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杆菌及不同pH值对黄曲霉生长与产毒的影响

    作者:徐进;李玉伟;计融;罗雪云

    为探讨植物乳杆菌及不同pH值对黄曲霉生长与产毒的影响,将植物乳杆菌与黄曲霉孢子同时加入到MRS肉汤和先厌氧培养植物乳杆菌后再加入黄曲霉孢子;以乳酸将LTB培养基的初始pH值调整为3.0,4.0和5.0,以pH值为6.8为对照组,在LTB培养基中接种黄曲霉孢子悬液.上述试验均在28℃培养15 d.在培养的第3、6、9、12和15天测定培养液中的pH值、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菌丝重量.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P<0.05),同时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B1.随着LTB培养液中pH值的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量增加,在pH 3.0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各组间黄曲霉菌丝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与产毒;在pH值3.O~5.0范围内,乳酸可以刺激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

  • 口服液型益生菌保健食品HACCP系统的试点研究

    作者:李晓瑜;王茂起;包大跃

    为了保证口服液型益生菌保健食品的卫生质量,探讨HACCP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按照其原则和程序在试点企业生产过程中开展了HACCP研究,确定了菌种的使用与管理、实罐灭茵、接种与发酵过程中的防污染控制、包装材料灭菌以及灌装过程的控制为关键控制点,并在一系列实验性研究的基础上同时沿用已有的成熟的工艺参数和设置,制定出该厂HACCP系统详细的实施计划.经试运行,产品质量稳定,微生物污染率显著下降(待包装半成品霉菌目检检出率由原来的50~124.3/104降至0~2/104),该研究为制定益生菌保健食品的良好生产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益生菌与益生元对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调节作用

    作者:杜春明;王春波;郭云昌;刘秀梅

    为了解益生菌与益生元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成年志愿者,分别食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其中益生菌组150人,益生元组200人,男女各半.结果表明: 益生菌与益生元均可增加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可使肠道内肠杆菌数量下降.但益生菌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加的数量及肠杆菌和拟杆菌降低的数量均高于益生元组,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益生菌组的效果要好于益生元组.

  • 益生菌的安全性

    作者:杨宝兰;徐进

    在食品生产中传统的益生菌有很长的安全使用历史,新的益生菌菌种也正在不断地开发.目前我国需要完善对这些新菌种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的程序.益生菌对消费者安全方面的问题包括全身性感染、有害的代谢活性产物和耐药基因的转移三个方面.新的益生菌菌种在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 国内保健食品常用益生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进;刘秀梅

    为了解益生茵保健食品中益生菌的耐药性,采用E-Test方法,对中国益生菌保健品市场上常用的菌株进行耐药检测.所用抗生素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细菌核酸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的13种耐药实验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可克拉维、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胺嘧啶、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萘啶酮酸、头孢曲松和头孢噻吩).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2株益生菌中,除动物双歧杆菌FDBb-12耐受2种抗生素外,其余菌株分别耐受3~9种抗生素,属于多重耐药菌.耐药的主要模式为丁胺卡那霉素(12/12)、卡那霉素(12/12)、萘啶酮酸(11/12)、复方新诺明(10/12)、甲氧苄胺嘧啶(9/12)和万古霉素(7/12).其中,罗伊氏乳杆菌的耐药性强,对13种抗生素中的9种耐药.建立并加强国内益生菌的安全评价和耐药性监测体系是必要而迫切的.

