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内营养乳剂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令狐秀萍

    采取积极措施给予机械通气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时纠正营养不良,对患者呼吸功能恢复乃至整体预后有重要的意义[1].临床中通过行肠内营养治疗早期恢复机械通气患者胃肠道功能,本研究讨论了适合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剂,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呼吸重症老年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特征分析

    作者:敬梅;谢柏梅;顾秀莲;胡一敏;徐佳丽;王华琴;徐嵩莉;石春艳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老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呼吸重症病房住院时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10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未出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白细胞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18.7±7.5)d比(10.0±2.7) d]、有创呼吸机应用时间[(24.6±10.3)d比(11.6土6.9)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6.2±13.1)d比(8.0±2.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3、15.436、26.905,均P<0.05);而免疫抑制剂使用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蛋白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合理科学地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助于降低呼吸重症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概率.

  •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程剑剑;秦秉玉;马利军;刘豹;忽新刚;张罗献;陈献亮;黄泰博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治疗组患者接受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照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 PSV+PEEP组),两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 结果 呼吸频率、吸气阻力、静态顺应性、潮气量、平台压、气道峰压、呼吸附加功、压力时间乘积.治疗组分别为(30.2±3.6)次/min、(13.2±1.2)cmH2O·L-1·S-1、(3 4.3±3.4) ml/cmH2O、(495.7±24.6)ml、(16.1±1.5)cmH2O、(36.2±3.7)cm H2O、(15.1±1.4)J/min、(0.3±0.0)cmH2O·S-1;对照组分别为(30.2±3.4)次/min、(19.3±1.6)cm H2O·L-1·S-1、(21.2±2.7)ml/cmH2O、(460.3±23.8)ml、(16.2±1.33)cmH2O、(25.9±2.17)cmH2O、(21.2±2.1)J/min、(0.4±0.0)cmH2O· S-1.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下降,潮气量升高(t=3.998,P<0.05),吸气阻力下降(t=3.902,P<0.05),静态顺应性增加(t=4.487,P<0.05),呼吸附加功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均低于对照组(t=4.951和4.842,P<0.01).平台压、气道峰压有所升高,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2.078,1.504,P>0.05),同时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2.099,1.894,2.487,P>0 05). 结论 相对于常规SIMV通气,适应性支持通气可提高患者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呼吸肌做功减少,改善人机协调性.

  • 黄杆菌致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

    作者:朱红阳;许健波

    目的 探讨黄杆菌致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方法 对黄杆菌VAP的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结果 .结果 112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多为混合感染,病死率高.长期住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建立人工气道、各种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及机械通气、反流误吸是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黄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仅有利福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于40.0%,依次为20.8%、19.7%、14.8%、3.8%.结论 黄杆菌VAP属于晚发性VAP,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对有该菌感染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加强检测,针对内外源性感染途径采取相应性预防措施,治疗可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万古霉素的联合用药.

  • 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对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作者:孟春;张彦;梁禹

    目的 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估重症监护室(ICU)内行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疼痛指标,以选择正确的镇静镇痛方案.方法 将11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后入住ICU的老年患者分为3个评估阶段,每个阶段包括2个测评点,共6个测评点(T1~T6).第1阶段(插管无意识期,T1~T2),第2阶段(插管有意识期,T3~T4),第3阶段(拔管有意识期,T5~T6);T1、T3和T5是每个阶段患者非伤害性刺激测评点,T2、T4和T6是伤害性刺激测评点.每个观测点的评估时间持续1min.在第2和第3阶段各测评点观测后,要求患者应用疼痛强度标尺(PIDS)进行疼痛的自我测评并记录.记录患者T1~T6的CPOT值、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在3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伤害性刺激测评点T2、T4和T6的CPOT(26.8和0.54,3.36和1.20,2.78和0.68)分、MAP(95和85,94和82,94和84)mm Hg和心率(95和85,95和87,94和87)次/min均高于非伤害性刺激测评点T1(t=-42.89,-55.95,-55.38)、T3(t=-5.54,-9.95,-11.33)和T5(t=-5.52,一11.33,-11.78)(P<0.05).在第2和第3阶段中,T4和T6的PIDS值均高于T3和T5点(2.52和1.69,2.12和1.44)分(P<0.05).第2阶段CPOT和PIDS值在T3和T4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8(P<0.05),第3阶段CPOT和PIDS值在T5和T6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59(P<0.05),分别达到中等程度相关.结论 CPOT是目前对机械通气老年患者进行疼痛测定的有效手段.

