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肝治疗前后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亚明;虞岱斌;张晶;赵军;陈煜;段钟平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28头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5),在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后48h,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动物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在经过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时间(128.7±11.3)h较对照组(67.9±9.4)h明显延长(t=15.9,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出现暂时性下降,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4.7,P<0.05).结论1次人工肝治疗可以使炎性细胞因子暂时下降,缓解急性肝衰竭的进程,但尚不能完全阻断病情的进展.

  • 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体会

    作者:周大明;徐洪涛;王开林;李学昌;刘青;韩大康;李颖;段钟平

    目的总结目前常用人工肝治疗方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对7例慢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用上述三种人工肝方法治疗15人次,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结果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7例均顺利进行原位肝脏移植,其中6例成活.结论人工肝可明显改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前状况,为肝移植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

  • BL-300型灌流柱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的净化作用

    作者:高蕾;季付红;盛云峰;隋云华;汪茂荣

    目的 观察BL~300型滋流柱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生化物质浓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时换出血浆8.4L,混合后均分为3份分别经BL-300型灌流柱循环灌流,检测灌流前与循环灌流后总量达32.0 L时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胆固醇(CHOL)、胆碱酯酶(CHE)和葡萄精(GLU)各值,以及循环灌流后总量分别达0.5L、1.0L、2.0L、4.0L、8.0L、16.0L、32.0L时TBIL廓清率和DBIL廓清率:选择TBIL在300i mol/L以上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5例,建立桡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股静脉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置管的循环通路,并将PS-06型中空纤维型血浆分离器和BL-300型灌流柱串联处理患者血浆,检测灌流前与循环灌流后总量达6.0L时上述各指标值.结果 混合血浆经柱循环灌流后总量达32.0L时,与灌流前比较,TBIL、DBIL和TBA的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下降幅度分别约为58.1%、54.9%和86.9%,被吸附总量分别约为342.2ì mol、292.3ì mol和263.5ì mol,Alb和GLB(P<0.05)下降幅度分别约为7.5%和11.7%,被吸附总分别约为7.0g和9.5g,其他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在循环灌流后总量达8.0L前,TBIL廓清率和DBIL廓清率均维持较高的水平,超过8.0L后两者明显减低,超过16.0L时则持续处于低水平值.本组患者在体血浆循环灌流后总量达6.0L时,TBIL、DBIL和TBA浓度比滋流前均明显下降(P<0.01),下降幅度分别约为51.5%、52.3%和57.8%.而血浆Alb、GLB浓度略有降低,其它检测指标及指征无变化.结论 BL 300 型灌流柱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TBIL、DBIL和TBA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但该作用在循环灌流后总量达到一定量时会出现饱和效应,且用于人工肝治疗时需注意补充ALB和GLB.

  • 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

    作者:欧强;王渭康;殷科珊;盛燕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液净化室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65例次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例患者经PE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E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时间(K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Ⅴ因子、凝血Ⅶ因子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E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

  • 监测APTT指导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的肝素用量

    作者:陈煜;段钟平;刘义荣;韩大康;赵军;于莹

    目的通过血凝仪监测APTT变化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时肝素的佳用量.方法应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比肾透析和重型肝炎患者肝素应用后APTT的变化情况及重型肝炎患者应用不同剂量肝素后APTT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实时监测人工肝治疗时患者APTT的变化状况随时调整肝素的用量.观察管路有无凝血,皮肤黏膜、穿刺或置管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结果重型肝炎组应用肝素后APTT变化值明显大于肾透析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大剂量肝素组重型肝炎患者肝素应用后5分钟有90.5%的患者APTT大于100秒,30分钟后仍有47.6%的患者APTT大于100秒,均显著高于小剂量肝素组.APTT比正常对照值延长40%~80%的情况下,既没有发生管路凝血,也没有加重出血倾向.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肝素应用后凝血机制的变化更加明显,相对于肾透析而言应显著减少肝素用量.实时监测APTT的变化使之比正常对照值延长40%~80%,既可防止管路凝血又可降低出血的风险.

