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的黏附特性

    作者:王斌;魏泓;李秋荣;李幼生;李宁;黎介寿

    目的 探讨乳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的黏附特性.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革兰染色法,观察pH、共孵育时间、菌液浓度、生长状态、D-甘露糖以及宿主细胞类型等因素对乳杆菌黏附HT-29细胞的影响.结果 酸性环境有利于乳杆菌对HT-29细胞的黏附,乳杆菌在pH=4.0时的黏附数显著高于pH=6.0时.处于稳定生长期的乳杆菌的黏附性能显著优于对数生长期的乳杆菌.D-甘露糖可明显抑制乳杆菌对HT-29细胞的黏附.乳杆菌对细胞的黏附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具有宿主细胞特异性.结论 乳杆菌的黏附具有种属和宿主特异性,且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 表达人干扰素α-2b基因重组乳杆菌的鉴定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动态研究

    作者:陈辉;张力平;贾润清;傅晓丽;姚立红;陈爱君;康白;袁杰利;张智清

    目的:进一步鉴定表达人干扰素α-2b的重组乳杆茵DM8909/pSC111AE-IFN-α-2b,考察重组茵的培养条件及其表达产物动态的抗病毒活性.方法:在LRS培养基培养重组菌株DM8909/pSC111AE-IFN-α-2b并诱导表达,用Western印迹鉴定培养上清中的表达产物,对重组菌株在LRS培养基中的不同时间的D600、pH值、活菌数、表达产物抗病毒活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Western印迹鉴定证实了重组茵上清中的IFN-α-2b.重组菌培养18 h后pH值由6.5开始下降,56 h后降至3.5;细菌于培养21 h进入对数期,32 h进入稳定期;培养24~32 h上清中干扰素抗病毒活性为4.08×105U/ml.结论:重组乳杆菌DM8909/pSC111AE-IFN-α-2b可表达IFN-α-2b于培养上清,培养24~32 h上清中干扰素含量高,可用于预防及治疗病毒感染的进一步研究.

  • 乳杆菌电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晓梅;张虎成;李曼;陈薇

    乳杆菌在食品、工业、微生物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益生菌,既可向体外生物反应器方向开发,又可作为潜在疫苗的抗原递送载体.由于乳杆菌属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厚,重组质粒电转化效率低,甚至不能实现转化,影响了它作为基因工程受体菌的应用.笔者研究了近年来有关乳杆菌的电转化方案,总结了影响电转化效率的因素,如细胞壁预处理、电转缓冲液、电击参数、培养基、孵育时间以及菌体密度、质粒用量、热击条件等,并根据自己的试验结果提出优化方案,为乳杆菌在疫苗及生物反应器等领域的遗传开发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借鉴.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阴道来源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

    作者:吴丽杰;王奔;廖秦平;张瑞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动态观察一株女性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方法:使用体外盖玻片生物膜培养法,培养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的生物膜,在培养2、4、8、12、16、20、24、48、72、96、120 h后取出盖玻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A(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conjugatedconcanavalin A,FITC-conA)和碘化丙啶( andpropidium,PI)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卷曲乳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与特点. 结果:获得生物膜形成过程不同时间点的CLSM图像,观察到卷曲乳杆菌在4 h即开始有散在的细菌黏附于盖玻片上,为可逆吸附期;8~20 h细菌黏附量逐渐增加,进入不可逆吸附期,20 h细菌聚集成团,生物膜初步形成;24~48 h形成大片的生物膜菌落,细菌镶嵌在大量多糖基质中,结构紧密,形态稳定,生物膜成熟;72 h后生物膜菌落开始解聚. 培养20 h乳杆菌生物膜密度为42. 7 × 10 -3 ± 6. 83 × 10 -3 ,24 h上升为102.5 ×10 -3 ±23.14 ×10 -3,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培养24 h乳杆菌生物膜形成. 结论:该株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在体外可形成生物膜,24 h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膜,72 h生物膜开始解聚再定植.

