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直立调节障碍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茜;王怀立

    直立调节障碍(Orthostatic Dysregulation,简称OD)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衡性疾病.国外报道OD发病率为10~15%,国内报道为12.1%[1].由于OD可引起晨起或直立时不适、头晕、心悸、甚至晕倒,严重影响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和学业成绩,患儿及家长心理压力较重.

  • 皮肤自主神经锻炼对直立调节障碍的治疗价值

    作者:訾慧芬;李佩铂;马丽光;陈强;杨润英;马永彦

    直立性调节障碍(OD)是儿童时期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一个代表性疾病,为儿童时期常见病之一,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0%~15%,国内报道为11.2%,一般认为该症与小儿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关,由于OD可引起早晨不适,头晕乏力,突然晕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常致中小学生不能按时到校或者缺课,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绩,反复发作给患儿家长及患儿造成恐惧心理,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皮肤自主神经锻炼法进行治疗儿童直立调节障碍.现总结报告如下.

  • 直立调节障碍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丽红;刘秀兰;杜军保

    本文对30例确诊为直立调节障碍的病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11.1岁,临床表现有胸闷者18例,头晕者12例,头痛者10例,临床无阳性体征,直立试验均为阳性,除外病毒性心肌炎、低血糖症、癫痫等器质性疾患明确诊断后,给予植物神经功能锻炼及口服谷维素治疗,随访4年,50%患儿症状完全消失,26.7%患儿症状减轻,23.3%患儿症状无变化.结论:直立调节障碍是小儿常见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 直立调节障碍的家族遗传特征

    作者:能振宇;韩紫岩

    直立调节障碍(OD)是儿童时期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一个代表性疾病,多见于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0%~15%,国内报道为11.2%[1].一般认为该病与小儿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关.OD在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中相当普遍,但仍不为多数儿科医师所认识,对其家族遗传特征的报道则更少.我们对2007年1~9月在我院诊断为OD的36例患儿进行家族遗传调查,现报道如下.

  • 直立调节障碍34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广方;齐桂芝;王芝芳;郝颀;刘书静;董秀霞

    直立调节障碍是小儿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0%-15%,至今仍未被儿科医师所重视,不少医院尚未开展直立试验,无法诊断此病.现将1995年3月-1997年2月诊断并经冷水局部浸浴及运动治疗的346例分析如下.

  • 植物神经功能锻炼治疗小儿直立调节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王丽红

    目的:探讨小儿直立调节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植物神经功能锻炼和口服中药两种方法治疗直立调节障碍患儿共150例.结果:95例治疗组采用植物神经功能锻炼,有效者82例,占86.3%,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中药生脉饮等治疗,有效者30例,占54.5%,两组病例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植物神经功能锻炼治疗小儿直立调节障碍的疗效显著,而且治疗方法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直立调节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作者:熊振宇

    儿童直立调节障碍(OD)是小儿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为起立瞬间或直立稍久自觉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多汗,甚至出现晕厥等症状.由于OD症状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类似情况,且医生对OD的临床特征不熟悉造成误诊.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我院诊断OD患儿4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直立调节障碍儿童心理因素的分析

    作者:熊振宇;韩紫岩;宋晨红

    目的:了解直立调节障碍(OD)儿童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对48例OD患儿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测试;父母养育方式调查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测试.结果:MHT检测结果发现在学习焦虑倾向、恐怖倾向、过敏倾向、自身症状及总分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OD组患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应引起重视并干预.

  • 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直立调节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张本奇;冯业贺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直立调节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而适当加减,先用汤剂,后用丸剂,疗程1~2个月.结果:治愈16例(57.14%),显效5例(17.86%),好转4例(14.29%),无效3例(10.71%).总有效率89.29%.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直立调节障碍确实有效,且无副反应.

  • 直立调节障碍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作者:冯立群;张茁;张淑苹

    目的:观察直立调节障碍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评价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晕厥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直立调节试验阳性的晕厥患者(病例组)进行电刺激SSR检测,并以32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病例组SSR潜伏期延长(1.54±0.28 s),波幅降低(1.16±0.33mV),与对照组SSR潜伏期(1.36±0.21 s)和波幅(1.87±0.59mV)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直立调节障碍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在晕厥的鉴别诊断中,SSR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神经电生理方法.

  • 直立试验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芳;胡雁;李冰

    临床上头晕患儿比较多见,其直立后主要的表现是心率加快和脉压差缩小,严重者会出现晕厥,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直立试验作为一种反映心血管代偿功能的检测手段,能够真实反映患儿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评价患儿有无直立调节障碍.为此,我们总结了近2年来门诊73例头晕患儿的直立试验资料,以探讨直立试验在诊断患儿直立调节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直立调节障碍分型对临床治疗的价值

    作者:贾凤英;张莉莉;若敏;古力米拉;李艳霞;韩宜均;张春霞;若敏;韩宜均

    目的:根据236例患儿的不同临床分型进行选择性药物治疗,并探讨依据临床分型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02/2013-02于本院就诊并被诊断为直立调节障碍的236例患儿,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并根据直立试验和经颅多普勒检查进行临床分型,根据不同分型给予不同辅助药物,比较患儿症状的消失率.结果:根据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临床分型,血管痉挛型的患儿为95人,占40.3%,治疗后症状消失率为84.2%;血管无改变型的患儿为141人,占59.7%,治疗后症状消失率为61.0%,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加用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和/或尼莫地平片的患儿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调节障碍的颅多普勒检查分型可以使医生对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既避免药物的滥用也确保了治疗效果,分型确实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