    关键词: 人工肝 治疗 肝素 剂量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初探

    作者:庞晓鹰;顾艺难;刘爱平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应用单纯血浆置换(PE)人工肝支持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对25例慢性重型肝炎应用PE方法进行治疗32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AT)、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HBV-M)定量.三个月生存率等指标测定判断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耐受性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并将22例病情相近者作为对照.结果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乏力、腹胀、食欲等症状明显好转率达93.75%;血清胆红素(TBIL)平均下降51.81%.PAT平均上升12.45%,HBsAg、HBeAg定量分别下降52.80%和48.81%,三个月生存率88.00%(对照组40.91%).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占25.00%,2例在治疗结束前半个小时出现下肢肌肉痉挛及口唇麻木,经过处理患者均能耐受直至治疗结束,仅一例发生插管处少量渗血,未发生大出血、休克、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PE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只要及早治疗,生存率可明显提高,且较安全.

  • 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章幼奕;朱勇根;高金华;蒋文;顾菊兰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治疗2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SH),同期随机选择25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经人工肝治疗后,84.6%患者原有的乏力、精神、食欲、恶心、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血清ALT、TBIL、BA、LPS、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TA明显上升(P<0.01).CSH治疗组存活率为73.1%(19/26),对照组为40.0%(10/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SH早期接受人工肝治疗者存活率为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1%(P<0.05),而中期治疗者存活率57.1%与对照组25.0%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0例人工肝治疗无效者中,80.0%因严重感染致病情进展.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采取人工肝辅助支持,同时积极防治感染和处理合并症可提高老年重型肝炎存活率.

  • 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70例重症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比较

    作者:陈舜杰;陆玮;季刚;单剑萍;朱淳;蒋更如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血液灌流(HP)联合CVVHDF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0例重症肝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次PE联合CVVHDF或单次HP联合CVVHDF的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 经过上述两种模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均明显下降(P<0.01);电解质恢复正常(P<0.01).与HP联合CVVHDF治疗组相比,PE联合CYVHDF组治疗结束时PT、APTT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升高(P<0.01).二种模式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或者合并肾衰竭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两种治疗模式均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PE联合CVVHDF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出凝血功能明显改善,优于HP联合CWHDF治疗组.

  • 综合治疗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向德栋;王宇明;毛青;张绪清

    目的观察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治疗.结果 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胆红素[(656.7±297.8)μmol/L],内毒素[(60.2±11.3)ng/L]、肿瘤坏死因子α[(2835.9±810.7)ng/L]、白介素-1β[(2041.9±890.6)ng/L]、白介素-6[(162.5±178.6)n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22.2%±10.3%,均有明显的消化症状,经人工肝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436.1±255.7)μmol/L,(30.8±10.6)ng/L,P<0.01; (2462.1±920.7)ng/L,P<0.05],但对白介素-1β[(2031.5±836.8)ng/L,P>0.05]及白介素-6[(141.7±154.7)ng/L,P>0.05]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38.1%±13.2%),P<0.01],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及好转率为38.3%,降低了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结论人工肝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 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李骥;卢明芹;陈永平;廖毅;虞冠峰;金益辉;赵晓燕;马旭阳

    目的总结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应用于人体原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应用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辅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2004年5月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实施的21例肝脏移植中4例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ALSS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及移植术后分别接受2~1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4例均顺利行肝移植,3例存活6~20个月,其中2例己存活1年以上,并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后10天脑死亡.结论ALSS能纠正机体术前的内环境失衡,为供肝等待和增加手术耐受创造条件,应作为肝脏移植前积极准备的重要部分,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ALSS为术后移植物功能发挥欠佳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恢复功能的机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肝移植 人工肝
  • 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肝衰竭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作者:江元森;王海霞;李学俊;谢俊强;庄鹏;张绍全;邓友;林国梅;姚集鲁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预后的预测作用,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进行MELD评分,并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观察3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中4例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7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6例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6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P<0.05.结论 MELD评分可以引入临床推广应用,人工肝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的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

  • 积极开展人工肝研究,丰富和发展我国血液净化技术

    作者:段钟平

    重型肝炎和肝衰竭是国内外肝病治疗面临的共同难题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肿瘤、外科手术、严重感染等均可引起或加重肝脏损害,严重时出现肝脏功能衰竭.全球重型肝炎及肝衰竭的病因在不同地区之流行病学差别明显,目前国内80%~85%仍为各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重型肝炎及肝衰竭为常见.