  •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呼吸机Y管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

    作者:赵玉良;曹广科;李之海;时迎俊;祝旺;杨格;孟繁英

    目的 研究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呼吸机Y管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AECOPD 62例需呼吸机支持,给予气管插管的患者.间隔选择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选择雾化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Y管雾化,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Y管雾化. 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气道压力(25.4±5.2)cmH2O(1 cmH2O=0.098 kPa)、机械通气时间(6.5±1.3)d、住院ICU时间(8.9±2.1)d与对照组气道压力(38.1±3.4)cmH2O、机械通气时间(6.8±1.4)d、住院ICU时间(9.5±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4、0.960、1.108,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率为54.8%(17/31),对照组气管切开率为64.5%(2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03,P<0.05). 结论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呼吸机Y管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有良好的疗效.

  • 高流量湿化氧疗模式用于伴呼吸节律异常的高龄患者困难撤机两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钟雪锋;于鹏;李燕明

    目的 通过分析两例呼吸节律异常伴多脏器功能不全高龄老年患者的撤机过程,评价高流量湿化氧疗在特定人群撤机过程中的价值. 方法 报道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两例呼吸节律异常伴多脏器功能不全高龄老年患者的撤机参数及临床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 两例患者均有高龄、多脏器功能不全、呼吸节律异常等多种困难撤机因素,使用多种撤机模式均未成功脱机,后采用高流量氧疗模式,逐渐增加脱机时间,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后成功脱机. 结论 高流量湿化氧疗对于保留人工气道、需要呼吸肌肉功能锻炼(长期上机)及呼吸节律异常老年患者的撤机过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长期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作者:方保民;杨鹤;靳毅明;谭政;居阳;于鹏;孙宁;严蕊;柯会星;孙铁英;王辰

    目的 评估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V)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病期费用. 方法 128例老年慢性高碳酸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是否长期家庭应用NIV治疗,随机分为NIV治疗组(治疗组)6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2例,随访2年.评价两组动脉血气、辅助呼吸肌评分、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部感染次数、年住院次数、病死率以及再次住院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并计算住院费用及病期总费用. 结果 2年后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PAP、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年住院次数、肺部感染次数、再住院天数分别为(2.2±0.2)分、(2.4±0.3)分、(4±1)分、(5.3±1.2)分、(36.6±5.2) mm Hg、(50.2±4.5) mm Hg、(63.5±4.2)mm Hg、(1.3±0.2)次/年、(2.4±0.2)次/年、(15.8±4.4)d/次,较对照组(4.1±0.2)分、(4.9±0.5)分、(12±3)分、(11.3±1.6)分、(45.2±5.2)mm Hg、(67.3±4.5)mm Hg、(48.3±4.3)mm Hg、(5.4±0.4)次/年、(8.9±0.3)次/年、(38.5±6.3)d/次明显减少(t=9.82、11.02、5.95、6.86、4.78、14.14、6.11、11.6、10.81、13.02,均P<0.01).再次住院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插管次数治疗组分别为(8.2±2.2)d、(9.6±3.1)d、(15.8±4.4)d、(2.0±0.2)次/2年,与对照组(15.8±3.4)d、(18.6±4.4)d、(38.5±6.3)d、(8.0±0.8)次/2年相比均明显减少(t=8.71、7.84、11.46、5.64,均P<0.01).治疗组病死率3.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29.0%(18/62)(x2=14.32,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因急性加重而再入院治疗费用、病期总费用分别为(1.2±0.2)万元和(4.3±0.3)万元、(6.4±0.5)万元和(18.4±0.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16.86,均P<0.01). 结论 长期家庭NIV是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能降低病死率及病期费用.

  •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作者:吴小脉;冯加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无创正压通气(NPPV)因操作相对简便、监护要求相对较低,在COP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初始呼吸支持,或应用于有创通气(IMV)的撤机辅助、拔管后的序贯支持.

