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作者:车春柳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血站(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患者资料,按照不同采取方法随机表法随机分为A组(66例,应用静脉血采血方法)和B组(66例,应用末梢血采血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H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PLT(血小板计数)、Hct(红细胞压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结果:A组和B组两组患者在MCV、MCH、MCHC等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两组患者在Hb、RBC、PLT、Hc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方法相比起末梢血采血方法在检测血常规时具有更为可靠的价值.

  • 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对比

    作者:赵进飞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应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体检人群中的100例血常规检验体检人员,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集末梢血作作为血液样本,对照组采集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两组体检人员采集的血液样本均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对两组体检人员血液检测相关指标以及采血疼痛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采血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体检人员白细胞含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红细胞含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红细胞比容含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小板含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含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常规检验体检人员实施不同的采取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也会不同,末梢采血方法的稳定性低于静脉采血的稳定性,所以说静脉采血更加准确,值得推广.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周敏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2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为135例患者,对照组选择采集末梢血,实验组选择采集静脉血,对比2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WBC、RBC、HCT、H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PLT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获取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也各有不同,静脉血采集的检测结果比末梢血更加准确客观,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 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作者:漆晓君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30例,按照体检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n=65)与对照组(n=60);试验组受检者采取静脉采血法,对照组受检者采取末梢采血法,将两组人员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受检者的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受检者的白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采血法较比末梢采血法更为适用,可使血常规检查结果更具准确性、客观性,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的采血方法在对血常规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新梅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对血常规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期间在该院住院的发热婴幼儿3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末梢血采集,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血采集,分别比较2种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PLT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对于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差异性明显,应该用静脉血采集方法代替末梢血采集.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智慧

    目的:对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体检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两组体检者分别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其进行采血,对照组的150例体检者采集末梢血,试验组的150例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在两组体检者都采血完毕后,再通过利用专业的仪器来对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进行检测,从而对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的检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对比。结果通过将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得知,试验组体检者的各项血液相关指标即: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色素等的检测结果比对照组体检者的各项血液指标明显要高,故两组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会随着采血方法的不同而不同,经过对比分析得知静脉血采取的方法的检测稳定性明显高于末梢血采取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好的血液采取方法,很值得推广临床使用。

  • 血常规检验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作者:冯霞

    目的 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且需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30例,利用投掷子的方式,将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中的65例患者应用静脉采血法,对照组中的65例患者应用末梢采血法.综合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并作比较.结果 实验组抽血时的VAS评分为(2.11±0.63)分,和对照组的(1.95±0.57)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WBC、HCT、HB、RBC与PLT指标的检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利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可获得不同的结果,但相比较于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能显著提升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借鉴.

  • 探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140例实施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采血的方法不同分成两个组,考察组70例选择末梢血的采集方法,实验组70例选择静脉血的采集方法,对比两组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采血的稳定性不如静脉血采血稳定。结论对于血常规的检验选择静脉血的采集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比末梢血的采集方法更高,值得推广。

  •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小板检测值影响的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小板检测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的58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0例,观察组选用静脉采血方法,对照组选用末梢采血方法,收集4ml 血液,分别放置于抗凝采血管和一般塑料采血器皿中,混匀后于即刻、15min 和30min 测定1次血小板,比较两组血小板检测值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放置于抗凝采血管和一般塑料采血管的血液的即刻血小板检测值差异不显著(P >0.05),但抗凝采血管中15min 和30min 的血小板检测值明显高于一般塑料采血管中的血小板检测值,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血小板检测时应使用抗凝采血管采取静脉血,15~30分钟内测定,结果准确性高。

  • 对比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小秋

    目的:探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研究对象:92例在本院就诊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依据采血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其中实验组给予肘静脉采血,对照组则给予末梢采血,观察两组患者检测后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红细胞比容等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的采集方式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与末梢采血相比较,静脉采血的检测准确性更高,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便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周秀芹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12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法,实验组采用静脉血采集法,观察两组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常规检验中的 RBC、WBC、PLT、HB、HCT 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另外,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中 MCHC 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与末梢血采集法相比,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采集法效果更好,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BC-5310做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王岩;赵立众;夏晓影

