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脑膜网状切开在急性脑肿胀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文化;张波;庄会林

    目的:分析硬脑膜网状切开在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硬脑膜网状切开治疗;55例传统大骨瓣切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结果:研究组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重残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脑膜网状切开在脑外伤手术中应用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重残程度。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冯莉娜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外伤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在舒芬太尼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术后15 min和60 min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康复护理用于脑外伤术后患者后遗症康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兴珍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对其后遗症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均等方式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后遗症康复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康复护理利于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可临床推广应用.

  • 探析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梁洪磊

    目的 探讨脑外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脑膨出患者40例,并对脑膨出形成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对其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本次研究中,以迟发性颅内血肿所致急性脑膨出为常见(45.00%),其次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5.00%)、广泛性脑挫裂伤(20.00%);40例患者经术中对症治疗后,共50.00%术后恢复程度为Ⅳ级或Ⅴ 级,其中以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术后预后效果差(50.00%),其次为迟发性颅内血肿.结论 在条件允许时,应积极实施颅脑CT复查,对急性脑膨出原因进行明确,并通过降颅压、二次手术血肿清除等对症治疗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从而促进其预后改善.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探讨

    作者:黄娜;李振林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并进行脑外伤手术的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患者42例。舒芬太尼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瑞芬太尼组患者则使用瑞芬太尼麻醉。在麻醉后比较患者的机体指标、麻醉生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中患者的麻醉生效时间短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瑞芬太尼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应用于脑外伤手术时,相比瑞芬太尼麻醉生效时间更快,持续时间更好控制,并在维持血流动力学作用和心率上有更稳定的优势,麻醉后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脑外伤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7例分析

    作者:吕松林;孙守成

    脑外伤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脑组织急性肿胀(APCS)比较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往往导致死亡.现将7例该类型病例报道如下.

  • 自制头圈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蔚蔚

    急诊脑外伤的病人一般病情紧急、出血比较多.手术中的头圈经常会沾上血,术后处理稍微麻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从2010年开始在150例急诊脑外伤的病人中使用自制头圈,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物品准备破损的手术敷料,拆成规格为50 cm×70 cm;1卷绷带.2 使用方法将拆好的敷料四折后围成一个圈,用绷带固定成圆圈.将做好的头圈放于病人头下,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使用完后直接丢弃.

  • 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对比

    作者:卞惟炜

    目的:比较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将在某院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4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进行手术前,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结果:在进行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麻醉效果维持的时间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进行脑外伤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均可以确保患者在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但用舒芬太尼对此类患者进行麻醉,可有效地缩短其进行气管插管的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

  • 重度脑外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麻醉处理

    作者:侯立仁;周文科;王更富;梁效安

    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对21例重度脑外伤病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指导麻醉处理和手术前后的外科治疗,结合同期的血气分析,探讨其麻醉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8~61岁,均为单纯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9例,多发颅内血肿4例,原发脑干损伤2例,术后2周内死亡5例。  对照组选择68例输血体检者作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对照值来自本院神经外科对12例健康成人所作的漂浮导管检查。1.2 方法 于手术前2~3小时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四腔漂浮导管(F4)。监测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TPR),30分内连测3次,取平均值记录。同时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麻醉前测桡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监护测心率(HR)。全部采用插管全静脉麻醉,全麻诱导:安定5~10mg、芬太尼8~10μg/kg、潘龙6~8mg,手术开始后,同上述方式作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测定并记录。数据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仪器采用西门子730心电压力监护仪,热稀释法测心输出量。瑞士产ComoactI型血气分析仪。2 结果  术前HR、CVP、MAP、PAP、PCWP、CO、CI、TPR,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MAP、CVP增加明显(P<0.01)麻醉后由于颅压下降和过度换气,HR、MAP、PAP、TPR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见表1。术前PCO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O2、pH值、BE值、HCO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麻醉后pH值、BE值、PO2、PCO2较前明显好转。见表2。

  • 介绍一种应用可吸收缝线的颅骨成形术

    作者:陈涛;楮荣涛;蒋鑫彦;史星坦

    一、操作方法:(1)取下原先因脑外伤手术时包埋于腹部或大腿皮下的骨瓣,将骨瓣浸于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备用.(2)沿原手术切口切开头皮,于帽状腱膜下将皮瓣分离翻开,硬膜或纤维膜细心保护,尽量不要分破,严密止血,显露骨窗缘并清除骨窗缘之骨膜或新生纤维组织,自体颅骨骨瓣原位置于骨窗,可吸收缝线起始于骨窗周缘某一点打结固定,然后网状连续缝合固定于骨窗周缘软组织或肌肉.