  • 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翔;刘大为;隆云;张青;崔娜;何怀武;赵华;刘晔;丁欣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据ARDS“柏林标准”将入选的重度ARDS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通气组和早期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组(简称联合通气组).标准通气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联合通气组在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的基础上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的方法进行机械通气.观察2组患者氧合指数、气道平台压、静态肺顺应性、28 d病死率、ICU留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气胸和压疮发生率.结果 (1)共入选重度ARDS患者116例,标准通气组60例,联合通气组56例,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早期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后,联合通气组氧合指数[(176-24)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标准通气组[(138±37) mmHg;P <0.01],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8±2)cmH2O(1 cmH2O=0.098 kPa)比(10±2)cmH2O;P=0.001]、吸入氧浓度(FiO2)[(0.50±0.12)%比(0.60±0.10)%]低于标准通气组(P<0.01),而气道平台压、静态肺顺应性2组间无差别.(3)与标准通气组比,联合通气组ICU留治时间[(22±19)d比(26±22)d]、机械通气时间缩短[(13±6)d比(19±7)d;P值均<0.05],28 d病死率下降(16.1%比33.3%;P<0.05),气管切开率、人工气道拔除时间2组间无差异.(4)Ⅰ级压疮发生率联合通气组(53.6%)高于标准通气组(10.0%;P<0.01),气胸发生率、Ⅱ级压疮发生率2组间无差异,2组均未发生Ⅲ级或Ⅳ级压疮.结论 早期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能改善重度ARDS患者氧合及预后,且不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洗胃方法的探讨

    作者:顾永良;谢文瑾;姚亮;陆志华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洗胃方法.方法对92例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分别采用切开洗胃及鼻胃管洗胃,每种洗胃方式又分空腹组和餐后组.结果采用胃管洗胃时空腹组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和用量、阿托品总量、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50%的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反跳率、阿托品中毒发生率及病死率为13(3~24) h、180(60~290) min、150(80~310) mg、300(90~870) mg、17(4~52) h、(5.0±2.3) d、9(7~18) d、(8080±2570)元、0、0、4.76%,明显优于餐后组26(4~55) h、380(110~690) min、360(90~730) mg、3610(1100~9070) mg、36(6~110) h、(7.8±3.6) d、12(9~35) d、(10 720±3350)元、45%、30%、30.00% (P值均<0.01或0.05);而采用切开洗胃时空腹组与餐后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空腹中毒者采用切开或胃管洗胃除前者费用(12 470±4720)元高于后者(8080±2570)元(P<0.01)外,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餐后中毒者采用切开洗胃明显优于胃管洗胃(P值均≤0.01或0.05),且费用相当(P>0.05).结论 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空腹者主张鼻胃管洗胃,而餐后者主张切开洗胃.

  • 超声监测膈肌位移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能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丽霞;苏丹;胡振杰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膈肌位移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能力.方法 选2014年6-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拟撤机、机械通气>48 h的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应用T管法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使用呼吸机测气道闭合压(P0.1)、大吸气压(MIP),计算P0.1/MIP、浅快呼吸指数(RSBI);SBT开始1h内,由同一位医生采用床旁经胸超声M超测量患者的膈肌位移.AUCROC预测各指标撤机成功的效力.结果 共纳入98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74例,撤机失败组24例.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撤机参数P0.1[(2.00±2.00) cmH2O(1 cmH2O =0.098 kPa)比(3.00±2.75) cmH2O,P<0.05]、RSBI(39.14±16.81比52.00±19.18,P<0.05)、左侧膈肌位移[(1.12 ±0.97) cm比(0.69±1.00) cm,P<0.001]、右侧膈肌位移[(1.87±0.75) cm比(1.17 ±0.76)cm,P<0.001]、平均膈肌位移[(1.57 ±0.52)cm比(0.83 ±0.53)cm,P<0.001]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撤机失败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00(2.00 ~5.00)d]、ICU留治时间[8.50(6.25 ~ 15.25)d]、总住院时间[25.00(20.25 ~37.25)d]均较撤机成功组长[2.00(2.00 ~4.00)d;4.50(3.00 ~7.25)d;20.00(15.00 ~25.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膈肌位移的ROC佳界值为1.14 cm,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75.0%,AUCROC为0.849.结论 超声可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在指导撤机方面膈肌位移可能优于传统参数.