  • 胆红素血浆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12例护理体会

    作者:陈丽娟;潘兴南;张密英;陈丽新;王峰

    免疫吸附是利用吸附材料从血液中特异性地或有选地吸附并去除致病物质,它与血浆置换同是清除体内致病因子,使病情改善,但免疫吸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血浆置换,而且不浪费血浆,在血浆缺乏或对血浆过敏的患者,免疫吸附是佳治疗方案,胆红素吸附与血浆置换作为"人工肝"的两种治疗方法同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在效措施,但因价格昂贵不能做为常规治疗.

  • 人工肝血液灌流对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聪智;杨永峰;罗向群

    肝性脑病被认为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期并发症.人工肝血液灌流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以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并将净化过的血液回输入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对10例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其结果报告如下.

  • 对人工肝安全有效性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邓洁

    由于我国不同原因导致的肝衰竭患者较多,在目前供肝十分短缺,短期内肝移植例数难以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人工肝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1].

  • 护理干预对人工肝及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作用评价

    作者:李永宏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作用评价.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364例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只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19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E+PP(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PTA、血常规、电解质及治疗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干预组经PE+PP治疗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PTA明显升高.治疗后2周、4周较治疗前治疗组TBIL下降明显(P<0.01),PTA上升明显(P<0.05),干预组治愈好转率89.2%,观察组治愈好转率71.4%,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PE+PP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有一定作用.

  • 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作者:郭会敏;李颖;康沛;韩大康;赵秀英

    对18例各型重型肝炎肝脏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44次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分析了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难点.护理上着重加强对生命体征及过敏反应的观察及处理,设定参数变化的观察及调整,注意局部按压止血,对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取得良好效果.

  • 新型人工肝白蛋白透析治疗肝衰竭患者二例

    作者:刘翠华;燕朋波;全金梅

    2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1为12岁,患者2为15岁,同胞兄弟,于入院前1周服用了自家采的野蘑菇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先入住某儿童医院救治,应用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肝功能仍持续恶化,治疗3d后转至我中心.入院时两患儿均出现了严重肝功能衰竭,其中患者1入院时肝肾功能:BUN 12.7 mmol/L,Cr 83 μmol/L,UA 516 μmol/L,IBIL57.3 μmol/L,TBIL 66.2 μmol/L,DBIL 8.9μnol/L,ALT 341 U/L,AST 595 U/L.心肌酶:LDH 5789 U/L,CK-MB 108 U/L,CK317 U/L,肌红蛋白>500 μg/L;WBC 12.6 × 109/L,N 82.2%,Hb116g/L,HCT 0.371,PLT 217×109/L.患者2入院时肝肾功能:BUN 13.7 mmol/L,Cr 91μmol/L,UA 467 μmol/L,IBIL51.9 μmol/L,TBIL 58.4μmol/L,DBIL 7.1μmol/L,ALT 369 U/L,AST 610 U/L.心肌酶:LDH 5165 U/L,CK-MB 97 U/L,CK298 U/L,肌红蛋白>500 μg/L,WBC 11.9×109/L,N 79.9%,Hb123 g/L,HCT 0.387,PLT 231 × 109/L.

  • 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猪逆转录病毒感染人体的追踪观察

    作者:刘青;段钟平;韩大康;赵秀英;陈煜;冯瑞兵;鲍旭丽

    目的追踪观察患者经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简称"生物人工肝")治疗后有无逆转录病毒(PERVs)的感染. 方法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采用2部灌流法制备猪肝细胞,置生物反应器构成生物人工肝.3例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先经单纯血浆置换,接着予以生物型人工肝治疗8~12 h[循环猪肝细胞数(2~3)×1010].留取猪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及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4和30 d患者血浆标本,分别测定PERVs逆转录酶活性.结果猪的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和猪肝细胞培养悬浮液中逆转录酶活性分别为2.343、2.04和2.499 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40~1.560 U/ml,P<0.01).患者治疗前逆转录酶活性为1.366~1.654 U/ml,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4和30 d为1.440~1.612 U/ml,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和猪肝细胞培养悬浮液中均存在PERVs,并有该病毒复制.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均无PERVs感染.应及早建立完善的监测PERVs系统,筛选供体、监测受体,以保证猪肝细胞来源的生物人工肝和异种移植临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

  • 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效果评价

    作者:向德栋;王宇明;毛青;张绪清;马巧玉

    目的 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53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25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PTA上升(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9.1%,有效率47.8%,总有效率为56.9%.不良反应轻.治疗后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53.1%、10.4%,早期患者存活9例.结论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轻,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支持效果更好.

558 条记录 3/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