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C反应蛋白、细胞沉降率与降钙素原在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社军;霍建峰;杨立文;张建平;孟宪辉

    目的:分析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诊断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38例,结核性脊柱炎患者13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20例。入院后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RP,倾斜管法检测 ESR,化学发光法专用试剂盒检测血浆 PCT,检测 CRP、ESR、PCT 预测布氏杆菌脊柱炎诊断价值。将38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布鲁杆菌病脊柱炎治疗原则,参考 Sanford《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给予四环素+链霉素治疗方案,其中,药物治愈者30例,手术治疗者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以治疗21 d 后 C 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幅度判断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布氏杆菌脊柱炎、结核性脊柱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血清 CRP[(23.76±5.29)mg/L 比(21.90±8.91)mg/L 比(24.90±3.28) mg/L],ESR[(34.81±6.09)mm/h 比(31.09±8.94)mm/h 比(33.76±6.15)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T[(0.32±0.06)ug/L 比(0.35±0.08)ug/L 比(3.72±0.49)ug/L]水平逐渐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 C 反应蛋白、ESR 下降幅度小于20%为截断点,判断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预测灵敏度分别为(80.93%、77.29%),特异度分别为(84.28%、66.81%)。ROC 曲线下面积为0.82、0.65。结论血清 CPR、ESR 水平在感染性脊柱炎患者均明显升高,其对于鉴别布氏杆菌脊柱炎、结核性脊柱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无显著意义,血浆 PCT 对于提示急性化脓性脊柱炎具有一定诊断意义。观察治疗后血清 CPR、ESR 有助于布氏杆菌脊柱炎药物治疗效果判断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感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刘学

    目的:观察在脊柱感染病变诊断中采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62例脊柱感染病变病例,采取C 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以手术结果为终诊断金标准,分析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临床安全性.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二次穿刺活检3例,其中1例为假阴性,2例报告为正常骨组织,因此检查阳性率为96.77%;以手术为诊断金标准,诊断准确率为93.55%.穿刺过程中均未发生损伤、皮肤感染、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对于脊柱感染病变诊断中,采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可获得较高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诊断率,且运用起来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MRI对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艳

    目的:评价MRI对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多家三级医院近5年来部分经临床及影像资料证实的成人椎间盘炎患者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40~68岁,平均46.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18例,大面积烧伤后1例,其余均无明显诱因.临床上均表现为腰痛,活动受限,7例有明显发热等感染表现.MRI检查使用1.5T超导机,脊柱表面线圈,FOV 280mm,矩阵192×256,层厚4mm.行冠状位及轴位FSE序列:T1WI、T2WI及STIR序列T2WI加权像,部分病例加做脂肪抑制T2加权像.静脉注射Gd-DTPA后进行了增强检查.全部病例的MRI影像由多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复习,分析了病变的范围、分布及在T1加权像、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像、Gd-DTPA增强图像上的表现.比较各种成像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论:MRI对椎间盘炎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是临床上应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MDCT髂腰韧带形态研究及其在椎体节段定位中的作用

    作者:秦秀;陈艳培;李晓红

    腰骶部移行椎是一种常见的发育异常[1],对伴移行椎病例进行CT检查时,准确定位椎体节段常发生困难.目前影像学检查定位方法颇多,但准确率均有限.本文运用MDCT三维重建对髂腰韧带起点、走行、形态进行初步研究,以探讨其在腰骶部移行椎节段定位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2011年11月~ 2012年8月收治接受腰部检查患者212例,除外脊柱感染、肿瘤、严重侧弯、既往有手术史等因素导致髂腰韧带无法显示.其中男125例,女87例,年龄11 ~82岁,平均39岁.

  • 原发性脊柱感染CT、MRI诊断价值

    作者:李理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柱感染的主要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20例的影像检查资料,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全部患者行CT及MRI检查,分析其特征性CT及MRI表现.结果 本组患者20例患者,CT主要表现为碎片样弥漫性脊椎骨质破坏(20例);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厚(19例),椎旁软组织影与骨破坏区相连且形态不规则(6例),椎间盘密度降低17例,椎体边缘骨膜增生10例.MRI表现,TIWI呈条片状或全椎大片模糊低信号改变,与椎间盘信号分界不清;T2WI为混杂高信号改变,与椎间盘信号分界较清.结论 原发性脊柱感染性病变表现为碎片样弥漫性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常以椎体病变为中心,如病变围绕间旁强烈提示为感染性病变.

  • 五味消毒饮提取物对脊柱感染大鼠模型的作用价值探讨

    作者:张四清;张观辉;林鹏;王世鑫;杨家林;邹厚辉

    目的 探讨五味消毒饮提取物对脊柱感染大鼠模型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试验动物中心试验blister大鼠90只,建立金黄色葡萄球均感染脊柱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五味消毒饮提取物(试验组)、生理盐水(空白组)及阿莫西林(对照组)进行喂养,在建模当天及建模后12周对大鼠进行称重,比较干预前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统计干预后炎性相关因子(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变化,统计各组局部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大于空白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炎性相关因子(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局部组织细菌培养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 针对脊柱感染大鼠,使用五味消毒饮提取物治疗,能确保干预期间大鼠体质量,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局部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

  • 脊柱感染的MR研究(附11例报告)

    作者:杨景震;王成健;何凤丽;陈韶伟;黄永福

    脊柱感染分为椎体、椎间盘、硬膜外和邻近组织的感染.感染途径有血源性、邻近感染灶蔓延或术后感染.本文收集了11例脊柱感染的病例,对其MR的特征作了分析和研究.

