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种血小板保存袋保存效果的比较

    作者:高波;陈冬梅;韩颖;任芙蓉;张秉鑫;邱艳

    目的 比较美国、荷兰、北京、上海4种血小板保存袋对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 手工浓缩血小板无菌加入到4种保存袋于22℃保存,保存0、1、3、5、7d后分别取样检测血小板回收率、pH、体外聚集活性、血小板第3因子、第4因子有效性(PF4)及CD62P阳性表达率.结果 随保存时间的延长4种保存袋血小板回收率均逐渐降低,但各保存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保存时间延长pH均逐渐下降,血小板保存5d时各保存袋pH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7d时,北京保存袋pH(5.8± 0.35)明显低于其他3种保存袋(6.68±0.13、6.88 ±0.13、6.96 ±0.11)(P<0.05).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各保存袋中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迅速,但4种保存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保存5d时血小板第3因子(止血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7d时美国(127.30±20.35)、北京(649.20±504.00)保存袋第3因子(纤维蛋白析出时间)比荷兰(93.38±7.51)、上海保存袋(71.10±4.52)明显延长(P<0.05).保存7d血小板第4因子(释放功能)均无明显下降(P>0.05).血小板保存5d时CD62P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保存7d时北京保存袋(56.63)高于其他3种保存袋(30.79、26.58、30.91).结论 北京、上海与美国、荷兰血小板保存袋相比,血小板保存5d时各检测指标接近,4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但保存7d时北京保存袋其pH、血小板第3因子及CD62P阳性表达率指标比其他3种保存袋差.

  • 浓缩血小板报废的思考

    作者:夏富益;吴鸽

    目的:探讨因储备浓缩血小板而导致的报废。方法收集本血站近三年来的浓缩血小板报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近三年来单采血小板利用率较高,手工浓缩血小板累计报废368个治疗量,报废率高达36.85%。

  • 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及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作者:单泓;王姣杰;别立莉;刘敏;戚正;段艳丽

    背景:白膜法和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有无效输注发生率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
      目的:观察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126例站内采集后4-6 h的400 mL血液,随机分成改良白膜法组、白膜法组和富含血浆法组。改良白膜法采用3步离心,第1次采用次重离心,离心转速23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降速5,离心温度(22±2)℃;第2次采用轻离心,离心转速910 r/min,离心时间10 min,离心温度(22±2)℃;第3次离心转速28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离心温度(22±2)℃,离心后,挤去上层含血小板较少的血浆,袋中留30 mL血浆悬浮血小板,即为浓缩血小板。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改良白膜法、白膜法以及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中,制备前各组血小板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富含血浆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白膜法组血小板回收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但富含血浆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膜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富含血浆法组残留红细胞和残留白细胞的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膜法组与改良白膜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受到全血量、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离心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残留量,提高了血小板的回收率,可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推广应用。

  • 手工浓缩血小板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何佳玲;石小兰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全过程,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的特性.因此,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出血的主要措施.由于巴中市近年临床血小板用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较长,献血者招募较困难,已不能满足需要,而手工制备能一血多用,不浪费血液资源,价格便宜又容易被患者接受.自2009年开始,笔者所在血站向临床提供的主要以手工浓缩血小板相为主,现将2009年3~12月份制备的手工血小板质量结果分析如下.

  • 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与疗效研究

    作者:单泓;王姣杰;李建斌;刘敏

    目的 探讨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于郑州市某医院住院并拟输注血小板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输注血小板制剂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0).其中,研究组输注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对照组输注单采血小板.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前与输注后第1及24小时血小板计数,计算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出血改善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CCI、输注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郑州市某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类型及输血前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 ①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制剂中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容量、白细胞及红细胞混入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小板输注前、输注后第1及24小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血小板输注后第1及24小时血小板计数均较输注前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小板输注后第1及24小时,两组患者CCI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白膜法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小板制剂,但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白细胞过滤对浓缩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康娜;樊晶;张锡敏;王承琳;崔靖怡;纪蓉蓉;杨文玲

    目的 考察1种国产血小板滤器滤除白细胞后浓缩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白膜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6~8袋ABO血型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并用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20例,对比过滤前后的Plt、WBC、MPV、PDW、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大聚集和低渗休克等指标.结果 白细胞过滤后,血小板平均浓度934×109/L、白细胞平均浓度7.80×106/L,平均pH值7.23,血小板回收率和白细胞清除率分别为85%,98%.除Plt、WBC有明显下降外,MPV、PDW、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大聚集和低渗休克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不改变血小板形态,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相关标准.

  • 血小板保存袋保存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春晖

    目的:比较国产(对照袋),进口(实验袋)两种血小板保存袋对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手工浓缩血小板无菌加入到2种保存袋于22℃保存,保存0、3、5、7d 后分别取样检测血小板回收率、体外聚集活性、PH。结果:随保存时间的延长2种保存袋血小板回收率逐渐降低,但各保存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保存7d 时国产袋明显不如进口袋的保存效果,随保存时间延长 PH 均逐渐下降,血小板保存5d 时各保存袋 pH 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7d 时,国产保存袋 pH(6.20±0.15)明显低于国外保存袋(6.75±0.08)(P <0.05)。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各保存袋中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迅速,但2种保存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国产与进口血小板保存袋相比,血小板保存5d 时各检测指标接近,2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但保存7d 时国产保存袋其pH 明显不如进口保存袋保存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