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针刀配合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立新;汪文录;王绪明;李丹

    目的 为探讨小针刀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小针刀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结果 优22例,良40例,有效77例,无效11例,有效率达92.7%.结论 小针刀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疗效.

  •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后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效的比较

    作者:孙永;刘郑生;肖嵩华;王征;陆宁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48例胸腰段间盘突出症(T10-L2)手术病例,其中采用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33例,采用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1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Oswestrey评分问卷调查表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主观功能.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2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DI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外侧经椎间孔组并发症少于前外侧经腹膜后组;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椎体间融合率96%.结论 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与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均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并发症少.

  •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研究

    作者:孙永;刘郑生;刘建恒

    目的 研究各节段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 年4 月-2011 年1 月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T10-L3) 椎间盘突出59 例,其中T10-T11 组5 例,T11-T12 组19 例,T12-L1 组12 例,L1-L2 组13 例,L2-L3 组10 例.结果 各个节段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根性放射痛(44/59,74.6%),行走障碍(40/59,67.8%),下肢麻木(37/59,62.7%) 下肢无力(35/59,59.3%) 腰背痛(29/59,49.2%) ;T10-T11 组和T11-T12 组以下肢麻木无力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T12-L1 组多伴有腹股沟区域感觉平面(6/12,50.0%) 和鞍区感觉障碍(4/12,33.3%),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和混合型损害体征为主;L1-L2 组和L2-L3 组表现为神经根症状,累及范围主要在大腿前外侧,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不同节段腰背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位节段腰背痛发生率高于上位节段.结论 T10-T11 组和T11-T12 组表现为上神经元受损,T12-L1 组表现为明显感觉平面和广泛下肢力弱,L1-L2 组和L2-L3组表现根性感觉和运动障碍.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单针与双针疗效的对比观察

    作者:

    目的 比较并评价单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PLDD)与双针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半导体激光进行单针消融35例,双针消融37例,采用JOA评分比较术后缓解情况.结果 双针组术后JOA评分1d(12.69±4.72)分、7d(23.95±4.61)分、1个月(26.11±4.41)分、3个月(27.60±3.75)分与单针组相应时间点[(10.36±4.53)分、(21.12±3.71)分、(23.63±4.06)分、(24.50±4.51)分]比较显著升高(P<0.01);双针组治疗后各时点评分与治疗前[(11.42±4.82)分]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 双针椎间盘减压无需为增加髓核消融量调整穿刺针位置,可防止椎体终板损伤,疗效优于单针治疗.

  •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

    作者:姚国荣;贺仕雄;李建峰;蔡力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 艾箱灸联合耳穴贴压法应用于椎间盘突出症中后期效果观察

    作者:唐荣妹;郑芸;熊芳梅

    目的探讨艾箱灸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连州市中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中后期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三组,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艾箱灸联合耳穴贴压)、艾箱灸组、耳穴贴压组,各60例。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值。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57/60)明显高于艾箱灸组(80.0%,48/60)和耳穴贴压组(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差与艾箱灸组和耳穴贴压组比较[(16±6)分比(10±5),(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中后期患者采用艾箱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效果明显。

  • 经腹前入路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作者:朱雪娥;吴春根;李永东;顾一峰;李明华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PLD)的技术及评价其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材料和方法 收集从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TPLD术的45例患者资料,其中7例合并L4-5椎间盘突出患者在TPLD术后即行后外侧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PPLD),疗效评价采用VAS评分及ODI指数,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结果 平均住院天数6.50±0.85天,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在随访中改善(术前平均VA3评分7.24、ODI指数平均为61.18,术后平均VAS评分1.08、ODI指数平均为1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术后第一天发生胰腺炎,予禁食、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7天后治愈,1例发生穿孔,予禁食、抗生素治疗5天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腹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行、疗效好、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

  • 辨证应用手法治疗急性L4/5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安启升;赵继泉;刘学东

    目的 通过中医辨证施法,观察手法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34例单一的、病程短的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牵引、手法按摩推拿.结果 34例患者经手法治疗后痊愈及有明显改善33例,腰椎磁共振(magnetic reso-uance imagigng,MRI)突出椎间盘有明显回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确效果,可作为急性腰椎间盘治疗的重要选择手段之一.