  • 风湿免疫性疾病继发脊柱感染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耿洁;叶霜;鲍春德

    风湿免疫性疾病因免疫缺陷常易并发感染,同时由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继发感染.脊柱感染为隐匿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易漏诊、误诊,风湿免疫性疾病继发脊柱感染使病情更隐匿复杂.现将2003~2008年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4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继发脊柱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 CT引导经皮脊柱内窥镜病灶清除加置管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马宗雷;韩大鹏;张洪涛;刘维财;魏帅帅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6例,胸腰椎布鲁氏杆菌病7例,腰椎结核4例.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病灶,置入扩张套管建立工作通道,单纯放置双腔引流管或内窥镜下清除病灶并置入双腔引流管;术后通过双腔引流管注入药物灌洗引流,配合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结果 17例获得10~24个月的随访,椎间隙感染和布鲁氏杆菌病均治愈,腰椎结核治愈3例、好转1例.结论 CT引导经皮脊椎内窥镜病灶清除加置管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微创,是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有效方法.

  • TFC植入术后脊椎间盘炎及外科策略

    作者:郭立新;陈兴;马远征;宋金宝;史操英

    TFC椎间植入术后脊柱感染是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它引起的剧烈腰痛和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文献报道极少.1994年来[1],我们共对275名患者实施腰椎TFC植入术,有5名患者术后发生脊椎间盘炎,经过有效治疗所有患者解除了腰背痛.

  •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厚杰;蔡小军;韩建华;李德祥;冯道春;周鑫;范华华;段人榕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顺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非特异性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53.5岁.腰椎8例,胸腰段6例,胸椎2例.患椎处剧痛14例,轻度胀痛2例,11例X线片显示患椎终板缘“鸟嘴样”增生,13例邻近终板侵蚀性破坏,边界模糊,周围硬化.所有患者均无成角畸形及明显神经损害.入院诊断为脊柱肿瘤1例,脊柱结核3例,疑似脊柱结核8例,脊柱感染4例.入院后诊断为“脊柱肿瘤”者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化脓性脊柱骨髓炎;其余15例患者治疗前均行病椎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脊柱感染,其中1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4例患者因椎间失稳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1例因伴椎旁脓肿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均应用敏感或广谱抗生素,手术治疗患者应用2~3周,保守治疗患者应用3~6周.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1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6例痊愈;4例遗留腰背部僵硬感,行腰背肌理疗及功能锻炼后均缓解.6例手术患者中,1例误诊为脊柱肿瘤患者术后1.5年X线片显示植骨端骨吸收,患者有腰背部僵硬感,暂予观察;其余5例患者随访时植骨均骨性融合,2例遗留不同程度腰背部僵硬,但均不影响生活.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脊柱非特异性感染容易误诊,治疗前行穿刺病理检查可早期确诊,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对影响脊柱稳定性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 腰椎硬膜外布鲁氏菌脓肿1例报告

    作者:张哲平;陈福文;张树明

    布鲁氏菌脊柱炎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脊柱感染,以侵犯椎体多见,形成腰椎管脓肿的病例较为少见,于后壁形成脓肿者未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腰椎椎管后壁硬膜外布鲁氏菌脓肿患者,报道如下.患者女性,5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2个月前疼痛逐渐加重伴双下肢疼痛麻木.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午后低热,无盗汗、乏力等.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内转移瘤",建议患者行PET-CT检查,并给予口服止痛药物对症治疗,疼痛症状控制差.患者因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剧烈来我院就诊.查体:头颈部、心肺腹未见异常.脊柱无明显畸形,未见明显包块.腰椎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活动明显受限.L3、L4棘突压痛明显,有叩痛和放射痛.

  • 脊柱感染病灶清除术后伤口冲洗探讨

    作者:梁丽燕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术后持续伤口冲洗治疗脊柱感染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脊柱感染需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病灶清除,术后病灶留置冲洗管及引流管,持续生理盐水洗净6-15天,每日生理盐水冲洗量为500ml-3500ml,每日准确记录冲洗出入量,引流性质、量等,结合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抗感染治疗.结论:病灶清除后持续冲洗是治疗脊柱感染的有效方法.

  • 原发性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丰胜;董昭良

    脊柱感染性疾病是脊柱由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疾病的统称.该类疾病发病率较低,占全身骨髓炎发病率的3%~5%[1];按照感染病原菌可分为特异性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杆菌、梅毒、真菌)及非特异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腐生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按照感染部位可分为椎体、椎间隙及硬膜外感染[2].脊柱感染性病变的首发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表现在早期均无明显特异性,此类疾病的共同点为:具有类似的临床症状,如胸(或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发热、慢性起病等;实验室检查有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X线或CT等影像学表现为病变椎间隙变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和(或)腰大肌脓肿,MRI显示T1WI呈低信号、T2 WI高信号或不均匀混杂偏高信号、脂肪抑制T2 WI呈高信号.