  • 不同方法检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意义

    作者:贾星宇;华晨;刘励军;朱建军

    探讨不同方法检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意义.入选ICU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0例,采用间接测热法(IC)、Harris-Benedict公式、Penn State公式、Swinamer公式计算患者1周内每日静息能量消耗.结果显示,机械通气7 d内,每日IC所测静息能量消耗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C所测的静息能量消耗高于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值(P值均<0.01);IC所测的静息能量消耗与Penn State公式计算值比较,第1、2、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者一致性差;IC所测的静息能量消耗与Swinamer公式计算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者一致性较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在1周内变化并不显著,Swinamer公式准确性较其他公式高.

  • 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少根;郭光华;付忠华;周四芳

    严重吸入性损伤病死率在80%以上[1],吸入性损伤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手段是以呼吸支持为主.常规机械通气(CMV)易产生通气机诱导性肺损伤,高频震荡通气(HFOV)实施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和氧合作用,减轻肺内炎症反应和通气机诱导性肺损伤[2].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在PS耗竭的动物模型[3]和PS缺乏新生儿[4],效果良好.而在吸人性损伤,PS活性明显降低[5].HFOV联合应用外源性PS是否有协同作用,在个别动物实验已得到了阳性结果[6].2005年5月,我们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以家兔蒸汽吸人性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模型,应用4种(CMV、HFOV、CMV+PS和HFOV+PS)方法进行通气治疗,观察兔动脉氧合和肺组织损伤情况.

  • 机械通气在危重症孕产妇中的应用

    作者:狄小丹;刘慧姝;陈敦金;邝鉴銮;徐仲;黄东健

    目的:分析危重症孕产妇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特点和围产结局。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 ICU 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14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孕产妇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种和指征、未分娩者行机械通气情况、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与通气指标以及脱机情况等。结果114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孕产妇中,未分娩者10例,其中8例合并有基础疾病,6例胎儿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已发生胎死宫内。需机械通气的产科病因主要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及相关并发症(34.21%)、失血性休克(27.19%),非产科病因主要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6.14%)和妊娠合并重症肝炎(6.14%)。危重症孕产妇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指征是低氧血症(62.28%)和低通气量(37.72%)。孕产妇死亡26例,占22.81%。结论危重症孕产妇机械通气的产科病因主要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及相关并发症和失血性休克等;容量控制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未正压(PEEP)模式是机械通气呼吸机的常用模式,可减少孕产妇肺水肿的发生;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过程中机械通气的特点值得产科及 ICU科医生重视。

  • 新生儿心包积气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杜涛君;谢双宇;林元义;伍金林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包积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8年4月21日,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经剖宫产术分娩后约10 min时,出现气促、呻吟、面色青紫,立即在吸氧下转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治疗的1例生后1 h+22 min心包积气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进行总结.本研究对新生儿心包积气文献进行复习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为:以"新生儿""心包积气""neonate"及"pneumopericardium"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Wily Onli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新生儿心包积气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总结心包积气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对本例心包积气新生儿的研究结果如下.①病史采集:本例新生儿为男性,出生胎龄为36周,无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及羊水粪染病史,出生体重为2750 g,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10、10分.②入院相关检查结果:胸部X射线摄片检查结果提示湿肺合并感染可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待排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电解质检查结果,以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③治疗与转归:本例新生儿经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后,出现大量心包积气,合并气胸、纵隔气肿、间质性气肿、皮下气肿等其他气漏综合征症状,并且合并心包填塞、心排血量低症状.临床对该例新生儿并未立即进行常规心包穿刺术,而是采取胸腔穿刺术+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接受此方法治疗后,心包积气于24 h内被完全吸收.新生儿住院治疗30 d后,治愈出院.文献复习结果如下,共计检索14篇新生儿心包积气相关文献,涉及15例心包积气新生儿.其中,8例新生儿未合并心包填塞,除1例因为大量心包积气采取心包穿刺术治疗外,其余7例均采取吸氧处理,8例均治愈出院.另外7例合并心包填塞新生儿均进行心包穿刺术,其中6例进行穿刺术后持续引流,4例联合胸腔穿刺术,2例因放弃治疗后死亡,其余5例均治愈出院.这5例治愈出院新生儿中,2例心包穿刺术失败,失败后,其中1例采取HFOV+胸腔穿刺术及术后引流治疗,1例采取胸腔穿刺术及术后引流+间歇指令通气(IMV)治疗,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对于生命体征、心脏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心包积气新生儿,甚至合并心包填塞时,建议首先采取保守治疗策略.胸腔穿刺术+HFOV治疗,可能对改善新生儿心包积气有效,同时又可避免心包穿刺术可能导致的风险.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通气策略

