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风寒束表证外感发热204例

    作者:梁伟波;张颖;韩凡;张晓春;覃小兰

    目的 观察羌桂香仙汤熏洗治疗风寒束表证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对204例患者使用羌桂香仙汤足部熏洗约20min,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低热组(77例)总有效率为62.3%,中度发热组(100例)总有效率为91.0%,高热组(27例)总有效率达96.3%.结论 羌桂香仙汤足部熏洗治疗风寒束表征外感发热疗效良好.

  • 正柴胡饮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志宏

    目的观察正柴胡饮颗粒治疗外感风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外感发热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6例给予正柴胡饮颗粒,对照组116例给予清热灵颗粒,疗程3天.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对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主要症状积分值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柴胡饮颗粒对风寒外感型发热疗效确切.

  • 经方治疗外感发热验案举隅

    作者:黄陈招

    经方以药少而精、效专力宏著称.笔者每感于《伤寒论》义理幽微,验诸临床,又叹服其功效显著,实不愧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笔者遵仲景之法,临床多以经方为治,颇有心得.尤在治疗外感发热时,以仲景之方,常收桴鼓之效.兹记录3则经方治疗外感发热之验案,一以彰显经方临证之效用,二以阐明伤寒辨证之特色,三以解析方药剂量之权重.1 麻黄汤与桂枝汤案应某,男,8岁.初诊日期:2012年11月2日.

    关键词: 外感发热 经方 验案
  • 外感清热解毒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评价

    作者:成扬;麦静愔;薛建华;刘寅杰;侯天禄;张银华;龚亚华;奚骏;周扬

    目的:评价外感清热解毒方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募集14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及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1∶1∶1比例分成3组,每组48例.试验组给予外感清热解毒方和酚氨咖敏安慰剂,对照组予外感清热解毒方安慰剂和酚氨咖敏片,安慰剂组给予外感清热解毒方安慰剂和酚氨咖敏安慰剂,疗程共3d;观察患者即刻退热疗效、起效时间、退热时间、临床痊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4h即刻退热疗效有效率为63.4%,对照组为66.7%、安慰剂组为35%,试验组与对照组即刻退热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P<0.01);试验组起效时间为(4.37 ±6.09)h,对照组为(4.32 ±6.15)h、安慰剂组为(7.12±8.37)h,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起效时间均短于安慰剂组(P<0.01);试验组退热时间为(20.32±16.54)h,对照组为(19.87±17.69)h、安慰剂组为(26.48士16.85)h,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退热时间均低于安慰剂组(P<0.01);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65.9%,对照组为61.9%、安慰剂组为45%,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均高于安慰剂组(P<0.01).各组患者试验期间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外感清热解毒方能够有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临床研究">"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34例临床研究

    作者:郭颖;朱立毅

    目的:评价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的退热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均酌情给予相应抗生素以保证安全.治疗组予中药汤剂"退热1号"和阿司匹林泡腾片安慰剂,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泡腾片和中药汤剂安慰剂,安慰剂组予阿司匹林泡腾片安慰剂和中药汤剂安慰剂.3组均治疗3d,观察并比较3组即刻退热作用、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即刻退热作用方面,对照组为显著,但其表现为2h内体温下降≥0.5℃的患者例数迅速增多,2~3h后迅速减少,4h时体温下降≥0.5℃的患者比率降至34.38%,呈骤升骤降趋势,效果短暂;治疗组4h内各时点体温下降≥0.5℃的患者例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至4h时比率升至50.0%,长效而稳定;治疗组与对照组即刻退热作用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5).起效时间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短于安慰剂组(P<0.05),对照组又明显短于治疗组(P<0.05).在退热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P<0.05),对照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退热疗效,退热时间短,作用稳定持久,值得深入研究.

  • 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辅助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40例临床观察

    作者:莫智珍;岳进;陈明明;韦立富;马玲;刘旋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体温达38.5℃及以上的患儿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第1h、6h、24h、48h、72h体温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5.0%(P<0.05);2组治疗后患儿体温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第24h、48h、72h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能有效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在短期内降低患儿体温,降温效果持续而平稳,无反跳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史锁芳六经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作者:王刚;周奎龙

    史锁芳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宗仲景六经辨证,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常取佳效。辨太阳经发热,卫强营弱自汗用桂枝汤,阳气闭郁无汗用麻黄汤,虚人外感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方。辨阳明经高热,见大渴以白虎汤加减为主,石膏量重多则100余克,阳明腑实发热且见潮热予承气汤辈。辨少阳经寒热往来,治以小柴胡汤为主,重用柴胡30g辛透外邪。辨太阴病发热多属虚人外感,推崇薯蓣丸,伴阳明热盛口渴喜饮用石膏,腹中大实痛加制大黄。辨厥阴病发热,实肝阳虚馁,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治以乌梅丸、吴茱萸汤、通脉四逆汤为主。辨少阴病发热,素体肾阳不足,复感外邪,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无汗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附验案1则以说明。

  • 基于数据挖掘的姜建国治疗外感发热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程广欢;张沁园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姜建国治疗外感发热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姜建国门诊治疗外感发热病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姜建国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25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论:姜建国治疗外感发热强调标本兼顾,治宜解表祛邪、清营凉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等。

  • 外感发热治法探讨

    作者:杨柏灿

    外感发热的核心在于外感邪气与人的正气相争,治疗上当根据发热的不同阶段以宣散清利、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和益气养阴法分别施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宣透和解法的应用,突出"邪有去路"的重要性.

