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循证护理在老年病科开展个性化封管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刘莹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病科开展个性化封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老年病科治疗的患者38例,2015年6月开始采取个性化封管护理,观察实施个性化封管护理前后的置管保留时间、堵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个性化封管护理后,置管保留时间长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留置针堵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老年病科开展个性化封管护理中的应用可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降低堵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 末端开口静脉输液港使用不同封管液封管效果比较

    作者:张嘉;言克莉;魏敏;吴珊珊

    目的:观察使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 Flush)和肝素钠生理盐水(简称肝素盐水)两种封管液对末端开口式静脉输液港在连续输液期间封管的效果。方法连续输液期间,将90例使用末端开口输液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和100 U/ml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两组导管堵塞率、配药时间、封管时间和单次封管费用。结果连续输液期间,在导管堵塞率,Flush组为1.84%,肝素盐水组为1.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42,P>0.05);在配药时间和封管时间上, Flush组分别为(11.5±2.9) s和(10.5±2.6) s,肝素盐水组为(37.1±2.9) s和(24.6±3.3)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982,22.797;P<0.01);单次使用 Flush封管较肝素盐水费用低8.83元。结论末端开口输液港在连续输液期间使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 Flush)封管安全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节省成本,值得推广用。

  • 重点环节干预在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作者:杨洋;王欣然;寇京莉

    留置针堵管是造成留置针不能达到有效留置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从导管功能评估、冲封管时机及方法、固定夹位置及夹闭方法、健康教育四个方面实施重点环节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由干预前的48.5%降为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加强重点环节干预,可有效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并可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 运用品管圈降低Power PICC堵管率的实践

    作者:王莉莉;王蓓;韩玲;吴蒙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ower PICC(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堵管率的有效性.方法:在实施品管圈前的2014年5-6月随机选取278例Power PICC带管患者及在实施品管圈后的2014年11-12月随机选取251例Power PICC带管患者,其中5-6月的278例患者采取常规导管护理模式,11-12月的251例患者运用品管圈管理Power PICC带管患者,包括分析患者堵管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堵管率情况.结果:对Power PICC带管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后,患者的堵管率由28.4%降低至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Power PICC带管患者的堵管率,保护了患者血管通路.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的应用

    作者:李琼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由实施品管圈前20%降到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通过持续性改进,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 品管圈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的作用

    作者:王瑞芳;王宏艳;刘萍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患者静脉留针堵管率的发生”为主题,将200例耳鼻喉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实验组利用品管圈的方法,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目标和相应的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验组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 P<0.05)。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明显得到下降,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延长,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可以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应用品管圈降低早产儿 PICC 堵管率的效果观察

    作者:贺万香;梁迎盈;路鑫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 QCC)降低早产儿PICC堵管率,并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11月早产儿PICC置管7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置管的早产儿91例作为实验组。比较活动前后非计划拔管率、堵管率及圈员自评分,评估活动效果。结果实行QCC后,早产儿PICC非计划拔管率由活动前14.86%降至活动后4.40%(P<0.05),PICC堵管率由活动前10.81%降至活动后2.20%(P<0.05)。目标达成率为130.06%,进步率为79.6%。圈员自评分均较开展活动前显著提高( P<0.05)。结论应用QCC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早产儿PICC堵管率。

  • 品管圈降低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耐高压注射型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率的临床分析

    作者:蔡昌兰;陈杉杉;王巧珍;赵明霞;董新梅;张慧;李琼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品质管理圈,是一种让工作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质量的组织机制[1]。耐高压注射型中心静脉导管( power 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用于静脉输注液体的同时可满足高压注射及中心静脉压监测[2],该导管末端为开口式,可以多通道输注静脉液体,适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长期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等。2011年我科引入Power PICC导管,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开始出现,由于导管末端为开口式,肿瘤患者带管时间长,堵管是间歇期主要的并发症。本研究自2014年2月开展QCC活动,分析解决导致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Power PICC导管堵塞的问题,堵管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对留置针的影响

    作者:韦学萍;郑莉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对留置针的影响.方法:100 例ACS 患者按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率、针管内回血及额外冲管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堵管率较对照组低,针管内回血及额外冲管率较对照组高.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急诊患者洗胃堵管率中的应用

    作者:肖士桂;肖春兰;钟露华

    目的:总结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急诊患者洗胃堵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门急诊患者洗胃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门急诊洗胃患者堵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堵管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门急诊洗胃堵管率由60.00%下降到5.00%,同时提高了护士操作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较大限度的挖掘护士潜能。

    关键词: 洗胃 堵管率 品管圈
  • 改良式胃管接头在洗胃机洗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肖士桂;肖春兰;钟露华