    作者:王华;母得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或肺发育不成熟引起的新生儿有效通气障碍.对NRDS患儿的正确通气策略选择,是治疗NRDS的重要措施,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都会对NRDS患儿造成伤害.笔者拟就NRDS患儿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使用呼吸器治疗体会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曹绪梅;李黎;虞人杰

    目的 提高呼吸器治疗患儿的存活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1990~1997年我科NICU行人工通气的5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行人工通气的新生儿,平均呼吸器使用时间:60.06±38.07小时,合并症以过度通气多占53%,脱管19例(23次)占33%及(40%),堵管、继发感染各8例占14%,插管不当及拔管后肺不张各6例占10%,气胸4例(7%).58例存活37例占64%,死亡9例(16%)、放弃12例(21%).结论 针对处理不当所致并发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呼吸道管理的措施,呼碱的防治及拔管后肺不张的诊断及处理措施,提出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肺出血人工通气治疗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通气机 机械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气道分泌物细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刘晓虹;杨杰;邓文喻;罗瑞桦;赵路宁;郑璇儿;杨浩鸣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诊断为VAP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每例患儿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2份,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加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细胞培养基,共培育6h后采用平板计数法对2组共培育后的细菌进行菌落数(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源性抗菌肽(Cathelicidin/LL-37)及人β-防御素-2(human β-defensin-2,HBD-2)的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athelicidin/LL-37及HBD-2的特异性蛋白表达.采用配对t检验对菌落数及抗菌肽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6例(各占19.3%),溶血葡萄球菌5例(16.1%),大肠埃希菌、脑膜败血伊丽沙白金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3例(各占9.7%),恶臭假单胞菌2例(6.4%),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各占3.2%).研究组菌落数目低于对照组_分别为(2.60±0.67)×104 CFU/ml与(1.18±0.32)×105 CFU/ml,t=-20.19,P<0.01].研究组共培育液中Cathelicidin/LL-37和HBD-2的水平高于对照组[Cathelicidin/LL-37:(8.98±3.22) ng/ml与(3.18±1.57) ng/ml,t=17.79;HBD-2:(379.87±11.74) pg/ml与(39.89±2.86) pg/ml,t=37.62;P均<0.01].Western印迹法检测到Cathelicidin/LL-37的特异性蛋白表达,并发现研究组中的Cathelicidin/LL-37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抗菌肽Cathelicidin/LL-37及HBD-2抑制VAP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菌生长.

  • 电阻抗测量评估不同的通气频率和呼气末正压时局部肺容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黄绮薇;Geoge SIMBRUNER

    目的 机械通气期间气体的不均匀分布,特别是由于肺不张引起的不均匀的通气可引起健康肺泡的过度通气,导致急性肺损伤和慢性肺疾病,因而增加了病死率和发病率.特别是早产儿需要长期应用机械通气的更是处于危险的状态.新的策略主要是持续监护局部通气可解决不均匀充气的问题.方法对6个健康的新生猪(4 d±1 d,1.66±0.31 kg)应用8个电极分布于肺的四个部分(上、下、左、右)进行电阻抗测量(EIM).潮气阻抗和功能残气阻抗随着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的变化[2、4、6和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呼吸机频率从0.5到15 Hz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评估总的肺和局部肺的变化.结果从肺的4个部分获得的局部潮气阻抗总和明显反映了与在改变呼吸机频率和PEEP期间由肺体积扫描术测得的潮气量(r2=0.98),PEEP从4 cm H2O降至2 cm H2O,引起总潮气阻抗(TTI)明显增加,同样潮气量(VT)也增加,而呼吸频率从0.5升至15 Hz,引起TTI和VT明显降低.增加频率发现有一个较均匀的气体分布作用,但高的PEEP不会引起更均匀的通气,获得的小阻抗值代替功能残气量(FRC)显示在6 h的实验期间持续下降.结论 EIM对评估胸腔气体容量显示很好的适应性,这种方法提示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床边的方法持续监护新生儿任何模式下的机械通气中局部肺通气的变化,可获得一定的影响,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91 条记录 7/35 页 « 12...45678910...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