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作者:金学红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吸痰排痰、气道湿化、营养饮食、口腔护理、拔管护理、无菌消毒等护理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孝肺部感染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率较对照组低(26.67%),治愈率(75%)明显增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护理应该采取吸痰排痰、气道湿化、营养饮食、口腔护理、拔管护理、无菌消毒等有效措施.

  • 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张高炼;韦可聪;梁建平;黄建荣;谢伟星;黄毅;朱云中;周庆;梁韡斌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技术在抢救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收治的3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8分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监护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5例,于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护,放置3~5d.对照组15例,入院后根据传统方法评估颅内压,包括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等.结果:两组GCS评分入院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可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ICP与预后的关系表明,ICP值越高,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习;吴玉勤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以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为标准治疗组,对照以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比较两组疗效.两组术前术后均采用脱水、适度/过度换气、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良好56.66%,中残16.66%,重残6.66%,植物生存3.33%,总有效率83.33%,死亡率16.66%;对照组良好30%,中残13.33%,重残10%,植物生存6.66%,总有效率53.33%,死亡率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6.23,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改良留置胃管在重型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估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郭素华;林小明;叶小兰

    目的 探讨改良留置胃管和胃管固定方法在重型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进行插管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留置和固定方法;使用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进行疼痛强度评分,对两种置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的疼痛强度和脱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良留置胃管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减轻置管过程中的疼痛强度,减轻病人痛苦,防止脱管发生.

  •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疗效观察

    作者:曾建桥;贺杰;张精;沈长强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之临床效果.方法将以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60例为治疗组,对照以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的60例,比较二组疗效.两组术前术后均采用脱水、适度/过度换气、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良好60.00%,中残15%,重残8.33%,植物生存0,总有效率83.33%,死亡率16.66%;对照组良好30.00%,中残13.33%,重残10.00%,植物生存6.66%,总有效率53.33%,死亡率40.00%.二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重型颅脑损伤56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刘秀山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结果:观察组良好率为50.00%,对照组为22.22%,观察组的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疗效明显,可减少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 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膨出

    作者:党建安;郭林现;王淑娟;李金星;范钦忠

    目的探讨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膨出的作用. 方法采用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脑损伤术后脑膨出32例,其中单侧开颅30例,双侧开颅2例,20例术后第3天置管,12例术后第5天置管. 结果引流72 h脑膨出26例复位,4例缓解,无效2例.6个月后应用GOS评定,死亡6例(18.7%);植物生存及重残4例(12.5%);中残,生活自理14例(43.8%);良好8例(25%). 结论该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膨出,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 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脑损伤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

    作者:冉君花;许颖玲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脑损伤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营养状况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重型脑损伤并应激性商血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在摄入相等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对两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营养支持后,研究组的血糖下降速度快且下降较明显;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增长均明显,但两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重型患者的预后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无糖专用型匀浆膳)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增强营养,而且可以改善预后.

  • AQP4及AQP4 mRNA在重型脑损伤中脑脊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谯明;彭艳;杨汉兵;雷振富;王俊英;彭雪刚;文刚

    目的 观察重型脑损伤后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4(AQP4)及AQP4 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1例,对每例患者第0、3、7天脑脊液进行AQP4 ELISA(酶联反应吸附实验)含量测定,RT-PC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AQP4 mRNA表达.结果 第0、3、7天脑脊液中均可检测AQP4及AQP4 mRNA.第3天较第0天升高(P<0.05),第7天较第3天降低(P<0.05),第7天与第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4与AQP4mRNA相关(r=0.867).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患者脑脊液AQP4的表达随着病程变化,推测AQP4可能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与病情的转归相关.