  • 成人椎间盘炎的MRI诊断

    作者:杜崇禧;徐成;牛汝朴

    目的评价MRI对成人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28例椎间盘炎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MRI表现,比较各种成像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MRI检查使用1.0 T超导机,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T2加权像,2例进行了增强检查.结果75%的病变椎间盘呈不均匀长T2高信号;全组病例均有相邻椎体受累,两个及两个以上受累者达89%.病变椎体均呈显著长T1低信号,25例呈不均匀长T2高信号,脂肪抑制T2加权像上高信号改变更明显.5例可见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体受累范围大于二分之一者达78.5%.5例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不完整,而82.1%的病变椎体均无明显外形改变.12例椎旁或椎管内可见局限性脓肿影.2例行Gd-DTPA增强后均可见椎间盘及病变椎体内显著异常强化.结论MRI对成人椎间盘炎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准确鉴别本病与椎体结核与肿瘤,是临床上应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脊柱结核的CT特征

    作者:张益军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脊柱感染,病变往往侵及神经根和脊髓,产生严重的神经症状,并致脊柱畸形,本文通过30例脊柱结核的探讨.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原发性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曾丽雯;黎海东;曾慈英;史晓阳;戎晓静;何灵芝

    目的 评价原发性脊柱结核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原发性脊柱结核患者一般资料、病变节段、Frankel分级、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致病菌等临床资料,对护理效果予以分析总结.结果 共收治结核性脊柱炎149例.对抗菌药物敏感患者开展保守治疗,对存在神经损害、经久不愈合的瘘管、脓肿、持续炎性反应信号升高及脊柱不稳患者开展手术治疗.除53%患者出现并发症外,余患者疗效良好.结论 对原发性脊柱结核患者依据细菌药敏应用抗菌素是治疗的原则.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尤其是存在神经损害的患者需要开展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落实护理,预后良好.

  • 231例脊柱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作者:肖二辉;宁会彬;康谊;曹永革;魏君锋;尚佳

    目的:了解脊柱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等进行评估。统计学处理采用 t检验、χ2检验和 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31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化脓性脊柱感染(PSI)组和结核性脊柱感染(TSI)组分别为179例(77.5%)和52例(22.5%)。既往脊柱手术史是常见的危险因素(43.3%),其次是糖尿病(14.7%);两组发生部位均为腰骶部多,分别为114例(63.7%)和38例(73.1%)。PSI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10.8±4.5)×109/L比(7.3±3.2)×109/L ,t=2.685]和C反应蛋白[(79±33) mg/L比(37±21) mg/L ,t=6.241]均明显高于TSI组(均 P<0.05)。PSI组血培养较组织培养阳性率显著升高(47.9%比21.8%,χ2=6.782,P<0.05),TSI组血培养较组织检查阳性率则显著降低(0比39.4%,χ2=8.312,P<0.05)。PSI组和 TSI组终需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54例(30.2%)、13例(25.0%)。结论既往脊柱手术史是常见的脊柱感染危险因素,其次是糖尿病;PSI和 TSI多见的发生部位均为腰骶部;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感染中PSI发病率更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是PSI常见的致病菌。

  • 化脓性脊柱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作者:罗旭耀;严力生;孔庆毅

    目的分析化脓性脊柱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的诊断依据,以及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自1997年8月-2005年6月共收治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10例,平均年龄58岁.10例中2例有脊柱外伤史,2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平片、核磁共振及血常规、血沉、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5例患者接受手术.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糖尿病、外伤和他处感染病灶是本病的易感因素.所有患者血沉均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占40%,C反应蛋白增高者占80%.10例中3例出现截瘫或者不全瘫,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瘫痪症状均有减轻,但程度不一.结论化脓性脊柱感染包括椎体骨髓炎、椎间盘炎、脊柱椎间盘炎、化脓性小关节感染和硬膜外脓肿.抗感染和制动是基本的治疗措施,保守治疗无效,合并有硬膜外脓肿或者瘫痪的患者应行清创引流和减压手术.

  •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椎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利斌;李爱国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椎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纳入手术标准的12例腰椎非特异性感染采取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骨移植.术后持续使用抗生素治疗6~12周,直至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常2~4周后停用抗生素.对病人门诊治疗、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ESR及CRP进行对比.结果:术后病人症状明显改善,12例病人切口均甲级愈合,无窦道、瘘管形成及感染复发.随访18~30个月,术后5~7个月植骨均骨性融合,无椎体明显塌陷及假关节形成.病人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CRP水平较门诊治疗时均降低(P<0.05~P<0.01),而病人术后1、2和3个月的ESR水平均较门诊治疗时及术前降低(P<0.01).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骨移植治疗腰椎非特异性感染效果明显,内固定避开感染病灶,减少潜在感染复发风险,促进病情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