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中医体质与四时外感发热证候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陈晶晶

    目的:分析中医体质与四时外感发热症候的关联性.方法:以183例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中医体质与四时症候的相关性.结果:除夏季以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为主外,其余三季均已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为主;春季患者体质主要为气虚质、阳虚质,夏季患者体质主要为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特禀质、湿热质及气郁质,秋季患者体质主要为痰湿质及阴虚质,冬季患者主要体质为气虚质及阳虚质.结论:外感发热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发病季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格外注意这两项因素,促进治疗效果的升高.

  •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体会

    作者:梁瑞芬;王剑薇;吴兴柳

    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和解剖特点,外感发热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部分发热缠绵难愈,有医家称发热为"儿科第一证".小儿外感发热是相对于内伤发热而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外感发热"、"感冒"范畴,是因为小儿肌肤脆薄,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抗病能力差,再加上气候变化,寒暖不调,外邪乘虚而人,客于肺卫,因而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1].

  • 扶阳清热饮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作者:聂武辉;吴学芳;张秀芹

    2000年7月~2002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应用自拟的扶阳清热饮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60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作者:冯晓纯;冯晓娜;张强;高辉

    目的 观察研究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临床上采取自身作为对照组,运用刮痧疗法,观察刮痧后患儿体温的变化与性别、病程、年龄、证型、发热情况的关系.结果 经过临床研究64例患儿,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与患儿性别、年龄、证型无特异性意义,与患儿病程、发热情况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热势越低疗效越好.结论 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通过活血透痧解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而退热.

  • 基于序贯给药模式的麻杏甘石汤治疗外感发热的量效关系研究

    作者:黄贵华;罗媛媛;王庆高;许光兰;韦义展;陈平;林华胜;周衡;曾飞剑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序贯给药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其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180例外寒内热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麻杏甘石汤序贯给药,常规组采用麻杏甘汤常规给药,对照组采用头孢氨苄异形片给药.观察5d.以体温起效、复常时间,平均治疗时间,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体温各时段均值与服药间隔的关系,体温复常所用的中药数量及平均用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复常时间、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减少,体温显愈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所用中药总数量无差异情况下,麻杏甘石汤序贯给药与常规给药相比,具有起效快、体温复常时间短、退热作用稳定、不易反复等优势,能明显缩短病程、改善发热及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

  • 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

    作者:朱丹;吕文良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的一类外感病证.祖国医学对外感发热认识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医治疗涉及八纲、病因、卫气营血、三焦合脏腑、六经合三焦合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以及经方随证加减、医家经验总结、中成药临床观察、自拟方、针灸刮痧等多方面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目前尚无规范的中医辨证体系和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这将不利于临床的应用和观察,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 自拟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6例

    作者:史桂玲;杜小朋

    自1994年以来,笔者应用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56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作者:黄贵华;罗媛媛;许光兰;韦义展;王庆高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中医学从整体观诊治疾病的体现,为外感发热从肠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对发热的机制研究及肠道菌群在保持消化道乃至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的作用机理,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对外感发热进行论治.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达到微生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机体的功能得以正常的发挥,达到治愈疾病的作用.研究结论为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学的发展及肺肠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

  • 唐方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作者:邵利洁;唐方

    唐方教授在临床中根据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发汗退热与清热退热两大治疗原则,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甚佳.并在临证中强调,小儿由于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易引起食积内热,内热又易外感,故小儿发热多为内热外感,在临床治疗中,解外感之邪的同时应注重清小儿里热,但切不可太过,以免伤津伤胃,务必做到中病即止.

  • 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之君;吕芳

    我们于2005年1月~6月应用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医的“退热三法”

    作者:钱明

    发热是指由各种原因产生的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造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体温持续高出正常水平的情况.中医认为,发热除了指体温高出正常水平的情况以外,还应包括自觉身热不适而体温变化并不明显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可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外感发热是因人体感受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所导致的发热.内伤发热则多因饮食失调、身体过劳或七情有伤而造成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中医和西医对于发热一症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所采用的治疗原则也不相同.

  • 细菌性肺炎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

    作者:张开宇;李泽庚;童佳兵

    细菌性肺炎为临床常见病,由于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因素,以及抗生素的耐药,常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中医多根据表现不同分属于“外感发热”、“咳嗽”、“喘证”等范畴,本文探讨运用中医药理论阐明肺部感染的发病机理,并根据李泽庚教授多年中医肺病理论与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肺部感染疾病,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小儿外感发热证治举隅

    作者:王桂花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疾病抵抗力差,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易为六淫所侵,饮食所伤。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与成人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所以患外感发热有独特之处。 1 外感发热挟伤食 王某,男5岁,2000—10一8日初诊,患儿3天前出现恶寒、发热,T38.6℃,鼻塞、咳嗽,嗳气酸腐如败卵,呕吐一次,恶闻食嗅。服西……

  • 中药退热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素文;刘昌玉

    2002-03~2003-03,笔者运用中药退热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以上简称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10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对照,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 针刺曲池、合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张林;李世兵;周晓英;钟艳;李红碑;林星辉

    目的:探讨针刺曲池、合谷对于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5例)、药物组(15例)和针刺合药物组(15例).针刺组针刺曲池、合谷,药物组服用银翘解毒颗粒,针刺合药物组采取针刺的同时并服用银翘解毒颗粒,观察72 h的即时退热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退热效应上,治疗72 h后各组体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长短上(P<0.05),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痊愈时间上(P<0.05),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总体症候疗效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针药组(92.86%)高于药物组(73.33%)和针刺组(69.23%);痊愈率上针药组痊愈率(50.00%)高于针刺组(23.08%)和药物组(26.67%).结论:针刺曲池、合谷退热效果较好,配合药物共用临床症候疗效较好.

  • 穴位刺血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90例

    作者:井夫杰;张静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90例患儿,选取少商、商阳、关冲、大椎及双侧耳尖穴进行刺血治疗,每隔12 h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结果:90例中痊愈6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穴位刺血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非常有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外感发热50例临床观察

    作者:焦彦超

    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阳虚外感发热,患者退热快,恢复快,花钱少,疗效好.兹将系统观察的50例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藿钩退热配方颗粒与煎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作者:钟磊

    目的:探讨藿钩退热配方颗粒与煎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和药理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4月外感发热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组。 A组患儿接受藿钩退热配方颗粒治疗,B组患儿接受藿钩退热煎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藿钩退热配方颗粒与煎剂在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中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值得藿钩退热配方颗粒可直接冲服,无需煎煮,具有携带、使用、保存方便的优势,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中医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定军

    目的:探讨选用中医辨证方案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疗效.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外感发热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分为常规组(常规西药治疗,n=43)、研究组(中医辨证治疗,n=43),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下降程度、退热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方案治疗外感发热,疗效更加确切,且安全性高.

  • 针刺配合退热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作者:陶玉东;杜建梅;王桂英;杨铖;李锋;刘晓富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退热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针刺配合退热口服液治疗,对照组105例采用口服维C银翘片、大青叶片:儿童可口服板蓝根冲剂,必要时可静脉点滴治疗.两组均治疗5 d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7.5%,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退热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有较好的疗效.

444 条记录 8/23 页 « 12...56789101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