    目的 对本实验室BC-531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常规检测项目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通过对BC-5310测定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测量过程中WBC、RBC、HGB、PLT四个检测项目分析,确定并简化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复现性、采血方法不同、放置时间、携带污染率和方法偏移等.并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确定合成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取k=2时,包含概率P=95.45%,4个项目高、中、低水平静脉血和末梢血扩展不确定度分别:U(WBC)=(静脉:±0.89、±0.44、±0.25;末梢:±1.21、±0.63、±0.37)×109/L,U(RBC)=(静脉:±0.24、±0.16、±0.09;末梢:±0.60、±0.33、±0.20)×1012/L,U(HGB)=(静脉:±9.12、±3.55、±1.89;末梢:±16.37、±9.74、±4.47)g/L,U(PLT)=(静脉:±55.79、±24.77、±12.80;末梢:±60.33、±34.87、±18.34)×109/L.结论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可使来自不同实验室的结果或同一实验室不同时期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叶国华;邹尚平

    目的 比较末梢血、静脉血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寻求准确有效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82例住院采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同一时间采集末梢血、静脉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标本的血常规结果.结果 末梢血与静脉血WBC、RBC、Hb、MVHC、Hct、MCV、PLT等7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MVH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代临床应用静脉血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误差小、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是首选的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亓慧敏;王雷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66例作为分析对象,同时采取静脉血和末梢血并检测,对比两种采血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静脉采血检测出的白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血红细胞比容指标均高于末梢采血,两种采血方式检验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但在临床中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应用价值更大,结果更准确且重复性高,为疾病的临床诊断、 辨别、 治疗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熊玉珍;王妙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检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8月-2017年1月间开平市中心医院来体检的病患160例,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于A组的80例病患运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展开血常规检验,对于B组的80例病患运用末梢采血的方式展开血常规检验,分析两组病患的检验结果.结果: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其中A组Hb、WBC、MCH、Hct、MCV的检测结果低于B组,PLT、MVHC、RBC高于B组,而MCH与Hct在两组中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一般情况下,血常规检测结果极易受到采血方式的影响,相比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更加科学、精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体会

    作者:朱大峰

    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94例,按采血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末梢血采血法,研究组实施静脉血采血法,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血常规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HGB)、白细胞计数(WBC)血常规检测结果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实施静脉血采血法可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

    作者:刘风英

    目的:通过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出其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有何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进行了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2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进行研究前,要通知患者相关情况,确保研究是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时同时对患者分别进行静脉血、末梢血的采集工作,并且对两种采集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40名患者中的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的血常规检验中,除了MCH外,静脉血的Hb、RBC、MCV、Het、PLT、MCHC等项的水平均高于末梢血,末梢血的WBC一项则高于静脉血,该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重复性试验中,静脉血的CV值明显低于末梢血,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进行检验的检验结果较末梢血稳定,并且数值也相对末梢血稳定很多,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中应采用静脉血。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作者:包丽华

    目的 探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前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60例受检者,根据其临床采血方法不同将所有受检者分为静脉组及末梢组,每组各30例爱检者.其中静脉组受检者均于临床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末梢组受检者均于临床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比两组受检者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静脉组30例受检者的平均白细胞计数(WBC)为5.1×109/L,平均红细胞计数(RBC)为3.56×1012/L,平均血红蛋白计数(Hb)为100.4 g/L,平均血小板计数(PLT)为221.8×109/L,平均红细胞压积(HCT)为39.8%,平均血细胞体积(MCV)为94.3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为27.2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298.9g/L;相比较末梢组30例受检者的平均白细胞计数(WBC)为5.9×10L,平均红细胞计数(RBC)为3.61×1012/L,平均血红蛋白计数(Hb)为15.3g/L,平均血小板计数(PLT)为231.4× 109/L,平均红细胞压积(HCT)为41.6%,平均血细胞体积(MCV)为85.6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为25.9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308.4g/L.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受检者的临床血液常规检查项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组间样本在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计数(Hb)、血小板计数(PLT)及红细胞压积(HCT)比较上均有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流计学意叉(P<005).即静脉血与末梢血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所得数据差异显著.结论 因临床治疗中均以静脉血的临床血常规检查为标准进行.

  •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河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查体者110例,按照采血方法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静脉组55例,采用静脉采血方法采血;末梢组55例,采用末梢采血方法,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准确性。结果静脉组采血方法检验准确性高于末梢组,与末梢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高。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陈燕

    目的 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采取静脉采血方法,对照组患者(50例)则采取末梢血采集法,对比两组不同采取方法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计数(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RBC、WBC、PLT、HCT、HGB、MCHC值均高于对照组,MCV值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MCH检测值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静脉血采集检查血常规稳定性及实测值优于末梢血检测,临床多以静脉采取方法,其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