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其预后评估

    作者:时祥音

    目的 评价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先糖皮质激素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对照组单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评价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的73.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用药,预后较好.

  • 中西药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作者:郭文岗;王映林;尹保奇;李庆华;包红梅;王兆佳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M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M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治疗前2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MN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 特发性膜性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作者:张晓龙;张翠欣;李丹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NS)的主要病因,约占NS的20%,膜性肾病患者中老年人可达50%,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病因不明,是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膜性肾病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疾病和药物或毒物暴露等因素。大约31.7%IMN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2年之内自发缓解[1],而约30%~40%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和术后检测措施的进展,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已经大为改善,但肾移植将会对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造成巨大影响,所以膜性肾病的前期治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众多,其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存在争议,本文就各方案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展开综述。

  •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

    作者:周晓霞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典型病理特征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目前IMN的治疗颇有争议,本文对其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 黄葵胶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低危患者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红梅;孙彦荣;胡志娟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对特发性膜性肾病低危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 膜性肾病低危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片10 mg,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葵胶囊5粒,3次/d;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T3、T4、FT3、FT4、TSH水平和24h尿蛋白(24 h UP)、尿转铁蛋白(TRF)、IgG、1-微球蛋白(α1-MG)、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缓解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2组治疗后Alb、24hUP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Sc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RF、IgG、α1-MG和β2-M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T3、T4、FT3、FT4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TSH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T3、T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FT3、FT4和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能够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低危患者尿蛋白量和尿蛋白谱,提高其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

  • 过敏性紫癜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1例

    作者:岳爱红;王兰英;厉红

    患儿,女,10岁,主因皮疹7 d,伴关节肿痛1 d 2008年6月13日第1次入院.查体:T 36.0℃,R 23次/min,P 94次/min,双下肢及足部可见直径约0.3~0.5 cm大小的暗红色皮疹,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双侧对称分布,并可见散在的直径约1.0~2.0 cm的瘀斑,双眼睑无浮肿,口唇红润,咽充血,双扁桃体Ⅰ°大,无脓苔,腹平软,无包块,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侧踝关节肿胀,皮肤表面不红,触之疼痛,无波动感,余查体无异常.入院后查血尿常规、凝血系列无异常,诊断:(1)过敏性紫癜;(2)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甲氰咪胍、氢化可的松抗过敏治疗,共治疗7 d皮疹消褪,痊愈出院.出院后1周主因间断发热6 d,发现尿色异常半天于2008年06月26日第2次入院.

  • 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22例效果评价

    作者:彭用华;肖洁;俞小敏;谢辉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4例,患者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自愿选择药物,进入两个治疗小组,列入观察队列。其中他克莫司组22例,环磷酰胺组22例,为环磷酰胺组患者应用环磷酰胺+泼尼松/甲基泼尼松龙治疗;为他克莫司组患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他克莫司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8.79±6.21)g/L,血肌酐水平为(106.23±13.62)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86.65±6.65)ml/min,24h尿蛋白定量为(1.52±0.32)g/24h,胆固醇为(6.21±1.32) mmol/L,特发性膜性肾病总缓解率为9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以上数据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肾小球IgG亚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慧敏;张燕

    肾脏病理中IgG亚型的分布对鉴别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继发性膜性肾病(SMN)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公认IMN以lgG4分布为主,SMN以IgG1分布为主.本文就特发性膜性肾病领域的IgG亚型研究作一综述并发现如下问题:IMN肾组织中IgG亚型分布是否随病程存在转换,其他足细胞抗原如THSD7A是否在早期起主要作用.

  • 半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孟建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1],临床医师正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我院2008-2011年以半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0例,年龄35~58岁,均有肾活检诊断Ⅰ~Ⅱ期,均达肾病综合征标准,病程1~10个月,男18例,女12例,血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

  • IgG4升高的肾病:IgG4相关性肾病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申嫒文;林鹭;郁胜强

    IgG4相关性疾病是以血清IgG4升高、组织IgG4浆细胞浸润以及纤维性病变为特征的多系统疾病,可累及胰腺、肾脏、唾液腺等多种器官,累及肾脏时称为IgG4相关性肾病,主要表现为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累及肾小球时以膜性肾病多见。而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也以IgG4为主,在临床上区分IgG4相关性疾病继发的膜性肾病与特发性膜性肾病非常重要。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探讨IgG4相关性肾病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区别,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黄洁;张建国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常见的病因之一,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MN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病毒感染、肿瘤、药物中毒等;而将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散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免疫炎症损伤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 IMN是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免疫抑制治疗是重要的手段。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有镜下血尿,但很少出现肉眼血尿,一旦出现说明有静脉血栓或新月体形成,有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IMN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无论从中医辨证论治还是西医病理机制治疗均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膜性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如下。

  • 环孢素A联合激素和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疗效分析

    作者:何志军;周柱亮;潘涛;汪卫华

    膜性肾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激素不敏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用环孢素A联合激素、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及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共26例,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小,现报道如下.

