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国际免疫学杂志

国际免疫学

国际免疫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logy 국제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94
  • 国内刊号: 23-153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54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李殿俊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曲悠扬;朱雨岚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自身抗体攻击正常组织,其选择性的影响视神经和脊髓,造成视神经和脊髓的相继或同时受累.临床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在其前后数日或数周出现横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近年来,对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发现开辟了NMO研究的新领域,抗AQP4抗体参与致病过程并对疾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深入研究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指导临床诊治、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 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肺部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李阿敏;崔学范

    Th17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亚型,近几年对其研究较多,它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主要有IL-17A、IL-17F、IL-22、IL-26和IFN-γ.其中IL-17和IL-22在肺部抗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肺黏膜抗胞外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过程中,IL-17和IL-22一方面能促进抗微生物肽(防御素)的生成,另一方面还能调节CXC趋化因子,IL-8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产生,从而增加感染病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同时IL-22还有促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和抗损伤的能力.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抗感染作用具有协同和反馈效应对于清除病原菌以及维护肺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 他汀类药物的免疫调节及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作者:李晓丽;段瑞生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Th1和Th17细胞冈子)的分泌、增加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和功能、抑制树突状细胞(DC)成熟等作用.通过这些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他汀类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多发性硬化(MS)、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曹水;任秀宝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单靶点药物和多靶点药物,两者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研究发现即使初对靶向药物表现出良好反应性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有效期后都会出现耐药性.因此,研究耐药性的机制对预防或延缓耐药性的出现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不管是单靶点药物还是多靶点药物,其耐药机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作用靶点基因的继发性突变、其他信号通路的代偿性激活、某些因子的作用等,而更多的耐药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HIV感染中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宋映雪;焦艳梅;吴昊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是体内产生干扰素(IFN)-α有力的细胞,并且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重要联系.HIV-1感染者产生IFN-α不足,循环中pDC数量减少并且功能缺陷,其机制尚不明确.IFN-α在HIV感染中是有益还是有害目前仍存在争论.pDC数量和功能的平衡在HIV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利用pDC绝对计数和功能检测作为HIV-1感染者生物标记有潜在价值.

  • D4+调节性T细胞的异质性和可塑性

    作者:贾丽华;程斌

    CD4+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群具备外周免疫抑制功能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预防自身免疫病、控制移植排斥、肿瘤免疫逃逸、慢性炎症和持续感染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4+Treg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各亚群的分化、表型、功能均有所不同.近年研究尚且发现其存在可塑性(plasticity).作为免疫反应稳态调节中的关键细胞,CD4+Treg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 Ⅱ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高力敏;石岩

    Ⅱ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罕见的有遗传倾向的肾脏疾病,易感基因主要是补体替代途径活化的关键调控基因-补体因子H.迄今共发现了7例患者含有补体因子H的突变,均为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分子遗传学上它与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年龄相关的黄斑退行性病变和C3肾小球肾炎有着密切的联系.

  • Hedgehog信号通路与淋巴细胞及干细胞分化

    作者:刘蕾;孙凌云

    Hedgehog(Hh)蛋白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分泌蛋白,在机体的分化发育成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h蛋白通过与其膜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胞内一系列的信号因子,包括第二信使Set-Thr蛋白激酶Fu、Fu抑制剂Su(Fu)、激酶样蛋白Cos-2和核转录因子Ci.Hh通路在淋巴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在T、B淋巴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起作用.另外,Hh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鹏;高全立;买玲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肿瘤,病人发生转移后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很难达到有效治疗.自从恶性黑色素瘤的肿瘤抗原表位被发现后,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就开始成为研究热点.过继性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研究在近几年内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疗效好的当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治疗,其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同时,各种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及信号传导阻滞剂的研究也在快速发展,这些研究为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疗效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证实,尤其是抗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抗体的ipilimumab以及高选择性B型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依粘性激酶的激酶(BRAF)阻断剂PLX4032.

  • 基于pMHC分子靶向的清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凯;沈传来

    免疫抑制剂目前仍然是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它能非特异性地抑制患者对肿瘤和感染的抵抗能力.选择性清除抗原表位特异性T细胞理论上能减缓T细胞介导的病理作用,同时能保留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状态.近年来,MHC四聚体技术和杀伤性人工抗原递呈细胞技术被用来靶向清除抗原特异性T细胞,以pMHC复合体为靶向分子,特异性结合表位特异性T细胞,同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毒性蛋白或负调节分子等杀伤T细胞.体外实验和动物体内实验的良好结果预示着这些技术在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T细胞肿瘤和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 细胞焦亡: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

    作者:林静;李大主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为依赖于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并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焦亡的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等均不同于凋亡、坏死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广泛参与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对细胞焦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认识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 "Levine现象"的发现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徐雯雯;陈玲;张华堂

    CD4+T细胞是HIV-1感染和破坏的重要靶细胞.在自然感染和通常的实验体系中,CD4+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HIV-1得以大量繁殖和广泛播散的先决条件.然而,1996年Levine等报道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即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经包被在磁珠上的CD3/CD28抗体刺激后,活化、增殖的CD4+T细胞反而获得了抵抗感染和清除病毒的能力.这一实验结果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 B7家族成员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玉静;董万利

    B7分子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上.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B7分子与T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可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从而调节和控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免疫应答.B7家族成员在感染、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选择性阻断协同刺激分子有望能成为临床治疗这些疾病的一种新途径.近年来,B7H3、B7H4和B7H6等新的协同刺激分子的发现使B7家族变得更加多元化,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对B7家族各成员的特点和免疫调节机制的认识不断发展,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更好的前景.

    关键词: B7 协同刺激分子
  •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流行亚型包膜糖蛋白变异性分析

    作者:周海舟;韩丽;杜柏岩;张娜;姜玉玲;关秀茹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E1和E2的变异性.方法 从HCV基因数据库中获得不同亚型HCV包膜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核苷酸序列变异性、包膜糖蛋白亲水性性及糖基化位点分析.结果 与其他亚型相比,1b亚型HCV包膜糖蛋白E1和E2区核苷酸的变异性高,且E1区的变异性高于E2区;在E1区55-72位和102-112位氨基酸处1b亚型亲水性较大;1b亚型的包膜糖蛋白E1区N-糖基化位点数多,且在60位氨基酸处单独有一糖基化位点.结论 与E2区相比,E1区的高突变可能与1b型HCV致病性较强关系密切,且1b亚型E1蛋白的大量糖基化也可能在病毒的致病及免疫逃逸中有一定作用.

  • 原代HIV-1包膜糖蛋白修饰体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gp120抗体

    作者:凌虹;王甲业;王开利;李妍;陈文江;杨丹;田丹;焦娜;周海舟

    目的 探索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包膜糖蛋白修饰对包膜免疫原性的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原代HIV-1 06044株包膜gp120基因及其突变体gp120/W427S基因,并构建gp120三聚体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T-gp120和pcT-gp120/W427S,重组表达载体体外瞬时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表达gp120三聚体蛋白.采取DNA初免-蛋白凝胶加强的策略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0 d检测免疫血清中结合抗体的水平.结果 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cT-gp120和pcT-gp120/W427S及gp120三聚体蛋白;末次免疫后10 d,gp120免疫血清中结合抗体滴度大于1∶1 000,gp120/W427S免疫血清中结合抗体滴度大于1∶10 000,而且,gp120/W427S免疫组血清抗体结合活性显著高于gp120免疫组血清.结论 HIV-1包膜第427位色氨酸突变为丝氨酸,改善了包膜的免疫原性,为包膜免疫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国际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