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前列腺素合成酶的酶组织化学反应和定量化探讨

李枫;沈瑞莲

摘要: 在组织切片上显示前列腺素合成酶的原理是该酶可催化底物花生四烯酸而氧化成前列腺素,反应中所形成的活泼氧原子又使3,3′-二氨基联苯胺形成棕色沉淀,以间接证实前列腺素合成酶的存在.正常Wistar大鼠和昆明小鼠,体重分别为200g和20g左右.取其肾和胃行6μ m厚冰冻切片.用Janszen显示法:花生四烯酸0.4mg,DAB 2mg,KC N 0.65mg和0.2M Tris-HCl缓冲液(pH8.0)10ml,35℃孵育3h.孵育后标本用蒸馏水洗,分别以甘油明胶和中性树胶封固.经Leica Q5 00MC图像分析仪进行平均灰度值(Mean Grey,MG)的测定,用于进行酶组织化学反应强度的分析.结果:前列腺素合成酶阳性反应产物为棕色颗粒,在大、小鼠内的反应部位基本相同.在小鼠肾脏,可见在肾皮质近髓质有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以近曲小管为主;在小鼠胃,可见在近胃粘膜粘膜下层有阳性反应产物.在大鼠的肾和胃中也获相同结果.经图像分析仪测量每种组织五张切片,共测50个视野,包括甘油明胶和树胶两种封固条件共计100个视野.每种组织在不同封固条件下各测定一张盖玻片下无切片,但有封固剂的区域为空白对照.按肾、胃的顺序,而且以明胶在前树胶在后的排序测量,所获平均灰度值如下:小鼠222.9 1±9.66,236.33±18.14,209.42±7.50,227.96±1 3.36;大鼠217.24±6.06,227.01±11.56,231.11±1 2.87,225.83±10.15.经过对大、小鼠肾前列腺素合成酶组织化学反应的观察发现,阳性反应的部位基本相同,均位于皮质深层三分之二区域,而肾皮质浅层三分之一处基本无反应.说明在大、小鼠,该酶在作用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上并无本质差异.动物实验证实,肾正常血流量的维持及调节均有赖于前列腺素的产生,而肾本身具有较强的合成前列腺素的功能也从侧面加以印证.在胃近粘膜下层的较大区域中,前列腺素合成酶的组织化学反应较强,说明这一部位合成前列腺素的功能也较强.这与抑制胃粘膜壁细胞分泌过多胃酸而维持胃整体平衡有密切关系.从分布部位来看,前列腺素合成酶的酶组织化学反应强度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平均灰度值差异很小.另外,从前列腺素的分布来看,酶组织化学的反应结果及生物化学理论不一致. 例如,前列腺素合成酶的阳性反应分布于肾皮质深层的区域,而生物化学理论所描述的是其活性较强的部位在肾髓质.因此可以推测,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较强的部位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素发挥作用较强的区域,该酶可能是在肾皮质合成之后被输送到骨髓质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四川解剖学

省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