    目的 观察洗胃机洗胃过程中使用传统内接头和改良式接头是否出现堵管现象,寻找降低洗胃机洗胃堵管率的方法.方法 7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分别为40例、38例,传统组使用胃管包装内配置的塑料内接头连接洗胃机管和洗胃管,内径小处为5 mm;改良组使用内径与胃管外径一致的内径为8 mm的透明硅胶软管,采用外套式连接法,连接洗胃机管和洗胃管.对传统组和改良组堵管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堵管率明显低于传统组,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外套式接头,因接头处管径增大,食物残渣不易滞留在接头处,明显降低了堵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诊 洗胃 胃管 堵管率
  • 品管圈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曾婷;黄海清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率的影响,以寻求有效降低住院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率的护理方法.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率”为主题,利用鱼骨图、80/20法则进行分析导致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的原因及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拟定对策,确立并落实4项改进措施,组织实施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堵管的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1.1%降至改善后的12.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的发生率,规范了中心静脉堵管时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圈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生理盐水预冲穿刺针法在降低血透患者穿刺堵管率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郭树娜;贺丹;王旭昀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预冲穿刺针法对降低内瘘患者穿刺堵管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3月四川省资中县人民医院肾功能衰竭血管通路均为动静脉内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由血透专科护士进行穿刺,对照组在充分评估穿刺部位后直接用内瘘针穿刺连机,观察组在充分评估穿刺部位后,先使用5 ml生理盐水对穿刺针预冲,然后再将穿刺针连机.结果 观察组在穿刺前使用生理盐水预冲穿刺针后,穿刺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盐水预冲穿刺针法对维护血管通路有重要意义,能减少血透患者通路堵管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不同输液方式在降低新生儿 PICC 堵管率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殷新新;刘艳红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方式在降低新生儿 PICC 堵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科行 PICC 穿刺的10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9例,试验组54例。对照组采用贝朗 Compact 注射泵经 PICC导管给予患儿营养液泵入。试验组使用贝朗 P 型容积输液泵经 PICC 导管给予患儿液体泵入。比较2组新生儿发生 PI CC 堵管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 PICC 导管堵管14例,发生率为28.7%;试验组 PICC 导管堵管3例,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与试验组PICC 堵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贝朗 P 型容积输液泵经 PICC 导管给予患儿营养液泵入,可有效降低新生儿 PICC 的堵管率。

  • 医用三通接头及肝素帽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碧珍;叶严丽

    报告了86例患者三通接头及肝素帽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应用方法为通过三通接头将中心静脉导管的动静脉端与血液净化管道动静脉端相连接,对透析管道及滤器进行定时冲洗及输入碳酸氢钠.结果 降低了透析管道及滤器的堵管率,减少了患者出血,认为三通接头及肝素帽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减少了因频繁更换滤器给患者带来的血液丢失及经济负担,减少了血管损害,减轻了患者痛苦.

  • 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常见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敏;郑莉莉;史燕青;郭继红

    目的:探讨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8年2-4月收治的63例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17年10-12月收治的67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持续膀胱冲洗堵管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了4.62%,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电切术后行持续胱冲洗,早期积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和降低堵管率的关键,可减少患者不适,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 脉冲法与传统直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小妹;顾翠霞;朱鹏

    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外科,特别在骨科各种类型伤口的处理上,其有利于促进肉芽及上皮组织的生长,发挥抑菌的功能,达到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1].引流通路堵塞是VSD应用中常见及棘手的问题[2].为了预防VSD堵管的问题,临床上常采用冲洗管道的方法.目前常使用的冲洗管道的方法为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的传统直冲法,而本院采用生理盐水脉冲法冲洗管道,即冲一下,停一下.通过对本院同期进行的脉冲法与传统直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的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评价脉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可行性及临床优势.

  • 改良法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降低PICC堵管率的护理

    作者:李红梅;王洁;胡娟;缪英霞;毛燕君

    目的:探讨改良方法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PICC堵管的效果。方法设计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的改良方法,在伊曲康唑注射液输注前后,分别用自带专用溶媒2 m l进行脉冲式冲管。结果2012年1~12月采取改良方法后,经 PICC导管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21例患者中,无1例因药物结晶而导致堵管,堵管率0%(0/21),较之前按常规法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导致药物性堵管率85%(6/7)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00)。结论采用改良法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能有效降低PICC药物性堵管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输注方法。

  • 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效果

    作者:张雪梅;丁雯;苏秀琴

    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率”为主题的活动,运用PDCA循环原则针对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率进行现状把握、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观察实施前后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的变化.结果 活动前平均每天发生堵管次数为12次,堵管的发生率为24.49%;活动后平均每天发生堵管次数为2.86次,堵管的发生率为6.2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行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持续提升护理质量.

  • 微量泵不同泵入速度堵管率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家岸;吕雪;吴小娟;杨杰;周娟;陈柏宁;朱桂林;王莹

    目的 探讨微量泵入药物时合适的维管速度.方法 选取海南省某医院收治的经留置针持续泵入硝酸甘油治疗的住院患者40例,行自身对照试验,抽签决定试验顺序,分别给予药物泵入速度和维管速度共为7、8、9、15 ml/h,每个速度纳为一组,且每个速度持续泵入8h,分析比较各个速度的堵管率、药物渗出率及给药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结果 8ml/h组堵管率低于7 ml/h组(x2=4.02,P=0.045),9 ml/h组堵管率低于8 ml/h组(x2=4.21,P=0.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 ml/h组堵管率与15 ml/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01,P=0.314);各组药物渗出率(x2=3.02,P=0.389)、患者的心功能分级(F=0.63,P=0.600)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微量泵入药物过程中,当速度<9 ml/h时,泵入适量的维管液可减少堵管发生;当速度>9ml/h时,堵管率不会随泵入速度的增大而降低.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