者镇静后MAP由(9.67±1.20)kPa[(72.52±8.96)mmHg]降至(8.50±1.14)kPa[(63.77±8.53)mmHg],HR由(91.7±8.9)次/分增至(99.2±9.3)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BIS值监测,能客观反映患者的镇静深度,根据机械通气治疗时不同患者病情要求,做到适量应用镇静剂,减少由于镇静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 合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低诱导剂量和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孙宏伟;于玲;冯艺;杨拔贤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低诱导剂量的影响和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选择60例妇产科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诱导前治疗组按照右美托咪定0.1 μg/(kg·min)速度泵入并持续10 min;10 min后改为0.4μg/(kg·h)的速度输注,至麻醉插管后1h,观察结束;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in后,两组均以0.4mg/(kg·min)的速度泵注丙泊酚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且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在40~60时,记录丙泊酚的使用量.恒速输注丙泊酚基础上,给予芬太尼、罗库溴后2 min行气管内插管.记录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分)值、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BIS值.记录时间点为给药前(基础值)及给药后5、10 min和睫毛反射消失时、插管前、置入喉镜时及插管后1、3、5 min时.结果 OAA/S评分和BIS值在用药后5、10min,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睫毛反射消失时、插管前、置入喉镜时及插管后1、3、5 min时,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用右美托咪定后5、10 min时以及在插管前,治疗组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意识消失且BIS值在40~60时异丙酚的低诱导剂量在治疗组为(88.00±25.91) mg,对照组为(117.33±25.45) mg,治疗组异丙酚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4.423,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低异丙酚的低诱导剂量,维持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但对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 心率变异性复杂度分析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在监测全身麻醉时的相关性

    作者:刘家鹏;申岱;贾晓宁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复杂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探讨复杂度和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30例全身麻醉病人,测定麻醉前(T1)、诱导插管(T2)、术中(T3)、苏醒(T4)4个时间点各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复杂度变化.结果:HR在T2、T3和T4较T1值升高(P<0.01或0.05).MAP在T2时较T1值降低(P<0.05),T3和T4较T1值升高(P<0.05),而T3和T4相比变化较大(P<0.01).BIS值在各时点较T1值下降明显(P<0.01),其中T4较T1略下降(P<0.05),T3与T2时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T4较T3明显升高(P<0.01).复杂度值的T1值均大于各个点(P<0.01或0.05),其T4较T2和T3时升高(P<0.05),T3较T2时升高(P<0.05).结论:作为心率变异性非线性指标的复杂度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但其与BIS并无相关性.

  • 心率变异性近似熵分析法与脑电双频谱指数间的相关性

    作者:周芳;申岱;刘家鹏;贾晓宁;李佩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近似熵分析法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全身麻醉病人测定麻醉前(T1)、诱导插管(T2)、术中(T3)、苏醒(T4)4个时间点各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近似熵(ApEn)变化.结果:HR在T2、T3和T4均较T1值升高(P<0.01~0.05).MAP在T2时较T1值降低(P<0.05),T3、T4较T1值升高(P<0.05),而T4比T3明显升高(P<0.01).BIS值在麻醉后各时点均较T1值下降明显(P<0.01),其中T4也较T1下降(P<0.05),T3与T2时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T4较T3明显升高(P<0.01).近似熵值的T1值均大于其他各时点(P<0.01~0.05),其T4较T3时点升高(P<0.01),T3较T2时点降低(P<0.05).结论:作为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指标的近似熵分析法,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但其与BIS并无相关性.

  •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异丙酚复合七氟醚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胡颖珺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七氟醚在全麻中监测麻醉深度的意义.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2例,ASAⅠ~Ⅱ级,实施异丙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监测围手术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变异性(HRV)、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 本组患者入室清醒时的BIS为91.25,麻醉诱导后开始下降,波动于41.62~65.35,自麻醉诱导至拔管时的BIS值均明显低于诱导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HRV自麻醉诱导至拔管时各时间点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异丙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血压、心率、脑电双频谱、Sp(O2)、HRV监测下维持循环稳定,获得满意的全身麻醉深度.

