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作者:杨永明;袁伟东;田跃

    目的:观察探讨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49例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分为非手术治疗组31例和手术治疗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组优12例,良9例,不满意7例,失败3例,总有效率67.7%;手术治疗组优10例,良12例,不满意3例,无失败案例,总有效率8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正中神经的原发伤,修复腕关节的韧带,对于出现术后拇对掌功能障碍的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II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促进正中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出现.

  •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患者的康复护理

    作者:温桂芬;李萍;熊常美;高永玲;蔡妙霞;谢瑞英;郑妍;庄永青

    目的 探讨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对10例实施选择性胸小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密观察,早期辅助电刺激及功能锻炼,重点辅助其拇对掌动作训练.结果 10例患者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 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确保手术成功,恢复拇对掌功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高位正中神经麻痹改良津下法重建拇对掌功能

    作者:朱春雷;李炳万;赵世伟;李光;田东

    目的 介绍应用小指固有伸肌腱(改良津下法)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例高位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拇对掌功能丧失的患者,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双束法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近侧束固定于掌骨颈部拇长伸肌肌腱上,远侧束固定于近节指骨髓腔内.结果 术后随访4~ 38个月,平均18.5个月,11例拇对掌功能全部恢复,优良率达100%.供区伸指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指固有伸肌腱改良移位术是合理且简单、疗效满意的术式,可作为拇对掌功能重建的理想方法.

  • 正中神经尺神经合并损伤后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式改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宿晓雷;朱伟;张友乐;杨辰

    目的 报告改良术式重建正中神经尺神经合并损伤后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们对20例正中神经尺神经合并损伤患者应用改良术式重建拇对掌功能,将移植肌腱与拇短屈肌止点缝合,纠正拇指爪形指畸形.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9个月,平均11个月.按北京积水潭医院1992年制定的手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6例,中4例,差1例.所有患者拇指均未出现爪形指畸形.结论 应用改良术式重建正中神经尺神经联合损伤患者的拇对掌功能,可以有效纠正拇指爪形指畸形,增加拇指屈曲和对捏力量.

  • 携带皮瓣的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庄永青;付强;常丽鹏;熊洪涛;姜浩力;方锡池;魏瑞鸿;郭泉

    目的 研究携带皮瓣的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10具20侧成人胸部标本及8例上肢标本上,对胸外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等进行解剖学观测,寻找胸外侧动脉发出的皮动脉和胸小肌支;观察胸内侧神经及尺神经深支分支特点,比较相关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确定手术过程中的神经缝接.依据解剖研究结果,按新的手术方式施行临床手术治疗7例,术后随访拇对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解剖研究结果显示:胸外侧动脉较恒定地发出皮支和肌支分别营养胸外侧皮肤和胸小肌,这种血管构造的出现率为80%,切取胸小肌时以胸内侧神经作为供体神经,以第三肋间隙与锁骨中线交点为标记寻找该神经;尺神经深支中P3、L4肌支与胸内侧神经缝合为匹配.临床手术治疗7例,术后随访6~ 12个月,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肌力均达到M4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 携带皮瓣的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这一术式有其临床解剖基础,移植手术能达到恢复对掌功能的要求,扩大了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适应证.

  •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8例手术配合

    作者:麦凤容;陈晓玲;陈凌武

    目的:探讨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8例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顺利完成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这一术式有其临床解剖基础,能达到恢复拇对掌功能的要求,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 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背伸作用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方锡池;庄永青;常丽鹏;汤银魁;姜浩力;熊洪涛;付强

    目的 为解决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出现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寻找解决办法.方法 在15具尸体手标本上,使拇指处于对掌位时,测量拇指指骨间关节在拇短展肌未切断及切断两种情况下的自然屈曲角度;同时,通过外力作用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分别屈曲处于45°及60°时,分析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结果 拇指处于对掌位时,拇短展肌在未切断及切断两种情况下,拇指指骨间关节自然屈曲角度分别为(13.30±2.13)°及(24.03±1.25)°;同时,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处于45°时,所用外力分别约(0.50±0.08)N及(0.22±0.07)N,而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处于60°时,所用外力分别约(1.48±0.09)N及(1.15±0.04)N.结论 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主要起背伸作用,因此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时,应同时重建拇短展肌功能,才有可能纠正在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出现的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

  •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解剖研究

    作者:熊洪涛;庄永青;傅小宽;杜冬;童静;姜浩力;付强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的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侧成人胸部及手部标本中,解剖观察胸小肌的血管神经分布及胸小肌和大鱼际肌的形态、大小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然后按照大鱼际肌纤维走行方向,参考血管神经位置,将胸小肌修剪合适后移植固定于同侧手部大鱼际,模拟正常手部拇对掌功能予以牵拉,观察标本手部拇对掌过程.结果:胸小肌位置恒定,具备独立的动、静脉和神经支配;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胸小肌进行移植模拟,获得了标本手部的拇对掌过程.结论:在标本上选取部分胸小肌移植于手部大鱼际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术式是可行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