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会阴超声评价康复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作者:阮飞娜;杨俊娟;郭华峰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评价康复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康复治疗.采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时盆底结构变化.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评估患者治疗前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变化.结果: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时,治疗后康复组盆隔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尿道间隙显著降低,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的垂直距离、肛提肌厚度显著升高,且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升高,且康复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的功能和结构,经会阴四维超声可有效评估其疗效.

  • 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影响的会阴超声观察

    作者:陈晔波

    目的:探讨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慈溪市龙山医院妇保科接受治疗的产后女性盆底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产后的第6周于该院制定的产后康复中心行个体化的相关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疗程为8周;而对照组患者其产后仅需常规的健康教育以及产后相关的保健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在不同状态时的盆膈裂孔的各个径线以及耻骨直肠肌大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漏尿与松弛的改善率(88.8%,75.1%)明显较对照组患者(42.9%,40.5%)良好,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静息状态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膈裂孔的各个径线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耻骨直肠肌却无明显差异(P>0.05);且缩肛时,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膈裂孔的各个径线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膈裂孔的各个径线以及BND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以后患者盆底结构的各个参数变化情况,可得出盆膈裂孔与耻骨直肠肌及BND可非常全面地反映其盆底结构及其功能的改变,是评价FPFD康复疗效的较为重要的指标,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影像依据.

  • 盆底结构MRI研究进展及思考

    作者:李丽艳;周顺科;孙划

    盆底结构精细复杂,传统的解剖学以尸检为依据,现代影像学则提供了活体观察功能形态的有效方法.盆底结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新进展,体现了医学技术创新的稳健性、后发性、综合性,其发展取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影像医学工作者作为医学科技主体,只有具备综合型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医学技术创新.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晋英;王够莲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以下简称保上切)的优点、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0例因患子宫良性病变而实施保上切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6 min,平均出血量236 ml,平均住院时间5.2 d,术后肛门排气早.结论:保上切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好,年青医师和基层医院同样可以推广应用.

  • 盆底超声检查评价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与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静;严稳开

    目的:利用盆底超声检查的方式评价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与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未怀孕女性、阴道分娩孕妇以及剖宫产孕妇各30人作为对照组、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利用超声检查,通过比较几组女性在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和膀胱颈移动情况,研究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通过比较3组女性的术后疼痛和盆底不良反应情况,确定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阴道分娩的膀胱颈角度(121° ~ 156°)与对照组女性(115° ~140°)的这一参数相差较大,而剖宫产者(116° ~146°)的这一参数与对照组的结果差异较小.阴道分娩者的膀胱旋转角度(36°)与对照组女性(25°)的这一参数相差较大,而剖宫产者(30°)的这一参数与对照组的结果差异较小.阴道分娩者的膀胱颈移动度(32 mm)与对照组女性(21 mm)的这一参数相差较大,而剖宫产者(30 mm)的这一参数与对照组的结果差异较小.阴道分娩孕妇的术后疼痛和盆底不良反应的比例比剖宫产的孕妇低很多.结论:阴道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较大,剖宫产方式对盆底功能影响较大.

  • 经产妇与未孕妇女盆底结构的超声对比分析

    作者:张建红;马晓芹

    目的:使用超声观察经产妇、未孕妇女的盆底结构,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超声结构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盆底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妇产科患者共200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经产妇100例,未孕妇女100例,对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进行盆底结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盆底结构差异。结果经产妇在静息状态、深吸气后屏气状态下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裂孔面积与未孕妇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右两侧耻骨内脏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与未孕产妇的盆膈裂孔差异明显,但耻骨内脏肌厚度无差别,说明经产妇多伴有盆底肌结构损伤,需引起临床重视。

  • 三维超声在诊断盆底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孙洪军;孔凡娟;柳凯伦;王志民;张振;林鸿

    盆底结构改变会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便秘及大便失禁,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问题.三维超声在盆底的应用属于新兴领域,能够清晰显示盆底结构及其改变,优于其他诊断方式,能够使临床医师更好的了解疾病,并提供一个无创、无辐射、无痛苦、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地观察盆底结构形态的新视窗.

  •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韵萍

    女性盆底结构中的肌肉、韧带和筋膜塑造着盆底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对血管和神经起营养、支配和调控的作用.正常的盆底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分布的相互复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结构的改变甚至损伤,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密不可分.妊娠期机械和激素的作用导致盆底结构的重塑,分娩期的过度拉伸造成盆底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的损伤.这些改变在分娩后存在自然恢复的趋势,恢复的程度影响产后或远期的盆底功能,因而全面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 经会阴四维超声观察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

