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病毒学报杂志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병독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1.0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721
  • 国内刊号: 11-186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bdxb.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编辑出版:《病毒学报》编辑委员会 《病毒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侯云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南方养殖草鱼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特性比较及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迟妍妍;田园园;叶星;邓国成;黎炯;王杭军

    本实验室2009年从广东省患典型出血病的养殖草鱼中分离到一株具强致病性的水生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该毒株具有11个节段双链RNA.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与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及水生呼肠孤病毒属其它已知种存在较大的分子差异.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广东、福建、湖南等地草鱼出血病流行毒株的分子特性.根据已克隆到的GCRV-GD108株11个节段序列分别设计合成特异引物,从各地收集患出血病草鱼,提取组织总RNA,RT-PCR检测.结果表明各检测样品均可扩增到特异性条带,而GCRV标准株则无特异条带;同时根据GCRV标准株序列合成的特异引物进行扩增,GCRV标准株有特异性条带,而各检测样品则均无带.测序结果显示各样品间相应片段序列的同源性很高(95.2%~99.4%),与GCRV-GD108的相应序列也具高同源性(95.0%~99.8%),说明检测样品与GCRV-GD108株具有相似的分子特性,均与GCRV及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的其它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养殖草鱼出血病病毒存在着不同的分子类型,GCRV-GD108株在南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病害防控上尤其是疫苗研制与使用上应予关注.此外,从上述引物中筛选出适合于双重PCR的引物对,建立了双重PCR检测方法,可在一次PCR反应中鉴别所感染的病毒属于GCRV或GCRV-GD108株.

  • 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在手足口病病原分型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胡秀梅;张勇;徐邦牢;杨梦;王淼;张晨;李瑾;白如银;周小棉;许文波;马学军

    利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建立一种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同时检测引起手足口病的9种常见的人肠道病毒一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柯萨奇病毒A组(CVA)16、4、5、9、10型和柯萨奇病毒B组(CVB)1、3、5型.优化多重反应体系中针对5'UTR区的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和11对针对9种血清型人肠道病毒VP1区的特异性引物的浓度比例,分别以病毒细胞培养物和阳性粪便标本来验证多重反应体系的特异性,以TCID50定量的细胞培养物和克隆质粒体外转录的RNA梯度稀释液来检测多重检测体系的灵敏度.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多重检测体系,可扩增出人肠道病毒共有的保守片段的和型特异性片段,HEV71和CVA16细胞培养物的检测下限为100.5TCID50/μL,并可在103copies/μL水平同时、特异地检测出9种病毒RNA.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对大量临床样本进行高通量检测,用于手足口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禽呼肠孤病毒σC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作者:孙美玉;秦立廷;高玉龙;祁小乐;高宏雷;王永强;王笑梅

    本研究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重组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基因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获得表达重组蛋白.首先,将ARVσC基因克隆至pFastBacHTA载体,构建重组供体载体pFσC,将其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使σC基因整合到Bacmid穿梭载体中,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σC.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到sf9昆虫细胞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σC.通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σC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rBacσC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中获得正确表达,分子质量约为37kD,表达的σC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

  • 2010年山东省环境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监测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张岩;季圣翔;张晓丽;李岩;张勇;陶泽新;王海岩;祝双利;宋立志;冯艺;刘尧;纪峰;林小娟;冯蕾;吉田弘;徐爱强

    本研究在山东省开展了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外环境监测,从济南、临沂两地采集污水标本,浓缩处理后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PV采用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定型,并对其VP1及3D区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基因突变和重组情况.2010年,共采集污水标本32份,PV阳性10份,阳性率31.3%;分离到18株PV(PV1型3株,PV2型9株,PV3型6株),均为疫苗相关株,VP1完整编码区核苷酸变异数在0~4个之间,在3株PV2型病毒和4株PV3型病毒的基因组中发现重组;对VP1区影响神经毒力的减毒位点分析发现,PV1型病毒中有1株在nt 2 749发生突变(A→G),PV2型病毒中有1株在nt2 908发生A→G突变,3株在nt2 909发生U→C突变,6株PV3型病毒全部在nt2 493发生C→U突变.环境污水中可以分离到PV,其基因重组率和主要减毒位点的回复突变率较高,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