  • 环孢素A与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的对比观察

    作者:李鑫宇;赵学智

    目的:观察环孢素A和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复发率及副作用等差异.方法:对随访的经CsA治疗(n=20,分两次口服CsA 5 mg·kg-1·d-1,3个月后减量维持,6个月无效者停药,同时口服甲基泼尼松龙0.4 mg·kg-1·d-1)和经CTX治疗组(静脉滴注CTX 0.5~1.0 g·m-2·m-1,每月1次,共6月,此后每3月1次,累计剂量8~10 g,同时口服甲基泼尼松龙0.8 mg·kg-1·d-1).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疾病缓解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CsA组患者缓解率为70%,峰值出现在约第3~6个月间;CTX组患者缓解率为66.7%,峰值出现在约第12个月前后,两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患者复发率为42.9%,谷值出现在约第12个月前后;CTX组患者复发率为25%,谷值出现在约第18个月前后,CTX组复发率明显低于CsA组复发率(P<0.05=.结论:CsA和CTX对IMN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CsA组和CTX组相比较,前者患者的病情缓解发生早于后者,在缓解率方面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前者短期的复发率要高于后者.对于两种药物的远期效果及患者肾功能的进展,仍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

  • 抗核抗体阳性的不典型膜性肾病与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比较

    作者:高良云;裘怡;程晓霞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阳性的不典型膜性肾病(Atypical Membranous Nephropathy,AMN)与V型狼疮性肾炎(V-L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寻找对V-LN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的临床与病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膜性肾病登记数据库中21例ANA阳性AMN患者、46例V-L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AMN组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及低补体血症、皮疹、关节炎、免疫系统异常发生率较V-LN组低(P均<0.05).在肾脏病理方面,AMN组患者肾组织中IgA、C1q阳性率均不同程度低于V-LN组(P均<0.01),PLA2R阳性率高于V-LN组(P<0.01).V-LN患者在基底膜部位比AMN组患者更易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P<0.01).结论:ANA阳性的AMN在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表现与V-LN相似,它可能是V-LN中较为隐匿的的一个亚型.

  • 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陈宇;陈薪薪;黄朝兴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老年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281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老年前期组和青年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IMN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与青年组及老年前期组比较,老年组患者的高血压、浮肿、肾衰竭、糖尿病及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BMI、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浆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和Ccr在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病例膜性肾病的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与青年组及老年前期组比较,老年组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病变、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细动脉透明样变性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 结论:IMN老年患者较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衰竭和感染,及较多伴肾小管间质和肾细小动脉的慢性化病变,对IMN老年患者应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

  • 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崇泽;木林洁;张良;黄蔚霞

    目的:观察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使用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24 h蛋白尿定量及血浆白蛋白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24 h蛋白尿定量明显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减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

  • 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沙文刚;沈蕾;周玲;徐德宇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4月~201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年龄≥16岁,病程≤1年,未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患者88例。采用χ2检验、perason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88例IMN患者活检时年龄16岁~65岁,男性占48.86%,病程4 d~52周,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贫血、肾小管间质损害皆可影响IMN早期肾功能,而尿蛋白定量对早期的肾功能影响不大,未发现血白蛋白、病理分期、病程、肾脏小动脉病变等因素对早期的肾功能有影响。结论:在IMN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关注尿蛋白定量的动态变化,肾小管间质损伤、年龄、高血压、贫血这些非免疫因素也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 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患者小管间质改变的研究

    作者:马路;潘涛;杨琪;颜妍;周柱亮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小儿肾病之间的关系已被明确,其主要病理改变类型为膜性肾病[1,2].但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比较,无论在临床和病理,还是实验室检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肾小管间质的病理形态和功能改变上差异更为明显.本文对本院住院经肾活检诊断38例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表现和功能改变进行研究,以其了解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小管间质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7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

    作者:梁世凯;许菲菲;舒桂琴;吕吟秋;邵蓉蓉;刘毅

    目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4年我院收治的7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特发性膜性肾病好发年龄为30岁~65岁(74.29%),男女之比为1.59:1.肾病综合征、镜下血尿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占68.57%(48/70)、61.43%(43/70)和44.29%(31/70).肾脏病理改变以Ⅰ(52.9%)和Ⅱ期(42.3%)为主.(2)ⅠA组平均随访47.64月,缓解率达61.9%;Ⅱ组平均随访26.67月,缓解率达73.33%.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多于女,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抗凝及降脂等非特异药物可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常规用药.如患者表现明显肾病综合征,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提高缓解率,改善预后.

  • 中国北方单中心24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作者:王旭;吴淋淋;董长青;卢雪红;苗里宁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单中心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4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SPSS 17.0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近5年IMN患者占肾活检患者比例总体呈增加趋势;(2)男女比例为2.5:1,且男性患者与女性相比,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及合并肾衰竭者更常见;(3)45岁以上患者占75.8%,老年组与青、中年组相比,血白蛋白较低,高血压、肾衰竭及贫血更多见;(4)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者常见占79%,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占71.4%,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本研究中合并肾衰竭的患者共23例,主要以大量蛋白尿者(尿蛋白定量≥3.5 g/24 h)为主,占78.3%;(5)病理分期中以Ⅰ期、Ⅱ期多见,IMN可与其他病理类型如IgA肾病等同时存在。结论:(1)我国北方单中心IMN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者常见,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在肾活检患者中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2)男性、高龄、大量蛋白尿者,肾衰竭更多见。(3)IMN可与其他病理类型同时出现,但它们的发病机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11 条记录 6/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