  • 脑电双频谱指数用于小儿脑瘫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

    作者:王颖燕;李雄伟;刘国凯;张捷;王磊;昝京伟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IS监测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麻醉过程中采用BIS监测,BIS值维持在45~55;B组无BIS监测,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调节麻醉深度.观察2组患儿在手术前、电刺激前、电刺激时和电刺激后的HR、MAP变化,以及拔管时间、用药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比B组电刺激时患儿HR、MAP更加平稳,用药量少,拔管时间短(P均<0.05).结论 BIS在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应用增加了麻醉的可控性,对循环影响小,用药量减少,苏醒快,是小儿麻醉过程中安全有效的监测手段.

  • 老年人脑电双频指数、咪达唑仑血药浓度与镇静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艳;蒋建渝;许川雅;耿秋明;吴新民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病人椎管内麻醉后用咪达唑仑镇静,脑电双频谱指数、咪达唑仑血药浓度和镇静深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44例ASA I~Ⅱ级择期手术病人,不用术前药.分为老年组(61~82岁)和年轻组(19~43岁),每组22例.为尽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采用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靶浓度从50ng/ml起渐增,直至病人对轻推无反应(意识消失),每个浓度维持15min.连续记录EEG参数.在每一稳态血药浓度末,记录BIS、95%SEF,桡动脉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达唑仑血药浓度),并评定镇静深度(OAA/S评分法).用Spearman's等级相关进行相关分析,并计算预测概率(Pk)值.结果两组BIS(r=0.935~0.955)与镇静水平的相关性优于血药浓度(r=-0.849~-0.870)和95%SEF(r=0.503~0.571).BIS的Pk值高(0.942~0.972).在同一镇静评分(OAA/S 4~1)时,老年组BIS值明显高于年轻组(P<0.01),而血药浓度低于年轻组.结论 BIS在监测咪达唑仑镇静水平及预测意识消失方面有重要价值.在同一镇静评分时,老年人BIS值高于年轻人.

  • 脑电双频谱指数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廖小杰;涂远艳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进行靶控输注异丙酚 BIS 监护,观察组进行靶控输注异丙酚 BIS 反馈调控。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压变化、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BIS 值、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异丙酚的使用总量、拔管时间、平均动脉压、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的心率、BIS 值、脉搏氧饱和度、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随着BIS 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 BIS 值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的 BIS 值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BIS 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复苏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结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邱秋英;侯芝琦;宋泽林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结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于麻醉诱导前15 min 按照0.5μg/kg 剂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9例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两组均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意识消失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比较两组诱导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60的时间及成功插入喉罩时七氟烷浓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观察组患者意识消失时 MAP 无明显变化,HR 低于麻醉前;对照组患者意识消失时 MAP 低于麻醉前,HR 无明显变化。观察组诱导时 BIS <6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成功插入喉罩时七氟烷浓度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插入喉罩时体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插管时七氟烷吸入浓度和体动发生率,值得推广。

  • 气管插管和喉罩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

    作者:李海红;周京利;王汝敏;潘宁玲;马亚群

    目的 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观察气管插管和喉罩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Ⅰ组为气管插管组,Ⅱ组为喉罩组;观察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前(T1)、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时(T2)、腹腔镜置入时(T3)、手术进行30 min时(T4)、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4分时(T5)6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BIS值以及异丙酚和阿曲库胺的用量,并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和喉罩时患者的反应和麻醉清醒时间,即停用异丙酚至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达4分时的时间.结果 Ⅰ组与Ⅱ组比较在T2、T4 时点Ⅰ组的SBP、DBP、HR明显高于Ⅱ组(P<0.05),但各时点2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异丙酚和阿曲库胺的实际用量明显少于Ⅰ组( P<0.05).Ⅰ组比Ⅱ组清醒时间显著延长,且有6例有体动和呛咳反应(P<0.05).2组患者手术顺利,无麻醉并发症和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应用喉罩通气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效果良好,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可减少麻醉药物的过量使用,患者更舒适且苏醒迅速.

  • 吸入麻醉对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影响评价

    作者:谢秋媚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恢复及麻醉加深过程中,采取吸入麻醉对认知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手术过程中采取吸入麻醉方式的老年患者,通过自行定制的智能量表筛选出认知功能减退者和认知功能正常者各50例,使用七氟醚采取吸入式麻醉方式进行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结果: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时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麻醉期间,认知功能减退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水平高于正常患者,为今后临床上麻醉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126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