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锥形束CT影像对颏管的三维定量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石校伟;刘洪臣;李亚男;王照五;李颖超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对颏管三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进行定量测量,为确保颏孔区域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口腔科80例患者的160侧下颌骨CB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颏管的曲面、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及3D影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曲面和矢状位影像可对下颌管进行全面的观察.水平位影像显示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靠近舌侧与下颌骨体平行走行,之后,以23°±5°角偏离舌侧转向颊侧走行,下颌管向颊侧走行与颏管形成的角度为101.76°±18.27°,终分成切牙管与颏管.冠状位影像测量颏管的长度为8.09±1.06mm,直径为1.68±0.52mm,与下颌骨体下缘所呈的倾斜角为36.48°±8.43°.颏管起始处至牙槽嵴顶的距离16.10±4.29mm.3D侧位影像可清晰显示颏孔位置.结论:CBCT影像可清晰显示颏管的三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明确了此区域神经、血管的分布及骨组织的状况,为牙种植钉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 下颌管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高;李德华;刘学

    目的 研究国人下颌管的位置及其延续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打磨30侧湿下颌骨标本,暴露下颌管并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 在第一和第二磨牙根之间,或在第二磨牙之下下颌管前端分为颏管和切牙管,切牙管在切牙之下为下颌管的继续,颏管在颏孔的后外侧转弯.颏管开口于颏孔,其管径为(2.1 6±0.70)mm.管长(3.99±1.1 0)mm.切牙神经管的管径为(1.74±0.23)m,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为(9.50±1.40)mm,其始端对应颏孔前缘的水平距离为(3.52±0.71)mm.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颏神经和切牙神经分别走行与上述两营内.结论 颏管和切牙管由下颌管发出,其内分别为同名神经.

  • 下颌骨颏孔位置的CBCT研究

    作者:钟飞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骨颏孔的位置和颏管的走行.方法 选取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征集的50名健康受测者,常规拍摄CBCT,测量颏管上缘与竖垂线的交角、颏孔位置、颏孔顶壁到牙槽嵴的垂直距离和颏孔底壁到下颌骨缘的垂直距离.结果 颏孔位置位于第二双尖牙牙根下方的有27例(54.00%),颏管与竖垂线的平均交角为(46.0±2.3)°.颏孔上缘到牙槽嵴的垂直距离为(16.88±1.44)mm,颏孔下缘到下颌骨缘的垂直距离为(8.95±1.98)mm,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大于颏孔下缘到下颌骨下缘的距离(P<0.05).结论 锥形束CT可以精确测量颏孔的位置;颏孔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牙根下方的较多见;下牙槽神经大多是从下颌双尖牙区域的根方向前、向上、向外经颏孔出下颌骨.

    关键词: 锥形束CT 颏孔 颏管
  • 下颌骨偏斜畸形颏孔区锥形束CT观察分析

    作者:曲卫国;绳兰兰;李阳;岳柏;王吉;马卫东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测量下颌骨偏斜畸形患者颏孔区牙槽骨形态,为正颌外科手术中颏成形术提供参考,减少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大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骨偏斜畸形成人患者84例,进行CBCT扫描,用InViv05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定位标记点,观察、测量和分析下颌骨颏孔位置及颏管形态,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颏孔大部分位于下领第二前磨牙下方(39.29%),位于第一前磨牙下方(11.90%)者少.各测量值在偏斜侧和偏斜对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颏管角度外,性别差异较显著,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结论 下颌骨偏斜畸形患者颏孔位置较正常人有一定差异,男女性之间也有所不同,CBCT影像可清晰显示颏管的三维结构、走向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颏孔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建华;李国菊;田铧;吕艾芹;尹群生

    目的研究国人下颌管前端的位置及其延续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打磨60侧湿下颌骨标本,暴露下颌管前端及其延续部分并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下颌管前端分出同一方向前行的切牙神经管和向后、上、外转弯的颏管.颏管开口于颏孔,其管径为(2.26±0.60)mm,管长(4.01±1.20)mm.切牙神经管的管径为(1.76±0.26)mm,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为(9.53±1.43)mm,其始端对应颏孔前缘的水平距离为(3.54±0.72)mm.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颏神经和切牙神经分别走行与上述两管内.结论颏管和切牙神经管由下颌管发出,其内分别为同名神经.

  • 下颌骨颏孔前区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曲哲;胡艳君;马岚;张翔;韩文利;李振春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骨颏孔前区颌骨内的重要解剖结构,提出下颌颏孔前区种植相关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选取104例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观察颏管、下颌切牙管、下颌舌侧管和舌侧孔.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均数和标准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管的发生率为55.29%,平均长度为1.12 mm.舌侧孔及舌侧管的发生率为94.23%,直径平均值为1.77 mm.从下颌第二前磨牙至中切牙,下颌切牙管距唇(颊)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距舌侧骨板的距离.结论:建议在颏孔前区种植手术或者颏部取骨时,以双侧颏孔前缘6 mm以上,唇侧骨厚度(取骨时)3 mm以内为安全界限;而在下颌前牙区种植时,种植体长度不超过14 mm.