    作者:徐英姿;李俐;冯泽阳;胡笑玲;唐海林

    目的 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引起盆底结构改变的图像特征.方法 将产后42 d初产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60例和剖宫产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未孕,超声检查未见盆底异常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直肠肛管形态及活动度.四维图像重建后观察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口的形态及连续性,并测量肛提肌裂口面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口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6.29±3.28)cm2,自然分娩组(18.60±3.54)cm2,剖宫产组(16.52±2.74)cm2;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口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0.45±4.12)cm2,自然分娩组(15.18±3.07)cm2,剖宫产组(12.83±2.51)cm2;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口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4.32±4.44)cm2,自然分娩组(22.15±6.10)cm2,剖宫产组(19.66±3.68)cm2.静息状态下剖宫产组与对照组肛提肌裂口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口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膀胱颈活动度分别为对照组(13.17±5.64)mm,自然分娩组(23.63±6.35)mm,剖宫产组(17.00±6.52)m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5、0.000).自然分娩组子宫下垂和直肠膨出分别为9例和1例;剖宫产组子宫下垂1例,未见直肠膨出者;对照组均未见子宫下垂和直肠膨出者.结论 自然分娩较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结构改变的近期影响较大;经会阴四维超声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

  • 经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

    作者:蒋莹;刘静华;杨硕;宋金爽

    目的:经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女性产后盆底结构,为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初产妇69例,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9例和剖宫产组30例,产后6~8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瓦氏动作时测量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及膀胱颈移动度(BND)。结果经阴道分娩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剖宫产组(均P<0.05);经阴道分娩组BND大于剖宫产组(P<0.05);同组瓦氏动作时各参数大于静息状态(P<0.01);两组瓦氏动作时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超声观察产后盆底结构,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 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江宁珠;姜伟;敖贵文;黄翠平;陈瑞云;庞慧贤

    目的 分析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盆底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各指标(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等).将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金标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测方法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直肠壶腹部低点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肛提肌尿道间隙均<对照组,膀胱颈下降距离等其他指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92.3 %,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78.2 %(P<0.05).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9 %、53.3 %、71.4 %、41.0 %;三维检查分别为91.7 %、93.3 %、95.7 %、87.5 %,三维检查优于二维检查(P<0.05).结论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盆底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经会阴超声评估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分析

    作者:冯娅琴;谢丽丹;陈方红;周宁

    目的 探讨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操,运用会阴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在静息、缩肛时、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耻骨直肠肌宽度的变化;检测静息到瓦氏动作患者膀胱颈位置变化.结果 康复组治疗后静息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3.189、4.024、4.385,均P<0.05),而常规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075、0.816、0.139,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 =3.001~4.365,均P<0.05),康复组耻骨直肠肌宽度显著高于治疗前(t=3.257,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耻骨直肠肌宽度无显著性差异(f=0.012,P>0.05).治疗后康复组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BN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值分别为3.871、4.582、5.347、3.562,均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0.871、0.492、0.323、0.435,均P>0.05),且康复组治疗后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BN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后(t值分别为3.281、4.134、4.762、3.511,均P<0.05).结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盆底结构和功能,会阴超声能有效地评估康复治疗的疗效情况.

  • 三维超声在评估盆底结构中的应用

    作者:王双垚;杨环月;孙洪军;王志民;高健

    盆底结构对维持盆底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妊娠、分娩、年龄等因素均可引起盆底结构改变,同时,盆底结构改变又是导致盆底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盆底疾病的首选工具.其能同时在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清晰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并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形态功能的变化.本文就三维超声在评估盆底结构(如肛提肌、盆膈裂孔)中的应用做一简述.

  • 经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探析

    作者:王博

    目的:探析经会阴超声观察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其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62例产妇,根据其终分娩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产妇各31例,将阴道分娩的设置为研究组,行以剖宫产术的设置为对照组,均对两组产妇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产妇的盆底结构情况.结果:经观察发现,两组产妇的盆底结构指标(As、Ar、Ds、Dr、UVJ-M)有明显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利用经会阴超声观察,发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的盆底结构有着明显影响,可见经会阴超声在临床诊断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有较高诊断价值.

  • 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二次自然分娩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

    作者:王博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二次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变化及影响.方法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取60例,并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均为初次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均为第二次自然分娩,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近期盆底结构变化.结果观察组二次自然分娩产妇发生尿道内口漏斗化、直肠膨出、子宫下垂以及会阴体活动过度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初次自然分娩产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采用盆底超声检查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得知二次自然分娩对女性盆底结构影响较大以及影响比初次自然分娩产妇明显.

  • 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丽;王倩;孔北华;张彬

    目的 通过采用盆底三维超声对盆腔脏器的研究,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病例144例,根据其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利用GE E8腔内探头,分别在病人静息状态下和大Vslsalva动作下获得各盆腔切面,观察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ladder neck-symphyseal distance,BSD)、膀胱颈下降距离(bladder neck descent,BND)和膀胱尿道后角(β).分别对各分组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经阴分娩组和剖宫产组,β测量值有显著差异性.在Valsalva动作下,经阴分娩组和剖宫产组,BND和β分别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生育对盆底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盆底超声测量各平面经线可为盆底解剖关系的改变提供客观数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