  • 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作者:高云;梁尚栋;穆松牛;张玉珍;许宝华;刘征宇;姜建梅

    目的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⑴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⑵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⑴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⑵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 乳酸杆菌对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章琼;陈其御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LGG)对空肠弯曲菌(CJ)致敏的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CJ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GG组及氢化可的松(HC)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制备自身免疫病小鼠模型.从造模第15天起分别腹腔(或皮下)注射,连续用药7 d,造模第25大处死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ds-DNA抗体水平及脾淋巴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分泌活性;检测脾T、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镜下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LGG对ds-DNA抗体没有影响,LGG可改善脏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LGG组GJ小鼠的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0.42±0.05 vs 0.60±0.09,0.43±0.05 vs 0.60±0.09,(184v16)VS(195±6)ps/ml,均P<0.01].结论 LGG对CJ小鼠的免疫机能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 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作者:肖冰冰

    女性阴道是一个独特、动态变化的微生态体系,其中存在多种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其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微生态平衡,对维持健康的阴道微生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非培养方法在阴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者对阴道菌群有了更加全新的认知,对“正常菌群”的概念进行不断的修订.乳酸菌是阴道优势菌群,其随着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且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女性阴道内的优势菌群存在差异.

  • 不孕症患者术前阴道微生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晓;侯海燕;胡春秀;杨振华;陈亚琼

    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孕症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因不孕症接受宫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50例,术前常规进行病史采集并取阴道分泌物,利用Nugent评分评价阴道菌群后,分为菌群正常组(307例,占36.12%)和菌群异常组(543例,占63.88%).根据菌群异常情况,又将菌群异常组分为5组,分别为乳酸杆菌减少组(325例)、革兰阳性小杆菌为优势菌组(173例)、细菌性阴道病(BV)组(26例)、菌群抑制组(11例)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组(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菌群异常组患者的5年以上不孕症病史、流产后并发症及药物流产史的发生率高于菌群正常组(P<0.05),OR值及95%CI分别为1.42(1.07~1.89)、1.97(1.28~3.05)、1.51(1.03~2.22).其中乳酸杆菌减少患者药物流产史的发生率高(0R=1.66,95%CI:1.09~2.51).阴道革兰阳性小杆菌患者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OR=1.86,95%CI:1.13~3.07).校正年龄、学历及家庭年收入后发现,流产后并发症是阴道菌群异常的危险因素(OR=2.653,95%CI:1.16~6.07).结论: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下腹痛、发热等并发症会增加阴道菌群失调的危险性,流产后积极抗炎等预防性治疗对于保护阴道正常微环境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绝经后细菌性阴道病90例临床观察

    作者:马连英;徐景秋;刘景艳;付国英;王桂兰

    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门诊为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由于阴道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减少而导致其他病原菌大量繁殖所致。年龄及体内生理激素的变化会导致阴道内环境改变,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或停止,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储存减少或缺失,阴道pH值上升,不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因此更需个体化、针对性治疗。2013-01-2013-11,我们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绝经后细菌性阴道病90例,并与同法治疗已婚育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9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产后阴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作者:曹洪佑

    目的 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产后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产后阴道炎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臭氧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治疗周期为10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 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产后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181名吸毒者口腔微生态的分析研究

    作者:程哲;朱玉真

    口腔常见的微生物有口腔微球菌、链球菌、乳杆菌属、奈瑟氏菌等,一般多不致病.在对我市榆中戒毒所2000年12月入所的吸毒者进行体检时发现2例口腔梅毒、伴发口疮的患者. 为此我们对该人群口腔微生态进行了分析研究.