  •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胡伟良;王响林;胡常恩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脑外伤手术,选择无自体血回输禁忌症且预计出血量大于600ml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A组、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组(研究组)B组,对患者手术前(T1)、手术结束(T2)、术后24小时(T3)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检测,记录输血量,以及评价并发症。结果应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组48%的患者避免了术中、术后异体血的输入,而对照组仅9%的患者不需输入异体血。以对照组相比,自体血回输患者异体输血量平均每例比对照组少输293ml,自体血回输再回收率约49%,各组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4小时血液中的RBC、Hb、Hct及凝血功能检测数据大致正常。结论自体血液回输用以脑外伤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可以及时获得大量新鲜血液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节省异体血用量,并且可以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影响小、并发症低,可安全应用于脑外伤手术。

  • 颅脑外伤术中脑肿胀诊治分析

    作者:娄伟宏;吴之刚;朱建军

    颅脑外伤术中脑肿胀是脑外伤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前此类报道较少.本文将我科自1992.6~2000.6收治的35例病例做一总结分析.

  • 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用于脑外伤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逸俊

    我院从1998年8月至2002年3月在脑外伤手术中使用异丙酚微泵行全静脉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颅脑损伤麻醉体会

    作者:吴盘球

    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82例脑外伤手术的麻醉体会.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6例,女26例,年龄2~74岁,CT诊断:硬膜外血肿44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伤38例,有高血压史11例,并发脑疝42例,有哮喘史3例,手术时间约40分钟~3小时.

  • 急性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配合及护理

    作者:左小娟

    1 术前准备1) 急性脑外伤病人由于颅内高压,病情危重,要认真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及呼吸.2) 术前做各种常规检查,如出凝血时间、血型交叉、普鲁卡因试验、CT检查,是否已备皮等.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江俊文

    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行急诊脑外伤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的心率(HR)、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及拔管时(T3)的HR、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依达拉奉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水肿的预防效果

    作者:徐希德;施炜;陈建;倪兰春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16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术后即刻两组均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0.02 mg/mL地塞米松500 mL;之后观察组继续静脉滴注0.06 mg/mL依达拉奉、0.02 mg/mL地塞米松500 mL;2次/d,共2周。比较术后用药前、后两组水肿脑组织体积,给药2周后判定两组疗效。结果给药后观察组显效47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94%,对照组分别为27、27、26例及6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给药前观察组、对照组水肿脑组织体积分别为(20.35±0.31)、(20.43±0.35)cm2,给药后观察组、对照组水肿脑组织体积分别为(11.14±0.41)、(18.53±0.54)cm2。给药前两组水肿脑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比较,P<0.05;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两组脑水肿体积均缩小,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预防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水肿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

  • 多功能可调式降温仪的研制

    作者:王辉;溥夫军;张永寿

    大面积脑出血、脑外伤手术、中毒中暑或多脏器系统萎缩及严重肺部感染引起的持续高热不退等患者均需降温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法包括:温水擦浴、冰敷、酒精擦浴、冰帽等.而且,现有降温法多为利用单一制冷装置无法实现温度控制,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合理的温度,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急诊脑外伤手术应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作者:王洪明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对实施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实施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2组麻醉诱导前及拔管后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外伤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麻醉,镇痛效果显著、麻醉诱导迅速、呼吸抑制轻、对心血管影响小、苏醒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

  • 新型磁共振仪在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辜鹏娟;舒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磁共振行业就对是否该发展1.5T的磁共振进行过争论.有人认为0.5T磁共振已足够满足临床研究的需要,1.0T磁共振已算得上是超高场强,1.5T磁共振根本就没有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不断需求,1.5T在90年代后逐渐成为临床使用的佳平台.但是磁共振的发展是否就止步于1.5T?事实上,由于科学家的不断努力,3.0T磁共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3.0T MRI已趋于普及和实用化.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