  • 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与双侧内固定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张志信;王国喜;陈为民

    目的 比较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后单侧和双侧内固定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给予椎间融合术治疗.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双侧内固定,观察组进行单侧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术后随访1个月~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椎间融合术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中单侧内固定法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 恩再适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静;冯杰;杨蕊

    目的 观察恩再适(R)(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神经根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恩再适+消炎止痛药物)和对照组(消炎止痛药物),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再适(R)对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神经根疼痛具有明确疗效,临床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脊柱内窥镜不同入路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勇;李金海;钟琼;魏俊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不同入路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椎间孔组和椎板间组,每组30例.椎间孔组实施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椎板间组实施椎板间入路PEL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间组的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椎间孔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腿痛或者腰背痛和睡眠、行走和社会活动等的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入路治疗与椎板间入路治疗的效果显著,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在CT片上观察患者的小关节突关节形态并测量小关节突关节角度,并以小关节突角度是否对称分为不对称组及对称组,进一步分析其与椎间盘突出发生部位、突出程度和突出类型的相关关系。结果93例不对称组58例占62.4%,对称组35例占37.6%。两组患者突出间隙分布及突出程度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椎间盘突出类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与小关节突不对称具有一定定的相关性,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类型明显相关。

  • 浅析臭氧胶原酶对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光春;佟恒博;周敏;包琴琴

    临床应用臭氧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我国已10余年,机理是通过臭氧氧化溶解椎间盘髓核中的粘多糖蛋白及胶原酶溶解胶原蛋白,达到解除或降低椎间盘突出物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及消除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不良临床症状。已被诸多临床所证实,在实际工作中,仍不被骨科界所认同,甚至否认该治疗方法,因此本文针对臭氧胶原酶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浅漏的分析,旨在为广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些借鉴。同时也让同道明确臭氧胶原酶对椎间盘突出症之微创诊疗技术是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微创诊疗技术。

  • 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蔡中续;马晓春;齐国宝;于学忠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手术治疗的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例,其中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18例(Quadrant通道组),采用椎间孔镜治疗15例(椎间孔镜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除Quadrant通道组1例失访外,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Quadrant通道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椎间孔镜组1例术中发生神经根挫伤,术后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Quadrant通道组切口长度(2.0~2.5 cm)大于椎间孔镜组(0.7 cm)。Quadrant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大于椎间孔镜组[(46.50±15.20)ml 比(23.87±6.58)ml],但手术时间短于椎间孔镜组[(63.20±10.87)min比(77.17±8.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孔镜组术后1周JOA评分优于Quadra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术后3,12,2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达到同椎间孔镜手术相近的手术效果。

  •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仲强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指位于T10~L2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腰膨大部位、脊髓圆椎或高位马尾神经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病并不少见,由于部位的特殊,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常被漏诊或误诊;在手术治疗上亦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在治疗方法选择上没有形成较一致的认识;因而应当引起重视.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新志

    近年来由于CT、MRI等影像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存在着突出椎间盘组织的吸收或缩小现象,研究表明生化机制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促进体内、外软骨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影响椎间盘退变,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现将bFGF在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作一综述.

  • 椎间盘减压术治疗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研究

    作者:梁豪文;肖礼祖;盛佑祥;郑虎山;张德仁;熊东林

    目的 通过观察对比2008年1年内所接受激光髓核减压术、等离子低温消融椎间盘髓核减压术以及旋切器椎间盘减压术的8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19例接受激光髓核减压术治疗,21例等离子低温消融椎间盘髓核减压术,46例接受旋切器椎间盘减压术,评价术前、术后7天、30天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0天 Macnab评分.结果 术后7天VAS评分(2.01±0.864)、30天VAS评分(1.88±0.923)术前(6.40±1.162)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组病例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天评价优良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方法均为临床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且之间疗效无差异.

  • 骶管药物冲击疗法及手法整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朱建民

    1998年10月~2000年7月,我们科运用骶管药物冲击疗法及手法整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效果.

  • 对四种经皮穿刺椎间盘减压术的分析及总结

    作者:张莉

    通过对四种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技术--等离子髓核消融成形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臭氧髓核氧化术、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的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疗效评价、穿刺中的注意事项、影像导向设备的选择、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进行了总结,并对靶技术(定点溶解)的应用、介入疗法互补等比较先进的技术作了初步探讨与小结,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对比之用.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雷;陈康;谭延斌;陈增刚;谢大志;胡有谷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医疗费用[1].

885 条记录 9/45 页 « 12...6789101112...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