  • 家蚕BmNPV多角体蛋白与外源蛋白共包埋入多角体的研究

    作者:相兴伟;杨锐;陈琳;胡小龙;于少芳;吴小锋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包装特性,构建了一种不形成多角体但能大量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病毒vBmBac(polh-)-5B-EGFP,将其与野生型BmNPV共同感染BmN细胞,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与多角体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能被激发出绿色荧光,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证实多角体中含有EGFP.上述结果表明,多角体可以将自身病毒粒子以外的其他病毒粒子的成分包装进入多角体,表明多角体的包装机制中存在非特异性识别机制.

  • SeMNPV持续性感染的甜菜夜蛾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翁庆北;肖炜;袁美妗;杨凯;庞义

    在昆虫种群中常常发生杆状病毒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可转变为增殖性感染而引发病毒流行病.本研究拟建立一个病毒-细胞模型,用于探讨杆状病毒持续性感染分子机制.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在其宿主细胞Se301中无稀释连续传代以弱化病毒毒力,用传至第8代的SeMNPV感染Se301细胞后,虽然大部分细胞因病毒感染而裂解,但仍有少量细胞存活并可传代培养,该传代细胞株命名为P8-Se301.P8-Se301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的群体生长倍增时间为58~65 h,慢于Se301细胞的生长速度.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少部分P8-Se301细胞具有病毒发生基质、病毒粒子、多角体等病毒感染特征.终点稀释法和感染中心测定表明,4.14%±0.99%的P8-Se301细胞可持续释放感染性的子代病毒,但该子代病毒在Se301细胞中的复制速度较野生型SeMNPV慢.结果表明,P8-Se301细胞呈现典型的持续性感染特征.

  • BST-2抑制HIV-1病毒样颗粒释放的研究

    作者:杜应莲;胡斯奇;庞晓静;岑山;金奇;郭斐

    BST-2是近发现的可以抑制成熟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毒颗粒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释放的宿主因子,随之发现其也可以抑制多种包膜病毒的释放.本研究采用密码子优化的表达HIV-1 gag和gag-pol蛋白的质粒所形成的病毒样颗粒作为研究对象,观测BST-2对这两种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释放抑制情况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的BST-2均可以显著抑制病毒样颗粒从哺乳动物细胞释放,同时发现这两种病毒样颗粒(gag/gag-pol)的释放都可以被BST-2抑制;而且,HIV-1中Vpu蛋白可以拮抗BST-2抑制HIV病毒样颗粒释放的作用,另外,通过化学试剂和酶学方法处理,确证BST-2可以被包装进病毒样颗粒中.

  • A型流感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来源的IVpi-189病毒生物学性状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静;张雷英;那立新;闫建忠;刘北星

    为明确E61-24-P15 A型重组流感病毒的第189代传代子病毒(IVpi-189)是否具备流感病毒温度敏感减毒活疫苗候选株的特点,将IVpi-189病毒感染MDCK细胞,并于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其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合成、释放情况,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存活时间.结果显示32℃培养温度下,IVpi-189病毒具有等同于亲代野生病毒株的诱导细胞病变能力,而当培养温度上调至38℃,IVpi-189病毒致细胞病变效果出现缓慢且程度明显减轻.空斑形成单位实验发现IVpi-189病毒在38℃培养条件下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其原因与病毒灭活速度及子病毒释放无关,但与感染细胞病毒合成能力下降有关.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流感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来源的IVpi-189病毒具有温度敏感减毒活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在许可培养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而在非许可培养温度下,病毒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本研究为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开发研制提供实验佐证.