  • 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研究论文系列报导摘要

    作者:康白;袁杰利

    编者按: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的研究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大连医科大学(前大连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早在50年代初正当抗生素鼎盛时期,当时的教研室主任魏曦教授就指出抗生素的辉煌的背后必将带来破坏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的阴影.此后一直连续进行该项研究,迄今已有50余载.在微生态调节剂方面已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的研究成功是微生态调节剂系列研究的重要里程碑.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课题是在康白教授主持下完成的,本项研究历时20年,1980~1985年是理论与资料准备阶段.1985~2000年进入正式计划实施日程时期.该课题从正式在省科委立项、菌种筛选、安全实验、毒性试验、药理实验、功能实验到临床观察(1、2、3期),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过数次在国家医药审评委员会上进行答辩,后才获得批准,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确定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于临床.该项研究过去已发表学术论文31篇,分别就乳杆菌在阴道中的作用、粘附及定植、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本刊此次又发表12篇研究论文,将系统报导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的微生物学、药理学、微生态学、工艺学研究及临床研究总结等方面内容.早在1890年德国的Albert Doederlein就报告了他们关于妊娠妇女阴道细菌学研究,并在2年后发表了他的单行本专著.他证明德氏乳杆菌是阴道乳酸的来源.在培养基上或阴道内都证明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该菌当时被命名为Doederlein杆菌.1928年Stanley Thoms将Doederlein杆菌列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属.嗜酸乳杆菌属包括许多种或亚种.本项研究的乳杆菌是从健康妇女阴道分离出来的.为了临床观察的目的,该菌通过糖发酵及其他生化试验和代谢终末产物的分析被鉴定了.嗜酸乳杆菌属是一组菌,包括4个以上种或亚种,其中之一就包括这个菌种.健康妇女阴道的乳杆菌相当复杂(Redondo-Lopez et al,[ WT 5”BZ〗1990).Giorgi,et al(1987)在一系列DNA同源性研究中指出阴道乳杆菌分类知识还是初步的.我们分离的这个菌种后应定名为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actobacillus dehrueckii Subsp.lactis).本项研究证明,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DM8909菌株在阴道微生态系的调节机制上具有重要作用.这个菌能生产H2O2 和乳酸,并且对阴道上皮细胞具有粘附作用,从而成为该菌在阴道内定植的重要因素,并构成抑制其他致病菌的机制之一.本项研究对DM8909的微生物学、微生态学、药理学、临床学及工艺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指出,DM8909益生菌制剂是一个无毒、无害、安全和有效的药品.临床观察指出,DM8909菌株益生菌制剂对细菌性阴道炎或阴道病,或更正确地说,阴道菌群失调症(Vagina dysbacterosis)具有较高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为92.0%,不低于灭滴灵的效果,但后者复发率高.因此,DM8909菌株的益生菌制剂已于1999年10月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确定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于临床.RESEARCH ON THE LACTOBACILLUS AS A PROBIOTICS PREPARATION FOR THERAPY OF BAC TERIAL VAGINOSIS

  • 乳酸菌制剂的免疫赋活作用

    作者: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触酶阴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对葡萄糖发酵能产生50%以上乳酸的异养型细菌的总称.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近年来随着细菌分类的发展,乳酸菌分类体系已由四属增至十二属或更多属,但这只不过是上四属乳酸菌属内的再分或属与属之间再形成新属,并没有超出乳酸菌的定义范围[1、2].

  • 胃肠道微生态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琳;张国新

    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在消化、吸收、代谢、免疫以及抑制病原菌定植中起重要作用,胃肠道微生态紊乱与胃肠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态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胃肠道微生态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植物乳杆菌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叶胜青;丁在咸;张旻;陈红旗;杭晓敏;秦环龙

    目的 评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interleukin-10 knockout,IL-10-/-)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雌性IL-10-/-小鼠和WT小鼠各20只,各自平均分成2组,即WT组、WT+Lp组、IL-10-/-组和IL-10-/- +Lp组。WT和1L-10-/-组予0.5 ml PBS灌胃,WT+ Lp和IL-10-/-+ Lp组予0.02g Lp(0.5 ml)灌胃,每天摄入Lp1×109菌落形成单位(CFU),持续灌胃4周后实验结束。实验开始前(0周)及开始后每隔1周收集小鼠新鲜粪便1次,直至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处死,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并测量其结肠长度和湿重,切取新鲜结肠组织标本做病理切片及结肠黏膜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检测。并对小鼠新鲜粪便作选择性细菌培养,观察Lp在正常小鼠和炎症小鼠体内的定植情况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WT小鼠相比,IL-10-/-小鼠腹泻较重,体重亦明显下降(P<0.05),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而经Lp治疗后IL-10-/-小鼠腹泻得到缓解,体重亦明显增加(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所有IL-10-/-小鼠皆发生肠道炎症,经Lp治疗后肠道炎症得到明显改善,黏膜溃疡、上皮增生及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IL-10-/-小鼠经Lp治疗后结肠湿重及湿重与长度比出现明显变化(P<0.01),结肠水肿和增厚现象得到明显改善。IL-10-/-组小鼠结肠TNF-a和IFN-γ含量分别为(377.4±84.4) μg/g和(602.6±108.1)μg/g,均较WT组明显增加[(139.2±32.7)μg/g和(173.0±52.4)μg/g,P<0.05)]。Lp干预4周后,IL-10-/- +Lp组小鼠结肠TNF-α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207.2±65.7) μg/g和(442.1±138.4) μg/g,均较IL-10-/-组显著降低(P<0.05)。IL-10-/-小鼠体内肠道菌群出现紊乱。结论 Lp能有效减轻IL-10-/-小鼠肠道炎症,对结肠炎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且这种治疗作用与Lp调节肠道菌群及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乳酸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急性腹泻