  • 夏日佳饮佩兰茶

    作者:高宗达

    江南的夏季,气温酷热湿度大,极易滋生各种疾病.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了以药代茶(茶叶)的“药饮”,作为清凉人体的饮料保健品,用来防病祛病.中药中主治暑热、阴虚发热等病症的“青蒿”,像茶叶那样炮制成为“青蒿茶”,是苏州城乡居民所习惯饮用的一种清热解暑饮料.而常熟棉区的农民则喜喝“生姜茶”.生姜有发汗、健胃的功能,这可能与棉农下田,早晨常披一身露水有关.至于太仓浮桥一带作息在江边的人,因江风寒凉湿气重,一般喜喝“荆芥茶”,中医以其节、花穗的地上部分入药,性微温,味辛,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等症,用以泡茶可解寒健身.

  • 自拟清热方治疗上焦病症的外感发热106例

    作者:刘荣东

    中医内科学中的外感发热病证常以上焦发病为主,且表现为突然高热.予多种抗生素或利巴韦林针治疗仍不能退热,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6例,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 青荷液灌肠治疗小儿发热76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勤;张新喜;倪燕

    青荷液是我科根据中医临床实践经验拟定的经验方,我科用青荷液在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灌肠治疗小儿发热共7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资料共160例,为我科的门诊、急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84例,年龄在1~5岁.其中治疗组中男45例,女31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32例.1.2 诊断标准:发热的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原则.

  • 刮痧治疗外感发热35例临床观察

    作者:戴丽文

    刮痧又称"挑痧",是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属<内经>砭石疗法、刺络疗法的一种.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笔者采用刮痧治疗外感发热35例,并与常规治疗52例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 刺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

    作者:郭亚丽;洪佳璇;詹建华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展迅速,变化快,且易致高热惊厥.笔者在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集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外感发热患儿50例,采用穴位针刺放血疗法治疗,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符合外感发热诊断标准[1-2]的患儿50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小1岁,大12岁,平均5.32±2.15岁;体温在37.5~38℃有10例,38.1~39℃有28例,39.1℃以上有12例.

  • 姜德友治疗外感发热验案四则

    作者:庞作为

    姜德友教授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每起沉疴,对外感发热诊治尤有心得.现择老师诊治外感发热验案四则,以飨读者.

  • 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辅助降温的护理研究

    作者:解玲芳;胡晓丹

    目的 观察中药足浴疗法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辅助降温效果.方法 将120例外感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及支持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药足浴疗法辅助降温,对照组采用温水足浴法辅助降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2 h内体温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下降优于对照组;治疗72 h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61.7%,两组比较,x2=34.702,P=0.000.结论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好.

  • 抗病毒口服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胡斯;刘兆康;王中东

    抗病毒口服液为我院经验配方,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功能.用于外感发热、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等.其中主要成分为黄芩、板兰根、羌活、鸭跖草等药物.本文采用薄层扫描法对黄芩甙进行含量测定.

  • 《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方加减 治疗儿科疾病验案

    作者:葛国岚

    [目的]探讨《伤寒论》方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方法]选取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里实证引起发热、湿疹、便秘、腹痛的儿科验案4则,探讨临症应用本方的思路.[结果]灵活加减《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方,可治疗太阳阳明合病、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里实证所致多种儿科疾病.本篇所举验案四则分别以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湿疹、便秘、腹痛等,或以桂枝汤加大黄,或以小建中汤加大黄,在辨证基础上,或使用原方、或灵活随证加减,治疗太阳阳明合病、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里实证所致小儿诸症,均分别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在六经辨证思路指导下,加减应用桂枝加大黄汤可扩大经方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 连建伟教授温病方桑菊饮运用经验浅析

    作者:胡正刚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运用温病名方桑菊饮的临床经验、特色及灵活加减法.[方法]选择连建伟教授具体运用桑菊饮的五则典型代表性病案,通过文献引用、医案评析、连师按语、学习者思考、对比总结等形式详细地归纳分析病案.[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桑菊饮的基本病机是风热犯卫分轻证;脉诊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右关脉望为"风热之气,通于肝";运用桑菊饮应符合"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治则,并注重桑菊饮方灵活加减法,所举五则验案,以桑菊饮加减,分别治疗风热咳嗽、咽痛、鼻衄、外感发热、自汗证等,疗效极佳.[结论]连建伟教授活用辛凉轻剂桑菊饮的临床经验丰富,治疗病种多样,加减圆机活法,值得推广效法.

  • 针刺加拔罐治疗外感发热37例

    作者:夏粉仙

    1一般资料37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经确诊,发热都因外感引起.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5~41岁;病程长4天,短半天:1 9例经过抗生素治疗,18例未作任何处理.2治疗方法针刺取大椎、曲池、合谷、少商.用毫针刺入各穴,得气后行泻法.不留针.出针后,用七星针沿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从大杼穴叩刺到肺俞穴,使局部渗出少量血液,再拔上合适的玻璃罐.5分钟后起罐,用干棉球拭去瘀血.如此每天进行1欠.

    关键词: 外感发热 针刺 拔罐
444 条记录 9/23 页 « 12...6789101112...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