  • 2009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测序定型和ECHO7、ECHO13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文洪梅;昌思思;陆林;田炳均;赵智娴;张杰;汤晶晶;丁峥嵘

    了解2009年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带毒情况并对埃柯病毒7型(ECHO7)和埃柯病毒13型(ECHO13)的基因特征进行了描述.采集9个边境口岸小于15岁的健康儿童粪便标本271份,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271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到EV30株(带毒率为11.1%),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6株(阳性率2.8%),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病毒(NPV)24株(阳性率8.9%).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24株NPV全部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6个血清型),其中13株为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 7,ECHO7,占54.17%),5株为ECHO13(占20.83%).未分离到HEV-A组,HEV-C组和HEV-D组病毒.2009年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携带率较高,且均为HEV-B组病毒,其中主要型别为ECHO7和ECHO13,这两种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 线粒体与固有免疫应答

    作者:胡志东;徐建青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至关重要的细胞器,在细胞生命周期中参与了很多关键进程,如ATP的供给、Ca2+动态平衡的维持、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的产生与清除、细胞凋亡等[1].因此,不难想象,线粒体能够通过自身参与的各种生理学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显示,病原生物感染宿主后,线粒体能够诱导多种免疫应答以清除被感染细胞,是机体抗感染免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有些病原体则会通过感染线粒体来保护自己不被机体清除甚至劫持被感染细胞;而线粒体也会进化出相应的机制来对付该类病原的侵入[2].近年来,MAVS、STING等线粒体蛋白的发现提示,线粒体在抗感染免疫特别是固有免疫信号转导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 基孔肯雅热

    作者:李建东;李德新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病毒引起的,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关节疼痛等为主要特征的自限性传染性疾病.1952年在坦桑尼亚发生的暴发流行中首次分离CHIKV[1-2],亚洲地区于1958年在泰国首次分离CHIKV[3].随后在非洲、亚洲包括印度次大陆发生了多次CHIK的暴发流行[4-6],累计报告病例超过8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37个国家和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或具有潜在地方性流行风险.但是直到2005年印度洋地区CHIK大暴发,才引起足够的重视,促进了CHIKV的研究进展.本文就CHIK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进行综述,以增加对CHIK的认识.

    关键词:
  • 病毒载体的高分子修饰研究进展

    作者:魏林;邱飞;刁勇

    外源基因在目的细胞中高效、稳定的表达是基因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治疗采用的载体系统.病毒载体因转染效率高,感染细胞广泛,且某些还具有定向整合靶细胞染色体的能力,可使目的基因长效表达[1],在基因治疗的载体选择中备受青睐.

    关键词:
  • 黄热病毒的基因组及其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侯爵;刘颖;邵一鸣

    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是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典型代表,为RNA病毒其不仅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导致人类疾病的“滤过性颗粒”,也是第一个被证实通过蚊蜱传播的病毒.黄热病是一种区域性疾病,在南美洲热带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的叮咬在灵长类动物或人之间传播.

    关键词:
  • 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霞;于在江;周剑芳;舒跃龙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的负链RNA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和婴幼儿危害尤其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流感大流行,死亡惨重,仅1918~1919年西班牙H1N1流感大流行,全世界就约有5000~10000万人死亡[1].2009年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尽管病死率不高,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感染人数达到20%~30%[2,3].

    关键词:
  •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蕾;毕胜利

    病毒样颗粒(VLPs)由病毒结构蛋白组装而成,形态上与真正病毒粒子相似,大小介于15~400 nm之间,因缺乏病毒基因组而不能自主复制,相比单独的抗原蛋白和多肽,VLPs表现出与天然病毒更相似的构象表位,因此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是潜在安全的候选疫苗.迄今为止,已报道的VLPs有30多种[1].这些VLPs可由单个或多个衣壳蛋白组成,有的含有包膜.但并非所有的VLPs都适宜进行疫苗的研制,一些VLPs常应用于基础研究(如病毒的结构和形态学,病毒和宿主、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近,VLPs还被运用于纳米生物技术中.本文现针对VLPs在疫苗方面的研究现况进行概述.

    关键词:
病毒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