  • 下颌管前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建华;尹群生;李国菊;田铧

    为确定国人下颌管前端的延续关系及体表定位的解剖学资料,我们对60侧湿下颌骨标本进行了解剖和测量.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制作取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女全牙湿下颌骨标本30例60侧.用牙科磨具打磨颏孔区前的下颌管至正中部,解剖并显露出下颌管前端、颏管及切牙神经管.

  • 基于锥形束CT的颏孔区测量分析

    作者:曹焜;李家锋;鲍强;卢秋宁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颏孔区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患者下颌骨CBCT影像资料,对颏孔区解剖结构及可用骨高度和骨宽度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颌管前端分颏管和切牙神经管,87.5%颏管向后上外方向开口于颏孔.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为(12.9±1.28)mm,颏孔前缘至下颌管前端的水平距离为(3.6±1.14)mm,颏孔下缘至下颌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9±0.97)mm,颏孔上缘内侧1.5 mm至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1.4±0.42)mm.结论:CBCT能准确反映口腔硬组织解剖结构,颏孔区种植体尖端至颏孔的安全距离应重新评估.

  • 切牙神经管的解剖学特点

    作者:王建华;田铧;尹群生;李国菊;吕艾芹

    目的研究国人切牙神经管的位置及下颌管、颏管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据开60侧湿下颌骨标本,对下颌管前端、颏管和切牙神经管进行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在下颌管前端分出颏管和切牙神经管.切牙神经管的管径为1.76±0.26 mm,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为9.53±1.43 mm,始端对应颏孔前缘的水平距离为3.54±0.72 mm.切牙神经管内为切牙神经,主要分布到下颌前牙.结论颏管和切牙神经管由下颌管发出,颏管向后、上、外转弯上行,切牙神经管向前行.

  • 颏管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田铧;王建华;尹群生;李国菊;刘执玉;宋涛

    目的:研究国人颏管的形态与位置,为口腔科牙种植术等颏区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剖开6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湿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端,进行观察测量.结果:下颌管前端向中线分出一切牙神经管后,该管有96.7%弯向后上形成颏管再开口于颏孔,3.3%直接开口于颏孔;颏管长约(4.01±1.20)mm,管径约(2.6±0.6)mm;颏孔前缘对应下颌管前端的水平距离为(3.54±0.70)mm,颏孔下缘至下颌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21±0.90)mm;下牙槽神经在下颌管末端分成两支;切牙神经穿切牙神经管分布到切牙,颏神经穿颏管出颏孔.结论:下颌管前端向后上方续为颏管,颏管内有颏神经走行.

  • 螺旋CT结合Mimics软件对颏管可视化和测量的研究

    作者:邓文正;周诺;覃求;蔡永林;杨天庆;邱伟芳;李栋健;陆辉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螺旋CT检查数据,经过Mimics软件处理后观察和测量颏管的解剖解剖结构,以减少颏管区种植手术的损伤.方法:先把螺旋CT数据以DIC0M 3.0格式保存,接着导入Mimics软件,在螺旋CT的二级重建图像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颏孔前3mm冠状面的测量项目(管下缘距、颏管横径、纵径、管嵴距,管舌和管颊距),左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比男性小(P<0.05);对下颌骨颏管区的解剖结构可以在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上进行多方位对测量和综合评价.结论:螺旋CT与Mimics软件结合,可以对颏管区种植术前进行准确的确测量,并且可以建立可视化的三维模型.

  • 颏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芳;潘巨利;李医丹;张奎启

    目的:研究国人颏管的形态及颏管与下颌管、切牙神经管的位置关系,为口腔牙种植等颏区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磨开13例(26侧)甲醛溶液固定的湿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段、颏管和切牙神经管始段,直接观察测量.另取21侧经过脱钙处理的下颌骨标本,解剖并显露下颌管、颏管和切牙神经管进行观测.结果:下颌管前端分成2个管:颏管和切牙神经管.大多数颏管行向后上外开口于颏孔,颏管长为:(5.61±1.07)mm,管径为:(2.53±0.47)mm,颏孔前缘至下颌管前端的水平距离为:(2.82±1.29)mm,颏孔下缘到下颌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83±1.43)mm,颏管与下颌管之间的角度为(63.57±13.71)°,颏管内有颏神经和颏血管行走.结论:下颌管向后上外方续为颏管再通向颏孔,并非以往认为的下颌管自后上内向前下外方向直接开口于颏孔.

  • 基于螺旋CT对68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研究

    作者:金柱坤;李潇;杨凯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分析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方法:收集68例中国人下颌骨64排螺旋CT扫描的数据,将其导入Simplant软件中,测量下颌神经管的位置.结果:下颌神经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5.9±2.5)mm ~ (18.4±2.3) mm,由后向前逐步增加.下颌神经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在颏孔后部区域为(8.7±1.4)m~(9.0±1.1)mm,在颏孔前部区域距离为(9.9±1.1) mm~(10.9±1.3) mm.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3.0±1.8) mm,颏孔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为(15.5+1.5) mm.颏管的出现率为83.1%,颏管向后、上、外方走行,终止于颏孔.结论:下颌神经管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颏孔后部区域较为恒定,而在颏孔前部区域逐渐增大.中国人颏孔的位置及颏管的长度具有一定的变异性,且颏管的出现率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