  • 益生菌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英韬;袁杰利

    肠道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肠道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乎人体健康。益生菌具有调节人体正常菌群和人体免疫的功能,近年来其临床治疗作用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益生菌在几种主要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常规治疗加复合乳酸菌口服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作者:李树贵

    目的 探究复合乳酸菌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选自鞍山市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复合乳酸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血常规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氧合指数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与对照组的6.67% (4/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P=0.402);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1.67%(1/60),与对照组的3.33%(2/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559);观察组患者FEV1为(1.89±0.53)L,高于对照组的(1.61±0.43)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04);观察组FVC(1.79±0.31)L,高于对照组FVC(1.37±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00);观察组FEV1/FVC为(64.01±5.18)%,高于对照组的(55.89±6.41)%(t=6.7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观察组得分为(2.31±1.35)分,低于对照组的(2.97±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18);血常规检查,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为(7.49±1.98)×109/L,低于对照组的(9.01±2.7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03);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5.87±7.65)%,低于对照组的(74.16±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00);氧合指数检测,观察组氧合指数为(351.01±65.79),高于对照组(304.02±8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03);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25±2.31)d,低于对照组(9.94±3.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00).结论 复合乳酸菌治疗中老年AECOPD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修复肺功能损害.

  •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犬肝损害的影响

    作者:徐桂芳;路筝;邹晓平;李兆申;屠振兴;潘雪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害的影响.方法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诱导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肠内要素营养(EEN组)、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支持7 d.检测其肝功能变化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ALT、AST水平显著升高,ALB显著降低,差别具有显著性(P< 0.05).EIN组肝功能指标均较EEN组及PN组改善,具有显着性差异(P< 0.05),肝脏病理学改变PN组重,EIN组轻.结论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可减轻急性胰腺炎时的肝损害.

  •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明;曹泽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于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老年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在营养液中加入微生态制剂.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内毒素(ET)、肿癌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含量水平分别为ET:(0.14±0.07) EU/ml,IL-6:(44.77±17.82)pg/ml,TNF-α:(0.15±0.05)μg/L和CRP:(108.33±11.84)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4.722、43.824、7.071、5.811,均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8±4.8)h,(30.9±6.7)h,(24.9±3.2)h和(6.9±0.4)d,均较对照组短(t=4.747、4.401、10.125、33.443,均P<0.05).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0.07,均P>0.05). 结论 微生态制剂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起到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 有益菌种 胰腺炎
  •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保健的应用进展

    作者:谢晓丽;商丽红;杨静;熊励晶;毛萌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态疗法与儿童健康的关系。通过微生态疗法定义、微生态制剂分类、安全性、作用机制,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包括婴儿期营养、食物蛋白过敏、肠道微生态平衡与肠道健康等方面)进行阐述,使广大儿科儿童保健医生更合理地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儿童生长和健康,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 益生菌临床应用的共识与实践

    作者:江学良

    本文对耶鲁与哈佛益生菌工作组发布的《益生菌应用推荐意见—2015年会议记录与共识意见更新》进行解读。共识中推荐益生菌可以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儿童腹泻的预防或/和治疗,并首次增加了益生菌在肝病中的应用推荐。

  • 益生菌制剂可减少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玉堂;邵国良;石磊;姚征;夏启荣

    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制剂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给予相同方案的经肝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试验组于介入术前5 d起至术后7 d内加服益生菌制剂.比较2组患者介入术后近期临床表现、肝功能、血常规及疼痛评分.结果 介入术后第3天,试验组腹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22和55.22,P值均为0.000);介入术后第7天,试验组腹胀、便秘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5.35、13.5和19.14,P值分别为0.021、0.000和0.000);2组在其他临床症状、肝功能、血常规和疼痛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口服益生菌制剂可减少患者介入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Meta分析

    作者:周贤刚;钟渠;李锐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www.chkd.cnki.net)、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篇文献共计1326名患者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发表性偏倚分析显示12篇文献的倒漏斗图是对称的.异质性检验,双歧三联活菌片组与抗生素组、抗病毒药组、空白对照组具有临床及统计学上的同质性(P=0.66、0.67、0.85,I2=0%),可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双歧三联活菌片组与蒙脱石粉组不具有统计学上的同质性(P=0.02,I2=70.9%),故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分析显示:双歧三联活菌片组与抗生素组、抗病毒药组、空白对照组比较,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粉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有效,安全性可能较高,但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协作组