  • 重型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干预性护理163例

    作者:吴翠云

    目的 总结重型脑损伤致虚激性溃疡干预性护理的经验.方法 根据163例应激性清疡患者临床表现及临床化验结果判断出胃内出血的特点及严重程度,早发现、早治疗及干预性护理.结果 本组163例中良好160例(98.16%160/163);2例(1.22%2/163),因胃内大血管破裂,通过胃镜胃内结扎血管并胃内注入凝血药物,延长住院天数后治愈;1例(0.61%1/163)因颅脑损伤严重,加之有肝破裂,胃内溃疡面积大,凝血机制不良,血压下降,从受伤到救治时间长,病人死亡.结论 重型脑损伤严重,病情变化快,加之激素药物的应用,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应严密现察,早发现早治疗,配合干预性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静

    目的 探讨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44例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比较两组的苏醒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苏醒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3、4周时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

  • 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作者:陈国坚;朱道平;卢智;刘仕武;沈冠豪;沈绍星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重型脑损伤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调查与护理对策

    作者:黄斌;钟利明;郑小燕;曾丽群;李蕤绒;张河娟

    目的 通过对重型脑损伤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菌调查分析,提出护理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8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菌株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27株(14.5%),革兰阴性杆菌129株(69.4%),真菌30株(16.1%).结论 重型脑损伤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9.4%),且以肺炎克雷伯菌(27.9%)及铜绿假单胞菌(27.1%)为主,通过针对性选择抗生素,结合局部及全身综合治疗、护理,预后良好.

  •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脑脊液乳酸的影响

    作者:王永谦;王维平;张健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颅内压(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2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 ℃~34.5 ℃,持续2~5日,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ICP、脑灌注压(CPP)、血电解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rScO2.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时评定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脑脊液高乳酸分别显著下降(P<0.05或P<0.01),显著降低的rScO2和CPP早期即上升并维持正常(P<0.01或P<0.05),而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及SjO2、SaO2无明显差异,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有明显疗效,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无创持续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能反映脑伤后脑氧代谢,对亚低温治疗更具指导意义.

  • 重型脑交通伤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华春华;朱道平;李奕秋;刘仕武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交通事故性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交通事故性损伤患者632例,对其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开颅手术403例,左侧开颅178例、右侧开颅225例.双侧开颅32例;其中去骨瓣减压295例.治疗结果采用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良好225例、中残122例、重残92例、植物生存54例、死亡139例.结论 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及严重并发症是影响脑交通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同时受伤地无救治条件、距离较远延误佳抢救时间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正确的处理能够改善预后.

  • 热敏化穴灸疗早期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骆金英;奎瑜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交通工具的发展,车祸、工伤事故等伤害增多,导致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发病率增加.重型颅脑损伤后的病情多较复杂,并可留下瘫痪、失语、癫痫等多种后遗症,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采用热敏灸的方法早期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 乌司他丁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中心静脉血乳酸水平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军尧;李力军;刘利波

    目的 对比分析乌司他丁用于重型脑损伤患者时对中心静脉血乳酸水平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重型脑损伤9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观察2组颈内静脉血乳酸及脑氧代谢指标.结果 2组用药后3、5 d颈内静脉血乳酸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3、5 d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用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脑氧摄取率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动脉血氧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5 d,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加快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中心静脉血乳酸水平,改善脑氧代谢.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张海兵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争取早期的CT扫描相当重要,可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iury,DAI)是原发闭合性重型脑损伤的一种类型,其病情重,病死率极高.CT能发现DAI的早期征象,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7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旨在提高对DAI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 重型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余锦刚;尹家和;黄国河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经手术治疗后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及常温对照组(20例),亚低温组术后入NICU病房行亚低温治疗,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比较.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GOS预后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天和第6天,血清IgM,IgG,IgA和补体C3值均下降,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亚低温组 IgM,IgG,C3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稳定和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其预后.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杜秀梅;丁美娜;刘颖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紧急严重脑损伤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采取护理临床路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住院时间以及抢救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送CT室、留置尿管、皮试、送手术室、更换衣裤以及总用时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应激性溃疡、下肢血栓以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严重的头部外伤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