    作者:路亚枫;王雁

    目的:观察乳酸三联活菌胶囊与乳酸死菌及代谢物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对比.方法:急性腹泻76例,随机分为乳酸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组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38 a±s 14 a), 给乳酸三联活菌胶囊500 mg, po, tid, 疗程为6 d;乳酸死菌及代谢物对照组38例(男性14例,女性24例,年龄40 a±12 a), 给乳酸死菌及代谢物2400 mg, po, tid疗程为6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P<0.05), 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治疗急性腹泻乳酸三联活菌胶囊较乳酸死菌及代谢物的疗效高.

  • 莫斯利安发酵乳对人体肠道健康的功效研究

    作者:厉曙光;蔡东联;徐志远;韩梅;刘振民

    目的 评估莫斯利安发酵乳对促进人体肠道消化吸收及通畅的改善效果;评估莫斯利安发酵乳对人体肠道微生态菌群的改善效果;评估莫斯利安发酵乳对人体肠道短链脂肪酸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120名30 ~60岁志愿者根据男∶女=1∶1的比例被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莫斯利安发酵乳组2个组.所有120名志愿者,分别在试验第1~49d服用对应产品,每天2次,分别于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服用,每次110 g,持续7周.结果 试验组志愿者的每周排便次数、排便不畅现象、排便时间、排便正常占总排便次数比例有显著改善,志愿者对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粪便性状和排便习惯的满意度增加;试验组志愿者的腹胀、腹痛、胃胀、胃部沉重、食欲不振现象从第1周开始有改善,肠道排气现象增加;试验组志愿者在服用相应试验产品后粪便产气荚膜菌计数有明显下降,乳杆菌计数有明显上升,与自身干预前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且与组0志愿者服用安慰剂后的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试验组志愿者经产品干预,肠道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以及短链脂肪酸总含量均有显著上升;组0志愿者干预前后肠道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以及短链脂肪酸总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光明莫斯利安发酵乳对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和通畅,以及对调节志愿者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含量有显著作用.

  •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新贵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在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保持肠道菌群平衡、防止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现将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临床应用归纳整理,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增加对微生态疗法的认识.

  •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宋琦;刘朝晖;熊正爱;张旭

    目的:探讨外环境改变对阴道白假丝酵母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标本50株菌株,用牛奶培养基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假丝酵母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SAP)和磷脂酶(PL)的酶活性;从中随机挑选20株菌株,分别用不同pH值的培养基检测其酵母相和菌丝相酶活性的改变;在不同乳杆菌浓度的环境下检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酵母相和菌丝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酵母相和菌丝相磷脂酶的活性(PZ值)分别为0.546±0.132和0.471±0.119;分泌型酸性蛋白酶的活性(PA值)分别为0.605±0.125和0.568±0.086;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磷脂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酵母相(P<0.001).pH=4时,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低,随着pH值增加,酶活性升高,至pH=7时酶活性降低.未添加乳杆菌组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高,逐渐增加乳杆菌浓度,酶活性随之降低.结论:菌丝相酶活性均高于酵母相;pH值可影响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的改变,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酶活性;乳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相的抑制作用较酵母相更强.

  •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与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生态学特征的比较

    作者:刘佳明;孙晶;袁杰利;康白

    目的:观察健康妇女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乳杆菌属内各种乳杆菌在阴道中分布的差异.方法:利用微生态学研究方法,调查45例健康妇女和4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乳杆菌的分布,鉴定阴道内乳杆菌,比较阴道乳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结果:健康妇女阴道内乳杆菌检出率和平均活菌数量对数值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P<0.01),健康妇女阴道内优势乳杆菌是嗜酸乳杆菌(35%,7.68±1.41)、德氏乳杆菌(7.5%,8.06±0.83)和乳酸乳杆菌(7.5%,8.07±1.51),其大多数产生H2O2能力较强;健康妇女阴道内产H2O2乳杆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P<0.01).结论:H2O2阳性的乳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的重要成员,在防治细菌性阴道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65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