    目的 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住院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纳入380例年龄3个月~3岁、因肺炎于2011年4-12月期间全国7家三级医院住院患儿.372例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179例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试验组193例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2袋/次,2次/d;日摄入活菌量5×109CFU/d,连续服用7d).每日观察记录大便次数,根据Bristol粪便评估量表评价粪便性状,统计腹泻发生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可比性好(P>0.05),入组前及入组以后抗生素使用种类、途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7d内试验组AAD发生率为7.8% (13/193),对照组为16.8% (30/1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发生AAD的风险下降了53.6%(RR=0.419,95% CI 0.217~0.808;P =0.008);治疗组AAD发生时问分布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8);观察期间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可有效降低肺炎住院患儿发生AAD的风险,未发现其不良反应.

  • 功能性便秘儿童的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和治疗的研究

    作者:李正红;董梅;王智凤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患儿的直肠肛门动力学改变,观察便秘患儿对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的相应方案的治疗反应.方法 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采用多功能消化道测压仪观察便秘组即功能性便秘患儿[8例,年龄(11±5)岁]及对照组即排便习惯正常儿童[10例,年龄(11±4)岁]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对便秘组采用相应保守治疗方案,即结合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和益生元类制剂乳果糖(商品名杜秘克)、定时敦促排便,观察其疗效.结果便秘组和对照组的肛门括约肌有效长度、大肛门括约肌主动收缩压(MSP)、>50%MSP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便秘组的低敏感量和大耐受量大于对照组(t分别为2178、1574,P均<005);8例便秘患儿保守治疗,7例有效. 结论功能性便秘患儿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以动力学改变为依据的相应保守治疗方案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益生菌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的Meta分析

    作者:唐鲁静;陈洁;沈毅

    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检索国内3个、国外5个数据库有关益生菌对儿童过敏性疾病预防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自建库时间起至2011年9月,由2位系统评价员进行文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以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相对危险比(RR).结果 1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3604例病例)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后期服用益生菌和(或)产后婴儿早期服用益生菌可降低变应性湿疹的发生率(RR =0.78,95% CI:0.70~0.88,P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益生菌并不降低致敏反应(RR =0.99,95% CI:0.89~1.09,P=0.78)、食物过敏(RR =0.95,95%CI:0.80~1.12,P=0.52)及哮喘(RR =0.99,95% CI:0.77~1.29,P =0.97)的发生率.单独服用乳酸菌类益生菌和服用混合益生菌均对变应性湿疹具有预防作用(RR =0.57,95% CI:0.44 ~0.73,P<0.0001;RR =0.79,95% CI:0.64 ~0.97,P=0.02).结论 Meta分析现有证据显示,母孕后期服用益生菌和(或)产后婴儿早期服用益生菌对变应性湿疹具有预防作用,但对致敏反应、食物过敏及哮喘无预防作用.产生这种差异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 肠球菌属益生菌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抗变态反应作用研究

