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对比

    作者:林兴容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法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148例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将其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每组各为74例;其中末梢血组血液检验样本为末梢血,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为血液检验样本.对比这两种检验结果.结果 末梢血组体检者血常规检验中Hct、RBC、PLT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静脉血组,WBC指标高于静脉血组,P<0.05.静脉血组的检测时间明显短于末梢血组,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末梢血组,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其临床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末梢血稳定性与实测值均低于静脉血,因此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

    作者:田素红

    目的: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间在我院开展抽血检查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静脉血与末梢血开展检查,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两种血液的即刻检查结果在血小板计数、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即刻检查结果与3小时后检查结果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是在6小时后血小板计数检查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患者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静脉血检查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要优于末梢血,但是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在血液采集三小时内完成检验工作.

  •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郑艳梅;周万富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诊治的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中抽取110例作研究对象,同时采集静脉血、末梢血,就2种血液采集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首次静脉血、末梢血的八项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同时,首次第二次静脉血检验结果波动较小,而首次、第二次末梢血检验数据波动比较大.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结果相对稳定,准确率较高.

  • 236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观察

    作者:张洋;彭其东

    目的:对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常规检查患者236人为观察研究对象,分别采取236人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对比分析两种血液的检查结果.结果:(1)静脉血RBC、Hct、HGB高于末梢血, WBC、PLT水平低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0min、10min和30min血小板、白细胞水平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结论: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标本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应依据具体情况下采取合适的血液标本.

  •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观察

    作者:杨丹

    目的:观察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情况.方法: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院健康检查的人群中,随机选取88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两组均于隔夜于清晨6:30采集血液样本.末梢组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静脉组采用注射器采集左侧上肢肘静脉血液样本.结果:末梢组与静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末梢组检验指标值相对较低,静脉组检验指标与血常规标准值更加接近.结论:血液常规检查应采集患者静脉血,以提高检查结果准确度.

  • 静脉血与末梢血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冯秀荣

    目的 探讨常规生化检测中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对结果的影响 方法 以86例2013.6.1.~2014.6.1.之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测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并采集每位受检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分别将其归为甲组(抽取静脉血)和乙组(抽取来梢血),以获得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了解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 以上两组血液标本在进行血常规检测后,在tCO2检测结果上甲组高于乙组;但是在CK-MB CK LDH α-HBDH检测结果上乙组显著高于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除了CK-MB CK LDH α-HBDH和电解质检测项目之外,静脉血可被末梢血替代用于血常规生化检测.

  •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作者:杜亚波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更好地在临床中应用中进行血常规检查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 从血液采集的时间、方法、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进行探讨.结果 清晨空腹采血检验检验效果较好,运用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方式下的30例患者的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进行对比,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的稳定性高于末梢血.送件时间过晚影响检验效果,15分钟之内送检效果比较好.结论 为了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控制好样本采集的误差.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刘素梅

    目的 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员80例,动态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子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对比2种采血旁法对爱检者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静脉血采集的实验组健康体检者,其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血小板、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自细胞等水平均与末梢血采集的对照组检验体验查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优于末梢血.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姚小玲

    目的 研究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操作下的数值差异.方法 选择45位健康体检人群,均采集末梢血及静脉血作为检验样本,对比Hb、RBC、HCT、WBC、MCH、PLT数值差异.结果 对比之下两组Hb、RBC、HCT数据差异较明显,其余各项差异不大.结论 相对于末梢血而言,静脉血采集虽然便捷性不足,但对受检人群血液状况的反映更为准确,临床检验更推荐静脉血样本.

  • 深圳市正常儿童末梢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调查

    作者:朱新建;钟小强;黄烈

    目的了解深圳市正常儿童C-反应蛋白(CRP)水平,建立本实验室儿童CRP参考值范围.方法用微量末梢血,使用QuikRead CRP 分析仪进行CRP测定.结果男女儿童CRP含量分别为(6.27±2.10)mg/L、(6.16±2.04)mg/L、合计为(6.25±2.03)mg/L,性别和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法所得CRP含量与其它方法所得大致相同,参考范围在8.28mg /L以下.本法操作简便,微量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在基层医疗点实施,像血常规一样用于临床,随时检测.

  • 两种采血方法在放置时间上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黄锦萍

    目的:对两种采血方式在放置时间上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间250例来院体检的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静脉血检测,采血后将标本分别放置0min、60min、120min,检测患者血常规结果。结果静脉血采血后即刻、60min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采血后120min白细胞计数降低;末梢血采血后放置时间越长,白细胞计数越低,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种采血方式不同时间点红细胞计数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血采集后120mim血红蛋白计数明显降低,末梢血采集后60min血红蛋白计数明显提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梢血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静脉血检测结果,标本放置时间越长血小板计数越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放置0min、60min对检查结果影响不大,稳定性较好,但末梢血稳定性较差。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雪莲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血常规检验与健康体检人群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血组50例行3ml肘静脉血采集,末梢血组50例行40μl指尖血样采集,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与中间细胞(MXD)进行测定。结果:末梢血组WBC、RBC、Hb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静脉血组(P<0.05),PLT显著低于静脉血组(P<0.05),MXD无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以静脉血为主。

652 条记录 33/33 页 « 12...25262728293031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