    作者:朱鲁平;张清照;嶋田貴志;榎本雅夫;程雷

    目的 探讨经热处理及酶裂解的肠球菌faecalis FK-23菌株(简称LFK)和经热处理的肠球菌faecium sp.TN-3菌株(简称TN)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 BALB/c小鼠24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阳性对照组、LFK组、TN组、阴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建立AR小鼠模型,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LFK组和TN组分别给予相应的益生菌制品对小鼠进行经口灌胃,每次0.5 ml(60 mg),每日1次,共计42 d;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观察经灌胃干预后第21、27、35天小鼠搔鼻和喷嚏次数.第42天取小鼠鼻部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鼻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液中γ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OVA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①在27 d,LFK组小鼠的搔鼻次数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5,P=0.028);在35 d,LFK组、TN组小鼠的搔鼻次数(f值分别为3.75和3.06,P值分别为0.005和0.011)和喷嚏次数(t值分别为2.56和3.35,P值分别为0.038和0.01)均明显减少,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42 d,小鼠鼻黏膜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LFK组、TN组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3.44和2.97,P值分别为0.014和0.025),但两组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值分别为2.54和3.39,P值分别为0.044和0.015).③在42 d,LFK组小鼠的血清IL-4和OVA特异性IgE水平、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和IL-4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N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为(27.07 ±3.83) pg/ml,明显高于LFK组的(14.83 ±0.9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P=0.016),但与阴性对照组的(37.12±1.65) 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343).TN组小鼠血清IL-4水平为(34.48±7.53) pg/ml,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的(58.68±6.5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35),但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0.22±1.7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21).TN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LFK组(Z=2.72,P=0.03)和阳性对照组(Z =2.30,P=0.029),而IL-4水平(Z=2.12,P=0.034)以及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Z=2.31,P=0.021)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R小鼠模型,经口给予益生菌制品LFK或TN均可减轻鼻部变应性症状,减少鼻黏膜组织的嗜酸粒细胞浸润.TN具有显著的调节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的作用,且对抗原特异性IgE水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乳酸链球菌对大鼠人工龋发生的影响

    作者:张延清;童忠春;李欣;韦曦

    目的:研究益生菌乳酸链球菌(L.lactis)对大鼠窝沟龋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21 d SD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L.lactis组(Ll组)、血链球菌(S.sanguis)+变异链球菌(S.mutans)+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组(SSA组)及S.sanguis + L.lactis + S.mutans +A.naeslundii组(SLSA组),每组5只大鼠。大鼠口腔内接种相应菌液并喂食致龋饲料2000#,连续喂养6周,Keyes计分法将龋病进展划分为釉质层(E)、牙本质浅层(Ds)、牙本质中层(Dm)和牙本质深层(Dx)4个级别,对4组各60颗大鼠磨牙窝沟龋进行记分,评价L.lactis对人工诱导大鼠窝沟龋发生的影响,同时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1次。数据以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窝沟龋E级、Ds级、Dm级Keyes计分均值[(45.20±3.35)、(41.40±2.41)、(14.80±4.32)]高于Ll组对应级别均值[(37.60±6.27)、(30.00±7.62)、(3.80±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级:t=2.739,P=0.010;Ds级:t=4.108,P<0.001;Dm级:t=3.964,P<0.001)。SSA组E级、Ds级、Dm级Keyes计分结果均值分别为(46.60±1.62)、(44.80±2.14)、(12.80±2.79),高于SLSA组对应级别均值[(38.60±5.50)、(31.40±5.27)、(5.20±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级:t=4.944,P<0.001,Ds级:t=6.606,P<0.001,Dm级:t=3.747,P=0.001)。对照组体质量增加值[(156±14)g]与Ll组体质量增加值[(161±25)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87);SSA组体质量增加值[(158±24)g]与SLSA组体质量增加值[(152±25)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87)。结论益生菌L.lactis可能对大鼠人工龋病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益生菌在免疫缺陷人群中应用的利与弊

    作者:吴艳芳;方秀才

    益生菌作为肠道菌群调节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中,尤其是免疫正常的个体.但在免疫缺陷人群中益生菌的应用却鲜有报道.通过综述在HIV感染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人群中应用益生菌的获益与风险,提示在免疫缺陷人群中益生菌的应用有多方面益处,如减少免疫缺陷人群不同类型腹泻的发生,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在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发生相关感染及不良反应的风险并无增加.

  • 益生菌补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作者:陈烨;朱明慧;王婵妮

    目的:探讨益生菌补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于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甲双胍药物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检测2组患者血清标本中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SI)、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FBS、FSI、HOMA-IR、TG和V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LH和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PCOS患者补充益生菌,其血糖、血脂和体质量指标有所改善,对PCOS及其合并症的发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